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量词_回_的教学

合集下载

从量词的修辞作用谈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

从量词的修辞作用谈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2从量词的修辞作用谈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张惠玲【摘 要】本文将修辞量词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从词义、语义、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探讨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总结出修辞量词的三种修辞功能,即:一、反映事物存在状态;二、描绘事物形象及表达文学内涵;三、显示事物色彩。

从修辞学的专业角度来说,量词的修辞功能还可再细分,但从对外汉语要求让学生尽快掌握交际功能的目的来看,以上三种划分比较符合学生们的实际理解能力,能让他们较易理解并尽快掌握。

【关键词】量词 对外汉语教学 修辞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其用法,有多种教学手段和语言理论来达到这个目的,本文拟从量词修辞这个角度来阐述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量词教学方法,希望对相关教学活动有所启发。

一、反映事情的存在状态专用量词,可说是人们长期以来对某事物单位的统一、固定的认识结果,如“一斤米”的“斤”,从数量上来理解是10两,“一朵花”的“朵”,意指包含了花蕊、花瓣在内的植物的部分,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意识中约定俗成的计量单位,它们在概念上都具有统一性、定量性、规范性特点,一般用于对计量有要求的场合,如买卖交易过程中。

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场合并没有要求那么规范的计量,人们仅仅是想知道一个模糊的量的印象,这时,就会临时借用一些词来做事物的量词,而这些借用量词往往来自于事物的运、贮、存在方式,换句话说,临时借用的量词在表示事物的量之外,还表明了事物当时的状态。

如“米”,有“一碗米、一袋米、一箩米、一车米”等表示“米”的贮存方式的量词“碗、袋、箩、车”等等,也有“一撮米、一捧米、一把米、一抓米”等表示“手”之于“米”的动作的量词。

这类量词也表示了事物单位的量,只是这个单位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这个量也不是一个明确的数字,但因为可满足于人们在言谈中“模糊”的要求,所以,这种量词最活跃,数量最多,并且由于可借由其他多种词类,因此最具有创造性,呈现出丰富、活泼的修辞特色。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汉语中的量词及其用法。

2. 学会正确运用不同的量词来描述物品的数量。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汉语中常用的量词及其搭配规则。

2. 学会正确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量词。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量词的相关教学材料和实物。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汉语中的量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量词,并让学生尝试猜测其用法和搭配规则。

Step 2: 量词的分类和用法1. 教师向学生介绍汉语中的量词可以分为一类量词和个体量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搭配规则。

2. 教师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一类量词和个体量词的特点。

Step 3: 量词的选择和运用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量词在描述物品数量时的选择和运用原则,如"个"适用于大部分物品,"条"适用于长条形物品等。

2.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量词进行填空。

Step 4: 练习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使用不同的量词描述他们周围的物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使用量词的问题,并互相提供建议和解答。

Step 5: 总结和评价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量词的正确使用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2.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所学的量词知识。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物品,用不同的量词进行描述,并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数量,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量词知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汉语教材或文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量词及其用法。

2. 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口语和书面表达练习,运用不同的量词描述更具挑战性的情境。

对外汉语量词教案

对外汉语量词教案

对外汉语量词教案课程名称: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授课对象:对外汉语学习者授课目的:通过对外汉语量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汉语中量词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授课方式:讲授教学内容:一、量词的定义和分类量词是用来表示数量的词语,有数量意义的名词都需要用量词来表示数量大小。

量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表示数量大小的标志性量词,如“个、只、条、件、辆、张、本、颗、粒”等;另一种是表示数量大小的非标志性量词,如“些、些许、一些、几、许多、大量”等。

二、量词的使用方法1. 标志性量词的使用标志性量词的使用比较固定,如:1)“个”用于表示人、事物的个数,如“一个人、两个桌子”等。

2)“只”用于表示动物或鸟类,如“一只狗”、“两只鸟”等。

3)“条”用于表示长条形的物品,如“一条鱼、两条裤子”等。

4)“件”用于表示衣服、器皿等物品,如“一件衣服、两件碗”等。

5)“辆”用于表示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如“一辆汽车、两辆自行车”等。

6)“张”用于表示纸张、图片等,如“一张纸、两张照片”等。

7)“本”用于表示书籍、杂志等,如“一本书、两本杂志”等。

8)“颗”用于表示口香糖、糖果等小物品,如“一颗口香糖、两颗糖果”等。

9)“粒”用于表示小颗粒状的物品,如“一粒米、两粒药丸”等。

2. 非标志性量词的使用非标志性量词的使用相对灵活,需要根据语境和情境进行选择。

1)“些”用于表示数量不多的事物,如“一些书、一些花”。

2)“些许”表示小量、微量的事物,如“些许盐、些许水”。

3)“一些”表示数量不定,但较多的事物,如“一些水果、一些人”。

4)“几”表示数量不多、少量的事物,可以用于数量的比较,如“几瓶啤酒、几个苹果”。

5)“许多”表示数量较多、很多的事物,如“许多朋友、许多食品”。

6)“大量”表示数量非常多、极其丰富的事物,如“大量书籍、大量粮食”。

三、量词的常见错误使用量词的使用容易出现错误,特别是对外汉语学习者。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一、概述量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词类,具有表达数量关系和事物类别的双重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的使用广泛且复杂,对于非母语者来说,掌握和正确运用量词是一大挑战。

在现代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量词的特点、分类、功能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量词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特性,还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首先将对现代汉语量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概述,明确量词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将重点分析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学习者在量词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原因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量词。

本文还将对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量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推动汉语量词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在现代汉语中,量词是一种独特的词类,它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量词的存在使得汉语的数词与名词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量词短语。

这种结构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名词的所指范围。

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量词是汉语表达数量概念的必要手段。

在汉语中,数词不能直接与名词组合,而需要通过量词作为中介。

例如,“一个苹果”、“两只狗”、“三本书”等,其中的“个”、“只”、“本”都是量词,它们将数词与名词连接起来,形成了表达数量的完整概念。

没有量词,这些数量概念在汉语中就无法准确表达。

量词对于明确名词的所指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量词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名词,它们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约定俗成性。

例如,“条”通常用于表示长条形的物品,如“一条裤子”、“一条鱼”等而“个”则更常用于表示独立的个体,如“一个人”、“一个苹果”等。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三节数词的使用和量词的使用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三节数词的使用和量词的使用

第三节数词的使用和量词的使用一、数词的类别及表示法(一)数词的书写方法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现代汉语中,数词的书写方法有三种:1、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2、小写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3、阿拉伯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00 10001类只适用于比较重要场合,比如钱币上使用,以及银行、商店等填写发票时使用。

2、3两类比较常用,都可以用来标明书籍、报刊等内容的章节段落的序号,也都可以表示基数、系数,也都可以表示日期,但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中,使用哪一类数目词要一致,如表示“2004年11月12日”,其他地方也都这样表示。

第二类主要用于表示序数,第三类主要用于公式的表达。

在表示分数和百分数时,如果用来表示读法,则用第二类,直接书写一般用第三类。

(二)数词的分类数词可以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大类。

基数是表示数目大小的,如“一、二、三、四、五”等。

基数词又包括系数、位数、分数、小数、倍数、概数等。

数词的类别可以下列图示:系数:一…九十零半廿卅位数:十百千万亿兆基数概数:两几多多少许多若干小数、分数:3.1 三分之一数词倍数:三倍十二倍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十数量数词:俩仨(三)数词的表示法1、整数(1)“万”以下的读法一样,先读“万”前面的系数词,再读位数“万”,然后分别读“千”、“百”、“十”前面的系数和这些位数。

例如:54673→五万四千六百七十三(2)“万”以上以“万”为单位,四位一级,即在阿拉伯字码数列上从个位开始,向左数每四位数可用逗号与前面隔开。

“万万”为“亿”,“亿”以上,以“亿”为单位。

如:6870000→六百八十七万5726,4832,9803→五千七百二十六亿,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九千八百零三。

(3)一个数列中间有空位时,不管有几个空位,都读作一个“零”。

25006009读作:两千五百万六千零九(4)电话号码、房号、年号习惯上只读系数,不读位数。

“1”习惯上读作“yāo”。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量词是汉语中较为复杂的一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欧美等国学习者最难理解的一项。

亚洲国家学习者学习量词时分为多种情况,日韩学习者领会较快,而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学习者受本国文化背景影响较深,领会较慢。

同时和学习者掌握几门语言有关,如非洲一些学生,祖鲁语、本部落语言、法语、英语都是母语,这样的学生在学习量词的过程中较为容易一些。

一、汉语量词的基本分类《HSK词汇备考手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现代汉语词典》都对量词做了相应描述和说明,本文将上述内容重新整合和归类,并结合百度词典加以说明。

常见的量词如“只”、“个”是经常使用的,但其中几十个量词在英语里没有对应词,使学习和教授这些量词变得较难。

中文量词让语用者在描述事物时词语显得丰富多彩,有时量词之间的替换只是为了上下文语音的方便和押韵,为了更恰当地表述这些量词,我把它们按功能归类说明,当某些东西属于多类的时候,量词的搭配就不重复了,而且每门类的范围都是狭义上的范围,例如:“一个苹果”,既属于食物类又属于水果类,那么在两个类别中“个”都出现了。

还有“一个钉子”,我们只视为工具类,而不认可家庭用品类的划分。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

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仅限于好汉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

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非常头痛的地方。

学生不止一次地犯错误,如“一只马,一只猪”。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

这些与形状关联较大,但是也有历史传承因素。

4.表示植物和植物部位的量词:棵、株、朵、条、颗、粒、片。

5.表示水果的量词:个、粒、根。

6.表示形状的量词:条、根、支、道、面、片、张、颗、粒、块。

7.表示食物的量词:顿、份、根、块、个、片。

8.表示餐具的量词:把、个、张。

9.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台、把、块、根、盘、张、个。

10.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件、个、顶、只、个、副、枚、条。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零基础学生量词的教学顺序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零基础学生量词的教学顺序
关键词 : 量词教 学; 学顺序 ; 教 志愿者 ; 教材编写 ; 习得 中图分类号 : 9 H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 18 (0 2 0 —0 8 —O 1 1 50 2 1 )4 04 2 6


绪论
个 明确 的定名 。 3 .本研 究 的 目的和 意义 ’ ( ) 助汉语 习得 者掌握 常用 的量 词 1帮 塞 林 格定 义 中介 语 为 : 二 语 言学 习者建 构起 第 来 的介 于母 语和 目的语 之 间 的过 渡性 语 言 , 它处 于
词类晚 , 是在 15 96年确立 的, 直到 5 O年代 《 暂拟 “
汉语语法教学系统” 简述》 的发表 , 我们才给量词一 对所教授量词的顺序有所疑问 , 笔者要通过这篇文
收稿 日 :O2 2 3 期 2l—0一l ’ 作者简介 : 王雪皎( 9 3 ) 女 , 1 一 , 吉林长春人 , 8 吉林大学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对外汉语教学。
2 1 第 o 期 02年 4 第2 8卷 ( 22期 ) 总 9
吉 林 省 教育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0F EDUCATI ONAL NS TUTE I TI OF I N J LI PROVI NCE
No 0 2 2 . 4。 01 V0 . 8 12 TO a . 9 t lNo 2 2
笔 者选 用 国 内现 有 的 权威 教 材 每 一课 的正 将 式课 文 中的量 词挑 出 , ecl 成表 格 , 具 体 标 用 xe 制 并
记 出量词出现在哪篇课文中, 然后进行分类汇总, 分 别计算出各个量词 出现 的次数 , 根据出现次数 的多 少排出顺序。同时也会考察排名前 1 0位的量词多 与哪些名词搭配 , 以及它们多出现于哪些语境 , 通过 这样 的统计 , 为汉语教学者在量词教学 中提供充分 的理论依据。

回的汉字教案6篇

回的汉字教案6篇

回的汉字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回的汉字教案6篇教案可以是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工具,用于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定期评估和调整教案,以确保其适切性和有效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回的汉字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教学研究odern chinese2010.06学习者来说,其主要任务不是去克服母语的“干扰”或“消极转移”,而是在认知过程中,采取有效地“策略”或“调解”手段,尽快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应忽视母语的作用,不应否定翻译法教学手段。

相反,应该充分肯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翻译手段适当地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对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有益的,同时,通过母语媒介,对减轻学生形成话语负担和记诵汉语压力,提高可理解性输出的质量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1]卞树荣.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蔡季愚.外语教学中翻译法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3]陈贤纯.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4]李晓琪,章欣.新形势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10,(1).[6]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1).[7]王薇.一个基于连通主义的二语习得认知过程模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5).[8]邢公畹.从对外汉语教学看“语言”“言语”划分的必要性[J].世界汉语教学,1993,(2).[9]邢红兵.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5).[10]徐子亮.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认知心理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9,(4).[11]杨翼.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的关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8,(1).[12]于海涛.多义范畴理解的语义互参模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3).[13]张季红.翻译——利用母语促进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J].上海翻译,2005,(1).[14]张宁.从联结主义角度看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4).(孙茂恒 山东烟台 鲁东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264025)一、量词“回”的渊源刘世儒先生认为,汉语动量词至迟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已经产生了[1],并已有文献可以证明。

如:(1)不复出场戏,跳场生青草,试作两三回。

(《后汉书·光武帝纪》)由于“回”所表示的动作的时间比较短,它既可作为短时量词,也可以表示动作的次数,同时,也可说是计数量词。

因此,量词“回”是短时量词和计数量词的兼类。

(一)“回”作为短时量词在古代汉语中,“回”作为短时量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会儿”。

在现代汉语中,“回”的此用法已衰退,被“会”所取代。

经考证,量词“回”自元代开始出现了表短时量的用法。

如:(2)丁宁说了一回,分明听了半日,交付与价钞先伶对外汉语量词“回”的教学□孔令勤摘 要:量词“回”既可作为短时量词,又可作为计数量词。

“回”作量词的用法可归纳为“动词+数词+回”,“数词+回+动词”,“回”的重叠使用,用于章回小说或者评书所分的章节中等五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回”的地位很重要。

关键词:对外汉语 量词 回语言教学研究odern chinese M125XIANDAI YUWEN2010.06俐。

(高安道《皮匠说谎》)(3)兀那道旁边一个妇女人,抱着一个小孩儿,将那孩儿放在地上,哭一回去了。

(关汉卿《刘夫人庆赏五侯宴》)“说了一回”和“哭一回”都表示时间,但“回”所表示的动作持续的时间很短。

“回”的这种用法此后发展颇为迅速。

据统计,在《全元曲》中“回”表短时量的用例共43处,而在《水浒传》一书中有近111处[2]。

到了明代的作品中,只要是持续性动词差不多都可用“回”来表短时量。

如:(4)说罢,走入去看了一回,便出来。

(《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5)智深等了一回,掉转身来,看着右边金刚,喝一声道:“你这厮张开大口,也来笑洒家。

”(《水浒传》第四回)。

例(4)和例(5)中的“看、等”都可与“回”连用,除此之外,“讲、问、骂、说、谈、踌躇、吃”等也可与“回”连用表示动作持续时间短。

到了清代,量词“回”继续发展,可以用“回”来表示短时量的动作很多,这些动作可以是各个方面的。

由于短时量词“会”的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五四以后,量词“回”的短时量用法逐渐衰落。

目前,“回”的短时量词用法,在普通话中已消失,仅仅存在于方言中。

(二)“回”作计数量词在普通话中,“回”只存在着表计数量词的用法。

陈颖在《苏轼作品量词研究》一书中指出,量词“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计数量词的用法还不多见,从那时到唐五代,“回”在所有计数量词中发展最快。

据统计,“回”作为计数动量词在《全唐诗》中共出现333次,居专用计数量词之首。

[3]到了宋代,“回”作为计数量词更加成熟,用以表示各类动作的次数。

二、量词“回”的使用特征在《现代汉语大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对量词“回”的解释为:量词,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或者是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中的一章。

下面先简单介绍“回”作短时量词的用法,然后参照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介绍它作计数量词的用法。

(一)短时量词“回”的使用短时量词“回”在现代汉语中相当于“会”。

1.持续性动词+“了”+“一回”如“说了一回”“看了一回”“等了一回”。

2.持续性动词+“了”+“一回”+宾语。

这种格式中的动词后加了宾语,宾语放在句子的最后面。

如“说了一回话”“发了一回愣”。

3.持续性动词+宾语+“了”+“一回”此种用法把宾语放在了动词的后面,上述例子也可以说成“发愣了一回”。

(二)计数量词“回”的使用按照“回”的使用格式,基本上可归纳为七种用法:1.动词+“过”+数词+“回”“回”的此用法是最普通的,“回”在此相当于“次”,在句中作补语。

如“去了一回”“说了两回”“问过几回”。

这里的动词应该为持续性动词。

当动词后有宾语时,语序可以有两种,一是宾语在前,即“动词+宾语+数词+回”,如“去过北京一回”“看过他三回”;二是宾语在后,即“动词+数词+回+宾语”,如“去过一回北京”“问过两回小王”。

吕叔湘先生指出:“‘有一回’用在句首,表示过去某个时候,后面可以停顿。

”[4]这种用法在方言中比较多,在普通话中已基本上被“有一次”取代。

2.数词+“回”+动词此用法也比较广泛,同时,意义也与“次”相似;表示动作重复执行的次数,主要在句中作状语。

如“杭州,我一回也没去过”“好几回出门都忘了带雨衣”。

3.“回”的重叠使用如“回回式”“一回一回式”“一回回式”等,可以在句中作状语。

如“别让人一回一回地来催”“一次次的采访,其实就是一回回接触社会”。

(徐光春《走过长弄堂》)。

这种重叠式,主要出现在方言中。

4.这/这么/那么/怎么+“回”+“事”用于事情,前面常用“这、这么、那么、怎么”,意义上相当于“件、桩、码”,具有口语色彩。

如“这回事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这么回事”“你们俩说的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

5.数词+“回”用于章回小说或者评书所分的章节中,相当于“章”。

如“《红楼梦》一共有一百二十回”“我才看到第十回”。

三、对外汉语量词“回”的教学策略由于量词是汉语富有特色的一种词类,虽然日本、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语言中也有量词的使用,但与汉语量词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异。

(一)正确认识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回”的地位量词是《汉语教程》中的重点,在《初级教程》中出现有两个计数量词“遍”和“次”,而《中级教程》就出现了量词“回”。

在《现代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共列出134个量词,其中动量词有9个:场、次、下、阵、遍、顿、回、趟、番。

在HSK考试等级大纲中,甲级语法项语言教学研究odern chinese2010.06目共出现了5个动量词(次、下、阵、遍、回),3个动量词重叠(回回、次次、顿顿)。

[5]另外,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中,关于动量词的几点语法都涉及到“回”,并明确指出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偏误主要在动量词“次”与“回”的混用。

(二)几种教学策略的构建1.归类对比法归类和对比是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首先,应该从词性上归类,“回”作为量词时,先要把它归入专用量词,然后再进一步讨论它的计数作用。

教师在教留学生时,应该先从词性上加以引导,然后对计数量词归类,比如“遍、次、趟、阵……”都与“回”的性质相似,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学习。

第一,语言之间的对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各种语言的量词系统都是不同的,因此,量词“回”的学习也需要“对症下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学习,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母语与汉语量词对比学习。

一般地说,英语中没有量词这种词类,只有表量结构。

而量词“回”在英语中用“time”来表示。

比如:他去过那儿两回。

(“He has been there two times.”)使用的格式就是“动词+数词+回”,与汉语中的结构相似。

不同的是,英语中的“time”,可对应汉语中的许多词。

如“遍、趟、次、回”。

第二,语源上的对比我们把“回”与“次”都归入了计数量词的范围内,“回”与“次”都表示动作的次数,并且有时二者可以互相交换。

从语源上认识量词能够帮助留学生正确区分“回”与“次”。

学生可以查字典,找出它们的本义,从本义出发学习引申义,这样就能从根源上认识“回”与“次”。

“回”的本义是“回转”,后来引申为计数量词,专用来表示一般动作的“往返”次数。

“往返一次”就叫“一回”。

而“次“的本义是“驻扎”,军队驻扎都是临时的,短暂驻扎后继续前进。

驻扎一次,即经历一个停顿的过程,所以就有了后来表计数量词的“次”,泛指经历一个过程。

如:(6)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杜甫《漫兴九首》)(7)三次论诤退,其志亦刚强。

(张籍《祭退之》)从这两个句子中就可体现出来二者的不同。

第三,语用上的对比要想区分“回”与“次”,进行语用上的对比也是“次”则没有限制。

据统计,在近15万字的法律、法规性文件中,未找到量词“回”的用例,“次”则出现了201次。

[6]因此,量词“回”与“次”的使用频率有很大差别,这也是“回”与“次”的一个重要区分点。

第四,搭配上的对比通过搭配上的对比,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确“回”与“次”的不同点。

“次”能与“首、屡、本、各”组合搭配,而“回”不能。

例如:(8)在这本诗集中,首次发现一首名叫《国际歌》的诗。

(戴厚英《我的旅途》)(9)他的脚步很轻,近乎于蹑手蹑脚,因而虽屡次摸到帐前但未惊动屋里人。

(王朔《我是你爸爸》)这两句中的“首次”“屡次”,不能改为“首回”“屡回”。

在修饰名词时,“次”主要表示可以重复出现的事情:一次机会/两次会议,“回”主要用来计量事情或章回小说中的一章或书中的一个段落:怎么回事/《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