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地名的来源
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背景

xx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背景从东汉xx《异物志》和xx时期万震《xx异物志》的记载表明,至少在东汉时期,我国人民不仅发现和命名了xx,而且已经初步掌握到xx的基本特点。
至隋唐两代,“焦xx”、“象石”、“xx”等地名的出现,更加表明xx人民在xx 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已经远至西沙群岛。
至宋代,始以xx、xx等专用名称明确指称南海诸岛。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即“千里xx”、“万里xx”属于当时xx路xx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xx版图已现端倪。
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xx版图并置于xxxx州府xx 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
值得注意的是,从宋代起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成为xx人民生产、经营活动的传统区域,而且更成为水师巡防的重要海域。
晚清至近代以来,xx政府继承了历代xx范围的传统疆域观,一方面抵御外来侵扰、维护xx主权权益,另一方面着力从地名、地图等方面加以规范,从而使xx在xx的主权地位更加牢固。
xx争端的原由1. 美日埋下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祸根xx二战战败后,于____年底将xx群岛归还xx。
但____年,xx把xx、xx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片面地和xx媾和,签订《xx和约》,并在第二条规定,“xx放弃对xx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
该条约的最大漏洞就是没有明确规定将xx群岛“归还xx”。
这一祸根成为后来一些国家提出无理主权要求、侵占xx岛礁的借口。
____年,xx学者又证实该海域可能是个“地下宝库”,于是xx群岛“主权未定论”有了市场。
2.南沙群岛海域的富饶吸引着贪婪的人们20世纪70年代以前,xx问题并未突显,但是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xx 由于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成为世界热点争议地区。
专家保守估计,xx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整个xx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个xx”之称。
xx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
南海诸岛名称发展变化

南海诸岛名称发展变化自古以来,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民们就耕耘在南海诸岛周边的蓝色土壤上。
很早之前,这些“海上农夫”就已经有了一整套前往三沙的航行路线图册——《更路簿》。
这套册子,据说最迟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出现了,有多个不同版本。
《更路簿》记载了用罗盘指引航向、用燃香记载时间和里程的一条条在西沙和南沙作业的路线。
按照它的指引,就可以从潭门镇出发,航行到三沙各个岛礁。
过去潭门镇渔民出海,有一条祖传的规矩——父子不同船。
这是因为,渔村里大多数人家都有亲属遭遇海难而永远留在了三沙,一些人家的后院里还有“衣冠冢”。
《更路簿》,这套用潭门镇渔民祖祖辈辈生命而凝注成的册子,于今人而言,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与而今南海诸岛名称多有不同的民间命名。
检索这些岛礁的民间称呼,我们或许能得到许多不曾有过的认知。
岛礁的民间命名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纷纷进入中国南海进行测量和绘图,给那些珊瑚岛礁命名,把名字填在他们的地图上。
随后他们把这些成果编成图籍出版发行。
这其中,一本由英国人编辑、1868年出版的The ChinaSea Directory影响最大,因为它在1901年时被中国人陈寿彭翻译出版,书名为《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
书中关于南海诸岛的地名全部音译自英文名称,这些音译地名不仅被官方文件多次引用,还被一些学者写进中国的地理书籍,因此流传甚广。
不过,早在他们之前,潭门镇渔民的祖先们就已经赋予了这些岛礁名字。
潭门镇的渔民要到珊瑚礁中潜水作业,捕捞海珍品,因此要一一给那些岛礁取名字。
这些地名不仅成了三沙主权属于中国的无可辩驳的铁证,也成了一些地理学家、地名学家的研究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的刘南威教授,是研究南海诸岛地名的著名学者。
他搜集整理的南海诸岛渔民习用名(即民间命名)总共有131 个,这些地名的主要来源是潭门渔民手中流传的《更路簿》。
1973 年发布的《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中也有大量习用名。
这里出现了习用名100 个,其中绝大部分与《更路簿》中的地名相同,但有 15个是《更路簿》中所没有的。
南海诸岛命名和南海十一段线划线由来!

南海诸岛命名和南海十一段线划线由来!南海诸岛命名和南海十一段线划线由来近代历史上我国政府为南海诸岛命名的情况转自:南沙群岛在线自清朝至民国,我国政府曾经三次为南海诸岛命名。
第一次是1909年李准巡海为西沙群岛15个岛命名。
第二次是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于1935年公布《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其中公布南海诸岛地名136个。
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由内政部于1947年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包括地名172个。
每次命名都绘有地图。
其中《李准巡海图》已散佚。
一、1909年李准巡海时的命名情况1909年5月(清宣统元年,旧历四月),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170多人,分乘伏波、琛航、广金三艘军舰到西沙群岛巡察,测绘地图,查勘岛屿15座,逐一命名,勒石竖旗。
当时命名的16个岛屿是伏波岛、甘泉岛、珊瑚岛、琛航道、广金岛、丰润岛、邻水岛、霍邱岛、归安岛、乌程岛、宁波岛、新会岛、华阳岛、阳湖岛、休宁岛、番禺岛。
这是一次有意义有影响的地名审定,可惜《李准巡海图》已散佚,后10个岛屿不知具体指何岛。
1947年旧内政部审定地名时,沿用甘泉岛、珊瑚岛和琛航岛三个地名,伏波岛改为晋卿岛、丰润岛改为和五岛(现在的标准名称为东岛)。
二、1935年水陆地图委员会定名情况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成立于1933年,该会会刊第一期报道:“我国因向乏全国实测详图,故坊间出版书籍......类多抄袭陈编、以讹传讹,甚至翻印外国出版之中国图,不加审察,致国疆界域,任意出入,影响所及,关系非浅。
......并拟定水陆地图设查委员会规则草案......至(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各机关再复会商,决意依照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规则第二条规定,由关系各部分别派定代表,成立本委员会,于二十二年六月七日正式开始办公”。
1933年4月法国入侵南海九岛,全国舆论哗然,群起反对、抗议,这推动了委员会的成立和展开工作。
1934年12月21日第25次会议作出了审定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岛名的决议。
从南海地名演化看我国的海洋认知

从南海地名演化看我国的海洋认知
———及英国的海洋殖民意识
黄碧蓉
摘 要: 地名不是任意命名的。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 人类思维内容的外现,记录着人类认知活动的印记。南海 诸岛由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其地名由早期的粗浅片 面到现时代的规范全面的历时演化,反映我国人民对南海 海域的认知经历了由最初的畏惧到后来的探求直至最后 的征服的过程。而英国 19 世纪初对南海诸岛进行的命名 与更名,海洋殖 民 意 识 明 显,是 违 背 名 从 主 人 的 国 际 地 名 使用原则的殖民地名。近年来,南海诸岛这个我国人民有 着某种“原始性权利”的岛屿却陷入激烈国际争端,南海周 边国家纷纷 进 行 地 名 更 易,提 出 主 权 要 求 并 施 行 侵 占,在 海洋变得尤为重要的 21 世纪,不得不令我们对我国的传 统海洋意识进行一些反思。 关键词: 南海地名; 海洋认知; 海洋殖民意识; 传统海洋意 识 中图分类号: H0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90X( 2011) 11 - 065 - 03 作 者: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 后; 上海,201306 基金项目: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 11YS165) ; 上海海 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一 初始南海———生畏惧观其概貌, 南海诸岛得其整体泛称地名
早在公元前 2000 多年前的汉代,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 从广州出发经由西沙群岛海域直达越南南部的航线被开辟出 来 。那 时 ,在 这 条 航 线 上 ,数 量 众 多 的 岛 礁 暗 沙 给 航 行 带 来 许 多 麻 烦 甚 至 灾 难 ,先 民 们 对 南 海 产 生 了 畏 惧 心 理 。 后 来 ,随 着 航行实践经验的 积 累,以 及 对 这 一 海 域 的 认 识 和 标 识 记 录 的 逐渐增多,他们对南海的自然现象和概貌渐渐有了一些认识。
不用证明!!南海诸岛就是中国的。

• 从历史看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直接切入南沙群岛。1935年,中国海军部东 沙群岛气象台台长方均在东沙群岛马蹄礁上发现了从汉代到清代的古钱, 其中汉代的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皇宋通宝、元代的至正通宝、 永乐通宝,以及清代的雍正通宝和乾隆通宝。 • 1920年,日本渔民在西沙群岛珊瑚礁下约五英尺深处发现了从汉代到明 代永乐年间的中国古钱。 • 1947年,广东省西南沙群岛志编纂委员会代表王广玮教授,也曾在西沙 群岛石岛珊瑚石岩下拾得唐朝的开元通宝、明朝的洪武通宝和永乐通宝等 古代钱币。 • 1974年,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的考古人员到西沙群岛进行 文物调查,在永兴岛、被盗、金银岛、珊瑚岛、五岛等地挖掘到了一批宋 朝和明朝的铜钱和明清及近代的瓷器。 • 考古人员在甘泉岛上发现了唐宋时期的我国居民遗址,出土了一大批遗物, 其中有107件唐代和宋代的青瓷陶器,居民吃剩的鰹鸟骨、各种螺蚌壳, 以及燃煮食物炭粒灰烬。 • 1955年,考古学家王恒杰教授在西沙群岛北岛也发现了明清以来的一系 列住居遗址。 • …… • 中国渔民为祈求神祗保佑,在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都建立了 许多供奉神明的小庙。其中有纪念在海上遇难者的孤魂庙,有供奉海参妈 祖的天妃庙或娘娘庙,此外还有供奉土地神和大王神的土地庙和大王庙。
• 南海诸岛,为什么叫做南 海诸岛?在大陆南面,是 浩瀚无际的海洋,这个海 洋,人们称之为南海或南 中国海。南海诸岛是分布 在南海中数百个岛屿、礁、 滩和暗沙的总称。 •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 船只早就已经在南海中航 行。 • 东汉,杨孚在其《异物志》 中记载:涨海琦头,水浅 而多磁石。
• 三国东吴,万震《南州异物志》 中记载: 涨海琦头,水浅而多 磁石,外徼人乘大船,皆以铁 锢之。至此关,以磁石,不得 过。 • 宋朝,赵汝适1225年撰写《诸 蕃志》中记载:至吉阳,乃海 之极,亡复陆涂,外有洲,曰, 乌里;曰,苏吉浪。南对占城, 西望真腊,懂则千里长沙,万 里石塘。渺茫无际,天水一色, 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 死系焉。 • (“占城”即今越南中部; “真腊”即今柬埔寨;“千里 长沙,万里石塘”即西沙群岛 和南沙群岛。)
南海历史归属问题

南海历史归属南海,亦称南中国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
东边是菲律宾群岛,西边是中南半岛,南边为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等。
在这辽阔的海域中,分布着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一般统称为南海诸岛。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1、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中国古代政府对西沙群岛的管理始于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为42郡,其中南海郡管辖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整个南海诸岛。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粤之乱后,在海南岛设儋耳、朱崖两郡,辖南海诸岛,并派水师巡视西沙。
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
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
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对其形态描述道:“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
”南朝时,朝廷仍派出舟师巡视南海。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振州(今海南三亚)疆域“西南至大海千里”,西沙群岛包括在内。
唐宋年间,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
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多达上百种。
唐穆宗时明令岭南节度使管辖的范围包括南海诸岛。
《琼州府志》记载,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将西沙群岛列为广南水军的巡海范围之内。
元代,对南海诸岛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
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中有“万里石塘,由潮洲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原其地脉,历历可考。
一脉至爪哇,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遐昆仑之地”。
其中“万里石塘”指包括今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
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石塘。
从图中标绘的位置看,后一个石塘是今南沙群岛。
南海诸岛的前世今生: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

南海诸岛的前世今生: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像颗颗明珠分布在烟波浩渺的南海上,它们与东沙群岛一起总称南海诸岛,共有200多个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分布范围广阔,资源富饶,风光绮丽,位置重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中国南海诸岛主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经营开发,并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这一发展过程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国际社会也是长期予以承认的。
上篇历史典籍记载南海为我国所拥有从汉代开始中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我国南海及南海诸岛从无名到有名,以及历代沿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在南海之滨劳动和生息。
春秋时期,楚国的辖境到达南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岭南境内设南海、象郡、桂林三郡,促进了我国南方的开发。
到了汉代,南海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海上航线。
随着航海事业的不断发展,长期航行于南海的实践使我国人民最早发现了南海诸岛,并随之成为开发和经营这些岛屿的主人,终于使这些岛屿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前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汉武帝刘彻开始,西汉皇朝多次派使者偕翻译人员乘坐中国制造的海船,经南海前往南亚各国进行国际交往和贸易活动。
汉朝使者和航海家在航行南海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南海诸岛。
东汉杨孚《异物志》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
”此处的“崎头”指岛屿,“磁石”之意即隐没水下的礁滩。
《异物志》记载有南海诸岛产海龟和玳瑁。
三国时期万震《南州异物志》记录了从马来半岛到中国的航程,其载:“句椎去典遨游八百里,有江口,西南向,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
”公元226年至231年,康泰奉吴大帝孙权之遣,前往扶南(今柬埔寨),航经南海,著有《扶南传》,写道:“涨海中,倒(到)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
”此处“珊瑚洲”指珊瑚礁形成的岛屿。
这些史料的记述十分一致,其中所言“崎头”是我国古人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涨海”即我国古代对南海最早的称谓。
南海诸岛地名的来源

南海诸岛地名的来源((来自网络))南海,是一个传奇。
有多少朝代和历史人物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联;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在那个地址发生、演绎。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海有着不同的称呼,汉代称南海诸岛为“崎头”;三国东吴孙权命名东沙群岛为“珊瑚洲”;隋代为西沙群岛起名“焦石山”;唐朝以“象石”称西沙群岛;《宋会要》第一次以“石塘”之名泛指南海诸岛。
《元史》中之“万里石塘”指今西沙、南沙群岛;明《郑和航海图》以“石塘”“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为今之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之名。
清朝为南海诸岛的命名就更具体,仅海南渔民利用的《更路簿》就有十多种,给各岛、礁、滩、洲所取的地名,多达120多个。
我国对南海诸岛的命名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发觉一个命名一个,发觉一批命名一批,由少到多,慢慢完善,不断标准,最终实现标准统一。
两千连年来,为南海诸岛命名竖碑的数以千计,这些地名既遵循传统命名的一样规律,也凸现了南海诸岛命名的专门性。
一、以古代名人命名地名,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南海诸岛的命名,坚持和发扬了那个传统。
鲁班暗沙,位于中沙群岛的中沙大环礁北缘,由庞大的珊瑚礁组成,以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匠鲁班之名命名。
传奇鲁班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开山祖师。
屈原礁,位于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南缘,以战国时期着名诗人屈原之名命名。
南沙群岛的孔明礁,以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字命名。
东坡礁在南沙群岛东北、礼乐滩之南,以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轼之号命名。
座落于南沙群岛礼乐环礁上的阳明礁,以明代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之号命名。
从汉代以来,因游历南洋,出使西洋,途经南海岛、礁、滩、洲的文臣佳士,多有着书立说,详细、生动地记叙了南海诸岛的漂亮风光、地理地貌、丰硕物产,还给南海诸岛起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名称,如汪大渊以“昆仑山”命名南沙群岛;康泰以“涨海”命名南海。
为纪念这些曾为南海诸岛扬名的人,后人又以他们的名字为南海诸岛命名。
在南沙群岛中西部,被洁白珊瑚细沙覆盖的康泰滩、朱应滩,确实是以三国时期吴国使臣康泰、朱应的姓名别离命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诸岛地名的来源((来自网络))
中国南海,是一个传奇。
有多少朝代和历史人物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联;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演绎。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海有着不同的称谓,汉代称南海诸岛为“崎头”;三国东吴孙权命名东沙群岛为“珊瑚洲”;隋代为西沙群岛起名“焦石山”;唐代以“象石”称西沙群岛;《宋会要》第一次以“石塘”之名泛指南海诸岛。
《元史》中之“万里石塘”指今西沙、南沙群岛;明《郑和航海图》以“石塘”“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为今之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之名。
清代为南海诸岛的命名就更具体,仅海南渔民使用的《更路簿》就有十多种,给各岛、礁、滩、洲所取的地名,多达120多个。
我国对南海诸岛的命名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发现一个命名一个,发现一批命名一批,由少到多,逐步完善,不断规范,最终实现标准统一。
两千多年来,为南海诸岛命名竖碑的数以千计,这些地名既遵循传统命名的一般规律,也凸现了南海诸岛命名的独特性。
一、以古代名人命名地名,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南海诸岛的命名,坚持和发扬了这个传统。
鲁班暗沙,位于中沙群岛的中沙大环礁北缘,由巨大的珊瑚礁构成,以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匠鲁班之名命名。
传说鲁班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鼻祖。
屈原礁,位于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南缘,以战国时期着名诗人屈原之名命名。
南沙群岛的孔明礁,以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字命名。
东坡礁在南沙群岛东北、礼乐滩之南,以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轼之号命名。
坐落于南沙群岛礼乐环礁上的阳明礁,以明代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之号命名。
从汉代以来,因游历南洋,出使西洋,途经南海岛、礁、滩、洲的文臣佳士,多有着书立说,详细、生动地记述了南海诸岛的美丽风光、地理地貌、丰富物产,还给南海诸岛起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名称,如汪大渊以“昆仑山”命名南沙群岛;康泰以“涨海”命名南海。
为纪念这些曾为南海诸岛立名的人,后人又以他们的名字为南海诸岛命名。
在南沙群岛中西部,被洁白珊瑚细沙覆盖的康泰滩、朱应滩,就是以三国时代吴国使臣康泰、朱应的姓名分别命名的。
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派遣中郎康泰、宣化从事朱应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归国后,他俩分别着有《吴时外国传》《扶南异物志》等,不仅记述了出使扶南“百数十国”的经历和传闻,而且对南海诸岛的形态和成因作了相当精确的描述,特别是第一次给南海诸岛起名为“珊瑚洲”。
南沙群岛北部有一座大渊滩,是以元代着名的旅行家汪大渊之名命名的。
汪大渊“自幼好游”,20岁就“附航出海”,曾两下东、西洋,游历数十国,撰有《岛夷志略》,生动记述了他的游踪和见闻,书中坚称西沙、中沙、东沙、南沙群岛“俗云万里石塘”“本属中国”。
二、时势造英雄。
历史上有过“文景之治”“康乾盛世”,明“永乐”时期也许算不上辉煌盛世,但至少有着“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七下西洋,受命于明成祖,始于永乐三年,前六次均发生在永乐年间,而且每次必登、必书南海诸岛,在我国外交史和航海史写下了光辉一页。
这大概就是以“永乐年号”命名“永乐群岛”意义之所在。
郑和在明宣宗宣德年间第七次下西洋,死于返航途中。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记录郑和下西洋的着作,多成书于“宣德”年间,这或者就是以“宣德年号”命名“宣德群岛”的原因。
郑和多次往返南海诸岛,以郑和之名命名“郑和群礁”,是对这位着名航海家、外交使臣最好的纪念。
跟随他一起下南洋的航海家也没有被忘记。
景宏岛以郑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之名命名。
南沙群岛的马欢岛,被白色珊瑚沙和贝壳碎屑覆盖,还有水质不错的淡水井,以明代航海家、翻译家马欢之名命名。
马欢精通伊斯兰的宗教语言——阿拉伯语,三次随郑和下西洋,着有《瀛涯胜览》一书,详细记述了下西洋的经历以及所到各国的风土民俗、地理特征,也记述了一些南海诸岛的名称和地形地貌,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与马欢岛同处于“形如橄榄”环礁上的费信岛,以明代航海家、翻译家费信之名命名。
费信,“回教徒,以能解阿拉伯语言,被命为通译”。
他先后四次随郑和出使西洋,将自己
历览海外各国情况写成《星槎胜览》二集,书中以“七洲洋”命名西沙群岛,以“昆仑洋”命名南沙群岛。
位于南沙群岛的巩珍礁,以明代航海家巩珍的姓名命名,他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幕僚,特别是成书的《西洋番国志》记录了所经二十多国的风土民情及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全过程。
虽然已过去六百多年,但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对南海有贡献的人,人们不会忘记他们。
三、从西汉开始,我国不仅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屡遣使臣通过南海出使南洋、西洋诸国,推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扩大我国影响。
位于南沙群岛的常骏暗沙,是以隋朝使臣常骏之名命名的。
隋大业年间,奉隋炀帝之命,屯田主事常骏、户部主事王君政等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经过南海诸岛,后人纪念常骏,故名。
紧密相连的赵述岛与赵述门,同在宣德群岛上,而且均以明代使臣赵述之名命名。
明洪武年间,赵述受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多次出使三佛齐(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古国),实现了与东南亚数国的友好关系,故享有以其名为两个岛屿命名的殊荣。
尹庆群礁,以明使臣尹庆的姓名命名。
明永乐元年、永乐二年,明成祖遣内官尹庆数次出使南洋多国,履行邦交使命,以其姓名为这片群礁命名,以示纪念。
古代外交使臣远不如当今外交官风光,但进行开创性的外交工作,建立友好邦交,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是受各方尊重的。
四、南海诸岛的主权历来属于中国,但又屡屡受到一些国家的侵扰,许多爱国使臣和志士为维护南海主权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名字也以地名的形式竖立在南海的石碑上。
位于西沙群岛的嵩焘滩,是以清朝首任驻外大臣郭嵩焘之名命名的。
清末,郭嵩焘在任广东巡抚期间,为阻止外国人的侵扰,维护南海诸岛主权,多次派遣广东水师到南海巡视;后来,他改任清朝首任驻英国兼驻法国大使,往返途经南海诸岛,并在其着作《使西纪程》中明确指出,南海为“中国海也”,西沙群岛为“中国属岛也”。
南沙群岛人骏滩,是以两广总督张人骏之名命名的。
光绪三十三年,张人骏就英国提出东沙岛主权事电请外务部,声明东沙岛“系中国属岛”“前往探明,以杜外人觊觎”;光绪三十四年,张人骏奏报:“迭经臣与日本领事,据理力争,彼已认(东沙岛)为中国属土”,“今日商退出,将岛交回”;宣统元年(1909年),为阻止日本人“图占我东、西沙岛”,张人骏果断派出广东水师“往该岛巡视勘察”,声明“书立碑记,以保海权而重领土”;同年,张人骏奏报并成立“筹办西沙群岛办事处”,同时制订开发西沙群岛的计划。
这一系列动作显示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地位,推进了对南海诸岛的行政管辖。
清宣统元年,为阻止日本的侵扰,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奉命率官兵及相关技术人员170余人,分乘琛航、广金、伏波三舰,历时22天,对西沙群岛进行逐岛测绘、查勘、调查、逐一命名。
回粤后报告:“其地居琼崖东南,适当欧洲来华之要冲,为南洋第一重要门户。
”并成立“筹办西沙群岛办事处”。
这是对西沙群岛实质性的行政管辖,效应巨大,意义不凡。
故
位于南沙群岛西南、绵延三海里的李准滩,以李准姓名命名,同时还以琛航、广金、伏波三舰之名分别命名了琛航岛、广金岛和伏波岛。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南海诸岛归还中国。
中国政府于1946年派出使团分乘永兴、中建、太平、中业四舰开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进行接收。
整个接收过程隆重热烈,逐岛命名竖碑、鸣炮升旗,并设立西沙群岛管理处和南沙群岛管理处,施行行政管辖。
当时竖碑命名了一批岛屿,以示纪念。
永兴岛,是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是西沙群岛的主岛,以接收西沙群岛的“永兴号”舰命名。
中建岛,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一座沙洲,地势低平,地面为洁白的珊瑚沙所覆盖,是海螺和海龟的乐园,以接收西沙群岛的“中建号”舰命名。
太平岛,位于郑和环礁的西北,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岛形如梭,林木茂密,以接收南沙群岛的“太平号”舰命名。
中业岛,呈三角形,是一座地势低洼的沙岛,生长着茂盛的灌木,以接收南沙群岛的“中业号”舰命名。
敦谦沙洲,呈圆形,位于太平岛东六海里处,其四周为珊瑚礁所环绕,以接收南沙群岛“中业号”舰的舰长李敦谦之名命名。
鸿庥岛,在郑和环礁的南缘,白色的珊瑚沙布满全岛,以接收南沙群岛“中业号”舰的副舰长杨鸿庥之名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