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案单元教学总述单元内容导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有关0的运算;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整数四则运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加减法、乘除法计算的巩固和扩展,又是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归纳和总结,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而在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代数运算及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对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4.经历解决租船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优化思想。
单元重难剖析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2.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1.理解减法、除法的意义。
2.正确地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结构导图课时教学设计2.看图写算式。
493+418=911(人)911-493=418(人)的运算,叫作加法)(5)介绍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2.减法算式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结合例1(1),引导学生根据814+1142=1956中的三个数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1第(2)、(3)题) (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3)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第(1)、(2)和(3)题的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 (5)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笔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弄清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掌握商的书写位置以及试商。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交流展示1、争当小小口算家。
90÷30= 3 360÷30= 12 840÷40= 21200÷50= 4 270÷90=3 720÷90=2120÷40= 3 600÷19≈ 30 900÷31≈ 302.()里最大能填几?30×( 2 )40×( 4 )50×( 5 )2 新知探究(一)学习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1、教学例1有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出示预习提纲:(1)求可以分几个班应该怎样解答?(2)笔算时,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如果不理解,请小棒摆一摆。
)(3)请这道题的横式和答填写完整。
想:求92里面有几个30,用除法解决。
92÷30=3(个)……2(本)答:可以分给3个班。
2、练习。
(二)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例1(2)有140本故事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1、学生尝试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师: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笔算时,商几?你是怎样试出这个商的?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呢?140÷30=4(个)……20(本)(三)小结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算术加减法的初步应用。
2.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应用不同单位的数量比较。
2.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道具:数学教具、实物例题、黑板、彩色粉笔等。
3.课件:相关教学课件和PPT等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单元1. 温故知新•复习四年级上册学过的加减法知识,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入第一单元的主题,通过实例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第二单元1. 数据的理解•介绍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据。
2.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和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馈1.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拓展数学思维。
2.提供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学习中越走越远,开启数学奇妙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一.课前热身把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分数()小数()分数()小数()二.教学内容知识点梳理1、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的形式来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为……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写作“零”),小数点写在个位上数字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典例剖析例1 读出下面个小数解题技巧在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无论有几个0均要读出来。
例2 写出下列小数解题技巧小数部分读出几个零,在写小数时就应写出几个0。
自我评量1、涂色表示下面的小数。
2、读出或写出下面各数。
(1)世界最大的瓷碗名为“盛虹之巨”,它的碗口直径2.025米,碗底直径1.096米,高0.858米,重0.875吨。
(2)著名的粉彩瓷板画“一鸣天下晓”,长是零点三九六米,宽是零点二五六米。
培优创新例3 这个小数的正确读法是怎样的?解题技巧解此类题可以先“将错就错”,把错读的数写出来,再根据小数的读法来分析推理,从而找出正确的读法。
自我评量3、用下面的数字卡片和小数点卡片,按不同的要求摆小数。
0 1 2 3(1)小于1的小数(2)大于3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3)零不读出来且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夯实基础题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小数2、读出下面各小数.2.57读作: 9.4读作:0.8读作: 4.258读作:27.89读作: 10.045读作: 3、写出下面各数中的”6”表示的意思.62.08 4.06 0.396 5.67 639.15( ) ( ) ( ) ( ) ( )提升能力题4、分别写出下面各数。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 难点: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超市里的价格标签、身高、体重等。
2. 探究小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数,提出问题:小数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义?(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意义:小数是表示整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它是整数的补充。
(3)教师总结:小数是一种数的表示方法,它表示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数点是小数的分隔符,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
3. 探究小数的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小数,提出问题:小数有什么性质?(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① 小数的末尾可以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 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表示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0的负整数次幂。
(3)教师总结:小数有以下性质:① 小数的末尾可以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 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表示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0的负整数次幂。
4. 小数的应用(1)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3)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小数,思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精编(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4章全单元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1——4全单元单元导学案目录:第一章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全单元导学案设计(5课时含单元测试题)第二章生活中的多边形全单元导学案设计(5课时含单元检测)第三章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全单元导学案设计(4课时含单元检测卷)第四章中国的热极—认识负数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卷一、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1、方程的意义学习寄语:快乐学习,自由展现。
【学习内容】信息窗1 (2-3页)【学习目标】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快快行动起来吧!加油!1、省略乘号,写出式子。
+2=⨯5am3t⨯5=⨯na=⨯+x46=⨯y=⨯+⨯nm5-6-⨯⨯38a=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a与18的积 (2)50减去b的2倍(3)a与b和的3倍 (4)比x的5倍多5的数二、预习导航探究新知:★要用心呀!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1、观察信息窗。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米粉重多少千克?2、看图写出式子20+x 50 20+x 10020+x 70像20+x=70、2x=150、3x+10=100……这样()的等式,叫方程。
看图列方程:( ) ( )三、学习体会:★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四、达标检测:★挑战自我,向前冲!(20分)1、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填序号)(8分)(1)x+30=100 (2)7+x (3)9-x<4 (4)16-5=11(5)8a>45 (6)10x=80 (7)5×8=40 (8)35÷b=7等式:( ) 方程:( ) 2、根据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
(7分)3、判断(5分)(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2)方程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3)3χ=0是方程( )(4)4χ+20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5)x=3不是方程()五、巩固练习(50分)1、下面哪些是方程,在括号里打上√.(16分)(1)x÷3=10 ( ) (2)5+X>78 ( ) (3)8-3x ( ) (4)15÷X=1 ( ) (5)X+45=70 ( ) (6)8X=0 ( )(7)X=5 ( ) (8)A+4=56 (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014-2015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学习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课件出示主题图)X k B 1 . c o m(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有多少人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二、合作学习:(课件出示例1、例2)1.小组4人对上面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3.全班汇报: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新课标第一网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就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P5/做一做1、2三、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智力大比拼1、一艘汽艇每分钟行驶640米,是帆船速度的4倍,帆船15分钟能行驶多少米?2、P8/1—4五、课后反思:X| k | B| 1 . c| O |m板书设计:四则运算72-44+85 (1)987÷3×6 (2)6÷3×987=27+85 =329×6 =2×987=113(人)=1974(人)=1974(人答:现在有113人。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三单元导学案复兴小学数学导学案(第八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总课时 6 课时第1课时合运算年级四年级主备人裴正洪授课人讲授法课型新授课班级四()班教学方法教师准备情境图学习准备学生准备 1、知识目标: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学习目标 2、能力目标: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习过程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任务: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自主学习“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二.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展示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课题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自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全班交流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检查尝试练习第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四则运算
【导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理解用图形代替数的运算。
【导学重难点:】
1.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用图形代替数的运算。
一、整理复习:
1.加法:
加数:和: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 加数=
2.减法:
被减数:
减法是()的逆运算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减数=
减数=
差=
3.乘法:
因数:
积:
积=
因数=
4.除法:
被除数:
除法是()的逆运算
被除数=
除数=
商=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
除数=
商=
5.()不能做除数。
()同任何数相乘都得0。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再算()。
二:【自己整理并小组交流】
【堂堂清】
1.计算。
0+8= 22+17×0 = 0 ÷7+7= 0÷ 8×8=
75-(23+32) 52 ÷4-(16 -3) 12×(13+12)÷50
=
=
800-(320+80÷4) 99+20÷4×5 35×[(65+100) ÷55]
250×4-560÷7 62×[(430+110) ÷12] 25×25÷25×25
2.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是舅舅神高达3倍,
舅舅身高是多少米?
3.永华村今年修了2条乡村公路,总长960米,是去年的3倍。
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公路?
4.进入知识宫的秘码是○¤○¤,请先破译密码。
14+82-○=87 ¤×6+10=58
密码是()
5.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 64-28=36()
(2)420÷30=14 140÷7=20 14+20=34
()
(3)153-67=86 86÷43=2 35×2=70
( )
(4)98+85=183 750-183=567 567 ÷3=189
( )
6.现有一个116人的旅游团,大型面包车每辆185元,限乘24人。
大型客车每辆235元,限乘36人。
怎样租车最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