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吞噬实验

合集下载

小吞噬实验

小吞噬实验
(3)掌握好细菌与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时间。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吞噬5min 时吞噬率达45%,10min时接近80%,20min 即达平台。
(4)取“细菌-全血”涂片时,要混匀后再取;制作血涂片要 求推出尾部,过厚或过薄,均不利观察。
(4)待血涂片自然凉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
瑞氏染色
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涂片上 染色1min 再加等量的
PH6.8 PBS与染液混合,染色10~15min
用蒸馏水冲洗
(平持玻片,在一端加水,使染料“漂走” ) 自然干燥
显微镜油镜原理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放大倍数
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 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 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吞 噬 示 意 图
吞噬过程
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小吞噬实验
将新鲜血液和细菌混合,经合适时间后涂片 染色,即能观察到被吞噬到中性粒细胞内但还未 被消化掉的细菌。
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可作为辅 助判断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指标之一。
检测指标:
1. 吞噬百分率=
100个细胞中吞噬有细菌的细胞数 × 100%
100 人吞噬百分率正常参考值:62%~76%
2. 吞噬指数=
100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总数 100
人吞噬指数正常参考值:1.32~1.72
实验材料
(1)显微镜、香柏油、小试管、EP管、载玻片、酒精 棉球、吸管、水浴箱等。
(2)肝素抗凝试管、瑞氏染液、双蒸水。

最新2小吞噬实验

最新2小吞噬实验
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小组做)
2. 录相《免疫反击战》
实验材料
(1)显微镜、香柏油、小试管、EP管、载玻片、酒精 棉球、吸管、水浴箱等。
(2)肝素抗凝试管、瑞氏染液、双蒸水。
(3)菌液制备:白色葡萄球菌18~24小时内汤培养物 ,经Mc Farland比浊法调整浓度至6~9×109/mL, 加热100℃ 15分钟杀死细菌,置4℃保存备用。
实验方法
(1)仔细消毒后,每个班取5ml静脉血于肝素抗凝管内(轻轻摇匀)。
(2)每个组(2~3人)取4滴抗凝血于EP管内,再加入2滴备好的白色 葡萄球菌菌液,充分混匀后,置37℃水浴20min,中途混匀1次。 (3)取出EP管,用吸管吹打混匀后,取1滴“全血-白色葡萄球菌混 合液”置于洁净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片,制成血涂片。
• 油镜使用的原理
1. 香柏油的折射率与玻璃接 近,提高了视野的照明度。
2 . 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 4.依次再进行中倍、高倍观察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
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 清物象为止。 6.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三条开始操作。 7.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 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 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3)掌握好细菌与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时间。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吞噬5min 时吞噬率达45%,10min时接近80%,20min 即达平台。
(4)取“细菌-全血”涂片时,要混匀后再取;制作血涂片要 求推出尾部,过厚或过薄,均不利观察。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
1.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

2.瑞氏染液、双蒸水
3.试管、玻片、采血针、酒精棉球、吸管、滴管、显微镜、香柏油
实验方法
1.取小鼠一只,给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6ml,10~15min
2.取小鼠腹腔液。

3. 置37℃水浴箱水浴15分钟,中途混匀一次。

4 取出小试管,用吸管将试管中血液打匀后取血半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成薄血片。

5.待血片自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
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
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平均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数即为吞噬指数。

小吞噬实验_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_实验报告

1. 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2. 观察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的吞噬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又称小吞噬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细胞碎片等异物的作用。

小吞噬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的过程,了解其吞噬功能的强弱。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2%中性红溶液、2%亚甲蓝溶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移液器、恒温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血液1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实验用血液。

2. 将2%中性红溶液和2%亚甲蓝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吞噬剂。

3. 取2ml混合液加入实验用血液中,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30分钟。

4. 取1滴混合液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5. 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现象,记录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能够有效吞噬中性红和亚甲蓝颗粒,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80%和1.5。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

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的升高,说明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能够有效地吞噬吞噬剂,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能力。

通过小吞噬实验,我们了解到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能够有效吞噬中性红和亚甲蓝颗粒。

这一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七、实验反思与体会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2.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验材料、实验条件等,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八、实验总结小吞噬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的吞噬现象,了解其吞噬功能的强弱。

小吞噬实验报告讨论

小吞噬实验报告讨论

一、实验背景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吞噬、杀菌和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是评估中性粒细胞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小吞噬试验,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并探讨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评估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3. 探讨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相关因素。

三、实验结果1.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较强,在一定时间内,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数量和杀伤率均较高。

2. 随着细菌浓度的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但杀伤率逐渐降低。

3. 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存在差异,高浓度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强。

4.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受到温度、pH值、补体等因素的影响。

四、讨论1.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重要性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吞噬、杀菌和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是评估中性粒细胞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较强,说明中性粒细胞在抵御细菌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相关因素(1)细菌浓度:随着细菌浓度的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但杀伤率逐渐降低。

这可能是由于细菌浓度过高,导致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饱和,无法有效杀伤细菌。

(2)中性粒细胞浓度: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存在差异,高浓度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强。

这可能是因为高浓度中性粒细胞具有更高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3)温度: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受到温度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最强。

(4)pH值: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受到pH值的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实验二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原理】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局域活跃的吞噬功能。

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血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亚甲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吞噬细胞内鸡红细胞的数目,以判断吞噬细胞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方法】体内法:实验前3小时,小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

实验时,每只小鼠注射鸡红细胞1ml,轻柔腹部,使其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

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载玻片轻擦腹腔,使腹腔液均匀涂于载玻片过,再滴一滴0.03%冷亚甲蓝溶液,盖上盖玻片。

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结果】【分析】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注射鸡红细胞后镜检腹腔液,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现象,并且可看到部分鸡红细胞聚集到吞噬细胞附近。

二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原理】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上的孔内,二者均可发生扩散,并且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

本实验是定性实验,常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的纯度关系以及相互关系。

【方法】制板:将熔化的1%琼脂加在载玻片上约5ml打孔:待琼脂凝固后,将载玻片置于打孔样板上,用打孔器打孔加样:在中央孔内加抗体,上下两孔加抗原1,左右加抗原二,每孔加10μl结果观察:将琼脂板置于湿盒,37℃一天后观察结果。

【结果】在中央孔与添加抗原1的孔之间出现沉淀线,有抗原抗体反应,为阳性反应,说明抗原1与抗体相对应。

中央孔与添加抗原2的孔之间没有沉淀线,说明抗原2与抗体之间不相对应。

【分析】抗体与抗原发生扩散时,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

当有沉淀线出现时,说明有抗原抗体反应。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小吞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代谢特性。

通过对小吞噬
的培养和观察,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为其在生物工程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首先,我们选取了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分别对小吞噬进行培养。

在常规
培养条件下,我们观察到小吞噬的生长速度较快,菌落呈现出规则的圆形和光滑的表面。

而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小吞噬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甚至出现了生长受阻的情况。

这表明小吞噬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其次,我们对小吞噬的代谢特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代谢
产物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小吞噬在葡萄糖和乳糖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有所差异。

在葡萄糖培养基中,小吞噬产生了大量的乳酸和乙醇,而在乳糖培养基中,产生了较少的代谢产物。

这表明小吞噬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这对于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对小吞噬的耐受性进行了测试。

在高盐、酸碱度和抗生素等条件下,我们观察到小吞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

在高盐条件下,小吞噬的生长速度减缓,但并未受到致命影响。

而在酸碱度和抗生素条件下,小吞噬表现出了较强的耐受性,这为其在特殊环境中的生存和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小吞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
代谢特性,为其在生物工程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我们相信,随着对小吞噬的进一步研究,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将会得到更多的挖掘和发展。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小吞噬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小吞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吞噬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细胞可以摄取外源性物质并进行降解、循环利用,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深入探讨小吞噬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首先,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了小吞噬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荧光标记的小吞噬体,通过实时观察细胞内小吞噬的过程,我们发现小吞噬体在细胞质内迅速移动,并与内吞的囊泡相融合,形成小吞噬体内的物质得以释放到走向溶酶体。

这一过程表明小吞噬在细胞内的高效运作,为后续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小吞噬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

通过干扰小吞噬过程,我们观察到细胞内外源性物质的积累,以及细胞内部的代谢活性的下降。

这说明小吞噬对于细胞内废物的降解和细胞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小吞噬受阻的情况下,细胞内出现了大量的异常蛋白质聚集体,这可能会引发细胞内应激反应,对细胞的生存和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我们探讨了小吞噬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小吞噬在细胞内的降解作用使其成为治疗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潜在靶点。

通过调控小吞噬的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内废物的清除,从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

此外,小吞噬还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内的小吞噬活性,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小吞噬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对细胞内废物的降解和细胞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小吞噬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将有助于揭示其在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意义,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为小吞噬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吞噬指数=(100个吞噬细胞吞噬的 细菌总数/100)×100%

实 验 结 果
油镜下见中性粒细胞胞浆呈淡蓝色, 核分叶、紫红深染,金黄色葡菌球菌 呈蓝色。可见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吞噬 有很多金黄色葡菌球菌。
注 意 事 项

注射菌液时不要注射到皮下 或腹腔脏器内,注射后轻揉 腹部,使液体在腹腔内分散 均匀 注意掌握好染色时间
第6小组
实 验 目 的
掌握吞噬作用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掌握瑞氏染色的方法
实 验 原 理

血液中的多形核白细胞是一种小吞 噬细胞,其细胞浆内含有多种酶类, 对侵入体内的细菌具有强大的吞噬 和消化功能,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小吞噬细胞 也参与某些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 病的组织损伤和炎症过程,因此, 测定小吞噬细胞的功能可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也可作 为判定疗效的一种指标。


实 验 方 法

4.瑞氏染色:标本干燥后用瑞 氏染液染色。滴加3~4滴瑞氏染 液于标本上,以完全盖住标本 为宜。30秒后滴两倍体积的缓 冲液,吹吸均匀。 3分钟后甩 去玻片上的染液,吸水纸吸干。 5.油镜镜检:观察并记录实验结 果

结 果 记 录 及 计 算

观察100个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吞 噬细菌的白细胞数与所吞噬的细菌 总数。求吞噬百分率以及吞噬指数。 吞噬百分率=(吞噬有细菌的嗜中 性粒细胞/100)×100
吞 噬 示 意 图
吞噬过程

小Hale Waihona Puke 鼠无菌肉汤实 验 材 料


金黄色葡萄球菌18~24h肉汤 培养物 注射器及针头
瑞氏染液



解剖器材(解剖板、剪刀、镊子 )
玻片、显微镜

碘酒、酒精
1.
实 验 方 法
1.诱导:实验前1小时给小白鼠 腹腔注射无菌肉汤2ml,诱导浆 液渗出,轻揉腹部
2. 注射:实验时给小白鼠腹腔 内注射金葡菌0.5ml ,轻揉腹 部 3. 取样: 注射后30min至 45min后处死小白鼠,用毛细 吸管抽取腹腔液涂片

吞 噬 细 胞 分 类
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小 吞 噬 细 胞
源: 中性粒细胞 存在部位: 血液 、 炎症部 位(全身) 功能基础:溶酶体,过氧化 物酶及杀菌物质。 功 能:主要吞噬化脓 菌 反应时间及寿命:反应时间 快,数分钟到几小时,寿命 短.平均数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