自动发电控制(AGC)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合集下载

中国风能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规范(试行)

中国风能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规范(试行)

中国风能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规
范(试行)
介绍
本文档旨在确定中国风能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规范(试行),以确保风能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背景
随着中国风能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电发电系统的规模和数
量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实现风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协同工作,并
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目标
本技术规范的目标如下:
- 确保风能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提高风电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 最大程度地保持电网的平衡和功率质量。

主要内容
本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1. AGC系统的架构和设计要求;
2. AGC系统与电网的接口标准;
3. AGC系统的运行和控制策略;
4. AGC系统的监测和故障排除;
5. AGC系统的数据记录和报告要求。

实施与监督
本技术规范将试行阶段性地实施,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持
续优化和完善。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负责监督和评估技术规范的有效
实施,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结论
本技术规范的制定旨在提高中国风能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水平,确保风能发电系统与电网的协同运行,为风电行业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以上为中国风能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规范(试行)
的概要内容。

详细的规范细节将在后续文件中提供。

自动发电控制(AGC)介绍

自动发电控制(AGC)介绍
第一部分
自动发电控制(AGC)
一、 概述
• 1、自动发电控制的提出和主要功能 自动发电控制就是控制机组的出力使系统频率和区域间净交换功 率维持在计划值,并且在此前提下使系统运行最经济。它的控制 目标如下: (1) 维持系统频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国家电力行业标准规定: 系统频率为50Hz,对于装机容量在3000MW以上的电力系统,维 持其系统频率偏差在 ±0.1HZ内; 3000MW 以下的电力系统频率 偏差不超过±0.2HZ。频率偏移引起的电钟误差累积值不超过±5 秒,超过时自动或手动矫正。 (2) 维持本系统对外系统的净交换功率在计划值,由净交换功率 偏移引起的交换电量偏差累积可以按峰、谷时段分别计算和偿还。 (3) 在满足频率和对外净交换功率计划的情况下,按经济原则安 排受控机组出力,使整个系统运行最经济。
2、AGC工作原理 (1)AGC是闭环控制系统
PTi Pdi Pdi SCADA f PGi
AGC RTU
+ PGi
调 功 装 置 及 调 速 器

电 力 系 统
此闭环控制系统可分为两层。 一层为负荷分配回 路, AGC 通过 RTU,通讯通道偏差( ACE)为反馈信号的系统调节功率, 根据机组的实测功率和系统的调节功率,按经济 分配的原则分配给各机组,并计算出各机组或电 厂的控制命令,再通过 SCADA、通道及 RTU 送 到电厂的机组调功装置;另一层是各机组的控制 回路, 它调节机组出力 (二次调节) 使之跟踪 AGC 的控制命令,最终达到 AGC 的控制目的。 AGC 发送给机组调功装置的控制命令最好以设定功率 (setpoint)方式发出
(4)、ACE的计算与处理 • • • • • • • • • • • • • • ACE的计算公式由AGC的控制方式决定,ACE的基本分量计算公 式有如下三种: 定频率控制 ACE ( f f ) (1) 定联络线净交换功率控制 ACE ( P ) I (2) 定联络线净交换功率及频率偏移控制 ACE ( f f ) (P ) I (3) 式中: B 系统的综合频率偏移特性 MW/HZ f 0 系统的计划(额定)频率 HZ f 系统频率的实测值 HZ I0 本系统与相邻系统的净交换功率计划值MW Ptj 第 j 条联络线的实际潮流功率MW 当进行时差和交换电量累积偏差矫正时,ACE的值为上述公式计 算出的ACE基本分量与调整量之和。

agc系统的工作原理

agc系统的工作原理

agc系统的工作原理AGC系统,即自动发电机控制系统(Automatic Generator Control System),是一种用于监测、控制和保护发电机的自动化系统。

它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发电机的稳定运行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AGC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逐步解释其运行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AGC系统的组成部分。

AGC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通信系统。

传感器用于收集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参数,如电流、电压、频率等。

控制器是AGC系统的大脑,它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执行器负责执行控制器的指令,调整发电机的运行状态。

通信系统用于将控制器与其他系统或设备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换。

AGC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数据采集与传输AGC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参数,如电流、电压、频率等。

这些传感器通常直接安装在发电机的关键部件上,能够实时监测运行状态。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系统传输给控制器。

第二步:数据处理与分析控制器接收到传感器传输过来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控制器先进行数据预处理,例如滤波、校正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控制器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和特性参数,如发电功率、磁场电流、电机转速等。

同时,控制器还根据电力系统的工作情况和需求,对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进行预测和优化。

第三步:控制策略生成基于对发电机运行状态的分析和预测,控制器生成相应的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发电机的负荷调节、电网频率和电压的稳定控制等。

控制器通过对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以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

第四步:指令传递与执行控制器将生成的控制策略转化为指令,并通过通信系统传输给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调整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如调整燃料供给、改变发电机的励磁电流等。

执行器将根据控制指令进行动作,并实时反馈执行结果给控制器。

中国火力发电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规范(试行)

中国火力发电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规范(试行)

中国火力发电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规范(试行)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中国火力发电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的应用和实施。

AGC技术对于电网的稳定运行,能源消耗的优化以及供电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范的目标是确保AGC技术的有效应用,保障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术语和定义2.1 火力发电:指以燃煤、燃气、燃油等火力能源为主要燃料的发电方式。

2.2 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发电厂的发电功率,以使电网的供需平衡,维持电压和频率在合理范围内。

3. AGC技术要求3.1 发电厂接入AGC系统的要求:- 发电厂需配备与AGC系统通信的监测设备和控制装置;- 发电厂需与电网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数据通信和协作机制;3.2 AGC系统的功能要求:- 实时监测电网的供需情况,及时调整发电厂的发电功率;- 对电网负荷变化作出快速响应,维持电压和频率的稳定;- 优化发电厂的运行,实现能源消耗的最小化;- 自动检测电网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3.3 AGC系统的可靠性要求:- AGC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确保在电网异常情况下能够持续运行;- AGC系统应具备自动安全机制,能够自动屏蔽故障设备;- AGC系统应具备故障诊断和自我修复能力;4. AGC系统的实施4.1 AGC系统的设备和软件配置:- AGC系统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AGC系统的软件应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各项功能和性能要求;4.2 AGC系统的联网和通信:- AGC系统应与电网管理部门的监测中心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AGC系统的通信方式应选择可靠、安全的通信协议;4.3 AGC系统的试运行和调试:- AGC系统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试运行和调试,确保其稳定运行和性能优良;- AGC系统的试运行和调试过程中,应充分与发电厂和电网管理部门进行协作和沟通;5. AGC系统的监管与评估5.1 AGC系统的监管:- 电网管理部门应对接入AGC系统的发电厂进行监管,确保其符合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 电网管理部门应定期对AGC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5.2 AGC系统的评估:- 发电厂和电网管理部门应定期对AGC系统的性能和效果进行评估;- 对于AGC系统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应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6. 附则6.1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试行;6.2 本规范的解释权归国家电网管理部门所有;6.3 本规范如有修改和补充,需经过国家电网管理部门的批准。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不断增加,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现状1. 传统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传统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电力调度、发电机调节和电力系统自动稳定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AGC)等。

电力调度通过合理安排发电机组的出力和负荷的分配,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发电机调节负责调节发电机的出力,并根据系统负荷的需求进行调整。

AGC则利用控制算法对系统内的发电机进行协调控制,实现系统频率的稳定。

2. 新兴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一些新的稳定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稳定控制技术利用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控制。

智能调度技术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和预测电力系统的负荷和发电情况,并进行智能调度,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还有基于机器学习的稳定控制技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电力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实现对系统稳定性的优化控制。

二、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发展趋势1. 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也呈现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传感器、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提供了更为精确和高效的手段。

未来,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系统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和稳定性。

2. 新能源的融入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和融入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稳定控制面临新的挑战。

新能源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未来的稳定控制技术需要更加适应新能源的特点,通过智能调度、储能技术和在线监测等手段,实现对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控制。

东北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东北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东北电网自动发电控制功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东北电网安全、优质、经济、稳定运行,加强电网统一调度和运行管理,提高发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功能调节性能,结合东北电网机组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动发电控制(以下简称“AGC”)是指发电机组在规定的出力调整范围内,跟踪电力调度指令,按照一定调节速率实时调整发电出力,以满足电力系统频率和联络线功率控制要求的服务。

第三条并网发电厂单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和单机容量4万千瓦及以上非径流式水电机组应具备AGC功能。

第四条发电厂应保证发电机组AGC设备的正常运行,未经上级调度许可不得擅自退出并网发电机组的AGC功能。

第五条调度机构按照调度管辖范围负责所辖发电机组AGC功能运行管理及考核的具体实施工作,具体按照东北电监局《东北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东北区域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两个《实施细则》")进行考核和补偿。

第六条本办法以调度机构自动化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和当班调度员值班记录为评价依据。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并入东北电网的所有发电机组。

第二章 AGC功能运行管理第八条各级调度机构根据电网实际运行情况,遵循“按需调用”的原则,选择调用发电机组AGC功能,并确认发电机组AGC运行方式。

发电厂应根据上级调度机构当班调度员的指令投入和退出AGC装置。

第九条发电机组AGC调节容量应达到机组额定容量的50%。

第十条发电机组AGC调节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1、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火电机组:AGC调节速率不小于每分钟1.0%机组额定有功功率;AGC响应时间不大于60s;AGC调节精度为±2%。

2、采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火电机组:AGC调节速率不小于每分钟2%机组额定有功功率;AGC响应时间不大于40s;AGC调节精度为±2%.3、水电机组:AGC调节速率不小于每分钟20%机组额定有功功率;AGC响应时间不大于20s;AGC调节精度为±2%.第十一条在电网出现异常或由于安全约束限制电厂出力时,发电机组AGC功能达不到投入条件时,经上级调度确认后,不考核该发电机组AGC服务。

2023版二十五项反措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试题(附答案)

2023版二十五项反措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试题(附答案)

2023版二十五项反措“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严格做好并网验收环节的工作,严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并网运行。

4.1.7(C)A.光伏电站,储能电站B. 光伏电站C. 风电场,光伏电站D. 风电场二、多选题1、电源侧的继电保护(涉网保护、线路保护)和自动装置(自动励磁调节器、电力系统稳定器、调速器、稳定控制装置、自动发电控制装置等)的配置和整定应与发电设备相互配合,并应与电力系统相协调,保证其性能满足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

以下哪些属于涉网保护(ABD)4.1.10A.频率异常保护B. 定子过电压C. 发电机差动D. 失步保护2、并网电厂机组投入运行时,相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等稳定措施、()等自动调整措施和电力专用通信配套设施等应同时投入运行。

(ABCD)4.1.8A.电力系统稳定器(PSS)B. 自动发电控制(AGC)C. 自动电压控制(AVC)D. 一次调频三、判断题1、电源均应具备一次调频、快速调压、调峰能力,且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新能源场站应根据电网需求,具备相应的惯量能力。

在新能源并网发电比重较高的地区,新能源场站应具备短路电流支撑能力。

(×)4.1.22、发电厂的升压站不应作为系统枢纽站,也不应装设构成电磁环网的联络变压器。

(√)4.1.43、对于点对网或经串补送出等大电源远距离交直流外送系统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应开展励磁系统、调速系统对电网影响、直流孤岛、次同步振荡等专题研究,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励磁、调速系统的选型。

对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系统宜开展宽频振荡专题研究。

(√)4.1.6一、单选题1、受端电网()及以上变电站设计时应考虑一台变压器停运后对地区供电的影响,必要时一次投产两台或更多台变压器。

4.2.7(A)A.330kVB. 220kVB.110kV D. 500kV2、在直流容量占比较大的受端系统,应关注由于直流闭锁或受端系统大容量电源脱网引起大功率缺额导致的()和()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agc系统的工作原理 -回复

agc系统的工作原理 -回复

agc系统的工作原理-回复AGC系统,即全称为自动发电机控制系统(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System),是一种用于协调和控制电力发电机组运行的系统。

它使用先进的监测、测量和控制技术,以保持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本文将一步一步介绍AGC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监测电力系统状态AGC系统首先需要监测电力系统的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系统通常安装了各种传感器和测量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测量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和其他相关参数。

通过这些测量值,系统可以获得有关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实时数据。

第二步:数据传输和处理获得电力系统的实时数据后,AGC系统需要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

传输方式可以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光纤或微波。

在控制中心,AGC系统使用专门的软件来处理这些数据。

这些软件通常具有高度可配置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三步:频率控制AGC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监测和控制电力系统的频率。

当系统频率超过或低于指定范围时,AGC系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使系统回到正常范围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系统会根据实时数据计算出频率偏差,并根据一些预定义的策略来控制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

第四步:负荷平衡AGC系统还负责平衡负荷需求与发电能力之间的差异。

当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增加或减少时,AGC系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平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系统会根据实时数据计算出负荷需求和发电能力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

第五步:优化调度AGC系统还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调度。

通过分析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系统可以预测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并相应地安排发电机组的运行。

这样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优化调度还可以减少燃料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

第六步:故障检测和排除AGC系统还负责监测和检测电力系统的故障。

当发生故障时,系统会立即检测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进一步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发电控制(AGC)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一、自动发电控制与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问题是指,当系统频率下降时,发电设备的效率会降低、或产生功能异常;为了保护发电设备不受损害,当系统频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将发电机组解列,这样会造成发电功率下降,使频率进一步下降,如此恶性循环,最终造成系统频率崩溃。

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破坏是一个很快的过程,一般在几十秒内完成,自动发电控制是无法拯救的。

但是,正如本章第二节、二.“电力系统频率指标和控制要求”中指出的,频率控制的正常范围,对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是否会越出相应故障状态的频率允许范围影响很大。

以2003年1月3日华东电网发生的一次故障为例,该日10:25合肥第二发电厂一台350Mw的发电机组跳闸,故障发生后,频率最低降到49.56Hz,频率恢复花费了7分钟。

一台350Mw的发电机故障引起了如此的频率偏差,这在华东电网近几年运行情况中是罕见的,究其原因,是该日发电功率比较紧缺,发生故障前系统频率已降至49.82Hz。

可以设想,如果那时发生的是600Mw机组故障,则系统频率完全可能越出国际标准规定的±0.5Hz的频率容限。

由此可见,时时刻刻保持发用电的平衡,维持系统频率在规定值的重要性。

虽然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抵御相同故障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是,正如第二节中指出的,随着单个设备、单个电厂容量的扩大,
设备故障可能影响的功率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在单机、直流单极故障条件下频率不低于49.50Hz,如何使得在单个电厂全厂、直流双极故障条件下频率不低于49.00Hz,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充分发挥AGC的作用,始终将系统频率控制在标准频率附近。

二、自动发电控制与联络线潮流控制
在电力系统中,可以根据电气联系的强弱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区域之间由一些传输总容量远小于各区域装机容量的联络线连接起来。

在这样的电力系统中,如果联络线的输送功率超越了稳定极限,当电力系统遭遇干扰时,就会失去稳定,造成大面积停电,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有效控制流经区域间联络线上的功率,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而自动发电控制(AGC)是控制联络线功率的有效手段。

在AGC分区控制的模式中,互联电力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控制区,而控制区之间的联络线一般都是电气上联系薄弱的联络线。

AGC的主要控制目标就是控制联络线输送功率不偏离计划值,从而为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了条件。

在各个控制区内部,也会存在电气上联系薄弱的联络线,由于这些联络线处在控制区的内部,联络线功率不会作为AGC的控制目标来执行,但是,当AGC与网络分析软件中的“安全约束调度(SCD)”相结合,SCD 可以将校正联络线功率越限的控制策略传送给AGC,通过调整发电机组出力,达到消除联络线功率越限的目的。

综上所述,自动发电控制并不是直接消除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工具,但是,自动发电控制使电力系统始终处于正常的状态运行,可以为预防稳定问题的产生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