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PPT课件

9
8.计数
吞噬指数:观察200个中性粒细胞, 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数,平均 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数即为 吞噬指数。
200个中性粒细胞中吞噬的细菌总数
吞噬指数=
200
参考值:1.01-1.11
10
2019/11/17
.
11
6
5.推片 6.瑞氏染色 7.镜检 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
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 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 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7
8
8.计数
吞噬百分率:观察200个中性粒细 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 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00个中性粒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细胞数数
X100%
实验六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临床微免教研室
1
2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 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 免疫机制。
3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 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 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 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 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实验材料
1.白色葡萄球菌8h培养物 2.抗凝人血(肝素抗凝管)、瑞氏 染液、蒸馏水 3.试管、玻片、采血针、酒精棉球、 吸管、滴管、显微镜、香柏油
5
试验步骤 1.白色葡萄球菌培养物的准备 2.采血(2滴) 3.加菌液(用微量加样器取准备好的
菌液40ul加入肝素抗凝血试管内, 轻轻混匀) 4.37℃温育30min
豚鼠过敏试验与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小吞噬

2.腹腔注射
• 腹腔注射:左手提起并固定小鼠,使鼠腹 部朝上,酒精棉球消毒进针部位,右手持 注射器将针头在下腹部靠近腹白线的两侧 进行穿刺,针头刺入皮肤后进 针3mm左右 ,接着使注射针头与皮肤呈45°角刺入腹肌 ,穿过腹肌进入腹膜腔,当针尖穿过腹肌 进入腹膜腔后抵抗感消失。固定针头,保 持针尖不动,回抽针 栓,如无回血、肠液 和尿液后即可注射药液。
三、主要实验材料
1、豚鼠:体重200g左右的幼小豚鼠; 2、变应原:马血清、鸡蛋清; 3、其他:生理盐水、无菌注射器、针头、碘酒、酒
精、棉球等。
四、实验步骤
1.取豚鼠三只,编号标记; 抓取方法:先用右手掌轻轻扣住豚鼠背部,抓住其肩
胛下方,以拇指和食指抓住颈部将其轻轻提起。
2.致敏:按1:10分别稀释马血清,按照下表操作腹 腔注射0.1ml。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小吞噬)
一、实验目的
• 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 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二、实验原理
•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是指细胞从周 围环境摄取固体颗粒(如:微生物或较大的 细胞残片)的活动。
•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小吞噬细胞,通 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步骤,能吞噬 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 ,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3.小白鼠的处死方法
• 颈椎脱臼法: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往下按住 鼠头,另一只手抓住鼠尾,用力稍向后上 方一拉,使之颈椎脱臼,造成脊髓与脑髓 断离,动物立即死亡。
4:油镜使用镜油的原理
光线保留
5.油镜的使用方法
低倍镜找到视野后,下降载物台,
低倍镜找视野
滴加香柏油,调节物镜使用油镜镜 头,从侧面观察,用“粗调节器”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在体内发挥着各种重要的功能。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一类重要的白细胞,它们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我们进行了一项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过程,探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其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 中性粒细胞培养液2. 细菌培养液3. 显微镜4. 培养皿5. 移液器6. 培养箱实验步骤:1. 准备中性粒细胞培养液和细菌培养液。
2. 取一块无菌培养皿,使用移液器将中性粒细胞培养液滴在培养皿中。
3. 添加适量的细菌培养液到培养皿中,使细菌均匀分布。
4. 将培养皿放入预热的培养箱中,以37摄氏度恒温培养。
5. 在各个时间点,取出培养皿,用显微镜观察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情况。
6.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发现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非常强大。
在实验开始的几分钟内,中性粒细胞迅速聚集到细菌附近,并开始将细菌吞入细胞内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细菌被吞噬,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在实验结束时,几乎所有的细菌都被中性粒细胞吞噬。
实验分析: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吞噬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中性粒细胞能够清除体内的病原体,维护机体的健康。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迅速吞噬过程,这证实了中性粒细胞在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的调控。
这些因子和分子能够引导中性粒细胞朝向病原体,并促使细胞对其进行吞噬。
在实验中,我们没有对这些调控因子进行深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在中性粒细胞吞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激活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而某些疾病和病理状态则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下降。
免疫学实验整理

免疫学实验整理一、凝集试验、吞噬试验(一)凝集试验1、直接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2、间接凝集反应(类风湿因子测定)3、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二)吞噬试验(示教)1、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小吞噬)2、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大吞噬)名解:1.免疫学检测技术:利用免疫学原理来检测抗原、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等)及免疫细胞等免疫学研究对象的实验过程。
如凝集反应可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吞噬十堰可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等。
2.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3.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4.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这种载体与免疫无关),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5.协同凝集实验(coagglutination):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c段结合而不影响其Fab段功能的特性,将已知的特异性抗体吸附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上,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的凝集反应即为协同凝集试验。
6.滴度(titer)、效价:The maximum dilution that gives obviously visible agglutination (++) is called the titer.实验及注意点:1、检测抗原抗体的基本原则: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用已知抗体(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抗体),有现象则说明有相应抗原,无现象则无相应抗原。
2、直接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若加A抗体出现凝集说明血清中有A抗原,为A型血。
中性粒细胞)

2.吞噬和杀菌功能测定1)原理中性粒细胞可吞噬颗粒性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吞噬率(phagocytic rate) 和吞噬指数(phagocytic index)可判断该细胞的吞噬功能,根据被吞噬的细菌是否着色测定杀菌率。
2)技术要点(1)显微镜检查法将白细胞与葡萄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悬液混合、温育后,涂片用碱性美兰液染色。
在油镜下计数吞噬细菌和未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数。
对有吞噬作用的白细胞,应同时记录所吞噬的细菌数。
按下式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还可根据被吞噬的细菌是否着色测定杀菌率(%)。
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杀菌率(%)=(2)溶菌法将白细胞悬液与经新鲜人血清调理过的细菌(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37℃。
每隔一定时间取定量培养物,稀释后接种固体平板培养基。
37℃培养18h后,计数生长菌落数,以了解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杀菌率(%)=3.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能力测定1)原理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能量消耗剧增,耗氧量也随之增相应增加,磷酸己糖旁路的代谢活性增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使葡萄糖的中间代谢产物6-磷酸葡萄糖氧化脱氢转变为戊糖。
如加入硝基蓝四氮唑(nitroblue tetrazolium,NBT),可被吞噬或渗透到中性粒细胞胞浆中,接受所脱的氢,使原来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的蓝黑色甲月替颗粒,沉积于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称NBT阳性细胞。
NBT阳性细胞百分率可反映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2)技术要点将肝素抗凝血加入等量的NBT应用液,孵育。
取1滴推片,染色,计数NBT阳性细胞,计算NBT阳性细胞百分率。
3)方法评价此法主要用于检测02的产生能力。
正常值为40%~50%,一般以阳性细胞数超过10% 判定为NBT试验阳性。
4.化学发光测定法中性粒细胞在吞噬经调理的葡萄球菌过程中,出现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化代谢产物(如O2-、OH-、H2O2等)可激活化学发光剂鲁米诺(luminol)类物质,并使之产生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发光量与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相关。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
1.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
2.瑞氏染液、双蒸水
3.试管、玻片、采血针、酒精棉球、吸管、滴管、显微镜、香柏油
实验方法
1.取小鼠一只,给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6ml,10~15min
2.取小鼠腹腔液。
3. 置37℃水浴箱水浴15分钟,中途混匀一次。
4 取出小试管,用吸管将试管中血液打匀后取血半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成薄血片。
5.待血片自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
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
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平均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数即为吞噬指数。
项目十九吞噬细胞功能检测

项目十九吞噬细胞功能检测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Neutrophil phagocytosis assay)(一)吞噬试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当与颗粒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混合孵育一定时间后,颗粒物质被吞噬。
根据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可反映该细胞的吞噬功能。
【试剂和器材】1.试剂20%FCS RPMI-1640培养液、pH6.4 0.015mol/L PBS、Wright染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抗凝剂(4g/L柠檬酸钠溶液)。
2.器材37℃温箱、显微镜、滴管、一次性采血针、微量细胞培养板、无菌干棉球、酒精棉球、碘酒棉球、接种环等。
【步骤和方法】1.热灭活葡萄球菌悬液配制取金葡菌24h琼脂斜面培养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菌苔,用PBS洗涤2次,100℃加热15min灭活。
取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混悬于20% FCS RPMI-1640培养液中, 用比浊法调整浓度至6×107/ml。
4℃保存,备用。
2.于微量细胞培养板孔内加1滴(约50μl)抗凝剂,无菌采人末梢血2滴(约100μl)与抗凝剂混匀。
3.向孔内加6×107/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2滴(约100μl),混匀。
4.置37℃烛缸或5% CO2孵箱内培养30min。
5.取1滴培养液推片,自然干燥,Wright染色,水洗,干燥,油镜镜检。
【结果判定】计数200个中性粒细胞,并分别记下吞噬细菌的细胞数和各个细胞吞入的细菌数。
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200个中性粒细胞中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 100%200200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总数200【注意事项】1.所用器材要洁净。
2.越接近片子末梢细胞数越多,计数时应取片子前、中、后三段计数,以提高准确性。
3.抗凝剂用量要适当,过高则抑制吞噬功能,过低使血液凝固。
【方法评价】此法易操作、不需特殊设备,省时,费用低廉。
结果直观,可用于评价其他方法获得的结果,但是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低,有时难以计数吞入的细菌颗粒。
吞噬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 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等颗粒的吞噬现象。
3. 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杀灭病原体的功能。
吞噬过程包括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步骤。
在本实验中,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评估其吞噬能力。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实验试剂: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细菌、红细胞、细胞培养液、抗生素等3.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箱等四、实验方法1. 中性粒细胞分离:取小鼠血液,按照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分离。
2. 细菌培养:将细菌接种于细胞培养液,在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3. 红细胞制备:将红细胞洗涤、染色,制成红细胞悬液。
4. 吞噬实验:a. 将分离出的中性粒细胞用细胞培养液洗涤后,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b. 将中性粒细胞与细菌、红细胞悬液混合,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c. 收集细胞,用抗生素处理,去除未被吞噬的细菌。
d. 将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具有明显的吞噬现象。
2.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吞噬红细胞的数量较少。
3. 部分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细胞内出现细菌残体。
六、实验分析1.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红细胞的能力,表明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说明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较强。
3. 吞噬红细胞的数量较少,可能与红细胞的结构和表面特性有关。
七、实验结论1. 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红细胞的能力,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较强,对红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弱。
八、实验讨论1. 吞噬实验是评估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验动物、试剂、操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
1.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
2.瑞氏染液、双蒸水
3.试管、玻片、采血针、酒精棉球、吸管、滴管、显微镜、香柏油
实验方法
1.取小鼠一只,给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6ml,10~15min
2.取小鼠腹腔液。
3. 置37℃水浴箱水浴15分钟,中途混匀一次。
4 取出小试管,用吸管将试管中血液打匀后取血半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成薄血片。
5.待血片自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
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
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平均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数即为吞噬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