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肾病综合征发生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肾病综合症现象的出现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肾病综合症现象的出现1. 引言肾病综合症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疾病集合体,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导致肾病综合症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产生的机制进行解析。
2. 基因因素基因因素在导致肾病综合症出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可以导致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管和间质等部位结构的异常,进而导致肾病综合症。
例如,突变的NPHS1基因可以引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膜性肾小球肾病,而突变的Alport综合症相关基因则与坏死性肾炎和肾病合并症有关。
3. 免疫因素免疫因素也是肾病综合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身免疫疾病、感染和过敏反应都可能导致肾病综合症的发生。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引起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导致肾小球肾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可以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而药物过敏反应也可能导致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肾病综合症的发生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有些环境因素可以直接损伤肾脏或间接地影响肾功能。
例如,长期暴露在重金属污染或某些有害物质中可能导致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或肾血管损伤;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也会增加肾病综合症的风险。
5. 年龄因素年龄也是导致肾病综合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功能逐渐减退,易受损伤。
老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较年轻人低,容易发生肾小球病变。
而一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肾病综合症的出现。
6.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肾病综合症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有些肾病综合症可以以家族聚集的方式出现,表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例如,多囊肾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多囊肾病患者在肾小管和间质中会出现囊性扩张和纤维化。
7. 血液循环因素血液循环因素包括高血压和肾血流动力学紊乱等。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最终引起肾病综合症。
同时,肾血流动力学紊乱会影响肾小管的功能,也是导致肾病综合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肾病综合征,你知道多少

关于肾病综合征,你知道多少?发布时间:2021-11-03T01:39:14.50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0期作者:伍碧[导读] 肾病综合征是用来概括由多种病理类型的肾脏损害导致的严重蛋白尿及其他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均可发病。
伍碧四川省兴文县人民医院 644400肾病综合征是用来概括由多种病理类型的肾脏损害导致的严重蛋白尿及其他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均可发病。
发病因素包括职业病史、有毒有害物接触史、服用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等,也可继发于细菌病毒感染、糖尿病、系统性疾病等。
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药物肾损害等。
所以医师主要以血常规、尿液常规、血生化、肾脏彩超、肾穿刺活检、肿瘤标志物、感染类、免疫学方面等检查作为筛查手段。
一、肾病综合征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1.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且尿蛋白定性呈阳性,以此作为其最基本的病理机制。
故大量蛋白尿是诊断本病证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中的其中之一。
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24小时排出尿液中含有3.5克以上的尿蛋白,儿童24小时排出的尿液中含有50毫克每公斤体重以上的尿蛋白。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与分子屏障功能缺损,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血浆中大量蛋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给肾小管重吸收带来巨大压力,蛋白从尿液中丢失,形成蛋白尿。
该症状早期表现不明显,不易被人发现,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随着疾病的发展,形成全身水肿。
因此,需要进一步做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了解情况。
2.低蛋白血症通过血浆蛋白测定,当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这是诊断肾病综合征必备的两条件中的另外一个条件。
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大量白蛋白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以至于促成白蛋白肝脏代谢合成增加,肾小管对白蛋白分解量增加。
什么样的原因会引发肾病综合症出现

什么样的原因会引发肾病综合症出现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是一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特征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这种疾病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对于肾病综合症的发生,目前研究认为有多种因素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免疫因素免疫因素是肾病综合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肾病综合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与免疫因素相关的可能原因:1.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是由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如果这些复合物在肾小球中沉积,就会导致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从而引发肾病综合症的出现。
2.免疫细胞因子:一些免疫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可以直接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破坏滤过膜的屏障作用,导致蛋白尿和肾病综合症的出现。
3.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等,会引发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肾小球的损伤和肾病综合症的发生。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肾病综合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肾小球的结构异常,从而增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引发肾病综合症的出现。
一些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包括:1.遗传性肾炎:一些家族性的肾炎病变,如Alport综合症、巩膜下出血性肾炎等,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球的结构异常,从而引发肾病综合症。
2.遗传性肾病综合症:一些遗传性肾病综合症,如法布里病、家族性进展性肾病等,也是由于遗传突变导致肾小球损伤和功能丧失,进而引发肾病综合症。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肾病综合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环境因素相关的可能原因:1.暴露于有害物质:长期暴露在一些有害物质中,如重金属、有机溶剂、农药等,会导致肾小球的毒性损伤,进而引发肾病综合症。
2.感染:一些感染,如乙型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可以引起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肾小球损伤和肾病综合症的发生。
肾病综合征会出现的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会出现的并发症[长沙普济肾病医院]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觉得肾病综合征对自己的危害不大,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想法,因为肾病综合征对于人的危害是巨大的。
姑且不说肾病综合征恶化为尿毒症直接损伤人的生命,就肾病综合征发病期间的并发症就让人无法承受了,患上肾病综合征没有治愈就意味着你无法正常地工作生活学习!为了大家正视肾病综合征,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肾病综合征会出现的并发症。
(一)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感染抵抗力下降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①尿中丢失大量IgG。
②B因子(补体的替代途径成分)的缺乏导致对细菌免疫调理作用缺陷;③营养不良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④转铁蛋白和锌大量从尿中丢失。
转铁蛋白为维持正常淋巴细胞功能所必需,锌离子浓度与胸腺素合成有关。
⑤局部因素。
胸腔积液、腹水、皮肤高度水肿引起的皮肤破裂和严重水肿使局部体液因子稀释、防御功能减弱,均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易感因素。
在抗生素问世以前,细菌感染曾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成年人较少见。
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有:原发性腹膜炎、蜂窝织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一旦感染诊断成立,应立即予以治疗。
(二)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主要是由于血中凝血因子的改变。
包括Ⅸ、Ⅺ因子下降,V、Ⅷ、X因子、纤维蛋白原、β-血栓球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增加。
血小板的粘附和凝集力增强。
抗凝血酶Ⅲ和抗纤溶酶活力降低。
因此,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的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的下降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的损害,是肾病综合征产生高凝状态原因。
抗生素、激素和利尿剂的应用为静脉血栓形成的加重因素,激素经凝血蛋白发挥作用,而利尿剂则使血液浓缩,血液粘滞度增加。
两种疾病相关性举例

两种疾病相关性举例EB病毒(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
1963年由Epstein-Banr等首先从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体外培养中发现。
与其他疱疹病毒一样,成熟的疱疹病毒呈球形。
EB病毒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与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的鼻咽癌以及非洲儿童的淋巴癌有密切关系,被认为是可能的人类致癌病毒之一。
EB病毒全世界可见,90%以上的成人有过感染。
据调查,EB病毒与全球约1%的肿瘤发病有关联。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它与口腔腺体肿瘤、胸腺瘤、器官移植后肿瘤以及艾滋病病人所患的B淋巴细胞瘤等有密切联系。
EB病毒有哪些相关性疾病?一、非肿瘤性的疾病: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感染EBV后多数表现为IM。
该病是所知道的由EBV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IM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改变可以累及三系,但主要以白细胞改变较多,大多白细胞总数增高,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2、口腔白癍:多发生在免疫功能缺陷病人。
在病变上皮的上层可检测到EBV增殖期抗原及病毒DNA。
3、X染色体相关的淋巴增生综合征(XLP):是一种罕见的与X染色体相关的免疫缺陷性疾病,仅见于男孩。
4、病毒相关性噬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临床上主要表现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外周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无异形淋巴细胞,骨髓中吞噬红细胞现象多见。
血清学检查有抗VCA-IgG和抗VCA-IgM、抗EA-IgG增高,但抗EBNA 抗体缺乏,符合EB病毒急性感染表现。
二、肿瘤性疾病1、Burkitts淋巴瘤:EBV是首次从非洲儿童Burkitts淋巴瘤的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与Burkitts淋巴瘤的相关性勿庸置疑。
Burkitts淋巴瘤分为地方性和散发性两种。
前者主要见于非洲中部的儿童,几乎所有的地方性病例都与EBV有关;而散发的Burkitts淋巴瘤仅有15%-20%与EBV 有关,近几年又发现了许多与EBV相关淋巴瘤的新亚型。
肾病综合征病因都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肾病综合征病因都有什么
导语:肾病是很复杂的疾病,这样疾病对身体影响很大,自身患有肾病后不要过于着急,要先对自身病因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
肾病是很复杂的疾病,这样疾病对身体影响很大,自身患有肾病后不要过于着急,要先对自身病因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式,肾病综合征病因都有什么呢,这类疾病病因也是比较多的,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时候,都是不能随意的选择治疗方法。
肾病综合征病因:
一般来说,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不明,研究结果提示免疫机制,尤其是细胞免疫变化可能和发病有关,此外脂代谢紊乱,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大量蛋白尿亦参与本病的发生,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感染 (25%):
细菌感染,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分流肾炎,麻风,梅毒,结核,慢性肾盂肾炎伴反流性肾病等,病毒感染见于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寄生虫感染见于疟原虫,弓形虫病,蠕虫,血吸虫病,丝虫病。
药物(22%):
中毒、过敏、有机或无机汞,有机金及银,青霉胺,二醋吗啡,丙磺舒,非甾体抗炎药,三甲双酮等药物,蜂蛰,蛇毒,花粉,疫苗,抗毒素等过敏。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

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1.免疫因素:免疫反应在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肾小球滤过膜上存在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和分子,当机体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后,免疫反应会被激活,导致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滤过膜上,导致滤过膜受损,进而导致蛋白泄漏。
2.炎症反应: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当机体受到刺激后,发炎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
这些炎症介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炎症反应,进而损害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蛋白泄漏。
3.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也是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一部分。
氧化应激指的是机体内氧化物质和抗氧化物质之间的平衡失衡,导致氧化物质的过度产生或抗氧化物质的不足。
氧化应激会引起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滤过膜的改变,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4.遗传因素:一些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在一些家族性肾病综合征中,患者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异常,从而导致蛋白泄漏。
5.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参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比如,一些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等都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上述因素只是部分可能的机制,还有很多其他可能的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总的来说,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
这一过程涉及到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针对这些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基础。
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中EBV-DNA检测的临床价值评估

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中 EBV-DNA检测的临床价值评估[摘要]目的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EBV-DNA和血清EBV-DNA的载量,研究EBV病毒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血清免疫学检测EBV-VCA-IgM、EBV-VCA-IgG、EBV-EA-IgG、EBV-NA-IgG进行鉴别诊断EB病毒既往感染还是近期感染。
2种实验方法结合用以评估EB病毒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中的致病作用。
结果:免疫血清学检测显示大约94%的出血热患者是既往感染,6%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是EB病毒复发活动。
结论:针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低血压少尿期中血清EBV-DNA检测可获得更趋近的临床效果.血清学检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EBV-DNA含量更能快速反应患者感染EB病毒的情况。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少尿期、EBV-DNA定量、致病作用、鉴别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EB病毒为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IV型,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
[1]主要经唾液传播,人群中感染率超过95%,EBV感染后可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呼吸道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淋巴组织中,因此,其感染具有增殖性和潜伏性的特点。
[2]现选取在我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探究EB病毒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少尿期疾病过程中的价值评估,现将此次研究作如下内容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取在我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例,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2.5±3.8)岁。
1.2方法1.2.1研究方式:常规采集静脉EDTA抗凝血全血2ml检测EBV-DNA、静脉全血5ml分离血清备用,用于血清EBV-DNA定量和免疫血清学检测;选择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肾病综合征发生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EB病毒(EBV)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65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行EB病毒DNA检测,随机选取8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比较两组EB病毒DNA载量的差异。
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中EB病毒DNA载量明显高于健康成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与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标签:EB病毒;成人肾病综合征
Epstein-Barr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
它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并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1-2]。
EB病毒是一种双链DNA 病毒,能引起多种器官的损害,许多研究表明,EB病毒可以引起肾小球肾炎,肾损害等[3-4],此外,有文献报道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中EB病毒感染率高[5]EB病毒感染可能与PNS的发生有关。
本文中我们通过EBV-DNA 检测,探讨成人肾病综合征和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肾内科6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内科学》中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并未接受治疗初诊者,年龄22~60岁(中位年龄为32岁),其中男29例,女36例。
对照组为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年龄21~60岁(中位年龄为30岁),其中包括男性43例,女性37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治療前,用EDTA钾盐抗凝管采集肾病综合征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5ml,混匀,取1 ml全血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然后缓慢加入1ml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1600rpm,15min,收集中间淋巴细胞层,加入50ul DNA提取液混匀,金属浴100℃保温10min,13000rpm/min离心5min,吸取上清液2ul用于PCR扩增。
PCR扩增采用广东中山大学达安基因公司EBV-DNA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并严格按照试剂盒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
试剂盒提供的标准品、阳性和阴性参考品与样品同时反应,读取CT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EBV-DNA拷贝数,>1000copies/ml判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肾病综合征组EBV-DNA阳性率为78.5%,其中DNA载量在103~104copies/ml范围内占35.4%,104~105copies/ml范围的占30.6%,>105copies/ml
范围的占12.5%,而健康对照组只有8%的呈EB病毒DNA阳性,并且这部分人群EBV-DNA载量在103~104copies/ml之间,属于低拷贝。
成人肾病综合征组EBV-DNA阳性患者EBV-DNA载量的平均值为4.1×104copies/ml,健康对照组EBV-DNA阳性患者EBV-DNA载量的平均值为1.2×103copies/ml。
通过配对t检验计算,两组EBV-DNA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结果提示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EBV-DNA载量比健康成年人高。
见表1。
3 讨论
EB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呈球型,在B淋巴细胞中复制,主要通过唾液传播。
人是EBV感染的宿主,EBV首次感染后,可以长期存在于记忆B细胞,建立潜伏感染,通常无临床症状,细胞免疫在EBV感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该功能下降将导致EBV的活化,活化的EB感染是发生多种恶性增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6]。
在一些免疫系统性疾病如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发现,EB的感染可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乱。
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2012年Deana Mikhalkova等人报道了1例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22岁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例,揭示EB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引发肾微小病变进而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7]。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EB病毒引起的免疫复合物可造成肾小球基底膜的损害,从而引起肾炎性肾病综合征[5]。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EBV-DNA水平的检测,发现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EBV-DNA载量比健康成年人高,进而提示EB病毒感染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有关联。
因此,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还需注意抗EB病毒感染治疗。
参考文献:
[1]Griffin BE.Epstein-Barr virus(EB)and human disease:facts,opinions and problems[J].Mutat.Res,2000,462(2-3):395-405
[2]Chen XZ1,Chen H,Castro FA,Hu JK,Brenner H.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and gastric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Medicine(Baltimore).2015 May;94(20):e792.
[3]闫秀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同临床表现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2,7:106-107.
[4]郝彤彤,陈洁.肾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生病[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867-2869.
[5]李素娥,唐俊,吴乐天.EB病毒感染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新医学,2014,05:17.
[6]Hess RD.Routine Epstein-Barr virus diagnostics from the laboratory perspective:still challenging after 35 years[J].J Clin Microbiol.2004 Aug;42(8):3381-7.
[7]Deana Mikhalkova1,Sahil Khanna1.,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nephrotic syndrome[J].Clin Kidney J(2012)5:50-52doi:10.1093/ndtplus/sfr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