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4届“三新”改革联盟校联考试题高一语文

贵州省2024届“三新”改革联盟校联考试题高一语文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粗糙(cāo)饿殍(piǎo)脍炙人口(zhì)(正确答案)

B、旖旎(nǐ)旮旯(lá)游目骋怀(pìn)

C、凫水(fú)尴尬(gān)自惭形秽(suì)

D、自诩(yǚ)恬淡(tián)好高骛远(wù)

2、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静谧(mì)庇护(bì)参差不齐(cī)鲜为人知(xiǎn)(正确答案)

B.炽热(chì)孕育(yùn)振聋发聩(kuì)惟妙惟肖(xiāo)

C.摇曳(yè)诡谲(jué)栩栩如生(xǚ)神采奕奕(yì)

D.伫立(chù)星宿(xiù)络绎不绝(yì)强聒不舍(guō)

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冠冕miǎn脑髓suǐ吝啬lì

B、自诩xǔ蹩进bié鱼鳍qí(正确答案)

C、国粹cù譬如pì磕头kē

D、孱头càn 摩登mó给予gěi

4、10.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蜷伏(quán)麾下(hūi)哄堂大笑(hōng)恹恹欲睡(yān)

B.滑稽(jī)宽宥(yòu)畏罪潜逃(qián)毋(wù)庸置疑

C.晌午(shǎng)褴褛(lán 1ǚ)强聒不舍(guō)怏怏不乐(yàng)(正确答案)

D.游弋(yì)竹篾(miè)人迹罕至(hǎn)矫揉造作(jiāo)

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荔枝(lì)吹嘘(xū)

B、奶酪(lào)珊瑚(shān)

C、贮藏(chǔ)嘲讽(zhāo)(正确答案)

D、渣滓(zǐ)雌雄(cí)

6、1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是杜牧。[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7、30.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他恃着自己成绩优异,“目空一切”,每每不把人放在眼里,因而在班级中总是交不到知心的朋友。(正确答案)

B.大蒜、白糖、苹果等大幅涨价,疯狂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糖高宗”“什么”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C.限购令这一地方细则的出台将会使得房地产投资的投机行为“销声匿迹”,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

D.他的小说往往采用留白式结局,在读者意犹未尽时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

8、1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是杜牧。[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9、1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等。[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10、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11、2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

A.妯娌(zhóu)酒肆(sì)镌刻(juān)暴风骤雨(zhòu)(正确答案)

B.狡黠(xié)挟持(xié)胡髭(zī)惨绝人寰(yuán)

C.燥热(cào)翘首(qiào)嶙峋(xún)言不由衷(zhōng)

D.私塾(shú)遁形(dùn)糜子(mí)日夜不辍(zhuì)

12、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

A.附和(hè)炫耀(xuàn)哺育(bǔ)仓皇逃窜(cuàn)

B.山涧(jiān)冗杂(rǒng)门框(kuàng)潜心贯注(qiǎn)(正确答案)

C.粗拙(zhuō)藻饰(zǎo)狼藉(jí)春寒料峭(qiào)

D.选聘(pìn)遏制(è)斟酌(zhēn)颠沛流离(pèi)

13、1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匠和百代文宗之名。[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14、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此句与原文一致。[判断题] *对

错(正确答案)

1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瓤肉(ráng)热忱(chén)颤抖(chàn)缅怀(miǎn)

B、浓酣(hān)掮客(qián)斡旋(wò)画卷(juàn)

C、罪愆(qiān)寂寥(liáo)盗跖(zhí)伺候(sì)(正确答案)

D、裨益(bì)航程(háng)翌年(yì)轨道(guǐ)

16、《红楼梦》的官职中哪个是清代实有之职?( ) [单选题] *

A.永兴节度使

B.五城兵马司(正确答案)

C.金陵省体仁院总裁

D.大明宫掌宫内相

1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上溯suò陶冶zhì

B、卑鄙bì诸多zhū

C、往哲zhé执著zhù

D、奸诈zhà浩瀚hàn(正确答案)

18、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狭隘(ài)言简意赅(hài)

B、笑靥(yǎn)心宽体胖(pán)

C、脸颊(jiá)诲人不倦(huǐ)

D、酝酿(niàng)一蹴而就(cù)(正确答案)

19、64.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正确答案)

B、全石以为底

C、卷石底以出。

D、林尽水源。

20、1《我的母亲》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2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敷衍yǎn 门当户对dāng

B、供给jī有求必应yīng(正确答案)

C、家谱pǔ门框kuàng

D、阎王yán 惦念diàn

22、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一句表现了小伙子焦急万分的心情。[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单选题] *

A.于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岂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独伶人也裁(正确答案)

C.其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发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使人发书至赵王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首诗()[单选题] *登泰山

望泰山

望岳(正确答案)

观岳

25、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下一句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判断题] *

错(正确答案)

26、“果脯”的读音是“guǒfǔ”。[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27、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A.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因此,在结构上,这个人物起到了贯穿作用。

B.探春在《红楼梦》中的突出表现,一是兴利除弊的家政改革,二是怒斥抄检大观园,这两段也反映了贾府日趋衰亡的趋势。

C.《红楼梦》贾府四姐妹中,元春的父亲是贾政,迎春的父亲是贾赦,探春的父亲是贾政,惜春的父亲是贾敬。其中惜春与探春均是庶出,但性格迥异。(正确答案)

D.《葬花词》是林黛玉的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

2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明(视力)足以察秋毫之末如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B.始速(招致)祸焉沛公则置(放弃,丢下)车骑

C.籍(登记)吏民,封府库朝济(成功)而夕设版焉(正确答案)

D.素善(与……友善、交好)留侯张良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

29、1.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皎洁扶植震耳欲聋出类拔萃

B.晦暗阻碍暴风骤雨五彩斑斓

C.雄辩挑剔相辅相成名副其实

D.偏僻家眷轻歌慢舞霓裳羽衣(正确答案)

30、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郯子tán 六艺经传zuàn 贻yí

B、句读dòu 苌弘cháng 老聃rán

C、阿谀yú授之书sòu 李蟠fán

D、或不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正确答案)

贵州省2024届“三新”改革联盟校联考试题高一语文

贵州省2024届“三新”改革联盟校联考试题高一语文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粗糙(cāo)饿殍(piǎo)脍炙人口(zhì)(正确答案) B、旖旎(nǐ)旮旯(lá)游目骋怀(pìn) C、凫水(fú)尴尬(gān)自惭形秽(suì) D、自诩(yǚ)恬淡(tián)好高骛远(wù) 2、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静谧(mì)庇护(bì)参差不齐(cī)鲜为人知(xiǎn)(正确答案) B.炽热(chì)孕育(yùn)振聋发聩(kuì)惟妙惟肖(xiāo) C.摇曳(yè)诡谲(jué)栩栩如生(xǚ)神采奕奕(yì) D.伫立(chù)星宿(xiù)络绎不绝(yì)强聒不舍(guō) 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冠冕miǎn脑髓suǐ吝啬lì B、自诩xǔ蹩进bié鱼鳍qí(正确答案) C、国粹cù譬如pì磕头kē D、孱头càn 摩登mó给予gěi

4、10.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蜷伏(quán)麾下(hūi)哄堂大笑(hōng)恹恹欲睡(yān) B.滑稽(jī)宽宥(yòu)畏罪潜逃(qián)毋(wù)庸置疑 C.晌午(shǎng)褴褛(lán 1ǚ)强聒不舍(guō)怏怏不乐(yàng)(正确答案) D.游弋(yì)竹篾(miè)人迹罕至(hǎn)矫揉造作(jiāo) 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荔枝(lì)吹嘘(xū) B、奶酪(lào)珊瑚(shān) C、贮藏(chǔ)嘲讽(zhāo)(正确答案) D、渣滓(zǐ)雌雄(cí) 6、1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是杜牧。[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7、30.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他恃着自己成绩优异,“目空一切”,每每不把人放在眼里,因而在班级中总是交不到知心的朋友。(正确答案) B.大蒜、白糖、苹果等大幅涨价,疯狂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糖高宗”“什么”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上越来越离不开农药,只需喷洒适量的农药就可以将农业生产上遇到的绝大多数病虫害消除,十分高效快捷。然而,在没有农药这一“大杀器”的古代,农民是怎么防治病虫害的呢? 中国古代农业上的病虫害防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周朝。周人在种植禾谷庄稼时就已经发现了多种危害禾苗的害虫,并且将危害作物的部位作为分类依据,进行了最早的昆虫分类,如啃食苗心的叫“螟虫”,侵蚀叶片的叫“螣”。害虫的出现给当时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古代先民也没有一味地祈求农神的保佑,而是认真观察害虫的生长习性和取食喜好,以谋求防治方法。除此之外,周朝还设立有专管治理不同病虫害的官职,如负责灭杀蝉和蚊子的“蝉氏”,这些官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病虫害专业知识,熟悉病虫害的生态习性。由此可知,我国很早就广泛开展了系统化的病虫害治理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人成功创造和运用了四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中国先民很早就意识到了耕作防治的重要性,在进行农耕活动中已经有意识地结合和调整农业栽培技术措施,以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消灭病虫害、保产稳产的目的。他们在长期的农耕活动中,已经学会了依农时栽种、选育抗虫病品种、去除杂草和轮作换茬的耕作防治技术,而这些防治技术至今仍广为使用。 以依农时栽种为例,中国早期先民就依照“日晷”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彼时古人将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农务,如农谚“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抗病品种是农业防治的基础,选育和利用抗病和抗虫害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途径。古人在农业生产中也悟出了这一道理,在栽培上会优先选择抗虫作物和抗虫品种。在北魏前,粟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共有86个品种,古代先民就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选育出有9个可以抗虫害的粟种,并以此广泛推广栽种。在今天仍十分有效的深耕翻土和轮作换茬,早在古代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认识到深耕可以收到“大草不生,又无螟蜮”的效果,甚至到了元代,朝廷还颁布了秋耕的诏令,认为秋耕可使蝗虫等虫卵被太阳晒死。 因为缺少高效的捕杀工具,所以在古代农业抗病虫害上,人工防治是一个重要方法。当时主要的人工防治手段包括人力扑打、捕捉、烧杀和饵诱。其中人力扑打和捕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十 尔族老乡拉近了感情,听着《十二木卡姆》欢快的弹拨乐声,心都快要飞了起来。 中国的大炕从黑龙江一直铺到西藏,真是一炕跨东北、华北、西北,过中原,下西南,温暖了大半个中国。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土炕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书写了多少惊天动地的篇分盛行,政府为了治理虫害,提出了“蝗、螟,农夫得而杀之”的政令。到了汉代,官府更是对捕捉到蝗虫的人

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发展,积淀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也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 一部中华经典诗文的历史,就是承载、展示中华民族情感与智慧的历史,贯穿其中的是礼乐精神。“礼”规范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也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感;“乐”则通过内在情感的交流,达到群体和谐的目的。在经典诗文中,自然的情绪升华为人际的和谐情感,自然的感官升华为充满温情的艺术感受,其目的是陶冶和塑造“发乎情止乎礼”的性情。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趣味、美学传统与人生智慧就是这一理想的外化形态。其中,古代经典诗文最为精准、细腻、全面地呈现了对社会与人群的心灵滋养和智慧熏陶。这里既有个体强烈的情感抒发,又有社会理性的自觉遵循;这里蕴藏着难以言尽的思辨与智慧,蕴藏着个体对自然、人生、宇宙的深情与追问。它们共同沉淀在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文学文本中,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培育、性格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在经典诗文中,在文学家的精神世界里,才有壮怀激烈的人生奋进,才有飘逸洒脱的超越追求,这使他们的诗文迸发出既雄阔壮美又清俊超然的万千气象,而这正是中华经典诗文生命智慧的特有魅力。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永恒的,人生由此开启了生命之思。在经典诗文中,时间被赋予情感的厚度,情感被赋予时间的长度,对生命的忧思焕发为激昂的青春,转换成艺术之美,生命也因此更加灿烂。 这就是传统文化、经典诗文的力量。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真正讲透、讲懂传统文化里的哪怕一联诗、一个场景、一段故事,人们就会记住一辈子,甚至受用一生。对许多人来说,中国文化的象征非常具象,可能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的话,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诗,就是“郑和七下西洋”这样的故事。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生机勃发,离不开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孝悌忠信、协和万邦等一系列理想观念、价值追求。这些精神内涵深深埋藏在诗句中,成为刻印在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就是要以通俗化、大众化、艺术化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激活每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基因,让人们从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吸取智慧,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康震《用中华诗文滋润心田》)材料二:在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方面,诗词有它的独特优势。其一是广泛的接受人群。在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并取得冠军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许多诗词同好,发现古典诗词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接受土壤。其二是亲切的接受形式。阅读诗词不需要正襟危坐,也不需要黄卷青灯,许多诗词小巧玲珑,平易近人,如同伴你左右的温暖灯光,是日常生活中亲切可人的一抹亮色。尤其当我们放下仰望的姿态,用平视的心态对话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代诗人,会发现他们就像你身边的某个朋友,有血、有肉、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10月名校联考作文练习(共4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贵州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有人说,日本一意孤行、强推核污染水排海,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的风险,这是极其自私、极其不负责任、极其没有“底线”的行为。 材料二: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冯骥才 材料三: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2.(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是木桶理论,也称为短板效应。 (2)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成功之人,擅长“扬长避短”,如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3.(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最新名校模考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名校模考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广州日报讯,斜视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达3%〜5%。其中,①,约占斜视患者的一半。记者从近日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举行的“2022年中山眼科斜视与儿童视光论坛”上获悉,间歇性外斜视多发于儿童时期。一般情况下,家长要在短时间内辨认孩子是否患有间歇性外斜视,可以观察孩子有无这个细节:在太阳照射下,习惯性地眯起一只眼睛,②。这时候,家长就应考虑找眼科医生寻求帮助了。 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专家表示,在斜视患者中,大约有一半的人是不需要做手术的。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对每位患者需要观察,并把斜视对其外观、视觉和心理等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因此能判断哪种治疗方式更合适。 研究显示,手术治疗在孩子七岁前进行比较好,但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何时治疗,③。治疗不当反而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由于间歇性斜视的发展较为缓慢,如果尝试非手术治疗半年后效果不理想,再进行手术,对患者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因此对于手术治疗,医生都会采取慎重的态度。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医生对每位患者需要观察,并把斜视对其外观、视觉和心理等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判断哪种治疗方式更合适。 B.医生需要对每位患者观察,并把斜视对其外观、视觉和心理等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因此能判断哪种治疗方式更合适。 C.医生应该对每位患者认真观察,并把斜视对其外观、视觉和心理等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故能判断哪种治疗方式更合适。 D.医生需要对每位患者观察,并把斜视对其外观、视觉和心理等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判断哪种治疗方式更合适。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二、(江苏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都知道,情绪不只有积极的,它也包括沮丧、愤怒、羞愧等一系列负面的。所谓存在即合理,你们有没有想过负面情绪存在的价值呢? ①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②要求参与者先通过阅读某个人犯错的故事,③然后让实验员给参与者展示一些人的照片,④照片上的人有脸红的和不脸红的。⑤根据实验结果显示,⑥即使这些人所犯的错误都一样,⑦参与者表示对脸红的人好感度更大。⑧大家不妨回忆一下,⑨当一个人冒犯了你但之后向你承认错误时,⑩你是不是对脸红的人更不愿意继续为难他呢? 内疚和羞耻有很多重合之处,当你没有达到期望或者做了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后,你可能会感到内疚和羞耻。但是,和羞耻相比,(1)。当我们做错事情伤害到他人时,内疚的情绪更像是一种自我惩罚,促使我们去积极地改正错误,修复关系。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而(2),认为自己是个“坏人”,认为自己毫无价值。这样的消极情绪并不会促使我们去改正错误,修复关

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进行了研究,其结论大体相同,不过在表述上有一些差异。我认为可将它归纳为12个方面,这里以“以民为本”和“忧患意识”为例略作分析。 早在西周时期,为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就提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的理念。古代的镜子称为“监”。周公要求为政者以“民”为镜,时时对照,反省执政的得失。类似的理念屡屡见于西周时期的文献,可见,3000多年前,我国已经产生了民本思想。 战国中期儒学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战国末期荀子认为“民”和水一样,既可“载舟”,亦可“覆舟”。 在中国封建社会,各官府衙门的大堂上都挂有“明镜高悬”等大匾,寓意为官者应为民作主,明辨是非,公正无私。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己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把君看成“天下之大害”,将民本思想与反对封建专制君权联系起来。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的民本思想并没有也不可能在国家制度和法律层面确立“人”或“民”的主体地位。今天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古代的“以民为本”,需要从“民本”进到“人本”,在国家制度和法律层面牢固地确立“人”和“民”的主体地位,实现“以人为本”,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向一个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社会的跨越。 在我国古代,与“以民为本”理念相联系,还有“忧患意识”。“忧患”一词见于《易大传·系辞下》,认为君子应与时俱进,“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忧患意识”历代相传。唐朝政治家魏征把“忧患”解释为人的精神状态与人的认知程度。据《新唐书·魏征传》载,魏征说:“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认为治国理政者只有不忘国家危亡因素,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在魏征的论述中,包含有“忧患意识”与社会和谐这二者互相依存的某些要点。 关于我国历史上的“忧患意识”,人们经常把北宋时期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作为代表。范仲淹访问过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由于天气阴晴风雨的变化,游览者的心情有所不同,由此范仲淹引申出:政治家如何才能不受外界影响而坚持自己的信念?他的回答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将“忧患意识”与忧国、忧民联系起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仍然需要倡导“忧患意识”,但并不是简单地传承古代“忧患”理念,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提升发展,使之具有新的内容,体现在民族复兴与建设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上。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还应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看似不同,实则存在会通之点。 会通点表现在对于“人”的研究上。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将儒学归结为“人学”,我也持这种观点,认为先秦时期孔子、子思、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在“人禽之辨”“文野之分” (文明与野蛮的区分)的基础上,研究什么是“人”,以及“士”这个阶层的人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儒学指出人有道德自觉,有群体的社会生活,能从事农业生产,并创制礼法。而道德并非天上的神物,人在接受道德教化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和锻炼,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君子”,再向圣贤的境界前进。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10月名校联考情景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名校联考情景默写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玉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两句所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古人常用“浊酒”这一意象来抒发情感。在含有“浊酒”一词的古典诗词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有:“______,______ 。” 2.(广西桂林市等三地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广纳贤才、一统天下的两句是“____,___”。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 ____,____”两句进行对比,总结了后唐庄宗先兴后亡的原因,并借此对执政者提出告诫。 (3)为了使诗文表达更加生动有趣等,古代诗文中常常会借“木”说理,比如“ ___,___”。 3.(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中学、新沂一中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近景描绘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特点,创造性地描绘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 (2)针对唐太宗凭心好恶、滥施刑赏的问题,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 _______,_______”的劝谏。 (3)小刚学习时,很能指出别的同学的不足,但是自己却很少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老师兴华对他说,你刚学了《阿房宫赋》,想一想,杜牧有哪两句就是为你这类同学写的啊?小刚恍然大悟,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描摹自己端起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露出愉快的神色情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如果君主靠严刑来督察百姓,靠威怒来威吓百姓,那么,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古人常通过“吟”或“啸”的方式吐露心曲,抒发情怀,古代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描述,如“_________,_________”。 5.(浙江强基联盟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联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诗经》当中两种不同体例诗歌的风格特点,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评价《离骚》的风格,认为《离骚》兼而有之。 (2)今夏八月,第19届亚运会举办地——杭州,钱江潮格外汹涌、广袤,似向全世界展示杭州的繁盛。这江潮让人想起了宋代柳永在《望海潮》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写声,常不直言其妙,而是间接、侧面地加以表现,请说出以衬托或烘托手法表现声音之妙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安徽省徽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金太阳联考(24-250C)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显示,2018年我国约有194万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的发病人群正趋于年轻化,青年已成为脑卒中发病的罹患人群。数据显示,发生脑卒中的人群中,35岁以下人群人数占总数的9.77%,45岁以下人群已超过10%,也就是说每10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年轻人。而这群人正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旦发病,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受到脑卒中的“青睐”,青年人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预防?一旦发现,如何才能将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我们先看看青年人受到脑卒中“青睐”的因素。 这要从青年人自我认知的现状,包括身体、生理、社会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 青年人总以为自己很年轻,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自觉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不注重定期体检。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青年人无疑担负着重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于是他们大多数像陀螺一样在职场不停地旋转。在烟雾缭绕中,手端着奶茶,嚼着高热量、高盐的快餐,一动不动地端坐在工位上,手指快速敲击着键盘,点灯熬油到深夜是常态。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得赶紧躺平刷“某音”“某手”,体能活动时间被挤占,在忙忙碌碌中,殊不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正在悄然走近…… 上述不良生活习惯,让青年人体重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夜里呼噜声越来越响,打呼噜间断还会被憋醒,而到了白天总感觉昏昏欲睡,周身疲惫。久而久之,身体内的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经、体液信号传导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但在外表没有任何表现;加之青年人对自己身体状况过分自信,不会常规去医院检查身体,因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糖异常、代谢综合征,就悄悄地隐匿在我们的身体里,伺机而动。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像特务一样蚕食着我们身体这座房子,尤其是破坏房子里的“水道管路”(血管),管壁渐渐长出许多粥样物质,使管路变得狭窄甚至堵塞。管路一旦堵塞,流动的血液迅速停滞,这时需要血液供养的脑组织,就像田地失去了灌溉的水,田地里的庄稼就会干枯。最初我们的脑细胞在短暂的时间里得不到血液的灌溉就会发生缺血,断流时间超过一定时间窗,脑组织得不到复流,脑细胞就会出现坏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死;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在管壁遭受上述因素破坏的基础上,高压血流不断地撞击管壁,使局部管壁变薄或者膨出,长出瘤样物质,直至一个大力冲破,壁破血出,于是就发生了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脑溢血”。 众所周知,大脑是发出语言、运动指令的高级司令部,是感知外界,整合信息的CPU,所以无论是大脑缺血还是出血,都会出现各种言语、运动感觉或认知功能受损,我们要么会失去言语功能,瘫在床上,要么会失去知觉、意识,甚至失去生命。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有3/4的脑卒中患者

贵州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贵州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动静之辩始于先秦。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都是主张积极有为的。孔子被当时的隐士们讥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生活态度是“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一传统为其门徒所继承,并在《周易大传》中形成刚健自强的理论。在这个时代,主张柔静无为的只有道家。老子认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动静两方面,静是根本的。他的生活原则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他还主张“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的治国方针。庄子及其后学更甚。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即忘掉人己物我的一切区别,停止身心的一切活动,以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地。庄子的后学更以为“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道家“柔静无为”的思想和部分宋儒的柔静学说并非一无是处。在一些方面,它对“刚健有为”的思想有补充作用。其一,这种学说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扰心,即教人脱除名利的思想。这在生活的失意者那里,可使人得到一种精神的解脱;而在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那里,可使人去掉种种的左顾右盼,增添勇往直前的锐气。一些宋儒之所以主张静为动之本,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如“二程”说:“前日思虑纷扰,又非义理,又非事故,如是则只是狂妄人耳!惩此以为病,故要得虚静;其极欲得如槁木死灰,又却不是。盖人活物也,又安得为槁木死灰?既活则须有动作,须有思虑。”其二,这种学说教人减低欲望,勿过分地伤毁自然;保养自己的精力,勿胡乱消耗,也都有深意,可以救弊。其三,先秦道家的政治思想,极力反对统治者对人民生活的干涉,反对专制,反对分等级;先秦道家还对阶级社会里文明的虚伪性加以无情的揭露。反对干涉的思想在西汉初期的实践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反对专制、反对等级划分的思想则在不同时期里引发过反抗意识。其四,这种学说的一个方面是教人重视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修养。如老子说:“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早在先秦,这方面的合理因素就被主张“有为”的思想家吸收。如《管子》一书中有所谓的“静因之道”,荀子有“虚一而静”。注重主体修养,是应该肯定的。但总的来看,它与生活前进的潮流背道而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消极的。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精神》)材料二: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物,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王羲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廊,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杆,诗的节奏、韵脚,窗户外的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

贵州省毕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毕节市高一年级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及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农村人际关系从“乡土中国”到“新乡土中国”的变迁,从以“熟人”关系为中心的人际往来,到人际关系的“理性化”抉择,农村人际交往逐渐变得合理化与多样化。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提到乡土社会是从熟悉到信任,乡人们从小依附在土地上,代代相传,“熟人”交往成为乡土社会的主要人际关系。“熟人社会”所构建的“熟人”下的“亲密社群”是建立在亲属的基础上。传统“乡土中国”宗族势力强盛,亲戚实际成为农村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亲戚之间互帮互助,实际构成了以“亲属”为中心的人脉圈子。费孝通认为:“亲属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和氏族是两种根据亲属而组成的团体。亲属在婚姻与生育的双重限定下,人际交往更具有信任属性。随着传统乡土社会中宗族势力的退却,小农经济的瓦解,以“血缘”为中心的人际交往逐渐被取代,“理性化”的人际交往圈似乎成为当代人的主要抉择。21世纪以来,农村人际关系已经朝着理性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以朋友圈、同学圈、同事圈为中心的日常人际交往小圈子正取代“亲属圈”的地位。“理性化”的人际交往圈是基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抉择,是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做出的调整。“熟人”信任是建立在“乡土中国”中以血缘、地缘为人际交往的限制中,“理性化”抉择则是建立在“新乡土中国”中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中,二者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不同,导致人际交往圈不同。但“新乡土中国”的人际交往圈的范围更为广阔,在乡土中有以“熟人”信任、亲密为主的“熟人”亲属圈,在工作、学习中则以同事、同学为中心的同事圈、朋友圈。 “乡土中国”是传统乡土社会的典型模式,农村人际关系主要以道德准则为标准,在“礼”的约束下,形成了乡土特色的人际交往关系。费孝通在《礼治秩序》一文中说道:“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陈规罢了”“礼治”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用来维系社会、宗族秩序稳定的手段。法治思维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党的十五大确定将“依法治国”纳入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开始加强法治建设。新时代以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因此,法治成为全社会所共同建设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新乡土中国”就是基于“法治”建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所形成,农村“法治”建设也迎来发展。当前,“法治”已融入到“三农”工作内,成为农村人际交往的准则之一,农民的法治思维显著提高。乡土社会随着时代变迁,农村人际交往从以“礼治”秩序为标准,到以法治思维为准绳。但“礼治”秩序并没有完全消退,而成为治理农村的重要手段之

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4月联考语文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4月联考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仅以悲剧性戏曲为例) 第一,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第二,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有的作品还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 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 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都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选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材料二: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

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试题(三)英语试题

贵州省2024届“三新”改革联盟校联考试题(三) 英语学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How does the man usually go to work? A. By car. B. By bus. C. By subway. 2. When will the speakers meet at the park today? A. At 4:20 pm. B. At 4:40 pm. C.At4:30pm. 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a restaurant. B. At the office. C. At home. 4. What will the man do? A. Charge his phone. B. Call Professor Wang. C. Borrow Lucy' s phone later.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A story. B. A performance. C. The woman' s danc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does the woman buy fruit for? A. Keeping healthy. B. Having a picnic. C. Visiting her sick friend. 7.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for the fruit? A.16 dollars. B.15 dollars. C.11 dollar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does Tom usually do on Saturday mornings? A. He does some reading. B. He does workouts. C. He goes out with his friends. 9. How long does Tom usually exercise each time? A. For about one hour. B. For about one and a half hours. C. For about two hours. 10. What was Toms sister? A. A doctor. B. A teacher. C. A fitness coach.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o is the camp designed for? A. Teenagers in high school. B. Eighth graders and above. C. Children from Grade 4 to Grade 8.

湖南省衡阳市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代中国,“愁”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主题,“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尧典》),作为人的一种具有类属性的情感,乡愁情结浸润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诗歌领域。 李白一生豪放不羁,在静夜中依旧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恬淡如水的“诗佛”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时节,杜甫祈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江山易主,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异乡当故乡……缕缕乡愁,是古代诗人说不尽、道不绝的话题,更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中国人安土重迁,同时又遥望远方,对血缘、地缘关系珍重,“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同时又常怀“治国平天下”之志,从而很容易产生双重矛盾的心理,乡愁之情便油然而生。 学界对“乡愁”的定义未取得共识,看法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是个体内心深处对于家乡或故居地的一种情感依恋和精神需求,是个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因远离家乡而表现出来的心理诉求。可见,对亲人、家乡生活环境的怀旧是乡愁的第一种形态。 古代中国是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小农经济社会,个体的生存与生活环境主要在家乡,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文化、伦理道德十分重视血缘亲疏、宗法秩序。家乡作为个体的栖息地,不仅需要亲人、朋友、自然环境等要素,在精神上也在建构自己的家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成长过程中的乡土文化无疑是精神安顿的“伊甸园”,故游子在外,始终怀念故乡的民风民俗、乡土文化。今天,无数海外华人共度春节,吃饺子、舞狮子,妈祖文化、潮汕文化、冼夫人文化在东南亚落地生根,皆是华人们对故乡文化的深深眷恋。他们对故乡的怀旧并不局限于对亲人的思念,自然山水的向往,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追寻,精神价值的寄托,希冀以精神家园疗愈现实生活的苦闷、不安与焦灼,此是乡愁的第二种形态。 从对乡土文化的怀旧拓展为对传统文化的怀旧,是乡愁的第三种形态,后两种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乡愁”,具有形而上的文化属性,故属于“文化乡愁”。文化乡愁的产生根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文化危机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便是为了复兴尧、舜、禹三代帝王之治。宋、明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尽归释氏”,理学家们遂重新诠释儒家经典中的心性之学,与之抗衡。自唐代韩愈提出孟子后,道统断裂,引来道学家们深深的焦虑,自觉地参与到传道、弘道的过程。可以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怀旧与危机意识是中国古代学者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情结。 当代“文化乡愁”概念的提出起源于2013年年末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一句令人难忘又启人深思的诗意口号:“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时“文化乡愁”也增添了以往所不具备的含义,首先是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意义,目睹全球工业化

2021-2022学年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高一下学期校联考试题化学合格考试题(四)(含解析)

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 考试题化学合格考试题(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2SO 有关的是 A .光化学污染 B .臭氧层空洞 C .酸雨 D .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 光化学污染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引起,A 错误; B .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氟利昂引起,B 错误; C .酸雨主要由二氧化硫引起,C 正确; D .白色污染主要由塑料袋引起,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D 错误; 故选C 。 2.在2- 4SO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 B .+4 C .+5 D .+6 【答案】D 【解析】 【详解】 硫酸根中氧元素为-2价,计算可得S 元素为+6价,故选D 。 3.下列不属于浓硫酸性质的是 A .挥发性 B .吸水性 C .脱水性 D .强氧化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 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分别为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硫酸难挥发,属于难挥发性酸,A 项不属于浓硫酸的性质, 故选A 。 4.下列能说明2SO 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A .2SO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 .2SO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2SO 能使溴水褪色 D .2SO 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SO 2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还原性,A 错误; B .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漂白性,B 正确; C .SO 2使溴水褪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还原性,C 错误; D .SO 2使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体现的是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 错误; 故选B 。 5.对于反应:H 2(g )+I 2(g )2HI (g ) ,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 .压缩体积 B .减少H 2(g )的量 C .增大容器的体积 D .降低温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各物质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 正确; B .减少H 2(g )的量,减少了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B 错误; C .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压强减小,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 错误; D .降低温度,活化分子数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D 错误; 故选A 。 6.关于:2A(g)B(g)3C(g)D(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6mol /(L min)=⋅ B .v(B)0.3mol /(L min)=⋅ C .v(C)0.2mol /(L min)=⋅ D .v(D)0.4mol /(L min)=⋅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系数比。 【详解】 A .v(B)= 11 v(A)0.6mol /(L min)=0.3mol /(L min)22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