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吞噬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小吞噬实验

小吞噬实验

将玻璃片放湿盒内,置37℃孵 箱30~40min。
作用完毕,取1滴制成薄片,自然干燥。
【结果观察】
结果:胞浆呈蓝色或淡红色,细菌呈深蓝色或紫 色,细 胞呈褐色,细胞核呈紫红色。
【注意事项 】
1.个体差异、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其吞噬能 力亦不同。 2.涂血片时不宜太厚,否则不宜观察。
小吞噬实验
(体外法)
主讲: Q Q:
【实验目的 】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
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步骤,能 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 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意义】 在某些情况下,小吞噬细胞也
能参与某些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组织损伤 和炎症过程。因此,测定小吞噬细胞功能可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也可作为判断疗 效的一种指标。 枸橼酸钠或肝素(25U/ml)、毛细吸管、凹玻片、 载玻片、牙签、甲醇 瑞氏-吉姆萨染料、pH6.4PB、 酒精棉球、采血针等。
【材料 】表皮葡萄糖球菌液(9亿/ml)、3.8%
【实验流程】
取凹玻片一张,在凹孔中加一滴枸橼酸钠或肝素
酒精棉球消毒手指后,用采 血针从消毒部位取2大滴血 (约), 然后用牙签轻轻搅匀 置瑞氏液1min, 置pH6.4PB中3min, 置吉姆萨染液5~10min, 蒸馏水洗, 待干, 镜检

吞噬能力实验报告

吞噬能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吞噬细胞的基本功能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2. 观察和分析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3. 掌握吞噬细胞吞噬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结果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吞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摄取和消化病原体、衰老细胞等异物。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两种常见的吞噬细胞,它们通过吞噬作用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试剂:鸡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试剂、巨噬细胞吞噬试剂、生理盐水、染色剂等3.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箱等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分为三组: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组、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组和对照组。

2.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 将小鼠血液分离出中性粒细胞,加入鸡红细胞混匀。

- 将混合液在37℃下孵育一定时间。

- 加入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

- 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情况。

3. 巨噬细胞吞噬实验- 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离出来,加入鸡红细胞混匀。

- 将混合液在37℃下孵育一定时间。

- 加入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

- 在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情况。

4. 结果分析- 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吞噬能力。

- 分析吞噬能力与细胞种类、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1.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 吞噬百分率:实验组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未处理的中性粒细胞)和实验组C(巨噬细胞)。

- 吞噬指数:实验组A的吞噬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B和实验组C。

2. 巨噬细胞吞噬实验- 吞噬百分率:实验组C的吞噬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B,但差异不显著。

- 吞噬指数:实验组C的吞噬指数略高于对照组B,但差异不显著。

六、实验分析1. 中性粒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能够有效吞噬鸡红细胞。

2. 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略低于中性粒细胞,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吞噬鸡红细胞。

3. 吞噬能力受到细胞种类、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吞噬活动的实验报告

吞噬活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吞噬细胞吞噬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3. 通过实验观察吞噬细胞对特定颗粒的吞噬现象,分析吞噬效率。

二、实验原理吞噬作用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赖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

这些细胞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内吞泡的方式,将外源性物质(如细菌、病毒等)吞入细胞内,从而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伊文思蓝染色液、鸡红细胞悬液、显微镜等3.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箱等四、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吞噬细胞制备:取实验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制成细胞悬液。

3. 吞噬实验:a. 将鸡红细胞悬液与巨噬细胞悬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b. 培养结束后,将细胞悬液离心,弃去上清液。

c. 用伊文思蓝染色液对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吞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情况。

4. 结果分析:计算吞噬细胞的吞噬效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1. 显微镜观察:实验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吞噬现象,细胞内可见被吞噬的鸡红细胞。

2. 吞噬效率:实验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六、实验分析1. 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2. 本实验中,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具有明显的吞噬作用,表明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 吞噬效率的提高可能与吞噬细胞数量增加、活性增强等因素有关。

七、实验结论1. 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2.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观察了其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现象,为后续免疫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八、实验讨论1. 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细胞数量、活性、外界环境等。

2. 本实验中,吞噬效率的提高可能与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实验操作等因素有关。

小吞噬体外实验报告

小吞噬体外实验报告

小吞噬体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小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的细胞活性及相关机制,为深入理解小吞噬细胞功能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和仪器- 小吞噬细胞(来源于实验室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系)- 靶细胞(选择人类白血病细胞K562)- 组织培养基(DMEM/F12)- 10% 体积比FBS- 0.25% 体积比Trypsin-EDTA- 96孔板- 显微镜2. 实验步骤1. 将小吞噬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上,密度为10^6 cells/mL,并继续培养过夜。

2. 调制靶细胞悬液,浓度为10^6 cells/mL。

3. 向含有小吞噬细胞的孔板中加入相应数量的靶细胞悬液,使靶细胞与小吞噬细胞之间的比例为1:5。

4. 将孔板置于37C的恒温培养箱中,孵育4小时。

5. 检测小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吞噬率:- 用PBS洗涤孔板2次,去除未被吞噬的靶细胞。

- 加入0.1 mL的0.1% Trypan Blue染色液,孵育5分钟。

- 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靶细胞的存活率和吞噬率。

6. 分离小吞噬细胞和靶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前后吞噬过程中的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1. 小吞噬细胞吞噬率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发现小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吞噬率为65%。

2. 吞噬过程中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在吞噬过程中,小吞噬细胞中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 mTOR信号通路:mTORC1激活,p70S6K磷酸化增加。

- PtdIns3K信号通路:PtdIns3K/Akt激活,Vps34磷酸化增加。

- NADPH氧化酶(NOX)信号通路:p22phox、Nox2和p47phox蛋白的表达增加。

四、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小吞噬细胞具有较高的吞噬率,并且吞噬过程中的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发生了变化。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小吞噬实验报告篇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实验目的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片。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篇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实验概要本文介绍了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Assay of the Phagocytic Function of Phagocyte)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实验原理吞噬细胞具有对异物(细菌、绵羊红细胞、鸡红细胞等)吞噬和消化的功能,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腹腔内注射硫代乙醇酸钠,可刺激巨噬细胞的聚集。

四日后小鼠腹腔内注入羊红细胞悬液,一小时后解剖收集腹腔吞嗜细胞,染色、镜检可观察对羊红细胞的吞嗜现象。

通过计算吞嗜百分比或吞噬指数可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嗜功能。

主要试剂1. PBS 缓冲液2. 3%硫代乙醇酸钠3. 1%羊红细胞悬液4. 瑞氏染液5. 甲醇主要设备1. 解剖器材2. 注射器3. 尖吸管4. 橡皮吸头。

吞噬实验实验报告

吞噬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 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等颗粒的吞噬现象。

3. 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杀灭病原体的功能。

吞噬过程包括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步骤。

在本实验中,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评估其吞噬能力。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实验试剂: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细菌、红细胞、细胞培养液、抗生素等3.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箱等四、实验方法1. 中性粒细胞分离:取小鼠血液,按照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分离。

2. 细菌培养:将细菌接种于细胞培养液,在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3. 红细胞制备:将红细胞洗涤、染色,制成红细胞悬液。

4. 吞噬实验:a. 将分离出的中性粒细胞用细胞培养液洗涤后,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b. 将中性粒细胞与细菌、红细胞悬液混合,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c. 收集细胞,用抗生素处理,去除未被吞噬的细菌。

d. 将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具有明显的吞噬现象。

2.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吞噬红细胞的数量较少。

3. 部分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细胞内出现细菌残体。

六、实验分析1.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红细胞的能力,表明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说明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较强。

3. 吞噬红细胞的数量较少,可能与红细胞的结构和表面特性有关。

七、实验结论1. 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红细胞的能力,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较强,对红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弱。

八、实验讨论1. 吞噬实验是评估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验动物、试剂、操作等。

小吞噬实验_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_实验报告

1. 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2. 观察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的吞噬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又称小吞噬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细胞碎片等异物的作用。

小吞噬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的过程,了解其吞噬功能的强弱。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2%中性红溶液、2%亚甲蓝溶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移液器、恒温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血液1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实验用血液。

2. 将2%中性红溶液和2%亚甲蓝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吞噬剂。

3. 取2ml混合液加入实验用血液中,混匀后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30分钟。

4. 取1滴混合液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5. 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现象,记录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能够有效吞噬中性红和亚甲蓝颗粒,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80%和1.5。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

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的升高,说明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能够有效地吞噬吞噬剂,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能力。

通过小吞噬实验,我们了解到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能够有效吞噬中性红和亚甲蓝颗粒。

这一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七、实验反思与体会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2.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验材料、实验条件等,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八、实验总结小吞噬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在小吞噬实验中的吞噬现象,了解其吞噬功能的强弱。

小吞噬实验报告讨论

小吞噬实验报告讨论

一、实验背景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吞噬、杀菌和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是评估中性粒细胞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小吞噬试验,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并探讨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评估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3. 探讨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相关因素。

三、实验结果1.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较强,在一定时间内,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数量和杀伤率均较高。

2. 随着细菌浓度的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但杀伤率逐渐降低。

3. 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存在差异,高浓度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强。

4.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受到温度、pH值、补体等因素的影响。

四、讨论1.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重要性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吞噬、杀菌和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是评估中性粒细胞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较强,说明中性粒细胞在抵御细菌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相关因素(1)细菌浓度:随着细菌浓度的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但杀伤率逐渐降低。

这可能是由于细菌浓度过高,导致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饱和,无法有效杀伤细菌。

(2)中性粒细胞浓度: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存在差异,高浓度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强。

这可能是因为高浓度中性粒细胞具有更高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3)温度: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受到温度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最强。

(4)pH值: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受到pH值的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吞噬实验报告
篇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片。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
篇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实验概要
本文介绍了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Assay of the Phagocytic Function of Phagocyte)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实验原理
吞噬细胞具有对异物(细菌、绵羊红细胞、鸡红细胞等)吞噬和消化的功能,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腹腔内注射硫代乙醇酸钠,可刺激巨噬细胞的聚集。

四日后小鼠腹腔内注入羊红细胞悬液,一小时后解剖收集腹腔吞嗜细胞,染色、镜检可观察对羊红细胞的吞嗜现象。

通过计算吞嗜百分比或吞噬指数可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嗜功能。

主要试剂
1. PBS 缓冲液
2. 3%硫代乙醇酸钠
3. 1%羊红细胞悬液
4. 瑞氏染液
5. 甲醇
主要设备
1. 解剖器材
2. 注射器
3. 尖吸管
4. 橡皮吸头
5. 小试管
6. 载玻片
实验材料
ICR 小鼠
实验步骤
1. 实验准备:用无菌注射器吸取3%硫代乙醇酸钠3ml,注射于小鼠腹腔内。

2. 四日后,注射1%羊红细胞悬液1ml 于小鼠腹腔内。

3. 注射1 小时后,将小鼠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解剖暴露腹腔,于腹腔靠上部位,用镊子轻轻夹起腹膜,将腹膜剪一小口,用尖吸管注入5ml 预温的PBS,同时用手反复揉搓腹腔约1—2 分钟,以便尽可能多地冲洗出小鼠腹腔的吞噬细胞。

4. 用尖吸管吸取腹腔液,置一洁净试管内。

5. 用尖吸管将腹腔液吹打均匀(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吸取一滴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6. 观察结果,也可以将腹腔液涂片,平放于湿盘内,37℃,孵育30 分钟。

取出涂片,用预温的PBS 冲洗3 次,然后用甲醇固定1 分钟,以瑞氏染液1 份加pH6.4 的PBS 2 份混匀后,滴于涂片上染色5-10 分钟,以蒸馏水冲洗(切勿先将染液倾去)后,待干,镜检。

7. 实验结果
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羊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计算吞噬百分比,即每100 个吞噬细胞中吞噬有羊红细胞的细胞数。

也可用吞噬指数表示,即将100 个吞噬细胞中所吞噬羊红细
胞的总数除以100,即为吞噬指数。

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一般是平行的。

注意事项
1. 充分揉搓腹腔,尽可能将吞噬细胞冲洗下来。

2. 用尖吸管吸取腹腔液时,尽量避开腹腔脏器,避免损伤血管引起出血,影响实验结果。

3. 用瑞氏染液染色时,切勿先将染液倾去后再冲洗,以免染液中细小颗粒附着于玻片上影响标本的清晰度。

篇三:免疫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免疫学实验
一、免疫细胞检测:
1、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2、E花环形成试验
3、大吞噬试验
4、小吞噬试验
二、凝集试验(玻片法)
凝集 + 不凝集 -
细菌鉴定结果: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示教
原理:结果:
实验二细菌形态观察及革兰染色
一、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1、球菌
2、杆菌
3、螺形菌
葡萄球菌(革兰染色)
二、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芽胞破伤风杆菌(革兰染色)三、革兰染色1、步骤:
大肠杆菌(革兰染色) 2、荚膜肺炎链球菌(荚膜染色)霍乱弧菌
(革兰染色)3、鞭毛
伤寒杆菌
(镀银染色)
2、结果:
葡萄球菌呈色,为革兰性菌;大肠杆菌呈色,为革兰性菌。

3、简述革兰染色的技术关键及医学意义。

实验三细菌人工培养及其代谢产物的观察
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1、怎样配制100ml普通肉汤培基?
2、含有琼脂的培基为固体培基,制成平板用于;制成斜面用于
3、含有%琼脂的培基为半固体培基,主要用于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1、平板划线分离培养结果(记录菌落形态)
2、在液体培基中的生长情况:
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链球菌:
3、在半固体培基中穿刺接种培养结果
伤寒杆菌呈生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