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近况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观察
病 理 、生 化 、免 疫 、细胞 因 子 、血 液 流 变 学 等 方 面 ,
芩 1 0 g ,滑 石 6 g ,通 草 、猪苓 、 白蔻 仁 各 1 2 g ,茯 苓 皮 1 5 g ,大 腹 皮 3 0 g 。加 味 :热 重 于 湿 者 ,加 连 翘 1 5 g ;湿重 于热 者 ,加草 果 1 2 g ,茯苓 皮 增 至 3 0 g 。每
医临床 症状 、体 征均 无 明显 改 善 ,甚 或 加 重 ,证候 积
分 减少 不 足 3 0 。计 算公 式 ( 尼 莫 地平 法 ) :证 候 疗
效 指数 一 ( 治 疗 前 积 分 一 治疗 后 积 分 )/ 治 疗 前 积 分
×1 0 0 %。
3 . 3 统计 学处理 :采 用 S P S S 1 6 . 0统计 软 件处 理 ,数 据 以均 数 ±标准差 ( z ±s ) 表示 ,采用 t 检验。
浙江中医杂志 2 0 1 3年 4月 第 4 8 卷第 4 期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 征 2 8例 观 察
张 忠贤 周 富 明 陈 美 雪 韦 先 进 浙江省 平 湖市 中 医院 浙江 平湖 3 1 4 2 0 0 关 键 词 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 征 湿 热 证 中西 医结 合 疗 法 临 床 观 察
表 1 治疗前后 WB C、 C R E A、 B UN、 R B C比较 ( ±s , n =2 8 )
2 . 1 西 医治 疗 :① 激 素 治 疗 :激 素 选 用 强 的 松 ,肝
功 能 异 常 者 选 用 强 的 松 龙 。强 的 松 起 始 剂 量 l mg / k g
3 . 4 治 疗 结 果 :分 述 如 下 。
浆蛋 白低 于 3 0 g / L;③ 水 肿 ;④ 血 脂 升 高 。其 中① ②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新进展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新进展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新进展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中心闫晓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指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或反复发作,因不能耐受激素的副作用而难以继续用药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0%-50%左右,是目前临床慢性肾病中治疗最为棘手,预后较差的病种。

一、诊断标准按照1992年安徽太平会议修订的“关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同时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1.按正规皮质激素标准治疗,初治8周无效应者;2.按正规皮质激素标准疗法,初治8周内有效应,但复发后再治无效应者。

3.按正规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频繁反复,复发(半年内反复或复发2次,1年内反复或复发3次)或对皮质激素依赖者。

4.用细胞毒类药物治疗无反应或反应迟缓者。

频繁反复及频繁复发的概念:1.复发指正规疗程结束后,在完全缓解期,7天内连续3次以上尿蛋白性≥+++。

2.反复指在治疗过程中尿蛋白转阴后又出现以上同样的变化。

3.半年内复发或反复两次,或一年内复发或反复3次以上者为频繁反复或复发。

激素依赖:严重频繁发作,对激素敏感用药后缓解,但减药或停药后两周内复发,恢复用药量或再次用药仍有效,并重复3次以上者。

激素耐药:即对激素治疗无反应。

在诊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时,要注意使用激素不正规,合并感染、高凝状态和肾静脉血栓形成,也要注意病理类型,如膜型肾病Ⅲ期、局灶节段性硬化、膜增殖性肾病。

二、药物治疗(一)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能减轻急性炎症的渗出,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漏出;此外,尚可抑制慢性炎症中的增生反应,降低成纤维细胞活性,减轻组织修复所致的纤维化。

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病理类型。

国外学者往往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经8周以上正规治疗无效病例,首先需排除影响疗效的因素如感染、水肿所致的体重增加和肾静脉血栓形成等,应尽早诊断与处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23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23例临床观察

n ph o i y d o e1 h n e r tvem e i i e e r tc s n r m n t e i t g ai d c n
王素 君
( 州市第三人 民医院,河南 郑州,4 00 ) 郑 5 00
中图分类号:R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 - 6 2 1 )0・000 62 647 0( 00 908 -1证型:D G 8 B 笔者采用中医益气健脾温肾化瘀利水之法治疗 肾 每 日1 剂,配服强的松片 3mg 0 ,每 日一次,晨服。1 病综合征 2 例,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3 月为 1 疗程 ,一般平均两个疗程 。待尿蛋白消失后, 1 一般 资料 强 的松 片每 周减 5 ,并 逐渐 减完 。 mg
子 、利 水化湿 ;仙 茅 、 巴戟天温 肾助 阳;益母草 、泽
肾病综 合症 是一 组症候 群 ,可 由多重 病 因引起 ,
但 主 要病变 则 为肾小 球受损 。其 实质 为 肾小球 基底膜 通 透 性增 高 ,使 蛋 白大量漏 失 , 出现 低 蛋 白血 症 ,血 浆 水液 向组 织 间逸 出发生水 肿 ,环循 血量 减少 , 肾小 管 回收钠增 强 ,进 一 步促使 水钠 潴 留 。低 蛋 白血 症又
刺 激体 内脂 质与脂 蛋 白的合 成 ,从而 引起 高血脂 症 与 脂 蛋 白的增 高 ,故临床 上 出现 高度水 肿 ,高脂血 症 ,
兰 、丹 参活瘀 利水 ;金 樱 子 、芡实 固 肾涩精 。本 方益 气健 脾 补 肾助 阳 固其本 ,化 瘀利 水 治其标 ,切合本 病
的病 因病机达 到 了标本 同治 的 目的 。本方对 于修 复 肾 损伤 、恢复 肾功 能 ,控 制 蛋 白尿 ,减 轻高度 水肿 ,提

近10年中医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概况

近10年中医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概况

近10年中医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概况近10年来,中医药对于早中期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的理念是以整体观念为基础,通过药物治疗、穴位疗法、中草药等手段,调整全身功能平衡,改善肾脏功能,达到延缓病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近10年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

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干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药理论,慢性肾脏病的早期是肾气虚弱、气血不足、阳虚阴盛的表现,因此中医药治疗主要以温补肾阳、调养肾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通过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在早期干预中显现出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延缓疾病的进展。

中医药能够减轻早中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水肿、尿毒症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中医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化湿排毒、活血祛瘀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中医药在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者最终会发展成末期肾衰。

中医药能够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等方法,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肾功能的损伤,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

针灸疗法、艾灸疗法、中药汤剂等都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为中医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者:潘红梅马金荣孙景毅李莉高萍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外邪入侵、脾肾素虚等原因导致患者精气外泄,封藏失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风寒湿邪壅、精微物质匮乏,泛溢肌肤,水湿潴留,水液代谢障碍而成本病。

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但容易复发,而且由于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影响,产生的副作用使患者苦不堪言。

本文就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医;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52-02肾病综合征(NS)是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炎症改变。

目前公认的西医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①大量蛋白尿:成人>3.5g/1.73/㎡.24h;②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白蛋白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但容易复发,而且由于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影响,产生的副作用加重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1 病因病机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外邪入侵、脾肾素虚等原因导致患者精气外泄,封藏失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风寒湿邪壅、精微物质匮乏,泛溢肌肤,水湿潴留,水液代谢障碍而成本病。

同时,血瘀也与水肿的形成相关,本病以瘀血、湿热、寒湿、风邪为标,以脾肾亏虚为本,属正虚邪实之证。

王永钧[2],鲁盈等人认为根据《素问》“风论”“奇病论”“评热病论”等论述结合长期临床治疗实践,可知肾病综合征系由风湿内扰于肾,使肾固有的主封藏、司开阖等职能失常所致。

其病因、病机及证候等表现,以风湿内扰证最为重要,且常伴有虚、瘀、热等表现。

严曙结合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除四肢浮肿外,可见尿少[3],甚至可见胸水或腹水;因低蛋白血症,胃肠道亦呈水肿,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致呕吐,腹泻,纳食减少,舌苔多腻,脉濡或弦滑。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效果观察

【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 ; 激素抵抗性 肾病综合征 ; 临床分析 【 bt c】 O j teT vsgtt e f h e d sr m d i etetfto —es nnpris d m . A s at b cv onei eh u i s a t n ein ta nosri r iat ehi nr e r e i : i ta e soC n e n We e c er m e d st t y o c
3 讨 论
激素抵抗性 肾病综合征是 临床上常见的疑难性疾 病 ,
21 0 2年 3月 第 4卷 第 3期
M ac 2 2 rh 01 Vo . No 3 1 4 .
中国中医药咨 讯
J un l f iaT a iin lC ie eMe cn fr to o ra n rdt a hn s diieI omain o Ch o n
【 e od 】 cmbn a ioa C iee n s r e in ;tri s tn np risn rmecii n yi K yw rs o ie rdtnl hns dWet m dc e s odr iat e hic ydo ; l c aa s t i a e n i e es t na l s l
Meh d : 4 c s s o t r i —r ssa tn p rt y d o a int we e r t s e t ey a ay e , b e v t n g o p wi n e r td C — t o s 7 a e fse od e itn e h ii s n r mep t s r e r p c v l n lz d o s r ai r u t i tg a e hi c e o i o h n s n e tm d c n e t n , o to o p t r e t e p r se n me i i e t ame t o a io fte t n fe t f Re e e a d W se me i i et ame t c n r lg u o u g h u ewe tr d c n r t n .C mp rs n o a me te fc . — r r e r o s h : r m e a ay i o ee fc f r ame t t e o s r ain g o p i e tt f ce c s7 3% . o a e o t o to o p i u s fo t l ss ft fe t e t n . h b e v t r u n t oa e i n y wa 8 h n h ot o h l i c mp d t c n r lg u n r he r t e tt f ce c s 5 % ; o t e t e t n i e ef cs wo g o p f 1 o r h n 2 c mp ia in r t s r s c iey 3 - % , h o a e i n y wa 4 l i r f m h r ame tsd f t,t u s o rmo e t a o l t ae i e pe tv l 2 4 e r c o

中西医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图分 类号】 6 2 中 R 9 Biblioteka 【 献标 识码 】C 文
[ 文章编 号】 1 7 — 2 0 2 0 )O a - 4 - 2 6 3 7 1 (0 8 1 ( )0 3 0
表 1两 组 疗 效 比较
原发 性 肾病 综合 征 是 临床 常 见 的 肾脏 疾病 , 现代 医学 多
采 用激 素及 细胞 毒 药物 治 疗 ,易 出现 毒 副 作 用及 并 发症 , 且
例, l 女 4例 , 年龄 8 4 ~ 3岁 , 均 2 . 。两 组在病 情 、 平 38岁 年龄 、
性 别 、 程及 一 般情 况均 有 可 比性 。 病 1 . 断 标 准Ⅲ 2诊
原 发 性 肾病 综合 征 患 者 由于 免疫 性 肾小 球 损 伤 , 致大 导
量 蛋 白 从 尿 中 漏 出 使 有 效 血 容 量 减 少 . 液 浓 缩 . 血 脂 蛋 血 而 白代 谢 异 常 , 脂 血 症 , 致 血 液 黏 稠度 增 加 。蛋 白质 的丢 高 导
13治 疗 方 法 .
失, 肝脏 代 偿性 合 成 蛋 白增加 , 引起 机 体 凝 血 、 凝 和纤 溶 系 抗 统 失 衡 , 致 高凝状 态 。肾病综 合 征患 者 血小 板功 能亢 进 , 导 及 应 用激 素 治疗 等 均 可加 重 高凝 状 态 。血 液粘 稠 度增 加 , 高凝 状 态 对 肾 病 的进 展 、 化 起 重 要作 用 . 恶 因此 肾小 球疾 病 的治 疗 中 , 凝 治疗 尤 为重 要 。 抗 原 发性 肾病 综 合 征 以水 肿 为 主 要 表现 .在 祖 国 医学 中 医 中属 与 “ 肿 ” 畴 , 为 肺 脾 气 虚 , 虚 , 为 水 之 上 源 水 范 多 肺 肺 水有气化 , 气行 则 水行 。 由气 虚 则 气 虚 水 滞肺 失 宣 泄 . 调 通 水道之功 ; 脾虚 , 气 不 足 , 失 运 化 水 湿 , 湿 内停 , 而 脾 脾 水 故 见水肿。 气虚 则无 力 鼓动 血 脉 , 脉瘀 滞 , 道不 畅 则水 液更 血 脉 易 积滞 , 水肿 难 消 。 中药治 则 : 气 活血 、 湿 利水 。 了治疗 益 渗 为 方 便 , 用重 要 注 射 针 剂 , 芪 、 参 。丹 参 有 活 化 瘀 , 选 黄 丹 理 气 通 络 ,除烦 安 神 的 功 能 。丹 参 注 射 液 由 中药 丹 参精 制 而 成 , 有 改善 微 循 环 , 凝 、 进 纤 溶 , 制 血 小 板 聚 集 . 具 抗 促 抑 抑

中医与西医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与西医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与西医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中医与西医在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就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肾病方面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肾病概述肾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肾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肾病包括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肾病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二、中医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中医治疗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治疗方法主要以中药和针灸为主。

近年来,中医学界对于中药在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改善肾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等多个途径起到治疗肾病的作用。

例如,某些中药提取物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肾小管的作用。

此外,经络学说在中医治疗肾病中也得到了应用。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增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从而改善肾病患者的症状和肾功能。

三、西医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西医治疗肾病主要以药物疗法为主,包括利尿剂、抗炎药物等。

近年来,西医学界对于肾病的治疗也进行了很多的研究。

研究表明,西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起到治疗肾病的作用。

例如,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可以降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减少蛋白尿的产生,从而改善肾病的病情。

此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修复肾脏受损的组织和细胞,从而实现肾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四、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肾病中的互补作用中医与西医在肾病治疗中的方法各有特点,但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需要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医治疗侧重于整体调理,通过中药和针灸等疗法改善全身状况,并且对于一些症状明显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西医治疗侧重于药物的应用,通过药物的调节和干细胞的移植等技术手段,可以更直接地作用于肾脏病变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近况(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黄玉茵,梁立峰,赵君雅,陈延强【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疗法;综述肾病综合征(NS)在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3.5 g)、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60 g/L、白蛋白<30 g/L)、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250 mg/dL)。

西医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部分患者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霉酚酸脂、环孢霉素等),尽管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着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不良反应大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NS研究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长处,明显提高了疗效,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笔者现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NS中体现中医药的应用方面进行总结。

1 中药辅助激素治疗自激素在NS治疗中应用以来,其疗效得到了临床的认可,但相关的不良反应也非常明显,如诱发和加重感染、导致溃疡、代谢和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和骨坏死、神经精神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等。

另外,在激素减量中出现的病情“反跳”,以及激素停用后如何防止病情不再反复等,也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

研究表明,中药对于继发性感染、水钠潴留、负氮平衡导致肾功能损害、诱发微血栓形成等激素不良反应有防治性干预作用,可改善酸中毒症状和扶正泄浊保护肾功能[1]。

临床观察表明,中药配合治疗NS具有预防并治疗激素导致的五心烦热、口干口苦、精神亢奋、痤疮等症的作用;还能预防并治疗其消化道症状、肝功能不良等激素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其复发及反跳现象[2-3]。

李氏等[4]在采用激素标准方案治疗原发性NS的同时,运用中药以滋阴清热法为主随证加减治疗,结果面色潮红、五心烦热、激动易怒、心动过速、痤疮、反应性精神病、血栓等强的松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不用中药者。

叶氏[5]认为,在激素治疗NS首始阶段,因为激素为阳刚之品,服用剂量大、时间长,势必导致阳亢,阳亢则耗阴,故临床常出现阴虚火旺之证,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激动失眠、盗汗、两颧潮红、痤疮、舌红少津、脉弦细,此时宜用滋阴降火之法。

激素减量治疗阶段,在激素撤减至一定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质激素撤减综合征,这时患者常由阴虚向气虚转化,而呈气阴两虚之证,证见腰酸腿软、神疲体倦、食欲不振、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舌淡、苔白、脉沉弱,此时应在滋阴补肾的同时,适时加用补气温肾之品,并应随激素逐渐减量而逐渐增加补气温肾药,有助于减少机体对激素的依赖,防止症状反跳,此法能拮抗外源性激素反馈抑制的作用,防止出现激素撤减综合征。

激素维持量治疗阶段,由于激素已减至维持量,此阶段由激素所致阴虚火旺之证已大为减轻,此时大多属NS缓解期,为防止复发,宜加强补肾健脾之力。

基于以上观点,目前临床上在运用中药配合激素治疗时多采用三阶段分治法。

汪氏等[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NS中,治疗组在应用大剂量激素时加用知柏地黄丸,激素减量时加用金匮肾气丸,激素维持治疗期间加用补中益气丸。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55.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

沈氏等[7]在泼尼松联合中药治疗NS疗效观察中,在大剂量激素治疗阶段,治以滋阴降火,方用自拟肾得滋浓缩液;小剂量激素治疗阶段,治以滋阴益气,方用自拟益肾归元浓缩液;维持激素治疗阶段,治以温补脾肾,方用自拟肾复康浓缩液。

结果治疗组168例,完全缓解118例,总有效率94.0%,复发率6.8%;对照组146例,完全缓解86例,总有效率84.9%,复发率22.1%。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韦氏等[8]按激素标准疗程治疗原发性NS,在首始大剂量激素治疗阶段用滋阴降火中药,激素减至半量时用温补肾阳中药,直至激素停用后2月。

结果治疗后获临床完全缓解45例,基本缓解8例,有效率100%,获完全缓解者尿蛋白均于2周左右转阴,基本缓解8例为女性初治者,全部病例2周左右水肿消退,治疗期间无明显柯兴体态,未出现激素不良反应;单纯激素治疗组于大剂量激素治疗期间均呈明显柯兴体态,治疗结束后1年内4例复发,改为中药辅助激素治疗。

另外,由于NS患者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伴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沉积,直接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滤过功能,加重肾脏病理损害。

因此,张氏等[9]从中医角度分析,温热和瘀血是NS重要发病因素,在激素治疗各个阶段,均可加用活血化瘀中药1~2味。

2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药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精髓,因此有众多学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药治疗NS,取得较好的疗效。

魏氏等[10]运用中医辨证配合西药治疗成人复发性NS 57例,其中脾肾阳虚型治以温阳实脾,方选真武汤加减;脾肾气虚型治以益气健脾,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阴虚湿热型治以养阴清热利湿,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水瘀交阻型治以活血利水,方选大黄虫丸加减。

配合激素标准疗程及环磷酰胺治疗,结果治疗组57例中完全缓解48例,部分缓解9例,24 h尿蛋白均在0.5~1.0 g,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许氏[11]把复发性NS分为湿热壅盛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分别以疏凿饮子、参芪地黄五苓散、实脾饮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并给予标准疗程的激素治疗。

结果完全缓解10例,基本缓解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9%,16例缓解者随访2年,未有复发者。

梁氏[12]在用中药治疗激素依赖性NS 98例中,辨治为:脾虚湿泛、肺失宣降型,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杏苏散加减;脾肾两虚型,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全部病例治疗1个月左右尿蛋白完全转阴,治疗3个月症状完全缓解,继续服中药治疗6个月,停药未见复发。

陈氏[13]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NS 36例疗效观察中,对照组用强的松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将NS分5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脾虚湿困型方用四君子汤合五加皮加减,脾肾阳虚型方用真武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湿热蕴结型方用三仁汤加味,瘀水交阻型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结果治疗组中完全缓解20例,显著缓解8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3例,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罗氏等[14]则把NS分为脾肾阳虚、脾肾气虚、阴虚湿热、瘀血交阻、风邪外袭5型,以黄芪30 g、茯苓15 g、白术15 g、薏苡仁15 g、白扁豆15 g、白芍15 g、牛膝15 g、泽泻30 g、车前子15 g、厚朴15 g、当归12 g、川芎12 g为基本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结合强的松标准疗程及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半年,患者临床症状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另外,武氏等[15]认为,脾肾两虚、湿浊壅滞、兼挟瘀血是原发性NS的主要病机,以肾综Ⅱ号方益肾健脾固精、祛湿活血化瘀并联合激素治疗,结果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浆白蛋白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4%。

韦氏[16]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法配合激素治疗NS 32例,结果完全缓解22例,基本缓解7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1例,复发5例,总有效率为93.3%。

3 中药注射剂、中成药结合西药治疗3.1 黄芪注射液龚氏等[17]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NS 90例临床观察表明,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明显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李氏等[18]在NS 激素撤减期用黄芪注射液配合治疗,患者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气短自汗、大便清稀、尿频清长等症有明显改善。

3.2 川芎嗪注射液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川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还具有抗氧自由基损伤及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拮抗钙离子浓度的功能;另外,可以改善NS患者血液粘稠度,减轻肾脏病变,缓减症状,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万氏等[19]应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激素治疗NS 50例,治疗组30例中完全缓解21例,总有效率为93.3%。

金氏[20]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NS的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结果表明,川芎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高凝状态,降低血脂,减轻肾小球病理损害,防止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功能。

3.3 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的作用,并能改变患者体内脂质的含量,还能扩张微细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从而改善肾小球灌注和滤过。

付氏等[21]在强的松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NS,结果表明,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和肝素相似的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可以改善NS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明显降低尿蛋白。

3.4 雷公藤多甙雷公藤多甙为雷公藤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抗免疫、抗炎症的作用。

王氏等[22]在48例NS患者使用正常剂量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中,与大剂量激素疗法相对比,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朱氏等[23]在使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加强的松治疗原发性NS的临床研究中,与正常剂量雷公藤多甙加强的松治疗对照,结果治疗组的总缓解率较高,且24 h尿蛋白减少要优于对照组,而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知,雷公藤多甙不仅具有激素样作用,而且无激素不良反应。

4 问题与展望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NS的诊治水平和疗效不断提高。

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具有不良反应大且易引起复发、产生药物依赖等问题,而中医药疗法的介入使NS的治疗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其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者。

但如何应用中药也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问题。

正确、合理地加用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防止激素撤减过程中病情的“反跳”,以及在激素停用后通过辨证应用巩固疗效。

但其机理尚有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进一步阐明。

另外,尽管中西医结合治疗N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许多西医生并没有深入学习过中医,对中医的辨证论治并未完全掌握,不能达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佳效果。

不少西医在治疗NS时,请中医会诊开方,而会诊医生又并不完全了解患者的病情或不明白NS应用激素的特点,这样做往往成为“中西医混合”,而不是“中西医结合”,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治疗NS应在目前激素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1] 郑夏珍.中药对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6):500-501.[2] 杜义斌.叶任高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1,2(1):4-5.[3] 傅玉素,马清平.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1,2(8):47.[4] 李英侠,董卫.原发性肾病综合征78例中药纠正激素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5):466-467.[5] 叶任高.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江苏中医,1999,20(11):3-4.[6] 汪贤聪,郭志义,甘喜.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2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4):16-17.[7] 沈实现,王振杰,余康康,等.泼尼松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4):236-237.[8] 韦继政,李素珍,钟秀珍.分阶段中药辅佐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 6(3):164-165.[9] 张春明,牛广华,海英,等.中药分阶段配合西药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0,33(2):200-201.[10] 魏连波,叶任高,栾图,等.中医辨证配合治疗成人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7例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00,41(10):598-600.[11] 许健.中医分型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18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04,31(8):659.[12] 梁国权.中药治疗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98例[J].河南中医,2005, 25(11):41-42.[13] 陈朝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 2006,19(11):30.[14] 罗雪冰,李良,刘南梅.辨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36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7,27(6):38-39.[15] 武瑞美,宋金芳.肾综Ⅱ号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8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5):408-411.[16] 韦秀玲.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肾病综合征32例[J].陕西中医,2007, 28(8):961-962.[17] 龚苏飞,冯曦,王凤凤.黄芪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90例临床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5):772-774.[18] 李楠,张尉.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4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7):17-18.[19] 万桂香,李红梅,路超英.川芎嗪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50例[J].现代中医药,2006,26(1):36-37.[20] 金淑雪.川芎嗪配合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1,10(5):270.[21] 付平,周莉.灯盏细辛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和尿蛋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3,24(10):1127.[22] 王洪武,陈菊花.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2):165-166.[23] 朱小利,叶玉燕,陈丽萍.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加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07,29(7):764-7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