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之易混淆量词

合集下载

浅析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作者:顾小玲罗文娟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0期摘要:量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

对于量词的学习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深感头痛的一个问题。

文章则以越南学生学习量词的情况为例,简单分析一下,对外汉语中有关量词的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越难学生;偏误一、越南学生学习使用量词偏误类型分析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上,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量词“个”的泛化有部分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上企图寻找“捷径”,他们发现了一个“万能”量词——个。

因此,不管是什么名词,都要在这个名词前面放上一个量词“个”。

例如:一个电脑两个书一个熊猫一个牛一个尺子三个纸一个老师一个树越南学生在和我们交流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将所有该用量词的地方都用了量词“个”,不管是否正确。

虽然我们也会纠正他们的错误,但是下次他们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虽然用这种方式来和中国人交流,中国人是可以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这种“取巧”的方法是不利于学好汉语的。

最后只能是学了很长时间的汉语,结果一点提高、进步都没有,和之前没学汉语一样。

(二)同音异形量词误用误用是越南学生在学习量词时产生偏误最多的一种类型。

同音异形量词的误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如:“课、棵、颗”、“幅、副”、“练、炼”等。

在课堂练习中,要求学生填写量词时,会出现“一副/幅眼睛”这样的错误。

汉语量词十分地丰富,用法又非常地复杂,同音异形量词的用法对越南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他们学起来会感到很苦恼。

这种偏误只会出现在书面中,在听说中是不会出现的。

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偏误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这个困难,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这些同音异形量词,这样才会真正达到了量词教学的目的。

(三)遗漏量词遗漏即未用量词,是指在该用量词的地方却没有用量词。

未用量词在越南学生汉语量词运用上,出现的错误也是很多的。

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

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

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现如今,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趋势。

然而,由于其语法结构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误。

本文将针对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首先,谈到名词的数量表示,许多学习者往往容易混淆“一个”与“一些”的用法。

在汉语中,表示数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一个”或“一些”,而学习者往往会将二者混淆,导致语法偏误。

通过大量练习和实例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语法点。

其次,介词的使用也是许多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出现的偏误之一。

汉语中的介词用法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存在很大不同,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介词的具体用法和搭配。

例如,“在”和“在…里”、“和”和“跟”等介词的使用,在实际语境中往往会造成学习者的困惑和错误使用。

通过大量的语境练习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避免这类语法偏误。

此外,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也是对外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许多学习者在运用动词时往往会忽略时态和语态的使用规范,导致语法偏误。

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用法的动词,如“给”、“被”等,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时态和语态的搭配规则。

通过大量的例句练习和语境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用法。

再次,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也是许多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出现的偏误之一。

汉语中的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方式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存在差异,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形容词和副词的位置和修饰对象。

例如,“很”和“非常”等副词的使用,在不同语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

通过大量的句型模仿和语言实践,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技巧。

另外,量词的使用也是对外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语法难点。

汉语中的量词种类繁多,学习者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量词。

例如,“个”、“本”、“条”等量词的用法,需要根据名词的特性和数量进行选择,否则容易产生语法偏误。

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一、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学习传播知识文化,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

无论哪一种语言,在使用中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一些特点。

比如在词类划分上,印欧语系语言与汉语在词类划分上最大的差异就是在印欧语系的语法系统中,量词这一词类缺项。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数词和名词连用时,中间必须用量词。

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使用广泛,分工细密,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同一个量词可以与许多不同的名词搭配,例如“张”可以与“报纸”、“桌子”、“脸”、“网”等诸多名词搭配。

同一个名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与不同的量词搭配,例如在计数个体的人时,我们可以用“个”、“位”、“名”、“口”等量词;在表示许多人在一起时,我们可以说“一群人”、“一堆人”、“一帮人”、“一伙人”等,但它们在性质或者感情色彩方面是有差别的。

由此可见,汉语的量词不仅有表量的作用,而且有修辞的功能。

对于大多数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很多汉语语法规则早已习以为常,以至“习焉不察”,像上述这些不同的量词,中国人仅凭语感就可以判断其使用规则,而不需要刻意地去习得具体的语法。

但外国人在遇到这一具有汉语特色的语言点时,往往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出现不用量词、乱用量词等偏误,量词也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词类之一。

本文根据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实际问题,着重归纳偏误类型,并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以期对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对外汉语教师教授量词有所帮助。

二、偏误类型描写1.未使用量词(1)* 我是一美国人。

改:我是一个美国人。

(2)* 在门口看到一钉子。

改:在门口看到一枚钉子。

(3)* 虽然只跟他们一起生活一时间,但我们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改:虽然只跟他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但我们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4)*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脱离不了那国家的教育的。

改: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脱离不了那个国家的教育的。

所谓未使用量词,是指在该用量词的地方却没有用上量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词一、易混词概念对于易混词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致的定论,一些学者已经给易混词下了定义,张博先后指出其概念。

1.语义关系较远或没有同(近)义关系,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却经常混用或误用的词,包括:目的语和母语词义系统不完全对应的多义词,含有相同语素而意义相关的词,双语词典和教材使用同一英语词或词组对译的非同义词,与母语同形的词等等。

2.站在中介语的立场、着眼于目的语理解和使用中的词语混淆现象,并根据混淆的普遍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类聚。

张博还指出同义词、近义词是站在语言本体的立场、着眼于词语的意义,并根据相同相近的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类聚,与易混词彼此之间,有交叉关系,而不是包含或并列关系。

刘晓颖、郭伏良定义的易混淆词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以同义词和近义词为主体的留学生容易发生混淆使用的词语,包括意义相同、相近甚至相关的词语。

这种解释就把易混淆词与同义词、近义词设置成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笔者更认同张博老师的观点。

易混词与同义词、近义词有交叉关系,不是并列或包含关系。

此处易混词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易被混淆而产生偏误的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同义词、近义词都是易混词。

二、易混词的特点1.出现频率高。

易混词出现表现为词语误用,如果学生混淆某词,就会在使用中,经常出错。

2.分布范围广。

易混词不仅着眼于汉语词汇之间,还要考虑到汉语与学习者第一语言、汉语与中介语、汉语与学习者所掌握的非第一语言(如英语)的差异,而同义词、近义词主要着重强调汉语词汇之间的对比。

3.单向误用与双向误用并存。

比如,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在该用自己时用自已,而没有在使用(不能、无法)自已时误用自己的情况,这是单向误用。

例:5年半以前,我自已退学了当时的大学。

她一向热心公益,自已勤俭持家,可是对贫苦人民从不吝啬地给予应当的协助。

明白和了解互相误用,就属于双向误用。

例:音乐可以增进人和人的中间情感交流,可以加深自己和别人中间的明白。

浅析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

浅析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

73语言研究浅析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毛沉天津大学摘要:量词在汉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纵观世界各国的语言,部分语言没有量词,这给非汉语母语的学习者带来了一些困难。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以及原因,并且对此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希望给一线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和汉语学习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量词;偏误;对外汉语教学一、引言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量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知识点。

本文发现非汉语母语的学生在运用汉语量词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偏误,比如“我的头上长了一条白头发”“他们是一双夫妻”等。

基于此,本文以量词在汉语运用中容易产生偏误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和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使用量词的偏误类型分析(一)量词使用过程中的泛化量词使用过程中的泛化是指一些学生认为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量词是万能的,能够在任何的语境中使用。

最典型的就是量词“个”,一些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将量词“个”用在了所有要使用量词的地方,如“一个衣服”“一个数学课”等。

这一问题在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身上十分常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正确引导。

(二)量词使用过程中的误用量词在使用过程中的误用主要是同音异形误用、意义相近误用、同一事物的集体和个体量词误用这三个方面。

同音异形误用是指两个量词之间读音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字形上却不一样,例如“幅”和“副”。

意义相近误用则是两个量词的使用范围是接近的,如“根”和“条”。

同一事物的集体和个体量词误用是指两个量词都是指同一事物的,但是表达的含义却不一样,留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区分清楚,例如“一棵树”和“一排树”。

(三)量词使用过程中的遗漏量词在使用过程的遗漏主要是指留学生在行文造句中无意识地遗漏了量词,由于留学生的母语可能没有类似的表达,因此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语法现象,因此在应用的时候容易遗忘。

其次,有可能留学生受到了汉语口语的影响,把一些部分人口语习惯省略的量词也省略了。

对外汉语教学量词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量词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量词的偏误分析量词在汉语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词类,汉语里的量词数量十分丰富并且种类繁多。

由于留学生的母语中往往缺少量词的对应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易出现偏误的词类之一。

本文试通过分析留学生学习量词时产生的偏误类型,总结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此来对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提供帮助。

标签:量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近年来,由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再次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西方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

而对于留学生尤其是对母语中没有独立的量词词类、缺少量词对应成分的留学生来说,汉语量词的学习无疑是一个重难点。

汉语中的量词主要可以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其中又包含大量的同音、同义量词,使得汉语学习者难以分辨。

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偏誤问题,解决这些偏误对于留学生学习汉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汉语量词偏误类型分析在现代汉语中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动量词表示发生的时间总量和动作次数。

黄廖本的《现代汉语》中对汉语量词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划分。

西方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使用量词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量词缺失量词缺失是西方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常出现的一类偏误。

学习者们往往会将名词和数词直接搭配,缺少量词,造成了句子不完整,句意表达不准确。

例如:(1)因为跑得太快,我丢了一手表。

(2)茶几上放着三苹果。

(3)他在琳娜家吃饭,喝了五啤酒。

这三个句子均为量词缺失的现象,例1中“手表”受量词“只”修饰,应为“一只手表”;例2中“苹果”受量词“个”修饰,应为“三个苹果”;例3中“啤酒”受量词“瓶”修饰,应为“五瓶啤酒”。

产生此类偏误的汉语学习者一般来自母语中没有量词或量词数量较少的国家,例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一只手表”的表达为“a watch”,“三个苹果”的表达为“three apples”,“五瓶啤酒”的表达为“five beers”,都是数词与名词直接进行搭配,没有与量词相对应的成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偏误分析_过国娇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偏误分析_过国娇
响而误用这些汉 源量词 "
4. 泛用量词
(27 )来中国 以前 , 我半年学汉语 了 "
(2 8 )我认识 他 , 我们 以前见 面了一次 "
(29 ) 他们在客厅里聊天 了一会儿 " 上面几个偏误句 中 的动量词 / 三 次 0 !/ 一次 0 和时量 词 / 半 年伙 / 一会儿 0都应该放在 动宾 短语 / 来中 国 0 !/ 学 汉语 0或离合 词 / 见面 0 !/ 聊天 0 的中 间 " 日 !韩学 习者此 类偏误要 比英语 国家 的学 习者 稍 多一 些 , 这 可能 受到 他
(1 8 )这个学期我们有 四个课 :口语 ! 综合 !听力和写作 "
成量词偏误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 面的原 因 "
7
第6 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20 06 年
1. 母语 的负迁移
出现 , 但相对于常用量词 就达 60 0 多个 的量词总量来说 明 显偏少 , 这无疑在 一定程 度上影 响 了学 生对 量词 的理解
使用类别量词 / 种 0 , 如例 (5 ) , 造 成量词 的冗余 " 总体 来
说这类偏误并不 常见 , 也 以来 自英语 国家的 学习者 表 现
得更为 突出 " 3 . 误用量词
时 的偏误表达 , 我们把这些偏误归纳为 以下 5 种情况 :
1. 遗漏量词
留学生在应 该使 用量 词 的情况 下没有 使用 量词 , 造
而要 区别众多的相似量词更是容易混淆 ,造成偏误 " 二是 由于名 词的语义限制造成的误用 , 如 :
(1 9 )天上有几个 白云 , 树上有几个小鸟 " 上述 各例中 , / 个 0所修饰 的具体 名词 都应 该用 专 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偏误分析


1 汉语 量词的基本 内容
1 . 1 现代 汉 语量 词 的基本 分类
可分 为物量词 和动量词两 现代汉语量词数量繁 多 , 体 系庞大 , “
大类 ”。 1物量词 物 量词是 表示人 或事物 的计量单 位 , 也 叫名量词 。如 “ 一张桌 子” 、 “ 一个人”等 。 2 . 动量词 动 量词是 表示 动作 的次数 和发 生时间 的总量 。如 “ 看一 遍” 、
量词遗漏的情况在以英语 为母语 的学生 中最为常见。他们在学 习 汉语时会产生一定程度 的负迁移 , 母语 的差异会不可避免的影响量词 的习得并 产生偏误 。量词遗漏的情况 ,主要是受学 习负迁移的影 响, 如英语 中 “ 一只鸟”直接说成 “ a b i r d ”, 英语 中a 直接修饰b i r d 这一 名 词。而汉语 中则不可 ,必须在数词和名词 之间加入量词 ,与数词组 成 数量短语修饰名词。
复杂 的搭配关 系 ,因此 成为汉语 二语 习得 中发生偏 误最多 的词类之

②我 回去的时候带份礼物给你。 以上两个 句子中的 “ 个 ”、 “ 份”都是 “ 一个 ” 、 “ 一份” 的省 略。仅限于数词 “ 一”,别的数词不能省略。 2 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主要偏误分析 在与外国留学生交 流的过程 中,我们常常因为他们说 的话笑 的前 仰后合 ,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量词的使用不当造成的。 以下是我从H S K 动态作文预料库中查找到的关 于留学生使用汉语


般被认 为是成分 多余 ,一般认 为是 因为教学环节不够 科学所导 致 的 ,教学时一些教师过分强调量词的重要性 , 使学生误认为每一个名

词前面都得有 量词修饰 ,从而 出现类似上述例旬 的偏误 。对于不该重 叠而重叠了的情 况,多半是 因为学生没有弄清楚重叠的语法意义 ,不 清楚重叠所具备 的 “ 每一”、 “ 都”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量鸡、狗、猫等家禽的数目。 例如: 一 只 狗 (yì zhī) 鸡 鸭
• •
• •
2.人体或动物身上的某些成对的器官。 例如:两只耳朵。 两只眼睛等动物。
• • 例: •
一头牛 (cow) niú 猪(pig) zhū 大象(elephant) dàxiàng
作业: • 1.做课后作业 • 2.练习今天所学的易混淆量 词
把bǎ
• 把:有把(bǎ)、柄(bǐng)的器具
• • •

例: 一把刀 一把椅子 一把伞
练习:
• 1.我喜欢这两 ——猫 • A.头 • B. 只 • C.条
2.这两——扇子是小明在北京买的,非常贵。 A.节 B.条 C.把
• 3.下面八——领带,你喜欢哪种颜色的呢? • A.只 • B.节 • C. 条
条tiáo
• 条:① 用于细长的东西 • 例:一条鱼 • 一条领带 • • • • ②用于具有汉字的条状排列的特点 例:一条消息 一条新闻
节 jié
• 节:用于分段的事物或文章 • 例:三节课 • 翻开书的第一章第四节 • 十节火车
张zhāng
• 张: 用于那些有平面物或展开物的特点的东西 • 例: 一张床 • 一张桌子 • 一张照片
个 gè
• 个: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 • 例如:一个人
• •

三个苹果 一个想法
一个人有三个苹果。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吃掉 三个苹果!
棵kē
• 棵:量词,多用于植物。

• • • •
如:一棵树 一棵草
特例:一朵花
颗 kē
• 颗:用于颗粒物,具有价值、特定功能。
• • • 例: 一颗心 一颗珍珠 一颗宝石
词汇篇
易混淆量词
复习Reviw:什么是量词呢?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 作数量以及时间等单位的 词。 •例: 一个人 (表示人) • 一张桌子(表示物)

• a glass of milk
一片笑声 (表示动作)
量词的使用:数量短语

• • • •
数+量+名词性中心语 一 个 人 一 张 桌子
只zh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