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吞噬实验
小吞噬实验

将玻璃片放湿盒内,置37℃孵 箱30~40min。
作用完毕,取1滴制成薄片,自然干燥。
【结果观察】
结果:胞浆呈蓝色或淡红色,细菌呈深蓝色或紫 色,细 胞呈褐色,细胞核呈紫红色。
【注意事项 】
1.个体差异、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其吞噬能 力亦不同。 2.涂血片时不宜太厚,否则不宜观察。
小吞噬实验
(体外法)
主讲: Q Q:
【实验目的 】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
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步骤,能 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 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意义】 在某些情况下,小吞噬细胞也
能参与某些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组织损伤 和炎症过程。因此,测定小吞噬细胞功能可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也可作为判断疗 效的一种指标。 枸橼酸钠或肝素(25U/ml)、毛细吸管、凹玻片、 载玻片、牙签、甲醇 瑞氏-吉姆萨染料、pH6.4PB、 酒精棉球、采血针等。
【材料 】表皮葡萄糖球菌液(9亿/ml)、3.8%
【实验流程】
取凹玻片一张,在凹孔中加一滴枸橼酸钠或肝素
酒精棉球消毒手指后,用采 血针从消毒部位取2大滴血 (约), 然后用牙签轻轻搅匀 置瑞氏液1min, 置pH6.4PB中3min, 置吉姆萨染液5~10min, 蒸馏水洗, 待干, 镜检
最新2小吞噬实验

2. 录相《免疫反击战》
实验材料
(1)显微镜、香柏油、小试管、EP管、载玻片、酒精 棉球、吸管、水浴箱等。
(2)肝素抗凝试管、瑞氏染液、双蒸水。
(3)菌液制备:白色葡萄球菌18~24小时内汤培养物 ,经Mc Farland比浊法调整浓度至6~9×109/mL, 加热100℃ 15分钟杀死细菌,置4℃保存备用。
实验方法
(1)仔细消毒后,每个班取5ml静脉血于肝素抗凝管内(轻轻摇匀)。
(2)每个组(2~3人)取4滴抗凝血于EP管内,再加入2滴备好的白色 葡萄球菌菌液,充分混匀后,置37℃水浴20min,中途混匀1次。 (3)取出EP管,用吸管吹打混匀后,取1滴“全血-白色葡萄球菌混 合液”置于洁净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片,制成血涂片。
• 油镜使用的原理
1. 香柏油的折射率与玻璃接 近,提高了视野的照明度。
2 . 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 4.依次再进行中倍、高倍观察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
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 清物象为止。 6.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三条开始操作。 7.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 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 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3)掌握好细菌与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时间。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吞噬5min 时吞噬率达45%,10min时接近80%,20min 即达平台。
(4)取“细菌-全血”涂片时,要混匀后再取;制作血涂片要 求推出尾部,过厚或过薄,均不利观察。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篇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实验目的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片。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篇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实验概要本文介绍了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Assay of the Phagocytic Function of Phagocyte)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实验原理吞噬细胞具有对异物(细菌、绵羊红细胞、鸡红细胞等)吞噬和消化的功能,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腹腔内注射硫代乙醇酸钠,可刺激巨噬细胞的聚集。
四日后小鼠腹腔内注入羊红细胞悬液,一小时后解剖收集腹腔吞嗜细胞,染色、镜检可观察对羊红细胞的吞嗜现象。
通过计算吞嗜百分比或吞噬指数可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嗜功能。
主要试剂1. PBS 缓冲液2. 3%硫代乙醇酸钠3. 1%羊红细胞悬液4. 瑞氏染液5. 甲醇主要设备1. 解剖器材2. 注射器3. 尖吸管4. 橡皮吸头5. 小试管6. 载玻片实验材料ICR 小鼠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用无菌注射器吸取3%硫代乙醇酸钠3ml,注射于小鼠腹腔内。
2. 四日后,注射1%羊红细胞悬液1ml 于小鼠腹腔内。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
1.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
2.瑞氏染液、双蒸水
3.试管、玻片、采血针、酒精棉球、吸管、滴管、显微镜、香柏油
实验方法
1.取小鼠一只,给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6ml,10~15min
2.取小鼠腹腔液。
3. 置37℃水浴箱水浴15分钟,中途混匀一次。
4 取出小试管,用吸管将试管中血液打匀后取血半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成薄血片。
5.待血片自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
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
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平均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数即为吞噬指数。
吞噬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 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等颗粒的吞噬现象。
3. 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杀灭病原体的功能。
吞噬过程包括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步骤。
在本实验中,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评估其吞噬能力。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实验试剂: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细菌、红细胞、细胞培养液、抗生素等3.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箱等四、实验方法1. 中性粒细胞分离:取小鼠血液,按照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分离。
2. 细菌培养:将细菌接种于细胞培养液,在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3. 红细胞制备:将红细胞洗涤、染色,制成红细胞悬液。
4. 吞噬实验:a. 将分离出的中性粒细胞用细胞培养液洗涤后,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b. 将中性粒细胞与细菌、红细胞悬液混合,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c. 收集细胞,用抗生素处理,去除未被吞噬的细菌。
d. 将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具有明显的吞噬现象。
2.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吞噬红细胞的数量较少。
3. 部分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细胞内出现细菌残体。
六、实验分析1.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红细胞的能力,表明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说明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较强。
3. 吞噬红细胞的数量较少,可能与红细胞的结构和表面特性有关。
七、实验结论1. 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红细胞的能力,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较强,对红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弱。
八、实验讨论1. 吞噬实验是评估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验动物、试剂、操作等。
小吞噬实验_实验报告

1. 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2. 观察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的吞噬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又称小吞噬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细胞碎片等异物的作用。
小吞噬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的过程,了解其吞噬功能的强弱。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2%中性红溶液、2%亚甲蓝溶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移液器、恒温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血液1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实验用血液。
2. 将2%中性红溶液和2%亚甲蓝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吞噬剂。
3. 取2ml混合液加入实验用血液中,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30分钟。
4. 取1滴混合液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5. 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现象,记录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能够有效吞噬中性红和亚甲蓝颗粒,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80%和1.5。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
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的升高,说明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能够有效地吞噬吞噬剂,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能力。
通过小吞噬实验,我们了解到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能够有效吞噬中性红和亚甲蓝颗粒。
这一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七、实验反思与体会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2.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验材料、实验条件等,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八、实验总结小吞噬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的吞噬现象,了解其吞噬功能的强弱。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小吞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代谢特性。
通过对小吞噬
的培养和观察,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为其在生物工程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首先,我们选取了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分别对小吞噬进行培养。
在常规
培养条件下,我们观察到小吞噬的生长速度较快,菌落呈现出规则的圆形和光滑的表面。
而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小吞噬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甚至出现了生长受阻的情况。
这表明小吞噬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其次,我们对小吞噬的代谢特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代谢
产物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小吞噬在葡萄糖和乳糖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有所差异。
在葡萄糖培养基中,小吞噬产生了大量的乳酸和乙醇,而在乳糖培养基中,产生了较少的代谢产物。
这表明小吞噬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这对于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对小吞噬的耐受性进行了测试。
在高盐、酸碱度和抗生素等条件下,我们观察到小吞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
在高盐条件下,小吞噬的生长速度减缓,但并未受到致命影响。
而在酸碱度和抗生素条件下,小吞噬表现出了较强的耐受性,这为其在特殊环境中的生存和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小吞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
代谢特性,为其在生物工程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我们相信,随着对小吞噬的进一步研究,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将会得到更多的挖掘和发展。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小吞噬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小吞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吞噬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细胞可以摄取外源性物质并进行降解、循环利用,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深入探讨小吞噬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首先,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了小吞噬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荧光标记的小吞噬体,通过实时观察细胞内小吞噬的过程,我们发现小吞噬体在细胞质内迅速移动,并与内吞的囊泡相融合,形成小吞噬体内的物质得以释放到走向溶酶体。
这一过程表明小吞噬在细胞内的高效运作,为后续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小吞噬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
通过干扰小吞噬过程,我们观察到细胞内外源性物质的积累,以及细胞内部的代谢活性的下降。
这说明小吞噬对于细胞内废物的降解和细胞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小吞噬受阻的情况下,细胞内出现了大量的异常蛋白质聚集体,这可能会引发细胞内应激反应,对细胞的生存和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我们探讨了小吞噬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小吞噬在细胞内的降解作用使其成为治疗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潜在靶点。
通过调控小吞噬的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内废物的清除,从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
此外,小吞噬还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内的小吞噬活性,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小吞噬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对细胞内废物的降解和细胞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小吞噬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将有助于揭示其在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意义,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为小吞噬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油镜原理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放大倍数 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 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 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实验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细菌计数法
一、实验内容
1. 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小组做)
2. 录相《免疫反击战》
二、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性粒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意义。 2.熟悉“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 能”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实验原理]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60%~70%;
(1)仔细消毒后,每个班取5ml静脉血于肝素抗凝管内(轻轻摇匀)。
合液”置于洁净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片,制成血涂片。
(4)待血涂片自然凉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
瑞氏染色
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涂片上
染色1min
再加等量的 用蒸馏水冲洗 自然干燥
PH6.8 PBS与染液混合,染色10~15min
(平持玻片,在一端加水,使染料“漂走” )
• 油镜使用的原理
1. 香柏油的折射率与玻璃接 近,提高了视野的照明度。 2 . 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 4.依次再进行中倍、高倍观察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 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 清物象为止。 6.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三条开始操作。 7.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 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
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油镜观察
首先寻找中性粒细胞——观察胞质中有无吞噬的细菌。如染
色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中性粒细
胞胞浆染成淡红色。
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注意事项
(1)人类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在37℃时最好,温度过高过低均 会使其吞噬能力减低。 (2)个体差异、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其吞噬能力亦不同。 (3)掌握好细菌与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时间。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吞噬5min 时吞噬率达45%,10min时接近80%,20min 即达平台。 (4)取“细菌-全血”涂片时,要混匀后再取;制作血涂片要 求推出尾部,过厚或过薄,均不利观察。
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可作为辅 助判断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指标之一。
检测指标:
1. 吞噬百分率=
100个细胞中吞噬有细菌的细胞数ຫໍສະໝຸດ 100× 100%
人吞噬百分率正常参考值:62%~76%
2. 吞噬指数=
100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总数
100 人吞噬指数正常参考值:1.32~1.72
实验材料
(1)显微镜、香柏油、小试管、EP管、载玻片、酒精
棉球、吸管、水浴箱等。
(2)肝素抗凝试管、瑞氏染液、双蒸水。
(3)菌液制备:白色葡萄球菌18~24小时内汤培养物 ,经Mc Farland比浊法调整浓度至6~9×109/mL, 加热100℃ 15分钟杀死细菌,置4℃保存备用。
实验方法
(2) 取2ml抗凝血于EP管内,再加入1ml备好的白色葡萄球菌菌液, 充分混匀后,置37℃水浴20min,中途混匀1次。 (3)取出EP管,用吸管吹打混匀后,取1滴“全血-白色葡萄球菌混
吞噬痢疾杆菌
吞噬炭疽杆菌
小 吞 噬 细 胞 吞 噬 的 细 菌
中性粒细胞:
A.在抗化脓性细菌感染中起重要防御作用;
B.引起感染部位急性炎症反应; C.参与超敏反应(如III型超敏反应),引 起机体免疫病理损伤。
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小吞噬实验
将新鲜血液和细菌混合,经合适时间后涂片 染色,即能观察到被吞噬到中性粒细胞内但还未 被消化掉的细菌。
生命周期短,不能分裂,靠“造血”补充;
胞核呈多叶状;胞质内有多种颗粒;
内含髓过氧化物酶、防御素、溶菌酶、组织蛋白酶、乳铁 蛋白、碱性磷酸酶等。 中性粒细胞特有,巨噬细胞没有这种酶, 为中性粒细胞在细胞化学上的标志。
中性粒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步骤,吞 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 中性粒细胞产生伪足包围异物——吞噬体或吞噬泡; 吞噬——呼吸爆发——产生大量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 等毒性效应分子——杀死吞噬的细菌等异物; 同时,中性粒细胞本身也死亡, 成为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