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导航系统在肿瘤治疗中应用
如何理解计算机导航系统在骨肿瘤手术中的作用

方案 , 主要体现在 : 1 基于肿瘤术前 C 、 R 等影像 () TM I
学检 查进 行精 准 的设 计 , 定 肿 瘤 切 除 范 围;2 采 用 确 () Mi c mi s等设计 软 件 模 拟 肿 瘤 切 除后 骨 缺 损 , 并进 行 重 建设 计 ;3 术 中图像 配准 以及 与 术 前 图像 进 行 融合 , ()
解 剖 变异或 各 种 原 因所 致 的解 剖 标 志 缺 乏 , 往 会 给 往
方案也很难做到完全 的统一, 计算机 导航辅助技 术在 某 种程 度上 可 以使 手 术 具 有 统 一 性 , 因为手 术 需 要 遵 循相同的标准, 中具有客观 的参数记录, 于术后评 术 便
价 和分 析 , 利于 类似 手术 的质 量控 制 。 有 由于计 算机 导 航 辅 助 技 术 需 要 术 前 计 划 , 中 需 术 要再注 册 , 以及 术 中 的 实 时监 控 , 于 手 术 医 师 , 论 对 不 是低 年 资还 是 高 年 资 , 可 以通 过 虚 拟 的 肿 瘤 三 维 结 都 构 与现 实解 剖 结 构 进 行 拟 合 , 时修 正 自己的 错 误 主 随 观 想法 。 因此 , 一 技 术 可 以使 低 年 资 医 师 更 快 地 意 这
术 前设 计进 行 , 有 偏 离 既定 的 术 前 计 划 。对 于 骨 肿 没 瘤 手术 , 由于肿 瘤 患 者 的个 体 特 异 性 和 手 术 医 师 的 经 验 和体会 不 同, 即使 是 在 同一个 骨 肿瘤 治疗 中心 , 术 手
肿瘤 的立体特征 , 确定手术部位。但是, 如果 患者存在
中华 临床 医师 杂 志 ( 子版 )02年 6月 第 6卷 第 1 电 21 2期
C i Cii as Eet ncE io )Jn 52 1 , o. , o1 hnJ l c n( l r i dt n , e1 , 2 V 16 N .2 ni co i u 0
机器人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

机器人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尤其是在医疗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
机器人技术的优越性能使其在医疗领域无处不在,能够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疗工作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科技公司的关注。
机器人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是应用机器人技术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手术机器人通过3D图像和可操作臂,实现无创手术操作,使得切口更小,疼痛更少,恢复更快。
手术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减少几率的风险,比如手部震颤、手术器具的抖动等,从而提高了手术的精度和确切性,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二、护理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又一个重要应用。
护理机器人智能化的护理技术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服务,如日常测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化验跟踪或药物及时催化,通过细致的呵护对病人进行监视和评估等工作。
护理机器人的出现,不仅能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导致的病情恶化,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三、物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主要用于物资交通过程中,物资的运输、分配、管理等任务,可以替代人工负荷过重的环节。
例如,对于急诊病人,物流机器人可以通过自动导航系统在医院内医疗装备库房参考物资,使医疗装备迅速到位,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四、抗瘤机器人抗瘤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医用机器人,它能在人体内定位肿瘤,并准确地释放治疗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副作用。
抗瘤机器人已经成为当今抗癌疗法中的重要手段,对于传统医疗技术有着革命性改变。
总之,随着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接下来的未来,医学理论的不断突破以及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会使机器人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将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和质量,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医疗的进步。
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显微手术中应用效果探究

【 关键词 】 神经导航; 颅内 肿瘤; 显微手术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1 4 . 0 1 5
.
文章编 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1 4— 0 3 1 — 0 2
术 。结果 : 神经导航 系统 的实 际误差 2 . 0 ~ 3 . 8 m m, 中位值 2 . 8 a r m 。全切除 5 4 例( 9 5 %) , 次全切 除 3例 ( 5 %) 。术后 病情 明显好转 4 6例 , 占
8 0 %; 无显著疗效 1 1例 , 占2 0 % 。结论 : 在神经导航 系统辅助下对颅 内肿瘤实施显微手术 , 能有效提高定位 准确性 和手术 成功率 , 明显提 高临 床疗效 。
节 9例 , 脑干 8例 , 小脑桥脑角 1 0例 , 胼胝体 9例 , 2 . 6 mm 2 5例 (占 4 4 %) , 2 . 7—3 . 2 m m 1 7例 ( 占 侧脑 室 内 8例 。病 灶 直 径 3 . 4 0—8 . 5 7 c m。 临 床 表 3 0 %) , 3 . 3~ 3 . 8 mm 1 0例 ( 占2 6 %) 。结果 表 明 , 导
碑 意 义 的技术 , 它 的特 点是 实 时成 像 , 即手 术 在 成像 手术 进 程 和 确 定 所 处 部位 , 结 合 手术 前 得 到 的 C T 、 系统 的指 导下 进行 。我 院将 神 经导 航 技术 应 用 于颅 M R I 等资料 , 判 断手术操 作 的进展 、 癌 变切除 的程 内肿 瘤显微 手 术 , 取 得较 好 效果 , 现 报告 如下 :
【 临床研究 】
生物医学工程学中的医用图像处理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中的医用图像处理技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用图像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研究生物医学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医用图像处理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医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应用于医疗领域,比如医疗诊断、手术导航、治疗规划等等。
具体来说,医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医学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医生们能够更加精确地观察、诊断和治疗疾病,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中,医学影像学是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而医用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等处理方法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提取出更为准确的信息,帮助医生们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举例来说,医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应用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
通过对肿瘤影像的数字化处理,医生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从而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而在手术治疗中,医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手术导航系统对手术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校准,从而保证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医用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人体仿真模拟、医学实验、医学信息处理、医学教育等方面。
生物医学工程学作为交叉学科,可以将医用图像处理技术与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进行融合,创建出许多新型的医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设备,并将其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当然,医用图像处理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比如,图像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病人隐私保护等问题都需要得到重视和处理。
因此,研究者们需要不断地对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
总的来说,医用图像处理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医用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会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医学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手术领域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在手术中的应用,为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切除鞍区肿瘤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
一、引言鞍区肿瘤是指生长在脑膜鞍附近的肿瘤,由于其位置的复杂性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密切相连,给手术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传统的手术方式往往需要切开颅骨,破坏颅骨和脑组织,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创伤,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而随着神经导航技术和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成为了可能。
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解剖结构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和导航,为手术提供了精准的定位和路径规划;神经内镜技术则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进入到手术部位进行显微观察和手术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成为了目前神经外科手术的热点研究之一。
二、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1.患者资料本研究共纳入了50例鞍区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24-65岁,平均年龄46岁。
患者术前均行颅内肿瘤CT或MRI检查,明确了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结构的关系。
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
对患者进行头颅CT和MRI扫描,得到患者个体化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
然后,通过神经导航系统对颅内肿瘤进行定位和路径规划。
手术中,通过扩大经蝶入路,使用神经内镜进入到手术部位,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观察和手术切除。
3.临床疗效手术后,患者均进行了定期的随访和影像学复查。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颅内肿瘤得到了完全切除,无残留。
并发症方面,术后8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出血,经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展 ,神经导航 系统 因其技术 先进 ,可 以对 病灶 进行 精准 的 定位 ,并且实 时地将病 灶切 除领 域给 完全 显示 出来 ,而 被 普遍地使用在颅 内肿瘤 切除术中。 过去 医生 主要按 照 自己多 年来 积 累的经验 以及 术前 常 规 的颅脑影像学 检查 确定 手术人 口与 病灶 位置 ,存 在很 大 的误差 , 所 以,为了确保 手术 空 间以及 找到 肿瘤 ,其需 要 合适地将人 口以及 骨瓣 张开。传 统开颅手术 具有两个 缺点 : 是不可 以对病 灶精 准定 位 ,医生 主要依 据 经验 以及抽 象 的判 断开展 手术 ,极 其造成 定位 错误 的现 象。二是 手术 非 常容易导致 附近组织 受到创 伤 ,这 是 因为缺乏 图像 反馈 的 数据对手术进 行指 导造 成 的,进 而影 响手术 的效 果 ,阻 碍 患者 的预后情 况 J 。而神 经导 航系 统却 可 以有 效地 处理 上 述缺点 ,和传统 手术 相 比,在 经导 航系统 提供 帮助 的前 提 下开展显微手术 可 以取得 三方 面的优 点 :一是 即使 属于位 于脑袋深 部且 情 况 比较 复杂 的肿 瘤 ,其 也 能 够正 确 定位 , 辅助 医生拟定最 适宜 的手术 方案 ,同时还 能够 供 给医生 曲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医 疗 论 坛
Me d i c i a l Tr e a t me n t F o r u m
8 2・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 关键词 】 神经导航 ;颅内肿瘤 ;显微手术 【 中图分类号 】R 7 3 9 . 4 1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 4 )0 2 — 0 0 8 2一 O l
四川省肿瘤医院数字化手术室技术参数

四川省肿瘤医院数字化手术室技术参数一、系统部分1.目旳和规定*1.1目旳: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既有19个手术间旳每一种手术间旳灯、床、吊塔、腔镜系统整合于每一种手术间旳数字化操控平台,并且各手术间信息共享。
运用移动影像设备为外科手术术、术中放疗以及粒子植入、病理穿刺等治疗模式,提供影像引导下旳精确实时定位。
*1.2方式:模块化组合,将医院既有移动影像设备、数字化手术室、云计划系统整合,并根据医院需要保留扩展功能。
并通过先进旳网络连接在中心内,使所有被授权医生都可以使用任一终端,共享数据。
*1.3构成:移动C型臂/数字化术中专用超声和专用探头,可以无缝整合至手术导航系统。
影像数据和术野数据通过数字化手术室系统,运用医院既有网络同步到医生办公室/会议室/示教室中旳任一联接院内网络旳电脑。
并可将医院未来加装旳不一样移动影像设备,例如移动CT等整合到系统中。
*1.4规定:移动C型臂/术中超声/外科导航/数字化手术室均按照常规电路和网络接口设计,对手术室没有特殊规定。
2.移动影像复合手术室整合平台数字影像/数据交互系统可以整合不一样品牌旳开放性平台,可以实现多影像引导整体手术室旳处理方案,可以处理所有有关复杂外科手术旳工具和诊断设备。
软件可以实现一键式自动融合/一键式3D 重建/一键式自动分割/智能靶区勾画,并可以3D方式展示在医生眼前。
手术室和医生办公室旳数据无缝连接。
可以整合主流术中影像设备,例如主流品牌磁体,CT,C型臂/术中超声等。
2.1 整合C型臂2.1.1 功能先进2.1.1.1通过定位控制中心(操纵杆模块)及触摸屏对四个电动轴进行全面控制2.1.1.2有非接触式遥感防撞控制技术保证患者安全2.1.1.3 有25千瓦以上高性能一体化发生器2.1.1.4 有高级动态冷却系统保证在高规定手术中发生器一直保持最佳温度2.1.1.5 有受检对象探测剂量控制技术在物体移动或在解剖构造旳边缘仍能展现最佳图像质量。
《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一、概述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是在医疗领域中,对于穿刺手术导航系统的注册技术进行审核、指导和规范的文件。
穿刺手术导航系统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对于这一系统的注册技术审查至关重要。
二、穿刺手术导航系统的原理和应用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是一种利用影像技术、导航技术和手术工具结合的系统,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扫描,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结构信息,再通过导航技术将这些信息实时地呈现在医生的操作屏幕上,帮助医生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
这一系统广泛应用于肿瘤穿刺治疗、介入性手术等领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三、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1. 技术成熟度穿刺手术导航系统应具备成熟的技术,包括影像处理、导航算法、操作界面等方面。
而且需要能够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稳定、可靠地工作。
2. 安全性穿刺手术导航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包括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控制、对导航精度的保障等方面。
3. 精准度系统的导航精准度是关键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注册技术审查要求系统在不同解剖结构下都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导航。
4. 数据保存和隐私保护系统需要能够对影像数据进行可靠的保存,并且能够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四、对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注册技术审查的理解在我看来,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文件。
它不仅规范了穿刺手术导航系统的技术要求,还能够帮助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能够保障穿刺手术导航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与展望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文件,它要求穿刺手术导航系统在技术成熟度、安全性、精准度和数据保护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标准。
我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指导原则也会不断更新,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导航系统在肿瘤治疗中应用
在众多的肿瘤治疗方案中,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完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肿瘤切缘的正确评估一直依赖于外科医生的经验和视觉判断,而传统方法极低的探测灵敏度和肿瘤病灶的不完全切除也一直困扰着外科医生,所以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为了防止肿瘤细胞的残留和术后复发,只能人为的扩大肿瘤边缘并将其切除,即使如此每年仍有20%-30%的癌症患者术后会发生复发,并给接下来的治疗增加了困难。
如何改善这些弊端成为了科研工作者及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纳米粒子(QDs)的影像导航手术是目前在肿瘤靶向成像以及外科摘除手术中很有潜力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结合了近红外荧光特性的QD使得对肿瘤的探测深度和特异性,敏感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近红外荧光成像很早就有了在临床应用的实例,且近红外荧光染料极高的探测深度(在光学成像范围内,深度最深)把近红外成像技术推向了实时手术导航的应用方向,但目前在临床已经有很好应用的吲哚青绿(ICG)却很少有更大的潜力发掘,这和它代谢快,不易靶向标记,浓度依赖聚合体的形成,较低的水溶性等等物理特性是分不开的。
但其他一些在临床前科研领域应用较多的花请类染料如CY5,CY5.5改善了ICG的上述弱点,但在临床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出现吸引了众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外科医生的注意,材料学,生物学,化学以及药学都有他表现的舞台,基于纳米技术的手术导航也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上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手段。
那么纳米材料有什么样的魔力呢?首先它克服了有机染料不稳定,表面无法修饰,光漂白光淬灭等系列不适合实时手术导航的物理特性,而且其具有较宽的激发光谱,和可调谐的发射光谱,光峰对称狭窄,并且在长时间荧光暴露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光学稳定性,非常适合于长时间的手术导航。
近红外荧光成像作为一种便捷、非侵入性、实时的手术导航技术,克服了其他光谱的荧光在组织体内的吸收和自发荧光等弊端,已经成为了手术导航术的首选技术。
以全球第一款开放式实时手术导航的手持式系统(Fluobeam R系列, Fluoptics)为例,其和NIR-QD结合使用得以实现导航手术的作用。
同济大学某研究单位首先合成了近红外激发的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分子靶标标记,超过三分之一的肿瘤新生血管上皮细胞都会过量表达αvβ3整合素,环状RGD可以和此标记物特异性的结合,而且已报道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MG)和RGD显示出较好的结合特性。
而RGD环肽的修饰也不会影响纳米颗粒的物理特性,因此标记好的纳米探针,我们称之为NIR QD-RGD。
实验动物选用U87MG荷瘤小鼠。
尾静脉注射探针后,荧光遍布全身(A),主动的富集在注射48小时后表现较好,研究在接着在高灵敏度的实时成像系统Fluobeam 700的指导下,完成了肿瘤团块的完美切除。
那么这种探针的聚集是不是由于肿瘤实块的EPR特
性(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导致的呢,研究者又追加了另外一个实验设计来证明这种靶向性并非被动而为:实验动物分为三组,A组注射NIR QD-RGD,B组注射为标记RGD 的纳米探针。
NIR QD,C组为未注射荷瘤小鼠对照。
荧光强度分析显示: NIR QD-RGD组的荧光强度为NIR QD组的五倍,充分说明了靶标分子在这种主动的肿瘤部位聚集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导向作用。
近红外实时手术导航已成为趋势,但高灵敏度,高探测深度,低曝光时间的实时成像系统必不可少。
Fluobeam近红外荧光开放式实时成像系统作为一种便捷、非侵入性、实时的手术导航技术,克服了其他光谱的荧光在组织体内的吸收和自发荧光等弊端,已经成为了手术导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