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闻一多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 前期: 路而潜心学术,取得 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 取民主的战士,青年 后期: 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卓越的学 者 言行一致 的志士 伟大的爱 国斗士
二。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 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 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唐诗杂论》 三本书 (学者) 《楚辞校补》
讲究典
《古典新义》
型性,
以少胜
起稿政治传单 三件事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多。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 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 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 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 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 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 多;六件事根据表现的中心 的需要有详有略。
一、研读文本
1.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先 生他是怎样说的和怎样做的?各 有哪些方面的成就?结合原文, 完成下表。 2.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 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 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 方?
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革命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1.几年辛苦,著《唐 说 做
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 先生的“说” 和“做”的?围绕 这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 中可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 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2.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 何作用?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课稿

反馈升华,深层理解
1.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 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 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 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 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 革命精神。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
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 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 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
运用四字短语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 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对偶句
1.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3.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4. 动人心,鼓壮志。 5.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6.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运用对偶句 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 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学 者 写《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三本 写《楚辞校补》 (书1-”-7)写《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革命家 起稿整治传单 说了就做 (19--20) “三件事”群众大会演说 敢说敢做
(8--18)参加游行示威 言行一致
写作特点:精练含蓄
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 赋予多种含义。
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
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 表现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革命家 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总结
《闻一多先生的说呾做》一文,作者为何 能在一千多字中,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 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 精致严谨的结构, 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 精炼的诗一般语言, 量。 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读一读
o 地壳 qià 函寄 há n 卓越 zhuó
锲而不舍 qiè 潜心贯注 qiá n 气冲斗牛 dǒu 仰之弥高 mí
校补 漂白 piǎo 深宵 xiāo
jià o
赫然 hè 衰微 shuāi 钻探 zuān
兀兀穷年 wù 警报迭起 dié 迥乎不同jiǒng 慷慨淋漓 kǎi 无暇顾及 xiá 目不窥园 kuī 炯炯目光 jiǒng 沥尽心血 lì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 例来表现,试分析幵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 闻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较详,突出了他 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亍救国,研究学问的态 度一丝丌苟。而闻先生研究《楚辞校补》 呾《古典新义》两件事写得较简略,强调 “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
•
6.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 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 构所起的作用。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说 和 做 作为
第1、2段
第7段 第8段、9段 第19、20段总领Leabharlann 文 总结上文 总领下文过 渡
学者
作为 革命 家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
夹叙夹议的作用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 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 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课后练习: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 的意思。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补》、《怎样读〈九歌〉》、《乐府诗 》等。
• 他的诗歌感情激烈,形式精美。内容上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朱自清称他“诗歌爱国主义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 人。”(《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导言》)艺术上追求“三美”,开创 了新格律诗派。后期杂文创作,充满了战斗精神,是他为民主而斗争 的有力武器。闻一多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后以 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 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 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 变得不平常。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 (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 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 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 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 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 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 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 根据表现的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
锲而不舍 qiè 潜心贯注 qián 气冲斗牛 dǒu 仰之弥高 mí
校补 jiào 漂白 piǎo 深宵 xiāo
赫然 hè 衰微 shuāi 钻探 zuān
兀兀穷年 wù 警报迭起 dié 迥乎不同jiǒng 慷慨淋漓 kǎi 无暇顾及 xiá 目不窥园 kuī 炯炯目光 jiǒng沥尽心血 lì• • • • • • 来自 • • • • • • • •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 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 岸》。 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 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 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 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 。 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 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 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 民主的斗争。 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 游行。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 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12.闻一多

认识作者臧克家
臧克家,诗人,从小受 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 民 歌 。 1932 年 开 始 写 新 诗 , 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 印》,随着《老马》等诗的 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 “农民诗人”。
认识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 爱国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 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 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 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 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 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 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2.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 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 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 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 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 革命精神。
体会句子含义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 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 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 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 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 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拟 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 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 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 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多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说了做了 言行一致
第12届闻一多诗歌奖获奖作品:张二棍诗选

第12届闻⼀多诗歌奖获奖作品:张⼆棍诗选12⽉20⽇晚,在第六届武汉诗歌节“诗漫江城”⾳乐会上,第12届“闻⼀多诗歌奖”评选结果揭晓,青年诗⼈张⼆棍获得该奖项,并获奖⾦10万元。
评委认为,张⼆棍的诗歌关切众⽣,且都有其特有的体悟、特有的修辞。
在他的⼼⽬中,有情众⽣皆都平等,皆有令⼈悲悯的命运与⽣存,且都有尊严。
他的悲悯是有我的悲悯,他从来没有置⾝事外,时常反转向⾃⼰。
并不是在民间、启蒙⼘或现代主义⾃我分裂的意义上,⽽是在深⼴的悲悯中,张⼆棍的主体具有了深度,具有了他的独特性与复杂性,这是张⼆棍的诗学最为重要、也最值得我们重视的地⽅。
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诗⼈张⼆棍第12届闻⼀多诗歌奖。
张⼆棍诗选原载《中国诗歌》2019年度诗⼈作品选轮回雪化为⽔。
⽔化为⽆有⽆有,在我们头顶堆积着,幻化着——世间的轮回,从不避⼈⽿⽬昨天,⼀个东倒西歪的酒⿁如⼀匹病狗,匍匐在闹市中⼀遍遍追着⼈群,喊:“谁来骑我,让我也受⼀受这胯下之辱”满街的⼈,掩⾯⽽去仿佛都受到了奇耻⼤辱坊间谈窗外,⼀排⼲净的⾁体倒悬着。
那些被⼈类喂养⼤的畜⽣⼜返回来,喂养我们。
我和我的屠夫朋友,坐在腥⽓氤氲的⾁铺⾥谈论着⼀些莫须有的事。
⽽它们这些被⼑⼦与沸⽔,伤害了的哺乳动物,隔着油腻腻的玻璃聆听着我们的对话。
它们安静、沉稳⼀点⼉也不忌讳,我们说起它们的价格、成⾊,甚⾄⽣前事这些亡⽽⽆魂的畜⽣,冷冰冰挤在⼀起根本不理会,这个不要灵魂,只要⾁体的时代⼀个⼈太少了我不能给所有的药,提供⼀场⼤病我不能给所有的牢笼,指认⾃⼰的罪名世界伤⼝⽆数,我只能选择⼀个,去溃烂撒盐的时候到了,我孤零零的伤⼝绝不够堆放。
⼀个⼈太少了我只能是桑,是槐被别⼈指着,骂着的时候我不能+1,不能点赞不能既指向⾃⼰,⼜骂向⾃⼰黄昏太美了黄昏太美了。
可是黄昏中的⼣阳太疲惫了。
你看它,⼀点⼀点滑下群⼭的样⼦多像,⼀步步,被铁链拖上刑场的囚徒——不⽢⼼啊。
此时,谁望着他他就是谁的亲⼈,那么⽆⼒那么⽆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威
4.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 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口的伟人,行的高标”
5.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 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两个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 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布置作业 ]: (1) 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 一两个事例。
部分: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
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
“做”。
三分析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第一轮:每组 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回答问 题
❖第二轮:还可以通过必答 题的方式来回答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闻一多先生高贵的 品行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描写闻一多先生的句子,从这 些句子中可以感受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质?用 这样的情势来回答:”我从‘头发零乱,饭几乎 忘了吃’中看到一个刻苦治学,废寝忘食的闻一 多”
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qiào 仰之弥高 mí 兀兀穷年 wù 校补 jiào 锲而不舍 qiè 沥尽心血 lì 赫然 hè 炯炯目光 jiǒnɡ 群蚁排衙 yá 函寄 hán 目不窥园 kuī 迥乎不同 jiǒnɡ 漂白 piǎo 警报迭起 dié 气冲斗牛 dǒu
二合作探究
❖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小 组讨论,通过抢答的方 式回答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
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来说的
学者闻一多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 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绩?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旳闻一 多旳说和做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起草政治传单;作《 最终一次讲演》; 参加游行示威。
献身民主事业
整体把握:
学 者 写《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1-7) 写《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口旳巨人
写《古典新义》 行旳高标
起稿传单 革命家 (8-18) 大会演说
词语积累: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旳园圃, 即用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旳意思。诗兴不作,不是 不做诗,而是写诗旳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 不同。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旳事物忽然呈现旳样子。
潜心贯注: 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语气十分激动,说
法十分畅快。
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 1. 文章分为几种部分?起止为哪些 段落?前后是怎样衔接旳,找出过 渡旳句子或段落。
文章构造
(7—8段过渡)
作为学者旳闻一多旳说和做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劳,凝结 成《唐诗杂论》旳硕果;十年 艰苦撰写了楚词“补校”;又 向“古典新义”迈进。
历史上没有一种反人民旳势力不被人民消 灭旳!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 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旳光明就要出现了 。
• 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目 前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旳时候。我 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 们旳光明,就是反动派旳末日!(热烈 旳鼓掌)
• ……
•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 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觉得 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 !你们看见今日到会旳一千多青年,又 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旳青年决不会让 你们这么蛮横下去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 闻一多简介 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2 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 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 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 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一二· 一”惨案发生后,他更 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 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 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 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 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
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这样安排?
“做”了不“说” “做”了再“说”
•
《唐诗杂论》
•
•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这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 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体现了他哪些精神 和品格。试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 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 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 济的文化药方
献身民主事业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 品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什 么变化?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 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 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 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 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 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 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 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依照分析第一部分的方法,分组尝试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 闻一多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 证明? • 这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 生动细致的描写,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 试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 •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有气势,有如大江奔流,瀑布飞奔。
2.有情感美,无论叙与议,都流露出对闻一多先 生的颂扬、崇敬、景仰之情。 3.文章的语言有生动形象美,对闻一多语言、肖 像的具体描写,形象再现了闻先生高大的形象。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4.富于音乐美。作者善于用成语或仿语。作者惯 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仰之弥高 ------钻 之弥坚 5.夹叙夹议的写法。其中穿插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 谨。
• 参加游行示威
结构 内容 特征 具体 表现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20)
目的
结构 内容
第一部分(1—7)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 多的说和做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特征
具体 表现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按照 “我欣赏 ,因为它 具有 美,体现在 ” 的句式说话。
最后一次讲演
追悼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生前合影
死 水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课外阅读欣赏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望闻问切:中医诊病术语
目不窥园:出自《汉书· 董仲舒传》
兀兀穷年:出自韩愈的《进学解》
Hale Waihona Puke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文章从哪两 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指 出两部分之间的过渡句)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 明?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hè
赫然
shuāi
衰微
dié
迭起
qiè
锲而不舍
zhuó
卓越 kǎi 小楷
lì 沥尽心血
qián 潜心贯注
kāng kǎi lí n lí 慷 慨 淋 漓 kuī 目不窥园 wù 兀兀穷年
dǒu jiŏng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了解下列成语的出处: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 子罕》
臧 克 家 (1905-- ) 1933 臧克家简介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 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 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 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 与民族的忧患。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 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 己的写照》、《泥土的歌》、 《宝贝儿》、《生命的零度》 等十多部。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何谓《七子之歌》
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 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 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 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 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 是“七子”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