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七上消息三则(五星红旗再飘珠峰,上博昨晚无眠,跨国合作拯救中国虎)教案 (2)

合集下载

七年级第一学期沪教版语文期中复习材料

七年级第一学期沪教版语文期中复习材料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成长纪事第一课《表哥驾到》一、中心思想这是一篇反映家庭教育问题的小说,通过“我”、表哥、妈妈和大姨四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反映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一种倾向:家长往往以肯定别人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以求孩子进入自己设置的“模式”,进而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反而强化了孩子的心理压力,约束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文学常识秦文君,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等。

三、内容理解1、体味“驾到”的含义。

这个词语一般用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词语?“驾到”一词一般用在达官贵人身上,特别是皇帝身上;这里用“驾到”表现了“我”对妈妈隆重接待表哥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有调侃、有反感,有对表哥的好奇与羡慕。

2、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文中的四个人物构成了多种对比关系:“我”和表哥的对比,妈妈与大姨的对比,“我”与妈妈的对比等。

这些对比不断地引发读者思考一些具体而深刻的问题,从而突出了人物各自的地位、思想和性格;而且这些对比也构成了种种矛盾冲突,使小说的情节更为生动。

3、本文刻画人物夸张的、个性化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时有什么作用?刻画心理活动,突出人物性格。

四、词语积累咒语、反差、嫌弃、校正、悲怆、抬举、捋平呼风唤雨、如数家珍、提心吊胆、相貌堂堂、滔滔不绝、恨铁不成钢、不屑一顾、称兄道弟、平易近人、饶有兴致、一如既往、勾肩搭背、彬彬有礼、不负众望、难兄难弟、相见恨晚第二课《顶碗少年》一、中心思想课文通过叙述一位表演顶碗的少年在接连两次失误的情况下,努力拼搏,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赞扬了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表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支持。

二、文学常识赵丽宏,当过《萌芽》杂志编辑。

三、内容理解1、课文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用简单的议论引出下面的故事。

梅岭三章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梅岭三章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梅岭三章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梅岭三章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梅岭三章》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知道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知道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进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旌旗(jing)悬(xuan)当纸钱(dang)应有涯(ying)(ya) 遍种(zhong)即为家(wei)2.熟读这三首诗,摸索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人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动身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当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梅岭三章》原文及翻译原文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梅岭三章》〔一〕断头本日意如何?创业艰巨百战多。

此去墓穴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喜报飞来当纸钱。

〔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本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参考译文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致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

不久,敌人的包围被粉碎了。

现在要砍头了想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建了这番事业。

上海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上海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册教案1《女孩独立》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圈划词句,使学生掌握边叙边议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母亲不同阶段的想法和做法的探讨,感受女孩走向独立的每一个阶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人都是要长大要独立这一道理,明白应正确走好独立的每一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母亲的想法和做法?2、文章中三次写到照片,用意是什么?3、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导入1、导语设计:你眼中的独立是怎样的呢?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2、走近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1982年起开始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出版作品四百万字左右。

主要作品:《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棠街3号》、《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等。

(二)初读课文1、朗读课文,圈划出不熟悉的词语,准备交流。

2、疏通字词及读音:怯怯的探头探脑阅历记载荣耀情深意切葱郁泪如泉涌积淀崛起六神无主慰藉怂恿安详甜腻瞥见心乱如麻秉性冷言冷语翌日豁然开朗兴致勃勃心心相印喜极而泣(三)分析概述作者独立的事件和过程以及收获:(“我”为何要保留一张14岁时拍的照片?)人物:14岁的我事件:初次离家外出学农过程:怯怯的充满好奇……有了底气仿佛有了阅历感悟:人都是要长大要独立的。

从独立中感悟到了愉悦,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四)分析概述作者对于女儿面对独立这一过程的转变提问:作者自己独立的过程一笔带过,(略写)那么,当作者的女儿也恰好要进入这一过程时,作者的想法和做法是怎样的呢?圈划词句,整理概述。

讨论:你同意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五)想象,角色转换理解人物心理变化过程提示:先找出小鸟独立前经过的一段过程中的行为,再考虑当她这么做的时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梅岭三章》教案[名师设计]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梅岭三章》教案[名师设计]

1新设计《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

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境是清新的。

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这么多年来,《梅岭三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见这一课在诗歌教学这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以学生朗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

3、学习体会这组诗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4、学习革命先烈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3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诗歌还停留在一个识记的阶段。

那么如何通过阅读分析教材让学生从识记水平逐步上升到赏析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又怎样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关键。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3.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自主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1.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较长的句子和生词。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教材:《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三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环球航行”一词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历史背景。

2.出示图片:展示当时的船舶和航海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社会背景(10分钟)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重要性和意义。

2.师生互动:给学生看一段视频,展示当时的航行装备和杰出的航海家。

3.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人类会尝试进行环球航行?环球航行有什么意义?三、阅读课文(20分钟)1.讲解生词:解释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并进行读音和例句讲解。

2.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四、课文分析(15分钟)1.师生对话:师生互动,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内容。

2.课文解析:逐句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五、课文运用(10分钟)1.词汇运用:学生将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总结并进行归类,分组进行造句。

2.句型运用: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型,自己编写几个相关的句子。

六、展示交流(10分钟)1.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2.学生互评:学生相互评价展示的同学,并给予建议。

七、课堂总结(5分钟)1.讲解重点:总结学生在本节课学到的重点知识,并进行提问。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外阅读,并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概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扩展:1.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了解更多关于环球航行的知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 3 平民总统孙中山学案 沪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3 平民总统孙中山学案 沪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3 平民总统孙中山学案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3 平民总统孙中山学案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 3 平民总统孙中山学案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平民总统孙中山-—陈廷一*教学目标1、学习传记文体的特点。

2、掌握本文以小见大以及人物思想品质的表现手法。

3、了解和学习伟人的高尚品质.*简介:孙中山,字德名,号逸仙.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

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香山县。

1982年在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984年组建兴中会。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

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组织中华国民政府任非常大总统。

1924年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

*记一记: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

它是借助于形象描写,具体生动地记载历史上或当代起过历史作用的人物的一生,以及有关的重要史实的作品.古代就有汉代的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中就有不少人物传记,它就是通过给人物的作传来反映历史的。

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简称为“传”。

具有记实性、文学性、史料性等特点。

传记,除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遍题材较广,内容繁杂,一般从体例来分,有自传体和记传体。

传记小解:叙述人称:可用第一人称(自传)也可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切入角度:可写传主一生,也可从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写。

沪教七上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沪教七上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喜悦(xǐ yuè)混沌(hùn dùn)突兀(tū wù)B. 剔剔(tī tī)瘦削(shòu xuē)潜伏(qián fú)C. 赋予(fù yǔ)漫不经心(màn bìng jīng xīn)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D. 沮丧(jǔ sàng)舒坦(shū tǎn)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学校决定将课外活动的时间减少一半。

B.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C. 他的成绩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他每天晚上都在刻苦学习。

D. 这个实验的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感到非常惊讶。

答案:B3. 下列词语中,与“坚韧不拔”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坚定不移B. 勇往直前C. 勤学苦练D. 坚决果断答案:A二、填空题1.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是()①()的人,必定是坚强的人。

(选项:①顽强②坚定③顽固)②()的树木,即使遭受狂风暴雨的袭击,也能傲然挺立。

(选项:①坚韧②刚强③坚定)答案:①顽强②坚韧2.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入的成语是()①他虽然年纪轻轻,但()。

(选项:①老谋深算②老成持重③老当益壮)②在这次比赛中,他()。

(选项:①一鸣惊人②一帆风顺③一马当先)答案:①老当益壮②一鸣惊人三、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家的猫我家有一只可爱的猫,它叫咪咪。

咪咪全身雪白,毛茸茸的,特别讨人喜欢。

咪咪非常聪明。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发现门被风吹开了,家里一片狼藉。

我怀疑是咪咪干的,于是决定试探一下。

我悄悄地躲在门后,等咪咪回来。

201X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走一步,再走一步》3 沪教版五四制

201X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走一步,再走一步》3 沪教版五四制

编辑ppt
1
走 步再 一
走步 一
·
莫 顿
亨 特
编辑ppt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编辑ppt
3
是寒 冬深 春冬 秋
再走 走一 一步 步是 便寒
编辑ppt
4
是失 失挫 成败 败折 功再 走
走一 一步 步或 可许 能还 就是
编辑ppt
5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有了路
编辑ppt
12
毫无信心(害怕)
再走“心生哪 明 了走一是我的些 信“一怎”?步语 心我步样的句?”产信表有
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能办得到”。
巨大的成就感
( 自豪 )
你能概括一下
我谈给谈文你章
换对的个题理题目解目
朗读这三句话 大家认我可以用 几种方法?石架大 约高7米,扛梯子把 孩子抱下来要保险 的多,也简单得多, 父亲为何不这样做?
同学,将怎么
他的办法有什么普
办?
遍意义?
编辑ppt
15
悟一悟
看谁说 得好!
你在生活中遇到 过困难吗? 当时你是如何对 待它的?如果你 现在遇到这种情 况,你会怎么办?
编辑ppt
16

编辑ppt
6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编辑ppt
7
训诫( jiè ) 耸立( sǒng )
迂回( yū ) 嶙峋(l ín xún )
凝视(níng )
啜泣(chuò qì )
头晕目眩(xuàn ) 小心翼翼( y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七消息三则
上海市子长学校李建勋
教学目标
1.通过三则消息的比较阅读,学生了解什么是“消息”及“消息”的结构特点;
2.根据“消息”的结构特点,学生能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阅读消息的相关内容;
3.通过“报纸摘录”“剪报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开始读报、用报。

说明:
“报纸,信息的窗口”这一单元的课文选用的都是“过去”的“新闻”,学习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解剖麻雀”,借以了解“消息”“通讯”这两种报纸常见的文章样式的特点,并能结合这些特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关的阅读,逐步培养起读报、用报的兴趣和习惯。

所以在《消息三则》一课中设计了以上3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学生掌握阅读消息的方法;
2.逐步培养起学生阅读报纸的兴趣与习惯;
说明:
本课的三则消息都已失去了新闻的时效性,学生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在现实学习中读好报、用好报,所以让学生通过了解它们的写法、结构来掌握阅读消息的方法,培养起他们阅读报纸的兴趣与习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思路点拨
因为是把三则消息放在一起学习的,所以在上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对三则消息做充分的预习,基础知识之外,对内容一定要熟悉,最好让学生把每则消息的每一个语段都做简洁的概括。

在学习课文,了解消息的结构特点这一教学环节中,也可采用先“解剖麻雀”的方法,比如说以第一则消息为例,让学生了解清楚消息的结构后,然后再进行迁移,让学生说出第二、三则消息的结构
练习举隅
1.学生每天做剪报、摘录作业,每天进行交流;
2.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消息的特点,提高他们读报、用报的兴趣,也可让学生自己写“消息”,每天上课前用3-5分钟进行“新闻”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