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一生的事迹
2024年度李鸿章生平事迹PPT

李鸿章积极开拓电信业,创办电报总局,架设电线,推动了中国通 讯事业的发展。
21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推动工业化进程
李鸿章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发 展。
加强对外贸易
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中国 经济的繁荣。
倡导商业精神
李鸿章提倡商业精神,鼓励国人投身商业活动,推动了中国商业 的繁荣和发展。
02
1853年,回安徽协助地方官办团练,对抗太平天国 。
03
1859年,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负责起草文书 。
8
担任直隶总督
1870年,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
在任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 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1895年,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引发社 会舆论的强烈不满。
2024/3/24
9
晚期政治活动
2024/3/24
01
1896年,访问欧美列强,寻求外交支持。
02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因《辛丑条约》的 签订而背上骂名。
03
1901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8岁。
10
03
军事才能与成就
2024/3/24
11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组建淮军
1862年,李鸿章受命组建 淮军,短时间内将淮军打 造成一支装备精良、训练 有素的劲旅。
2024/3/24
22
06
文化教育与思想
2024/3/24
23
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与传播
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动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增强国家实力。
李鸿章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临终诗
李鸿章
一、李鸿章的生平 1.李鸿章简介 2.李鸿章主要事迹 3.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后人对他的评价
李鸿章的历史评价
李鸿章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 - ),安徽合肥 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 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 号少荃( ),晚年自号仪叟 晚年自号仪叟, 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 别号省心,谥文忠。 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 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 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 商大臣, 文华殿大学士。 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 视其为大清帝国 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 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 李文忠公全集》 《李文忠公全集》。
李公趣事
在英国餐桌上有很多礼仪,如吃烤鸡先用叉按住,再用刀 割,再用刀摁住,再用叉戳肉吃。1896年李访英,受到热情 款待,李用手抓鸡,大家愕然,出于尊重,也学样。从此, 英国人吃鸡不必拘泥于刀叉。 同时,天天西餐使李无胃口。于是他让厨师将西餐的原 料和蔬菜和在一起,烧成了一锅大杂烩。扑鼻香味使英国官 员们馋涎欲滴,忙打听是什么菜?答曰杂碎。李示意他们尽 情享用,结果一个个赞不绝口。据说后来饭店的菜单上就有 了“李鸿章杂碎”。 这说明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礼仪, 无高下之分。李鸿章作为一个中国使臣,在桀骜不逊的日不 落帝国人面前,没有卑躬屈膝,而是巧妙地宣扬了中华民族 的传统饮食文化。而影响至今,不得不说他有着强烈的民族 观念。
李鸿章生平简介

李鸿章的外交实践及失败引发了后世对清朝外交政策的反思,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 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
提供历史人物研究的范例
李鸿章作为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历史人物的多角度、多层面的 范例。
THANKS.
影响与评价
李鸿章在对外关系处理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开放性和进步性,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同时,他也受到了一定的争议和批评,有人认为他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过于妥协和软弱。
经济改革与现代化
04
建设推动者
洋务运动背景下经济改革措施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工业技术 等,以提升国内生产力。
其父李文安是一位塾 师,注重培养子女的 品德和学识。
求学过程及师承关系
李鸿章在父亲的教导下,接受了基础 的启蒙教育。
在求学过程中,李鸿章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学友,包括后来的政治盟友 。
后来进入县学,接受更为系统的教育 ,研习经史子集。
早期思想形成与转变
李鸿章早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
随着学识的增长和时局的变迁,他开始关注国家大事,逐渐形成了改革图强的思想 。
在与洋务派人士的交往中,李鸿章逐渐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和清王朝的落后,从 而坚定了学习西方、自强求富的信念。
政治生涯与成就
02
清朝晚期政治局势概述
内忧外患
清朝晚期,国家面临严重的内忧 外患,内部政治腐败,民生凋敝 ,外部则遭受列强侵略,国家主
李鸿章生平简介
目录
•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 政治生涯与成就 • 军事才能与战绩展示 • 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推动者 • 文化教育事业倡导者与实践者 • 评价、争议及后世影响
[李鸿章简介_李鸿章的生平故事大全] 李鸿章传生平
![[李鸿章简介_李鸿章的生平故事大全] 李鸿章传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3875642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5c.png)
[李鸿章简介_李鸿章的生平故事大全] 李鸿章传生平李鸿章是近代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名臣,李鸿章的生平故事中有着许许多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接下来就跟随本文库一起了解李鸿章简介吧。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省心,谥文忠。
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因其忠辅清,才干了得而闻名。
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
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
着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
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
李鸿章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家世渊源李鸿章的先祖本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合肥市)。
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父亲李文安(1801年-1855年)经多年苦读,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磨店乡(今合肥市瑶海区东北部)。
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年-1873年),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科举出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
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
其一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1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走进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

走进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摘要:李鸿章作为一个影响了晚清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汉族官僚。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悲剧人物。
一生奔波劳累,是洋务运动中做事最多的的人。
最后却落得被时人、后人唾骂的卖国贼。
今天,我们应该抛弃过去的偏见,全面客观的看待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李鸿章忠于自己的朝廷,而且倡导了洋务运动,着实为清朝做了很多好事,尤其是军事现代化以及船舶机械加工制造业上,这些我们都应当给与肯定,可是同时,他所签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实属无奈,作为一个外交官,表现出了清朝的国力衰微,李鸿章却被后人冠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
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
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
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整个晚清,慈禧代表清王朝满族贵族的最高统治者,太平天国后,清朝权力中心下移,地方汉族大员崛起。
湘系,淮系,北洋。
当中时间最长,做事最多的就是李鸿章。
赫德代表洋人和西方势力。
这足见李鸿章的分量。
甲午战争使他一生事业名声扫地,他也承认自己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没想到甲午一战,把我这个纸糊的灯笼给捅破了。
在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横扫中国江南地区,清朝的“八旗”,“绿营”不堪一击。
是靠汉族大员的团练才将其平定。
其中就包括李鸿章的淮军。
过去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被称为是他的一项“罪证”。
经过了太平天国,捻军两次大规模的内战后,李鸿章凭借军事力量起来了。
历史名人介绍-晚清名臣李鸿章

李鸿章从政之余,喜欢收藏图书。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园,有 “望云草堂”藏书处。咸丰十年(1860)在上海镇压小刀会 起义时,经常光顾著名藏书家郁松年的藏书楼“宜稼堂”,郁 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给他。去世后,其藏书归于李经迈继承,其 珍贵版本于抗日战争中经“汉文渊”书肆主人出售不少。其余 藏书在1940年由其孙李国超捐献给震旦大学图书馆,计 18000册。
《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肆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 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屈辱外交
1874年,由于列强的入侵,李鸿章代表清王朝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 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背上了“卖国贼”的千古骂名。
叁 文化成就
文化成就
书法造诣
李鸿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谐于一体, 美若一粒粒生动活泼的珍珠在跳跃,行行有度,疏而不乱。览 之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不失为一篇书法高品佳作,显示 出李鸿章的书法造诣之深。
晚清名臣
—李鸿章
壹
贰
叁
肆
目
人
主
文
人
物
要
化
物
录
生
事
成
评
平
迹
就
价
壹 人物生901年11月7日)
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 生”。
李鸿章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

李鸿章通过发行国债和纸币等措施,改革国家的财政金融制度,缓 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财政困难,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推动金融业发展
李鸿章积极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支持设立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05
李鸿章在文化领域中的影 响
提倡西学、兴办教育
推广西方科学技术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动洋务运动, 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促进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
地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这一结果使中国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之
中。
军事思想与策略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李鸿章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拥有 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他积极倡 导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加强国防建设。
重视海防建设
李鸿章认为海防是国家安全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大力推动海 军建设,并提出“以海为防”的 战略思想。
维护传统礼仪
他在外交场合中坚持维护传统礼仪,体现了一个传统士大夫的尊 严和风范。
传承文化遗产
李鸿章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支持修缮文物古迹,为传承 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推动中西文化交融
李鸿章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积极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倡导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外交手腕与策略
01
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李鸿章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灵 活运用外交策略,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手腕。
02
在与列强的交涉中,他善于利用国际法和外交惯例,为清朝争
取了更多的权益。
通过外交手段成功解决了多次边境争端和贸易纠纷,维护了国
03
家的领土完整和经济利益。
改革思想与尝试
李鸿章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

中国挨多少次打,李鸿章就签多少次约。
“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后的路还长,这 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
“慌什么,都不要哭,我死不了! 此血可以报国矣!” “再减少5000万,行不行?” “5000万两不行,再减少2000万总行吧?” “无论如何再减少点儿,就作为老夫回国的旅费吧!”
四大 功绩
兴办近代军事校园
李鸿章深知清朝军事制设和教学的落后,要展 开近代化军事变革,有必要从人才的培育下手。 一是选送可塑之人出国学习。 二是树立新式军校。1880年他“参酌西国陈 规”,兴办了天津水师书院,培育技术人才。
THE BUSENESS PLAN
CONTENTS
目录
02
人物品性
旷世 奇才
书法造诣
李鸿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谐 于一体,美若一粒粒生动活泼的珍珠在跳跃,行行有度, 疏而不乱。览之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不失为一篇 书法高品佳作,显示出李鸿章的书法造诣之深。
个人作品
李鸿章的作品,收录于桐城吴汝纶主持编 纂的称《李文忠公全集》全集100册,内 分奏稿、朋僚函稿、译著函稿、教堂函稿、 海军函稿及电稿等。其余为政书、兵书、 方志、科技图书及历代名人年谱等
办天下大事,贵实心, 尤贵虚心。非真知灼见 不能办事,亦不能论事, 贵耳贱目,最足误事 能受苦乃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添加 文本
机器创造一事,为今御侮之 资,自强之本
大丈夫生世,惟血气养性不可 磨灭 ,否则入魔道矣。
感谢观看
美味名犬
趣闻 轶事
有冷有热
和我的孙 子一般大
THE BUSENESS PLAN
CONTENTS
目录
03
人物评价及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一生的事迹: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
安徽合肥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
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
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
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是为淮军。
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
地方实权既握,又于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两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
后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
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次年,授湖广总督。
其后,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
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
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同时,又著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
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
所有这些洋务事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
1901年11月去世。
谥文忠,晋封一等侯。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根据收集的资料,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 多个条约根据我所收集的资料,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1 年8 月《中日修好条约》;1876 年9 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 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4 年5 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 年4 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1895 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 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中日《辽南条约》;1896 年3 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 月《中俄密约》;1898 年6 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 年9 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李鸿章也算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在当时那种国际
大环境下他也算尽未到一个外交家的努力,但是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而这些垃圾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有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
对于李鸿章的看法或是评论几乎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而我自然也不例外了。
其实,我觉得历史上的李鸿章,绝非是某些史学家所描述中美化的那样忍辱负重、功勋卓著,也不完完全全是某些批判家眼中一个没有操守、乏善可陈的历史丑角,而是一个愚蠢、自私、贪婪、懦弱,而又同时具有先进意识和卓越才能的封建官僚者的典型代表.
有一些人对李的看法过于偏激,我们应当站在更公平严谨的历史角度来评价李鸿章这个人。
固然,他是丑恶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但是这也无法磨灭他在历史上做过的一些功绩。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他的这一生是过错大于功绩的。
首先,李的最大功绩主要体现在了军事上、经济上和教育上,而他的最大过错则主要体现在外交政治上、对内统治上和日常生活上。
军事上:他主持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着力更新武器装备、训练改革,推行了军事近代化进程;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又创办了近代军事学校;指挥甲午海战。
在当时这些对于之前的那些闭关锁国而又自大的清朝统治者而言,足以体现李鸿章的先进意识和理念。
李鸿章不仅在“洋务”方面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才能,他所
领导的洋务运动对当时而言更是一种另一形式的改革。
如此,他对军事近代化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济上:他为了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这些实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时也大大地刺激民用工业的发展,为近代的经济也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这事迹也能体现了他的先明之处。
教育上: 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他还组织创办了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
打破了旧时的教育模式,为教育事业开创了一番新景象。
这些也是他功绩之一,也体现了他的先进的作风。
顾名思义,他是一个封建官僚,自然是以统治者们自己的利益为先,当然摆脱不了封建统治者丑恶的嘴脸。
以上全是他的功绩,接下来就该翻一翻他的大过了。
外交政治上:他在天津教案时,软弱无能,赔款他人;他还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马关条约》、《中法新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30多条不平等的条约;俄皇加冕作为头等公使出使。
这些事件后使国家丧失了大片土地,还使大量黄金、白银等大量外流;国家主权也沦丧,使国家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人民过着丧权辱国的日子,生活备受欺凌。
这些不仅体现了他的懦弱无能,也体现了他的自私与愚昧。
对内统治上:他镇压太平军人民的运动,剿杀义和团。
这体现了
他以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为首,镇压和压榨人民的自私的嘴脸。
日常生活上:李热衷于享用洋酒、咖啡和高档洋货。
据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记载:李“每膳供双鸡之精汁,朝朝经侍医诊验,常上电气。
”就连《走向共和》的导演都承认李鸿章生活奢侈,喝的水都是从荷兰进口的。
李鸿章还大受贿赂,据《沙俄财政部档案汇编》记载,李鸿章一共接受了沙皇俄国170.25万卢布的贿赂(有李鸿章派人提取款项存条和当日提款的记录)。
在此之外,李鸿章还接受过俄方另一笔贿赂:1898年3月22日,沙俄给李和总理衙门张荫桓各50万元贿赂(张荫桓实得25万),旨在催促中方尽快签署《旅大租地条约》和稍后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撇开其他的事情不论,单此受贿卖国一项,即足以证明李鸿章品质之败坏。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当时的另一位官员许景澄在负责中东铁路交涉过程中,俄国人曾许以1.5万两银子作为每月的办公费,可以由许随意支取,以便在中东铁路上攫取利益,被许严拒,许且把已到账的1万两银子上交总理衙门。
因而,说他生活奢靡,为官腐败,贪得无厌,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当时民不聊生,他却自顾自已的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来换取金钱,过着如此纸醉金迷的日子。
我觉得站在更公正的历史角度来分析,我们应当这样来评定他:他的一生终究是过错大于功绩的。
自然,他也是一个愚蠢、自私、贪婪、懦弱,而又同时具有先进意识和卓越才能的封建官僚者的典型代表,并不是一个没有操守、乏善可陈的历史丑角,也不是什么忍辱负重、功勋卓著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