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8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共37页
电信诈骗常见的八大手法

电信诈骗常见的八大手法(一)冒充熟人诈骗:盗用“QQ”、“微信”诈骗。
不法分子事先盗用事主亲朋好友的“QQ”号码、“微信”,通过“QQ”、“微信”与其聊天,要求事主帮忙汇款。
事主误以为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未经其他方式核实即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汇款,导致上当受骗。
(二)安全账户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洗钱、透支、欠费、身份证被盗用等借口恐吓事主,要求其立即把资金汇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指定账户”中,从而实施诈骗。
(三)中奖信息诈骗: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乐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事主一旦拔打兑奖热线”,不法分子以需先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种种借口,诱导事主汇款。
(四)假冒公务人员诈骗:不法分子在电话、短信中冒充税务、社保、海关、车管所等政府部门人员,以政策调整可以领取各种退款、退税、补贴等,诱导事主通过ATM机或其他途径汇款(五)模拟银行来电诈骗:不法分子模拟银行官方客服电话,谎称帮助事主提高信用卡额度,骗取事主信用卡卡号背面三位数安全码等重要信息,通过购物消费的方式划转资金。
(六)投资返利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事主希望得到所谓内幕消息、“黑马”等赚大钱的心理,以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为名发布虚假信息,诱骗事主以炒股验资、低息贷款、领取分红为名,实施诈骗。
(七)虚构交通违章短信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发送虚假的交通违法行为提示短信,要求事主点击短信中的链接进行处理,一旦点击,事主的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病毒,从而盗取事主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八)冒充网店客服诈骗:不法分子冒充购物网站工作人员,拨打事主电话或发送提示短信,以无法发货需退款购物积分兑换奖品、误操作导致事主被办理分期付款等种种借口,诱骗事主到ATM机前操作并诱导事主使用英文界实施诈骗。
反信息诈骗宣传内容

附件反信息诈骗宣传内容(供参考)一、公安部公布的48种常见电信诈骗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持续多发高发,不法分子不断翻新作案手法,精心设计骗术,甚至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步步设套,对受害人进行欺诈、引诱、威胁、恐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为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相关作案手法、有效防范电信诈骗,公安机关从实践中梳理出了目前常见的48种电信诈骗手法,并向社会公布。
1,冒充QQ好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QQ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3、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财物人员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3制公司老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实施诈骗。
4、微信伪装身份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5、微信假冒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6、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7、微信点赞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8、微信盗用公众账号诈骗。
常见40种电信诈骗方式

常见40种电信诈骗方式
1、冒充公检法诈骗
2、包裹藏毒诈骗
3、医保、社保诈骗
4、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5、冒充领导诈骗
6、虚构车祸、手术诈骗
7、虚构绑架诈骗 8、猜猜我是谁 9、票务诈骗 10、电话欠费诈骗
11、电视欠费诈骗 12、金融交易诈骗 13、购物退税诈骗 14、退款诈骗
15、破财消灾诈骗 16、快递签收诈骗 17、提供考题诈骗 18、中奖诈骗
19、引诱汇款诈骗 20、刷卡消费诈骗 21、高薪招聘诈骗 22、贷款诈骗
23、复制手机卡诈骗 24、冒充房东诈骗 25、钓鱼网站诈骗 26、低价购物诈骗
27、木马信息诈骗-通过病毒等链接,制作伪卡诈骗
28、木马信息诈骗-通过病毒等链接盗取机主信息诈骗
29、网购诈骗 30、订票诈骗 31、办理信用卡诈骗 32、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33、收藏诈骗 34、兑换积分诈骗 35、二维码诈骗 36、微信诈骗-伪装身份诈骗37、微信诈骗-代购诈骗 38、微信诈骗-爱心传递诈骗 39、微信诈骗-点赞诈骗40、微信诈骗-利用公众账号诈骗。
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

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一、背景介绍电信诈骗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同时也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互联网的普及和电信技术的发展下,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本文将详细探讨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帮助人们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电信诈骗。
二、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1. 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联系受害人,声称受害人涉嫌犯罪或案件需要调查,诱导受害人汇款或提供个人信息以骗取钱财。
2. 快递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电话或短信谎称受害人有提取的快递包裹,要求受害人支付快递费或提供银行卡信息,以此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3. 中奖诈骗犯罪分子以各种形式通知受害人中得了大奖,要求受害人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或押金,以此达到骗取受害人钱财的目的。
4. 假借贷款诈骗犯罪分子以贷款为名义,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受害人,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然后消失。
5. 投资诈骗犯罪分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受害人,鼓励其投资某种项目或理财产品,并通过虚假的数据和承诺让受害人上当受骗。
三、如何防范电信诈骗1. 提高警惕•要时刻保持对社交媒体消息、电话、短信的警觉,切记不要随意泄漏个人信息。
•留意来电号码,如果是不熟悉的电话号码,要谨慎接听并核实身份。
2. 不轻信陌生人信息和电话•不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轻易相信所谓中奖、贷款、投资等诱饵。
•在办理业务时要去正规机构,不要轻信电话或短信提供的信息。
3. 不随意泄漏个人信息•不在陌生网站、应用程序、垃圾邮件等渠道填写个人敏感信息。
•不随意透露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信息。
4. 学习防范知识•关注电信诈骗防范的官方信息和新闻,了解最新的骗术和案例。
•参加相关线下讲座或培训课程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如何应对电信诈骗1. 保持冷静•不要被犯罪分子制造的紧迫感和恐惧感所左右,保持冷静分析情况。
整理电信诈骗ppt_二十四种电信诈骗常用手段

二十四种电信诈骗常用手段(一)“刷卡消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XX百货、XX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XX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
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二)“引诱汇款”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或房租存到XX银行,账号XXX,王先生”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
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即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
还有的事主因拖欠别人钱款,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匆匆把钱汇入该银行账号。
(三)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随意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显示国家机关的热线号码、总机号码,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犯罪,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帐户。
诈骗手段:不法分子会打电话或接入语音电话,以电话欠费、有法院传票未取等为由,再冒充电信局和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事主名下登记的座机电话有高额欠费情况,并称事主个人信息可能已被他人冒用,事主银行帐户存款涉嫌洗钱或诈骗犯罪,事主存款有可能受到损失等情节恐吓事主相信后,诈骗人要求事主配合“公、检、法”及银行工作,以“保护”事主财产为由,用电话指挥事主在银行ATM自动柜员机上操作,将事主个人和家庭存款转账到诈骗人提供的所谓资产保护的帐号内诈骗事主钱财。
(四)虚构购房、购车退税诈骗。
信息内容为“国家税务总局(或XX汽车公司)房产(或车辆)交易(或购置)税收政策调整,你的房产(或汽车)可以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详情请咨询XXXXXXXXXXX。
警惕常见的60种电信诈骗手法

常见的60种电信诈骗手法一、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分子假冒领导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
二、冒充亲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三、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打入企业内部通信群,了解老总及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情况,通过一系列伪装再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四、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诈骗,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五、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六、伪造身份诈骗,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七、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八、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
随后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购物类欺诈。
九、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十、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十一、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要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电信诈骗常见八大类型40种诈骗手法

电信诈骗常见八大类型40种诈骗手法一、仿冒身份类诈骗01虚假网络贷款诈骗分子制作假冒的网络贷款APP,以“低利息、高额度、不看征信”等噱头吸引受害人前来贷款,待提现时以交会员费、输错提现账号解冻费、刷流水提高征信等理由诈骗钱财。
02冒充客服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信息后,冒充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快递丢失、商品问题要退赔,或者实习生失误给受害人办理了会员要取消等,诱骗受害人按照操作将钱转给骗子。
03冒充公检法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嫌诈骗、洗钱、非法出入境等违法犯罪,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诱骗受害人将钱转到“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实施诈骗。
04冒充老师收费诈骗分子偷偷进入家长群,复制班主任老师的头像和信息,在老师上课的时间段,以收取学杂费为由,假冒班主任在群内发二维码或者银行卡诱骗家长转账。
05名校培训班诈骗分子冒充在外读书的孩子,以正在上课、手机丢失为由,通过校讯通、QQ等向父母发消息,称想报名参加清华大学教授举办的培训班,再冒充老师收取培训费、器材费等实施诈骗。
06冒充领导诈骗分子冒充党政领导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关心其工作和生活,给其受到领导器重的感觉。
然后,“领导”找受害人帮忙向他人转账,制作假的转账凭证,称钱已经转给受害人,诱骗受害人往其提供的账户转账。
07冒充老板诈骗分子建立一个公司老板、股东群,然后将财务人员拉进群内,假装在群内谈业务,然后以货款、退款等理由,要财务人员将钱转到诈骗分子的银行账户。
二、利益诱惑类诈骗08刷单返利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地推、送礼品、黄色小卡片等,引诱受害人加群兼职、做任务,轻松完成点赞、关注等任务即可获得小额金钱,待受害人投入大额金钱后不能提现进行诈骗。
09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投资理财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引诱受害人到平台进行投资,刚开始获得高额收益并且可以提现,最后不能提现,或者通过平台后台控制涨跌假装将钱全部亏空。
10民族资产解冻诈骗分子伪造中央、部委公文,打着国家、民族旗号,虚构精准扶贫、慈善富民等项目,声称只要交少量的钱就可以领取巨额福利,诱骗老年人投资。
48种常见电信诈骗手法

48种常见电信诈骗手法编者按: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持续多发高发,不法分子不断翻新犯罪手法,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步步设套,对受害人进行欺骗、引诱、威胁、恐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目前,主要的诈骗手法有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猜猜我是谁”冒充熟人领导诈骗、利用微信、QQ冒充熟人诈骗、冒充黑社会敲诈、机票改签诈骗、重金求子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48种诈骗手法。
现将48种常见电信诈骗手法印发,供各单位参考,并请结合本部门实际,组织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活动,及时揭露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法和伎俩,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1、QQ冒充好友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QQ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3、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财务人员。
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制公司老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实施诈骗。
4、微信伪装身份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5、微信假冒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6、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