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4节 地球的公转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变化。

2.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征。

二、自学指导:1.地球绕着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_______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大约________天。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___的,而且它的____________保持不变。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⑴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⑵在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

⑶春分___月______日,太阳直射________;夏至____月______日,太阳直射______; 秋分_____月______日,太阳直射_________;冬至____月_____日,太阳直射_______。

⑷每年3、4、5月为北半球的____季,9、10、11月为南半球的______季。

⑸当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昼_____,夜______(最长,最短) 南半球的昼_____,夜______(最长,最短);当太阳直射于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昼____,夜_____(最长,最短)南半球的昼_____,夜_____(最长,最短);当太阳直射于赤道时全球昼夜__________。

4.读“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相应位置填写地球上的五带名称:(2)填出下表所要求的内容:三、学习反思【答案】1.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3652.倾斜 空间指向3.(1)(2)见图(3)3 21 赤道 6 22 北回归线 9 23 赤道 12 22 南回归线 (4)春 夏(5)最长 最短 最短 最长 最短 最长 平分 4.(1)略。

(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1.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重点)2.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重点)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

4. 能用简单的方法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地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难点)5.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并自觉遵循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读图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红色纸片、清水等。

【教学过程】意图探致相当。

)要求自学教材,题并解的移动。

且空间指向不分别站在在观察中,【当堂达标】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周期是。

2、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轴是的,并且空间指向,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3、五带划分的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______________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带。

我国大部分位于_________带。

4、用虚线标出五带的界线,写上名称、纬度数,并写出各带的特点。

5、(读济南某日日历与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张明翻开日历看到的节气是______,该日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_____位置。

(2)该日济南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

(3)这一天张明观察到了太阳东升西落现象,说明地球处在不停的_______运动中。

【教学反思】地球的公转这一课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所以,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演示地球公转的情形,让学生总结出地球公转的特点。

通过鼓励学生用自身做道具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变宏观为直观,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本课还有一可取之处是善于利用板图,展示地理知识。

比如,在演示观察中适时利用板图记录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习五带时用板图进行小结,利于师生互动,巩固所学知识,效果很好。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公转教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公转教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引发学生的思考, 产生好奇心和求知 欲?由此引起兴趣 导入新课。
教师适时引导、指 正, 点拨学生正确演 示。 老师组织提问, 和回答问题,并评 判演示中存在的问 题。 小结:地球在公转 过程中,地轴是倾 斜的,且指向没有 发生改变,北端始 终指向北极星附 近。
学生观察、 一个小组学 生演示,其余 学生观察、思 考
第二个板块:学会观察——比较分析二分 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1.演示任务二:按照正确方式演示地球公 转,让地球仪停在我国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时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注意观察太阳 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对号入座:请你判断下面 A、B、C 图分 别展示的是我国二分二至中的哪个节气?
利用教具三球仪演 示,小组合作完成 自学导航第一部分 自己动手参 内容(观察北半球 与尝试 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时太阳直射点 位置发生了什么变 化)。 学生描述观察结 果,老师适时画图 并利用课件配合讲 解,(3 月 21 日前 看演示观察, 后,太阳光直射赤 理解,思考, 道, 6 月 22 日前后, 记忆。 太阳光直射北回归 线, 9 月 21 日前后, 太阳光又直射赤 道, 12 月 22 日前后, 太阳光直射南回归 线)
昼夜长短的 变化: 生活现象:冬 天下午 6 点放 学,天已经很 黑了! 夏天 6 点时太 阳还挺高呢。 (学生分析得 出结论:夏季 白昼时间长) 昼夜不仅交 替,还有长短 的变化 找一位学生 到讲台前边 演示边总结, 老师补充。 欣赏感受 重现象描述 轻原理分析
2.活学活用: 请同学们正确选择一幅图按照 图表的顺序说明微山岛冬至日时的具体情 况。
教 学 案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问 题,尝试寻求 答案。 设计意图 情景提问, 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探 究学习的欲 望。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和地理意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和地理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2.模型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等模型,直观地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等教学模型。

2.PPT课件。

3.相关实例和图片。

4.小组讨论表格。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公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和地理意义。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的区别。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球公转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公转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讲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 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一些关于地球公转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

地球的公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的习惯;●能够通过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点、难点);●理解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得划分。

(重点、难点)【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教学法【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当堂达标】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方向是自东向西②周期是一年③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④产生昼夜更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C、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D、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3、读下图,回答问题:BACD⑴在A、B、C、D四点旁边分别填上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地球在图中所示四点位置时,太阳分别直射在哪条纬线上?⑵、当地球公转到点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节气),日期为月日前后;⑶、当地球公转到A、B、C、D中的哪一点时,学校所在地白天时间最长?到哪一点时学校国旗旗杆影子最长?4、下面是五位小朋友的自我介绍,你能根据他们的描述判断出他们的家园属于地球五带中的位置吗?⑴、我所在的地区一年中有两天中午站在太阳光下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⑵、我居住在北半球,这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⑶、我居住的地区,12月份有的日子里,24小时太阳不落山,室内不用电灯照明。

⑷、我居住在中纬度地区,一月份我最喜爱的运动是和大伙到河里游泳、划船。

⑸、我居住在既没有太阳光直射,也看不到极昼极夜现象的北半球。

【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初中地理难点,在课前准备(即体验)中可以就生活中的学生容易感受到的自然地理现象,把自然地理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找到桥梁和纽带联系起来,一方面实现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入新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公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1.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重点)2.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重点)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X围及地理特征。

4. 能用简单的方法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地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难点)5.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并自觉遵循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难点】能使用简单学具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模式。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课2)有些地方四季分明,有些地方终年积雪,为什么?3)我国夏季昼长夜短,而冬季昼短夜长。

为什么?4)当你在观察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时,你会发现影子的长短会不会变化?2.讲述:上面所提的各个问题,都与地球的绕日运动有关。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学习。

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观察演示思考与讨论第一:演示演示任务:学会正确演示公转1.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特点。

2、填表:地球公转知多少?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公转特点,下面请同学们用地球仪来演示一下地球的公转,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发现错误予以纠正。

3.总结并提出公转的要求:第一点、让地轴的北端指向我们假设的北极星;第二点、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第三点、地球公转轨道始终在同一个水平面上4、假设地球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公转方向周期围绕中心地理现象观察地球公转后思考回答: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约(365天)特点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与轨道面夹学生代表演示地球的公转,其他学生观察纠错。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公转
【课题】地球的公转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轨道、周期、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2、理解南北半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
4、理解四季的含义,了解四季的划分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启发诱导
【教具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1、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跟自转作比较。

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公转
自转
2、公转的特征是怎样的?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空间指向保持不
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演示】请一个同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结论:由图可看出,由于地表示弧形的,所以同一时刻,太阳直射点只有一个。

【探究】地球的公转是如何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先结合课本第17页图1-4-1
示意图”,观察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如何移动的,
(一)【读图思考】
读课本第19页图1-4-3“太阳光照与昼夜长短”思考:
1、找到途中40°N纬线,说出夏至该纬线所经地区
教学反思:
地球的公转这一节内容应定要重视运用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辅助学习,才能是学生更好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进而明确四季的形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及参与意识。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教具:地球仪或经纬仪或多媒体或手电筒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节冷,有的季节热呢?谁能说一说呢?(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接着进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春、夏、秋、冬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一、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师:请同学门先用2分钟的时间独自学习课本16页,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师:公转模拟挂图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生: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师:旋转方向呢?生:自西向东师: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生:365天师:演示地球的公转,展示教学挂图师: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总是指向一个方向,哪个方向?生:北极星师:看教科书P17或挂图板书:二、四季的变化师: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3月21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叫春分。

师:此后,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继续逐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23.5°,此时是夏至6月22,我们北半球的夏天,太阳照射时间最长,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南半球,太阳直射时间最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师:地球继续公转,太阳直射点再次移到赤道,9月23日,我们叫秋分,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师: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12月22日移到南回归线,我们叫冬至,这个时候是我们北半球的什么季节呢?生:冬季师:原因是什么呢?生:因为这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最少师(小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我们叫回归运动。

师:比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明确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倾斜、北极指向不变等特点)师(生):相同点:都是自西向东旋转,倾斜方向不变师:不同点:周期不同,还有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练一练:P19,读题1-4-3 学生读题,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可先提问思考:1、你就读的学校所在地,一年中什么季节正午太阳最高,什么季节太阳最低?生(师):北回归线通过我们云南墨江23.5°,昆明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正午太阳最高,冬至太阳最低2、你就读的学校所在地,,一年中什么季节北白昼最长(夏季)?什么季节白昼最短?(冬季)第2课时地球上的五带师:由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获得的太阳光有多有少,看图: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获得的太阳光就多,天气就热,我们把它叫做:热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

(重点)
3.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师演示用1个、学生操作用多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当堂达标】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年。

2、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带、带、带、带、带。

3、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一定是春分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全球昼夜平分
D.南半球是夏至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

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现象,枣庄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⑷2009年10月1日,我国在北京举行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

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分组实验演示法运用恰到好处,通过分组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

二是条理清晰,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地球公转之间的因果关系很好地体现出来,让人感到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在学习“地球公转”这一部分内容时,一定要重视运用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只有在体验中,才能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