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肾脏病的现状

合集下载

慢性肾脏病(CKD)现状、争议与研究前景

慢性肾脏病(CKD)现状、争议与研究前景
全 球 肾脏 病研 究 对 K
示 MD D公 式本 身 高估 了 C D 的患 病率 。 3 尿 微 R K ()
量 白蛋 白的测 量 方法 及 次 数 : 们 的研 究 表 明尿 白 我 蛋 白与肌 酐 比值测 定 ( C 比尿 白蛋 白试纸 条法 要 A R) 精 确 。而在 流调 人 群 中间 隔 3个 月后 二 次测 定尿 微
慢 性 肾 脏 病 ( ho i Ki e i ae C D) C rnc d yD s s , K 及 n e 分 期 于 20 0 2年 在 美 国 肾脏 病 基 金 会 ( K 组 织 N F)
术界 近 年对 其定 义及 分 期标 准 争议 热烈 。从我 们 自 己的 工作 中可 以看 出 , 究 方 法 上 的一 些 问题导 致 研
肾衰竭 ( R ) “ 性 肾损 伤 ( R ) 等 名 称 , 为 对 C F ”慢 C I” 成
于各 种 原 因 引 起 的 慢 性 肾 脏 疾 病 ( 程 在 3个 月 病 以上 ) 的统 称 , 遍 应 用 于 各 种 肾脏 病 及 非 肾脏 病 普
的 国 际 学 术 期 刊 , 已被 录 入 国 际 疾 病 分 类 代 码 并 (C 第 9版 , 而成 为正 式 疾病 分类 名词 。 I D) 从
(G R) 6 l mi ・.3 者高 达 52 一年半 后 e F < 0m / n 1 m ) ( 7 .%。 我 们又 对 北 京 市人 口采 用 随机 分层 取 样 进 行 调查 ,
4 O岁 以上 e F 6 m /m n 1 3 者 却 只 有 1 % , G R< 0 l i・. m ) ( 7 . 4
们 对 于 北 京 市 某 一 城 市 边 缘 地 区 ( 三 十 年 来 经 近

腹膜透析现状

腹膜透析现状

张明艳1.前言目前,世界上患肾病的人口已经超过了5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不久前发表的一份报告声称:目前全球至少有190多万慢性肾衰竭病人,他们必须定期接受肾透析,否则就会危及生命。

据联合国医疗机构统计资指出“肾衰竭发病率占人群的万分之五”,按此计算,我国肾衰竭患者达65万。

但是,目前我国不到10%的肾衰竭患者能够得到透析的治疗,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日等发达国家95%以上患者已经使用透析治疗。

我国肾病现状呈现“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救治率”的状态。

随着2010年全国肾脏疾病透析产品研讨会的召开,为全面了解国内肾脏疾病透析产品研发、产业化及临床需求情况,做好“十二五”肾脏疾病防治重大产品的组织实施工作,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会同卫生部科教司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于2010年5月25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肾脏疾病透析产品研讨会。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领导强调,在“十二五”的科技布局中,将更加重视临床需求与产品开发的对接,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组织实施模式,瞄准制约我国医学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

肾脏疾病领域是其中一个试点。

力争通过新的组织实施方式,加快肾脏疾病重大产品的研发,满足广大肾脏透析患者对安全有效产品的需求。

以上信息充分显示了血液净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目前透析的方式主要为两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以其自身的优势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发展,2011 年 6月卫生部启动全国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工作,确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 31 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确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 28 家医院作为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培育单位。

因此,腹膜透析事业在我国的发展迫在眉睫。

2.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发展史腹膜透析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限于技术原因,未能大规模开展。

随着20世纪70年代tenckhoff管的发明及腹膜透析液的改进,腹膜透析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18.6.25徐国超肾脏标志物解读与应用

18.6.25徐国超肾脏标志物解读与应用

NGAL 能确切反 映CKD 患者肾脏 损害的程度,同 时也可作为CKD 患者肾功能恶化 的一个新的预测 指标
尿NGAL水平可用于监 测不同肾脏疾病的状况 和治疗反应,并反映出 这些疾病的肾小球滤过 屏障、近端肾小管重吸 收和远端肾单位的损害
NGAL的临床应用
• 急性肾损伤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 对慢性肾脏病、继发性肾脏病具有诊断 及预警意义 • 检测肾脏病治疗效果及病变程度评估 • 肿瘤性疾病中具有明确的组织特异性 • 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断肾小球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尿中微量白蛋白的稳定性
尿中微量白蛋白4℃贮存可稳定1-8周 冷冻后一些尿样偏低 冷藏或冷冻复溶后应充分混匀(至少3-4次颠倒混合) 尿样有浑浊应充分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测定,否则结果偏高
糖尿病患者首次阳性则应在3-6个月内再测2次以上; 如其中有2次阳性则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胱抑素C: 不受年龄、性别、体重、炎症等影响:特异性高
胱抑素C: 分子量小,带正电荷,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并 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但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不返回血液
胱抑素C: 敏感性好 正常情况,胱抑素C在血清和血浆中的浓度为0.51-1.09mg/L;
肾衰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胱抑素C浓度可增加10多倍; 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失常时,会阻碍胱抑素C
肾脏病与肥胖” 2018年3月8日是第13个“世界肾脏病日”“关注肾脏病,关爱女性健
康”
肾脏生理学
血液: 水,矿物质,电解质
肾脏:滤过 & 重吸收
尿液
膀胱
排尿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球囊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
滤过功能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诊疗现状医学论文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诊疗现状医学论文

引言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一种慢性肾病,由各种慢性肾病或涉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引起。

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产生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从而有害于人体健康。

慢性肾衰竭(CRF)的年发病率在自然人群中高达为98-198/100万,其中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更高,例如,CRF在美国发病率为802/100万,在日本的发病率为996/100万,以上数据具有高度真实性,均可在国际肾脏疾病协会查找。

所幸人们已经认识到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个主要因素,最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有肾脏疾病,大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有肾脏疾病。

不过,慢性球状肾炎在该国依旧占主导地位,导致肾衰竭的继发性因素在逐年增加。

假若没有早期诊断和诊治,在晚期发育时,会有1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肾衰竭尿毒症,其中高血压是导致发病率的重要因素,是以,若对高血压施行有效控制,就会大大降低肾衰竭的发生率。

1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诊疗现状分析1.1 从CRF进展到ESRD阶段的治疗现状目前,现代医学在慢性肾衰竭(CRF)的发现初期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这一阶段还没有有效措施能延缓,尽管有大量文献数据已经证实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肾脏得到保护,但作用比较单一,在很多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CRF 患者仍不适合应用。

但是透析期期间,肾脏治疗替代疗法(透析或肾移植)可以维持生命,但是这样会使患者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会受到身心折磨;然而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方面,同时对于肾组织的病理损害也会更大;在肾移植后,所产生的排斥反应,也会存在肾源不足,费用高等问题,这也让绝多数患者无法接受。

同时有大量资料表明,中医药可以使CRF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残余肾功能得到保护,早期和中期肾功能衰竭进展和患者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的延缓等,它在这些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独特优势。

肾脏病常见症状的临床诊断思路

肾脏病常见症状的临床诊断思路
性的药物
NSAID肾毒性相关的危险因素
❖ 利尿治疗 ❖ 容量不足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肾病综合征 ❖ 肾损害史 ❖ 联合应用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 ❖ 老年病人
ACEI性肾功能不全相关的危险因素
❖ 肾A狭窄 ❖ 低血容量/低血压 ❖ 联合应用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 ❖ 慢性肾功能不全史 ❖ 无肾A狭窄的肾实质疾病
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0.15g, 常规化验尿蛋白检测为阴性
蛋白尿
假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1、污染
(血液、脓液、精液、白带等)功能性 体位性
2、尿液长时间放置
(发热)
(盐类结晶使尿白色混浊) (运动)
3、淋巴尿
(紧张)
4、药物
(利福平、山道年等)
病理性蛋白尿
肾性 非肾性
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2g/24h)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紫癜性 肾炎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 (<2g/24h) 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 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 3.分泌性蛋白尿(<0.5g/24h) 分泌性蛋白尿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 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
假性血尿 ①血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溶 血等,病人尿液呈酱油或葡萄酒色; ②肌红蛋白尿: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人尿液呈酱油 色或葡萄酒色; ③紫质病:血紫质病,铅中毒病者,尿卟啉排除,尿 液呈棕红色或葡萄酒色。
④某些食物(如甜菜、番茄叶、色素)可使尿液呈红 色;某些药物(利福平、大仑丁、酚噻嗪等)也可 使尿液呈红色。检查尿有隐血,但无RBC可鉴别。
利尿剂相关的肾损害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本文概述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影响深远且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其发病率、患病率、影响因素、疾病进展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这些流行病学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慢性肾脏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社会医疗负担。

本文将综述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其全球及地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趋势,以及不同人群间的差异。

我们将探讨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并存疾病等。

我们还将重点关注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分析其与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资源利用和医疗保健成本等方面的关系。

本文将对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慢性肾脏病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以促进全球肾脏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慢性肾脏病(CKD)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方法不仅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还可以揭示疾病的病因、发展进程和预防措施。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在CKD研究中的应用。

描述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描述CKD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CKD的流行趋势,确定高危人群,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分析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探索CKD的病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和临床数据(如血压、血糖、肾功能指标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与CKD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实验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开展临床试验或干预研究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对CKD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n omo te e t et e a e t s f i h r p u i c v cme o sa r s n ,ti v r i o t tt i d da n i a dte te r e h t d t pe e t i s e mp ra of , ig o s n r a a n r y n n s s wels t ef r a l . h c a p sp o e i po e s s B f r on s , p d milgc a l a oi tree e rir w ih c o t h n t r c s e . e oe d ig te e t e e ie oo i n e n s h h s re fc r n c rn ld sa e r vd e f s vd n ef rp l e l o k r d d iin ma — u v y o h o i e a ie s s p o i et rte e c u i h at w r e sa e so k h i i o b c h n c e . hs atce r ve s e ie o o i u v y sau fc r nc r n l ie s . b u 0 e ri lb . r T i r l e w pd mi lgc s r e tts o h o e a s a e a o t2 y a go a i i i d n 1
维普资讯

30 ・ 7
医学综述 20 08年 2 月第 l 4卷第 3 期
M dcl eailt,e 0 , o. , o3 ei cpt a Fb2 8 V 11 N . aR u e 0 4
慢 性 肾脏 病 的流 行病 学 调 查现 状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复习进程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复习进程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市场前景展望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将慢性肾脏病分为五期。

其中晚期肾病患者需要依靠长期透析治疗以替代正常的肾功能,否则就将在几日之内死亡。

美国对慢性肾病的分类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亚洲是终末期肾病的高发地区,以日本、台湾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终末期肾病的点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中国由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和统计不全问题,点患病率显著小于可比国家。

各国ESRD 患病率统计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1999 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进行了第一次的ESRD 登记工作:点患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3.6;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15.3。

但应答率小于50%,报告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比实际要低很多。

2008 年底,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进行的这次登记工作中,点患病率估计可以达到每百万人口79.1,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6.1。

由于有4 个省份没有应答,且实际参加登记的透析单位并不全面,导致我国统计结果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的上述三大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

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性疾病很多,主要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慢性肾衰竭原发病占比统计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高发导致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别于欧美国家,目前肾小球肾炎是引起中国人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但由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透析市场理论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血液透析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现有ESRD 患病人数70 万人,若患病病人全部有效治疗,ESRD 患病人数将在7 年内达到200 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肾脏病的现状
绪言
在中华医学会的支持下,CSN成立于1980年。至2012年,CSN已成长壮
大至超过5000名会员。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成立省级肾脏病学会。
过去30年间,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中国的临床流行病学也发生着变化,且
这种变化的速度和规模可谓史无前例。具体而言,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中
国公共健康资源的沉重负担。尽管CKD的负担代表了一种巨大的挑战,但同时
也为中国肾脏病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

慢性肾脏病的负担
中国的CKD患者约有1.195亿。一项横断面、全国性的中国成人代表性样
本调查显示,不同地区间的CKD患病率差异较大,总患病率为10.8%。尽管中
国CKD的估计患病率与美国(13.0%)和挪威(10.2%)等发达国家相近,但
却存在病因学上的差异。
据对透析患者进行登记的一个国家级系统——中国肾脏数据系统——数据
显示,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57.4%)的最常见病因,其次
为糖尿病肾病(16.4%)、高血压性肾损害(10.5%)和囊性肾脏病(3.5%)。
这些数据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不同,导致这些国家ESRD的主要病因是
糖尿病肾病(图1)。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报告显示,中国肾脏病的流行病学
正发生着转变。在中国老年患者中,导致CKD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压,
而非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此外,鉴于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中国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有可能
将继续增长。实际上,在香港和台湾等中国比较发达的地区,糖尿病肾病如今已
分别占ESRD病例的46.2%和43.2%。

中国大多数大型医院的肾内科均常规进行肾活检,为流行病学数据提供组织
学证据。根据这些数据,61.7%~68.6%的肾活检样本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5.3%~54.3%,其他病因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11.1%~25.6%)、膜性肾病(9.9%~15.0%)、微小病变(10.9%)和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7.75%)。

透析的现状
与其他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ESRD治疗的不足反映在透析率较低,其原
因在于中国ESRD患者缺乏经济和临床医疗资源。中国血液净化学会的一项调查
估测,2008年,中国大陆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ESRD时点患病
率为71.9/100万人口(PMP),年度透析增长率为52.9%。在台湾地区, ESRD
患者2010年的透析率达2584/PMP;我国香港和美国的透析率分别达1106/PMP
和1870/PMP。
如今,新的中国医疗改革策略正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中国政府将扩大对更
多慢性和重大疾病的优先医疗保险覆盖,降低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2012年,
中国中央政府将ESRD纳入了重大疾病清单,这为中国透析率及透析质量的提高,
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证和资源。
针对北京地区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的调查显示,队列人群的年粗略
死亡率从2007年的47.8/1000患者年,上升至2010年的76.8/1000患者年。
来自美国肾脏数据系统的报告显示,接受血液透析白人患者的年粗略死亡率从
2007年的250.7/1000患者年,降至2009年的236.3/1000患者年。
因此,与美国相比,中国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主要死因见
图3)。目前尚无有关中国人群透析预后的大型队列研究发表。但2010年开始,
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的45个透析中心已经加入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
(DOPPS4,2009-2011),以期在国际背景下评估中国血液透析的实践模式与
患者转归。
根据中国肾脏数据系统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数为27万,接受腹膜透析者为3万。这显示,90%接受RRT的中国ESRD患者
使用的是血液透析。
随着ESRD患病率的快速增长,在中国,对腹膜透析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所发
挥的作用进行评估,将非常重要。腹膜透析在某些方面可能优于血液透析,包括
操作简单、需要较少的技术支持和电力。例如,偏远和农村地区的患者可使用腹
膜透析,进行以家庭为基础的治疗。
中国腹膜透析的可及性存在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缺乏培训、教育和质控系
统。尽管腹膜透析较血液透析花费较少,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仍是难以负担。
为便于推广腹膜透析,中国政府正计划调整医疗报销政策,引入新的保险系
统(尤其是农村地区),并扶持本土腹膜透析液的生产商。国家卫生部(现卫生
计生委)已在全国认证了31个培训中心,以促进腹膜透析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
使用。
这些中心负责建立区域性卫星中心,以实现基本服务,包括人员培养、患者
教育、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和质量保证方案的执行。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中国透
析网络。

急性肾损伤
关于中国AKI发病率的资料极少。单中心的研究显示,AKI患者占总住院患
者的2.41%~3.38%,其相关死亡率达18.57%~28.2%。在老年人群中,AKI
的发病率超过14%,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低血容量、肾毒性药物、心功能异常和
呼吸衰竭。
一项纳入1056例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AKI的发病率达31.1%,
总住院死亡率达36.5%。据报告,在急性心衰和重症患者中,AKI的发病率分别
达32.2%和34.1%。
在中国,药物诱导的肾损伤正成为AKI的主要原因。基于上海17家医院的
一项AKI登记系统的数据显示,在1200例患者中,药物诱导的AKI占28.9%(主
要常见药物见图2)。大约1/3受累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RRT)。
住院死亡率达28.8%,仅54.2%幸存患者的肾功能可以得到完全恢复。提
高对各种肾毒性药物的认识、合理应用药物、对使用具有潜在肾毒性药物的患者
进行严格监测,是预防药物诱导的AKI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小结
在过去10年间,从基础科学到临床流行病学等覆盖整个肾脏病学领域创新
性研究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肾脏病学的进步。
伴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中央政府资助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基金也显
著增多。肾脏病学者已获得诸如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科学项目的资金支持,
过去10年间,由中国学术机构发表的肾脏病相关学术论文有了显著的增长,从
2003年的23篇至2012年的245篇。由中国发表的学术论著仍在不断地增多,
这将为世界肾脏病学领域知识的更新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