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消息二则》2

合集下载

2024年度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

2024年度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
报道背景
主要内容
重要意义
概述《消息一》的主要事件、涉及人物、地点等关键信息,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消息的核心内容。
阐述《消息一》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它对于后续事件发展的推动作用。
03
02
01
8
2024/2/3
介绍《消息二》发布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与《消息一》进行对比,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16
2024/2/3
04
CHAPTER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
17
2024/2/3
01
02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
通过对《消息二则》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如对胜利消息的喜悦、对英勇战士的崇敬等。
26
2024/2/3
鼓励学生提出在预习和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学生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帮助学生消除疑惑。
教师解答
通过师生问答、生生互问互答等方式,促进课堂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消息写作的理解。
互动交流
27
2024/2/3
28
2024/2/3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夸张
讲解课文中的夸张手法,如“歼敌人数,无法计算”等,使学生感受其强调作用。
15
2024/2/3
新闻特点
消息结构
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结新闻的特点,如真实性、及时性、重要性等,帮助学生了解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
概括消息的语言风格,如客观、简洁、明快等,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

同江市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0

同江市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0

疑难探究
2.浏览全文 , 体味消息的语言 ,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已”即〞已经” , 说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
长江。表达了消息的准确性。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 人渡过长江。
〞大约”说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 数 , 不是确数。表达了消息的准 确性。
疑难探究
〞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 意 , 反衬出解放军的英勇。 国民dang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 军无斗志 , 纷纷溃 退。 用语简洁 , 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 击 , 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
找一找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 〞我”中有〞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的胸襟 ; 〞我”中有〞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的气概。
播报新闻
活动二 : 学做播音员 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节奏播报两那么消息。
作用 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 : 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 总领了全文。
疑难探究
1.这那么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 , 只用了不到二百字 , 你 觉得效果如何 ?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地描写渡江战斗的情景呢 ? 本文不足二百字 , 却简而不陋 , 是大手笔 , 堪称经典。
対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 作者没有详细描写 , 只是几笔勾勒 , 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军〞摧 枯拉朽 , 军无斗志 , 纷纷溃退” , 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 堪一击 , 根本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新闻的语言简明而又准确
比一比
从下面两组句子中 , 你有什么发现 ? A. 国民dang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 遇 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 军无斗志 , 纷纷溃退。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学写简单的新闻。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本文写作背景,接受革命教育。

3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

【学习过程】一导入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

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

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

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

【播放录音】二新闻的相关知识:1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消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的概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指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学,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件。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迈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报告文学等。

2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反映迅速,语言简洁明确。

3结构:每则消息(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教案#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

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是全文的眼睛。

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新闻的一条完全式标题,主题在中间一行,字号,揭示新闻的核心事实;肩题在主题的上面,从一个侧面对主题作引导说明;副题在主题下面,对文体作补充注释。

主题和肩题,副题的关系应是虚实相济相得益彰。

主题要“实”肩题,前题可“虚”。

#教案#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新闻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

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教案#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对#教案#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消息二则》教案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消息二则》教案2

《消息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了解渡江战役。

2.品读简明、准确的语言。

3.培养经常阅读新闻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消息的特点,品读简明、准确的语言。

难点:学习消息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毛泽东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源,导入新课。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这是毛泽东一生最好的诠释。

他将自己的理想、抱负、胸襟自然地融入自己的诗词、文章之中,即使是写新闻,也写得文采纷呈,尽显韬略和胸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检查预习1.小组推荐成员,模仿新闻播音员朗读这则消息,师生点评。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作业。

(1)你了解新闻这种文体吗?消息的特点有哪些?(2)阅读课文,根据消息的结构特点,思考:这则消息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3)积累重点字词。

参考1.什么是新闻?新闻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

狭义上:新闻即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简明,易懂。

2.什么是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它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1)消息的要素(4要素或6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消息结构的5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

承接导语,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渡江戓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2、掊握新闻要素及结构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的特点。

2、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难点:
新闻特点的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示:
同学们,当你们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时,当你们打开报纸阅读一篇篇文章时,是否想到这些内容都是由一种文体构成的?对了,它们被称为“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本课就是两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要求:(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消息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消息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写消息应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课。

二、巩固理解
1.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消息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 总领全文。
整体感知
2.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哪些进展?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整体感知
渡江三路大军
中路军(安庆—芜湖)夜
三十万
渡江人数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十七时至二
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三分之二
合作探究
本则新闻的主体是写三 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 何从中路写起?何处是详 写?何处是略写?为什么这 样安排?
合作探究
中路于二十日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
由于西路“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所以把西路和中路的 敌军情况合在一起写:“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中路和西路是 略写。
合作探究
最后详写东路。由于“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 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 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写得十分具体,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激 烈的情况,更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这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 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 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显。
品味语言 1.新闻的语言具有准确性,请从文中选例分析。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 庆、芜湖线……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用“突破”而不是用“越过”,能准确表现战斗过程。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 “二十四小时内”,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我军渡江神速 的特点。
品味语言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 庆、芜湖线……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消息二则
第2课时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 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 了中路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 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消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消息二则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

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春天图片课前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jīn()tǔ()漂禁吐piào()jìn()tù()(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读后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味诗蕴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华教育集团初二年级语文(上)《消息二则》2
使用时间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新闻的六大要素和新闻的结构。

2、能结合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写法,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3、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新闻的基本常识
难点: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PPT展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需要另外打开视频,无法在ppt里链接或播放)
(板书课题、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二)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标注重点字音(课后读读写写部分)
2.复习已学新闻相关文学常识:重点看消息部分
(三)自主学习成果检测
找一位同学复述消息相关文学常识(3-5-6:三个特点,五个部分,六个要素),再找一个学生补充,老师做总结归纳,提醒学生勾画笔记重点。

三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六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在上两节课都有讲解和运用,学生操作起来难度不大。

学生自主学习时,老师多巡视,多点拨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中、东、西军战斗经过
(2)、分析本文结构,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中、东、西路战斗经过
(五)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理清中、东、西路战斗经过。

2.小组代表发言,提出疑难(这个环节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问是:为什么要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介绍战斗经过?)
3.教师点拨补充,解决疑难:
按照这种顺序介绍是因为:中路军首先发起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的抵抗较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较为顽强,所以说完中路军接着说西路军,最后说东路军的作战情况。

文势也涌起高潮。

(六)教师精讲,赏析语言
我们都知道新闻的语言特点是真实性、准确性,文中也有不少能体现新闻语言特点的句子。

如:“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不含”一词,就能清晰明了的告知读者“九江”不在此次渡江区域内。

大家还能找到类似的句子吗?自读课文,找一找。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有:(1)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2)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教师在此环节可对以上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进行赏析,把握好对词语在句子中所起作用的分
析。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语气等,引导学生对新闻写作者字里行间感情的理解。

例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连用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我军的英雄善战的歌颂,和对敌军的溃不成军、毫无斗志的嘲笑,语句之中满溢豪情。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例句赏析概括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参考:(1)准确
(2)简洁而具有气势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七)小结本课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歌颂了我军的英雄善战,嘲笑了敌军的溃不成军、毫无斗志,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八)中考链接
(2016年郑州)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3分)
××网2016年4月22日讯 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

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答案参考:
示例一: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植成就因为它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从整体上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示例二: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因为它突出了中国航天的这一成就,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给人印象深刻,有吸引力。

(“标題”1分理由”2分。

共3分。

若有其他答案,理由充分也可酌情给分)
(八)、布置作业
1、完成《全品》作业手册剩余习题(必做)
2、电视课观看新闻联播(选做)
(九)、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导语:渡江概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展渡江战役胜况扬我军将士神威
东路军战绩辉煌(较详)
(十)、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