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篇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实验目的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片。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篇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实验概要本文介绍了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Assay of the Phagocytic Function of Phagocyte)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实验原理吞噬细胞具有对异物(细菌、绵羊红细胞、鸡红细胞等)吞噬和消化的功能,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腹腔内注射硫代乙醇酸钠,可刺激巨噬细胞的聚集。

四日后小鼠腹腔内注入羊红细胞悬液,一小时后解剖收集腹腔吞嗜细胞,染色、镜检可观察对羊红细胞的吞嗜现象。

通过计算吞嗜百分比或吞噬指数可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嗜功能。

主要试剂1. PBS 缓冲液2. 3%硫代乙醇酸钠3. 1%羊红细胞悬液4. 瑞氏染液5. 甲醇主要设备1. 解剖器材2. 注射器3. 尖吸管4. 橡皮吸头5. 小试管6. 载玻片实验材料ICR 小鼠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用无菌注射器吸取3%硫代乙醇酸钠3ml,注射于小鼠腹腔内。

2. 四日后,注射1%羊红细胞悬液1ml 于小鼠腹腔内。

天然免疫功能的检测实验报告

天然免疫功能的检测实验报告

天然免疫功能的检测实验报告天然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并参与和影响特异性免疫,因此检测机体天然免疫功能的状态,是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现象称为小吞噬现象,可以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其吞噬细菌的情况并测定吞噬功能。

【材料】白色葡萄球菌18小时肉汤培养物、抗凝人血、小试管、玻片、吸管、毛细吸管、瑞氏染色液。

【方法】1、用酒精棉球消毒耳垂后,取血4滴(约0。

2ml),收集于肝素(50u、ml)抗凝管中,混匀。

2、加入白色葡萄球菌18小时肉汤培养物2滴(约0。

1ml,12亿菌、ml)。

3、充分混匀,置37℃孵育10分钟后取出。

4、取—滴全血-白色葡萄球菌混合液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推成薄血片,空气中自然干燥。

5、瑞氏染色: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膜,染1分钟,再加等量pH6。

8PBS与染液混合,染10~15分钟,注意勿使染液干涸。

用蒸馏水冲洗,冲洗时平持玻片,在一端加水,使染料“漂”走。

空气中自然干燥或滤纸印干。

6、油镜观察,可见中性粒细胞吞噬葡萄球菌。

如染色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细菌染成紫色,而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结果】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分别记录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和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数。

计算公式为: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异物的现象又称为大吞噬现象。

此试验通过检测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作用,了解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材料】小白鼠、灭菌肉汤培养基、1%鸡红细胞悬液、Hank液、肝素、瑞氏染液。

【方法】1、试验前一天,于小白鼠腹腔内注射灭菌肉汤培养基1ml。

2、试验当天,小白鼠腹腔内注入1%鸡红细胞悬液1ml,轻揉腹部,使鸡红细胞分散。

3、30分钟后,腹腔内注入Hank液2ml,轻揉腹部,然后吸取腹腔液注入盛有1mlHank液(内含肝素10单位)试管中,37℃静置30分钟,1500转、分,离心10分钟。

4、取沉淀物作涂片,自然干燥,瑞氏染色,镜检。

中性粒细胞_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3. 掌握显微镜观察技术,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最丰富的白细胞,具有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和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进而反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鸡红细胞悬液、0.1%台盼蓝染色液、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离心机、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备中性粒细胞悬液:取新鲜血液,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去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制成中性粒细胞悬液。

2. 制备鸡红细胞悬液:取鸡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制成鸡红细胞悬液。

3. 吞噬实验:将中性粒细胞悬液和鸡红细胞悬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4. 染色:取培养后的细胞悬液,加入0.1%台盼蓝染色液,染色5分钟。

5. 计数:用计数板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红细胞的数量,计算吞噬指数。

五、实验结果1. 中性粒细胞数量:每高倍镜视野下中性粒细胞数量为100个。

2. 吞噬指数:中性粒细胞吞噬红细胞的百分比为30%。

六、实验分析1. 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好,吞噬指数为30%,说明中性粒细胞具有较好的吞噬功能。

2.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在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评估了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为研究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 吞噬指数是评估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并非唯一指标。

在实际研究中,还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八、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观察了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现象,掌握了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的方法。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
1.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

2.瑞氏染液、双蒸水
3.试管、玻片、采血针、酒精棉球、吸管、滴管、显微镜、香柏油
实验方法
1.取小鼠一只,给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6ml,10~15min
2.取小鼠腹腔液。

3. 置37℃水浴箱水浴15分钟,中途混匀一次。

4 取出小试管,用吸管将试管中血液打匀后取血半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成薄血片。

5.待血片自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
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
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平均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数即为吞噬指数。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

小吞噬实验报告小吞噬实验报告篇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小吞噬试验)实验目的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片。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篇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实验概要本文介绍了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Assay of the Phagocytic Function of Phagocyte)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实验原理吞噬细胞具有对异物(细菌、绵羊红细胞、鸡红细胞等)吞噬和消化的功能,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腹腔内注射硫代乙醇酸钠,可刺激巨噬细胞的聚集。

四日后小鼠腹腔内注入羊红细胞悬液,一小时后解剖收集腹腔吞嗜细胞,染色、镜检可观察对羊红细胞的吞嗜现象。

通过计算吞嗜百分比或吞噬指数可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嗜功能。

主要试剂1. PBS 缓冲液2. 3%硫代乙醇酸钠3. 1%羊红细胞悬液4. 瑞氏染液5. 甲醇主要设备1. 解剖器材2. 注射器3. 尖吸管4. 橡皮吸头。

13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13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步骤]
1.向白瓷板小孔中加入10µ l肝素溶液。 2.手指无菌采血2滴,滴入含肝素液的小孔中,摇匀。 3.取10µ l菌液加入孔内,摇匀,置37℃温育30min, 每10min 摇匀一次。 4.用加样枪吸取样品10µ l滴于载玻片上,推片,自然 干燥,刘氏染液染色后镜检。
刘氏快速染色操作方法:先加A液1份,30秒后再加B 液2份,约90秒后以自来水冲洗,自然干燥或吹干 后镜检。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原理]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和消化
异物的功能,构成机体天然抵抗力,在机体固有 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中性粒 细胞的检测包括运动功能、吞噬功能和杀伤功能 的测定,对于感染等疾病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 当细菌等抗原异物与中性粒细胞在一定条件 下共同孵育后,即可被中性粒细胞吞噬、摄入, 通过计算其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来判断中性粒 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助于对疑有吞噬细胞功能障 碍的疾病作出诊断。
[结果]
油镜下见中性粒细胞核深染且分叶,胞浆淡红色, 细菌呈紫色。随机计数 100~200个中性粒细胞,分 别计下吞噬有细菌的细胞数和所吞噬的细菌总数。按 下列公式计算:
吞噬百分率(%)=吞噬细菌的中00% 吞噬指数 = 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

实验四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实验四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实验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构成机体非特异性 免疫的重要因素。吞噬细胞分为两类:一 类为大吞噬细胞,即固定于组织中的巨噬 细胞和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另一类为小吞 噬细胞,即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它们对 外来的异物有吞噬、消化和清除的功能, 是机体天然防御的重要机制之一。检查吞 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可反映吞噬细 胞的吞噬功能,也有助于判断动物机体的 免疫机能。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的原理 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 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功能,当与颗粒性 抗原物质(如葡萄球菌等)在体内或体外试
管中混合孵育一定时间后,颗粒性抗原物质
被吞噬杀灭,根据吞噬率、吞噬指数可反映
该细胞的吞噬功能。
(一)体内法 【实验材料】
1、无菌肉汤、无菌生理盐水 2、白色葡萄球菌18~24h培养物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白鼠 4、瑞氏染液,无菌注射器、载玻片等
【实验方法】 1、实验前lh注射无菌肉汤lml于小白鼠腹 腔内,诱导浆液渗出。 2、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白色葡萄球菌普通 斜面l8~24h培养物,经麦氏比浊法, 配成含3亿个/ml的细菌悬液。 3、给小白鼠腹腔内注射上述菌液lml,让 其活动。 4、分别于20min、40min、60min后抽取腹 腔液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捡。
【实验结果】 镜下随机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分别计数 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和所吞噬的细 菌总数,按下述公式,计算出吞噬百分率 和吞噬指数。
【实验结果】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 吞噬百分率 100% 观察记录的吞噬细胞总数
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吞噬指数 观察记录的吞噬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吞噬实验实验报告

吞噬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 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等颗粒的吞噬现象。

3. 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杀灭病原体的功能。

吞噬过程包括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步骤。

在本实验中,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评估其吞噬能力。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实验试剂: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细菌、红细胞、细胞培养液、抗生素等3.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箱等四、实验方法1. 中性粒细胞分离:取小鼠血液,按照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分离。

2. 细菌培养:将细菌接种于细胞培养液,在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3. 红细胞制备:将红细胞洗涤、染色,制成红细胞悬液。

4. 吞噬实验:a. 将分离出的中性粒细胞用细胞培养液洗涤后,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b. 将中性粒细胞与细菌、红细胞悬液混合,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c. 收集细胞,用抗生素处理,去除未被吞噬的细菌。

d. 将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红细胞具有明显的吞噬现象。

2.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吞噬红细胞的数量较少。

3. 部分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细胞内出现细菌残体。

六、实验分析1.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红细胞的能力,表明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说明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较强。

3. 吞噬红细胞的数量较少,可能与红细胞的结构和表面特性有关。

七、实验结论1. 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红细胞的能力,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较强,对红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弱。

八、实验讨论1. 吞噬实验是评估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验动物、试剂、操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在体内发挥着各种重要的功能。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一类重要的白细胞,它们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我们进行了一项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过程,探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其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
1. 中性粒细胞培养液
2. 细菌培养液
3. 显微镜
4. 培养皿
5. 移液器
6. 培养箱
实验步骤:
1. 准备中性粒细胞培养液和细菌培养液。

2. 取一块无菌培养皿,使用移液器将中性粒细胞培养液滴在培养皿中。

3. 添加适量的细菌培养液到培养皿中,使细菌均匀分布。

4. 将培养皿放入预热的培养箱中,以37摄氏度恒温培养。

5. 在各个时间点,取出培养皿,用显微镜观察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情况。

6.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非常强大。

在实验开始的几
分钟内,中性粒细胞迅速聚集到细菌附近,并开始将细菌吞入细胞内部。

随着
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细菌被吞噬,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在实验
结束时,几乎所有的细菌都被中性粒细胞吞噬。

实验分析: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吞噬细菌和其他
病原微生物,中性粒细胞能够清除体内的病原体,维护机体的健康。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迅速吞噬过程,这证实了中性粒细胞在免疫防
御中的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和
信号分子的调控。

这些因子和分子能够引导中性粒细胞朝向病原体,并促使细
胞对其进行吞噬。

在实验中,我们没有对这些调控因子进行深入研究,但可以
肯定的是,它们在中性粒细胞吞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炎症反应和免疫
系统的激活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而某些疾病和病理状态则可能导
致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下降。

因此,进一步研究中性粒细胞吞噬过程的调控
机制,对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通过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中性粒细胞在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对于清除体内的病原体至关重要,而其吞噬能力受
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进一步研究中性粒细胞吞噬过程的机制,对于促进免疫系
统的研究以及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