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活动课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2

看到以上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新课讲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洪涝、台风、干旱、寒潮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
1、气象灾害
• 干旱 • 洪涝 • 台风 • 寒潮 • ……
广西河池因干旱 “死”去的梯田
黄果树瀑布在长 期干旱的侵袭下, 失去了往日的雄 风,只剩下狭窄 的细流。
洪涝灾害
随堂演练
1.关于我国的自然灾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 B.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部沿海是寒潮重灾区 C.塔里木盆地是旱灾严重多发地区 D.山东是受台风灾害影响较大的省份
2.下列行为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大量燃烧植物秸秆 B.提倡私家车出行 C.尽量使用煤炉生火做饭 D.倡导低碳生活
泥石流
看一看 我国特大自然灾害损失一瞥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 2008年5月,汶川8级地震,死亡6.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 2010年8月,舟曲特大泥石流,县城主要街道被掩埋。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特大旱灾,1000万亩粮田绝收。 ……
连续性的暴雨 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都可能形成洪涝。
为什么我国东南地区经常发生洪涝 灾害?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南 地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 在夏季,容易引起洪涝灾害。特别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汇聚了多条支 流,水量较大,而且在中下游地势 低平处流速缓慢,多曲流、易淤塞, 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台风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发生台风灾害。 台风带来的影响: 利: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 弊: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灾害
台风云图 台风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 性天气。所谓寒潮,就是北 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 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 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学历案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常见气象灾害(如台风、寒潮、干旱、暴雨等)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危害。
2、掌握中国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和影响。
3、学会分析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
4、培养应对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成因与特点。
(2)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2、难点(1)复杂气象条件下灾害的形成机制。
(2)如何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对灾害的影响。
三、知识链接1、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2、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类型四、学习过程(一)气象灾害1、台风(1)定义: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2)形成条件: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的作用。
(3)路径:西行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
(4)危害:狂风、暴雨、风暴潮,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交通中断等。
(5)影响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2、寒潮(1)定义: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2)形成原因: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堆积,在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南下。
(3)影响范围: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等地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影响。
(4)危害:大风、降温、雨雪、冰冻,对农业、交通、电力等产生不利影响。
3、干旱(1)定义: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2)形成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用水量大等。
(3)类型:春旱、夏旱、秋旱、冬旱。
(4)影响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较为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突出。
(5)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
4、暴雨(1)定义: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
(2)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气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3)影响地区:南方地区暴雨频繁,北方地区暴雨多集中在夏季。
(4)危害: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二)洪涝灾害1、形成机制(1)降水过多: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或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
我国危害最大的三种自然灾害是

我国危害最大的三种自然灾害我国危害最大的三种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地震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
成因: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
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
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折叠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
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折叠城市洪灾形成的原因一到夏天,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原因有以下几点:1:夏季雨水多。
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
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
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
雨水多了后排不掉。
4: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不信,去看美国大片),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
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
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
5: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
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
分类折叠概述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
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
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中国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
干旱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还会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等,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下大量雨水的天气现象。
中国是暴雨频发的国家之一,每年夏季,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常常遭受暴雨的袭击。
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每年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常常造成房屋倒塌、船只沉没、农作物受损等严重后果。
然而,台风也能带来一定的降水,缓解一些地区的旱情。
(四)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经常受到寒潮的侵袭。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体健康都有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冻害、道路结冰、呼吸道疾病等问题。
(五)高温高温天气是指气温较高,超过人体和动植物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
在夏季,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经常出现高温天气。
高温会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的发生,对电力供应、城市交通等也带来巨大压力。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江河湖库水量迅速增加、水位迅猛上涨而引发的灾害;雨涝灾害则是指由于长期降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和径流淹没低洼土地而造成的灾害。
(一)洪水灾害1、成因(1)自然因素气候因素:暴雨是导致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短时间内的强降雨,使得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加,超过河道的泄洪能力,从而引发洪水。
选修5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教师版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对比识记我国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
2.能从正反两反面认识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影响;3.能正确解释华北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熟悉中国台风、寒潮、干旱和洪涝等灾害的分布。
2.学习难点:分析台风、干旱、寒潮、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鲁尔区的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一)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
(二)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1)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2)距离法国铁矿近;(3)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4)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丰富的水源;(5)德国以及西欧市场广阔。
(三)鲁尔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经济开始衰退,衰退的原因是:(1)单一的产业结构;(2)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减少;世界煤炭价格下降、鲁尔区煤炭开采成本上升;(3)世界钢铁供大于求,利润下降;(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用地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鲁尔区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区,其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有哪些?(创新设计P65)★★★2.什么是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哪些问题?答:资源型地区是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或者以自然资源为支柱性产业的地区。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繁多、造成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水分不足以维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在中国,干旱是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还可能引发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
干旱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因素,如大气环流异常、季风进退异常等导致降水偏少;二是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二)暴雨洪涝暴雨洪涝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导致江河湖泊水位猛涨,水流溢出河道,淹没低洼地区的现象。
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
暴雨洪涝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气候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不稳定,容易导致暴雨的发生。
其次,地形因素也会产生影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雨水下渗减少,也使得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等。
台风虽然会带来严重的灾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伏旱时期的高温和干旱。
(四)寒潮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的过程。
寒潮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
寒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农业、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影响。
它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电力设施损坏。
(五)高温热浪高温热浪是指一段持续的高温天气,通常指日最高气温超过 35℃的天气。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9
(6)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病害在空间上东 部重于西部,从北向南大体上东北地区主 要为玉米大小斑病,华北地区主要为小麦 条锈病,长江流域主要为小麦赤毒病,华 南主要为稻瘟病。从北向南主要的虫害是 东北和华北的粘虫,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 的蝗虫,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稻螟,显示 了随温度梯度分布的特点。
18
( 3) 全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格局存在着明显 的南重北轻特征,华中、西南、华东三个 地区是我国灾情最严重的区域,灾种组合 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风雹和台风灾害 为主;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灾情 相对较轻的区域,灾种组合以旱灾和风雹 灾害为主。
19
减灾措施措施:
减灾工程建设: 防洪(潮)抗旱工程 防震抗震工程 泥石流、滑坡、地裂缝防治工程 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农林牧生物灾害防治工程
( 1) 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上呈现出南重 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空间分布格局, 我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基本全部集中于西 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我国地处东亚 季风气候区域,常年受季风气候影响的气 候特征是一致的。
17
( 2) 旱灾与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害存在 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旱灾受灾最严重的省 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洪涝灾害受灾最 严重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总体呈 现出南涝北旱的特点; 风雹灾害呈现全国 普发态势; 台风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其影响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 减的格局。
2
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1)气象灾害。①干旱:干旱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 但不同地区受旱程度不一,建国以来,有四个明 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 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 和黑龙江省南部、湘赣南部。②暴雨:暴雨是我 国东部多见的自然灾害,有两个暴雨集中的地带, 一是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至东南沿海地区;二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带。另外沿三大纬 向山系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和南岭的南麓, 也是暴雨较多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洪水灾害
(1)暴雨灾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