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一代人》赏析
顾城的诗赏析 奇遇

顾城的诗赏析奇遇原文:《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衍生注释:“黑夜”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黑暗压抑。
“黑色的眼睛”指在黑暗中成长的一代人。
“光明”代表着希望和理想。
二、赏析:这首诗简洁而有力,短短两句,却饱含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在黑暗的环境中,人们没有被打倒,反而凭借着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去努力追寻。
它展现了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难道你不觉得这两句诗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吗?三、作者介绍:顾城是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童真和幻想。
顾城的诗风格独特,意象新奇,如同一个梦幻的世界,让读者沉浸其中。
四、运用片段: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就像身处黑暗之中。
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寻找光明的希望。
比如在一次登山途中,雾气弥漫,道路难辨,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夜。
可大家没有退缩,相互鼓励,心中怀着登顶就能看到美丽风景的信念,这不正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真实写照吗?原文:《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一、衍生注释:诗中的“你”“我”“云”都具有象征意义。
“远”和“近”不仅是物理距离,更是心灵的距离。
二、赏析:这首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通过对“你”看“我”和看“云”时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心灵的疏离。
这难道不让人深思吗?三、作者介绍:顾城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知力,他总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四、运用片段: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
比如和朋友相处,明明近在咫尺,却感觉心与心之间隔着一层纱,就像诗中说的“你看我时很远”。
而当我们面对大自然,面对美丽的云彩,却能感到无比亲近,这不正和诗中所写的相似吗?原文:《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一、衍生注释:“小巷”象征着人生的困境或迷茫,“旧钥匙”和“厚墙”代表着努力和阻碍。
二、赏析:此诗充满了迷茫和探索的情绪。
顾城《一代人》赏析

顾城《一代人》赏析汉语言文学一班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猛咯内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
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
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
整首诗,宛如一幅有立体感的版画。
“黑夜”与“光明”形成暗色与亮色的鲜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经过变形的意想,渗透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种艺术表现触发了读者的想象,于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现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的顽强求索的精神……。
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个简单的意向群构成了一个开放时空…………历史转折关头特有的社会景象和人的心理结构。
有限中表现出无限,单纯中包孕着深厚,这是诗的特有规律。
新诗潮的先行者在追寻人性复归的同时,也在追寻诗向本体的复归。
这首小诗体现了一种现代美的风格。
它打破了传统的和谐构图,以不和谐的意象组合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迫使人对历史进行反思。
首先你得知道这是上个世纪一个诗人顾城在1979年4月写的诗,名字为一代人,一代人是指那些经历了文革洗礼的人,那时的他们,几乎把整个青春浪费在了文革上.那是一个几乎黑暗的时代,是一个所有年轻人都迷惘的时代,寻找理想中的出路也就是诗中所说的光明是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个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内心却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可见,这种无比的勇气,能带给一个人冲破黑暗的巨大力量,那么,那一代人,千千万万的企望光明的人,他们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那就将是无穷的,这首诗不是对黑暗的绝望,是对光明的向往,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宣言。
顾城一代人原文赏析

顾城一代人原文赏析顾城是当代最具有神秘性和争议性的诗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顾城一代人,以供大家阅读。
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赏析顾城的这首诗只有两句,但是却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相当重的份量,以其高度的历史概括性*和辩证思维的哲理之光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烈的艺术力量。
这首诗准确地表达了一代人的感情历程,闪射着强烈的时代色*彩。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黑夜”象征动乱的年代,“黑色*的眼睛”是既指实,又指虚。
我们“龙的传人”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这是实指。
黑色*又有-阴-暗、低沉、哀伤的情绪色*彩,这又有虚指的意义存在。
__十年,在一代人心中,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中,投下了沉重的-阴-影,留下了累累创伤,造成-阴-郁、苦闷和哀伤。
有人说这一代是沉沦的一代、迷惘的一代,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沉沦也罢,迷惘也罢,是谁造成的呢?诗人明确地指出是“黑夜”,这就很准确地指出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扭曲青年灵魂的邪恶力量。
尽管黑夜给青年一代带来了灾难,使他们沉沦和迷惘,但就是在最黑暗的时时候,他们仍未失掉对光明的向往。
他们不但是沉沦和迷惘的一代,更是奋起的一代,觉醒的一代!诗人的这种认识和概括闪动着辩证思维的光彩。
与其诅咒这一代的沉沦和迷惘,不如去诅咒“黑夜”。
如果只看到这一代的“黑色*眼睛” 而看不到他们眼睛中对光明的渴求的闪光,那该是多么不公正啊!短短的两句诗,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历程,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有力地证明了诗是精粹的艺术。
它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凝炼和艺术表现上的高度提纯,使它具有小说、散文等文体所不能有的力度和容量。
诗不在长而在精,诗人们,把诗写得更短些、更精些吧! 顾城关于爱情的经典语录1、水波拍日出碧海,石崖托月上青天。
阳春风轻花未开,中秋星稀月不圆。
——顾城2、那些雪的感觉,温柔的身体的感觉,鸟在月亮里飞的感觉,都好极了。
一代人 顾城 赏析

一代人顾城赏析
摘要:
一、概述顾城及其作品《一代人》
二、分析《一代人》的诗意与主题
三、解读《一代人》中的象征手法与意象
四、评价顾城的写作风格及作品影响力
正文:
一代人,短短的两个字,却承载了诗人顾城对一个时代深刻而又独特的解读。
这首诗创作于1979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而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顾城通过《一代人》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诗中“一代人”的象征意义丰富,既可以理解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抒发。
通过“一代人”这个意象,顾城成功地传达出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诗中“黑暗”与“光明”的对比,更是凸显了人们在逆境中坚守信仰的勇敢和坚定。
在写作风格上,顾城以其独特的象征手法和意象表达,使得《一代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经典名句,既是对那个时代人们信念的写照,也是对个体命运的寓言。
这种富有哲思的表达,使得《一代人》在众多当代诗歌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一代人》以其独特的主题、象征手法和意象,展现了诗人顾城
对一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到感悟。
这首诗不仅是一代人的心灵写照,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赏析顾城 一代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赏析作业顾城《一代人》赏析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本诗只有两句,但是却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相当重的份量,以其高度的历史概括性和辩证思维的哲理之光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烈的艺术力量。
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
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深思的魅力。
每个人都能明白诗中意象的意思,每个人都有进入诗歌的权利。
然而,那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却蕴含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合理性。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中“黑夜”象征动乱的年代,“黑色的眼睛”是既指实,又指虚。
我们“龙的传人”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这是实指。
黑色又有阴暗、低沉、哀伤的情绪色彩,这又有虚指的意义存在。
文革十年,在一代人心中,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中,投下了沉重的阴影,留下了累累创伤,造成阴郁、苦闷和哀伤。
有人说这一代是沉沦的一代、迷惘的一代,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沉沦也罢,迷惘也罢,是谁造成的呢?诗人明确地指出是“黑夜”,这就很准确地指出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扭曲青年灵魂的邪恶力量。
尽管黑夜给青年一代带来了灾难,使他们沉沦和迷惘,但就是在最黑暗的时时候,他们仍未失掉对光明的向往。
换一个角度看,黑色的眼睛也凝聚着批判精神,它以黑对黑,对黑夜的庞大淫威报以深沉的否定。
相对色彩缤纷的光明世界来说,黑色是一个终极,它与光明构成了对立。
然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来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受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的,也就是说:由特定的黑色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
他们不但是沉沦和迷惘的一代,更是奋起的一代,觉醒的一代!诗人的这种认识和概括闪动着辩证思维的光彩。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却在这一片黑暗中显示出了一个亮点,这个亮点虽然也是黑色的,但是这却是黑得发亮的眼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的赏析

顾城《一代人》的赏析
顾城的诗歌以力量和激情勾勒出一代人苦难的生活途径,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真实的
活力。
《一代人》是其经典诗作之一,它深刻反映了生活的痛苦和人们的挣扎。
诗的第一句“没有一个家,一代人穿江比河”大致描绘了生活的艰难,反映人们流离
失所的痛苦。
穿江比河,极大的境况也无法让他们驻足。
一代人把选择和不得已的苦涩味
道咀嚼下去了,他们没有回答挣扎的陌生心情,只能把身边的一切拋出去,没有了安身之处,一代人便把四海作为家乡,用这种激烈而刺激的方式表达其精神的健康与活力,引发
自己内在的冲动和被动的勇气,朝着自由的奔放前进。
诗的另一句“没有一粒米,一代人更坚毅”也朴素地表达了一代人所承受的物质贫穷。
“一粒米”可能是指体力劳动者有时必须熬过穷困之夜,“更坚毅”可能是指储蓄资金以
便过日子,两者令我们浮想联翩,将诗中的现实场景准确地焕发出来。
诗歌最后一句“不择一蹶不振,一代人渐入佳境”凸显出一代人振作不懈的精神,勇
敢深挖对自己的要求,不输任何伤亡,以自信和健康的心态把握生活,让它变得更加充实
而美好。
这表达了激励人们不畏艰险,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又体现了一代人普遍的内心
勇敢和自强。
《一代人》充满了遵从自己心愿、树立自尊、奋勇前进的精神,集激情、感情、理智
于一身,充满力量与勇气,唤醒受压迫一代人内心里深处无声的火焰,使暗无天日的黑暗
中迸发出生命的光明与活力。
顾城经典诗歌《一代人》赏析

顾城经典诗歌《一代人》赏析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顾城《一代人》顾城的《一代人》虽仅有短短两行十八个字,却通过诗人对诗歌意象的精巧营造及其内在结构独具匠心的组织,成功地构筑了蕴意隽永的诗歌审美意境,深刻地凸显了作者强烈的人生追求——寻找光明。
诗歌,实质就是审美主体自身对历史及人生的独特的观照而激发的情感体验的物态化。
顾城是著名诗人顾工的儿子,1956年在上海出生,1993年自戕于新西兰。
对于这样一个精神世界丰富而复杂的诗人,其创作的审美心理状态正如他自己所说“它真实地记录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间,有一片多么浓重的乌云,一块多么贫瘠的土地……’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一个随父'下放’少年的畸形心理。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顾城创作的作品也可看作是他精心编织着的灵魂深处的美丽的“童话”,以慰藉在那个浩劫的时代里受伤而残缺疲惫的心灵,诗人也因这种创作的心理而被人称为“童话诗人”。
这首被称为“朦胧诗”的《一代人》便是诗人创作心理的典型表征。
它于1980年3月在《星星》诗刊上发表后,不管对“朦胧诗”持什么态度,对顾城怎样评价的人,都被诗句深深地感动,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用周良沛的话来讲——不管怎样评价这个作者的作品倾向,是得另立题目,具体到这首《一代人》,应该肯定。
顾城《一代人》意象的精心营构使本诗中高度浓缩的诗句里蕴含丰富的审美底蕴。
短短的两句里就有四个意象:黑夜、我、黑色的眼睛和寻找光明。
诗人将人生的独特体验寄托于意象中,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特定的社会生活内容,更有对未来命运加以展望。
在诗中,“黑夜”象征着文革十年的阴暗及低沉的人生感受;“我”象征着在“黑夜”中成长的一代人,也是点题;“黑色的眼睛”则是更进一步的点明象“我”这祥的一代人的成长——在文革中扭曲的一代,苦闷的一代,失落的一代;“寻找光明”则是个动态意象,反映了即使“黑夜”给青年一代造成了不幸和苦难,但他们仍未失去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更是觉醒的一代,崛起的一代!这样四个意象一组合,就达到启发人以联想,引人思索,给人感触,引人探索的审美效应。
顾城《一代人》的赏析教学文稿

顾城《一代人》的赏 析精品文档顾城顾城《一代人》的赏析《一代人》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 “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顾城 《一代人》的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赏析一全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 夜、眼睛、光明。
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这一首诗歌具有了深思的魅力。
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 理性。
这是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
这一种相悖是在两个层 面上的。
第一个层面是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
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
在茫茫的黑暗里,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眼睛是唯一的明灯。
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
然而,诗中的 眼睛却是“黑色的眼睛”。
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
这感 受是撕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
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 巨大的恐惧。
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那个时代的背景。
第二个层次的相悖是诗歌内在的相悖。
这主要集中在“光明”这一意象 上。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深沉的黑夜,诗人要寻找光明。
诗人正要 用那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这是诗人奏响的反叛黑夜的一声号角。
这个层次也 是这首诗歌的主旨所在:诗人不仅要反思黑夜般的过去和倾诉心中的苦痛,更 要寻觅。
所以诗人为这只有两句话的诗起了一个宏大而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
但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了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 的呼唤和定位。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充分地体现了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意象的营构 上匠心独具。
诗人采用了与生活中生命感受密切相关的意象,用出人意料的组 合表达了他对世界、生活、生命的新鲜体验。
他还尽量使用明确、简单的词汇 和句子来表达心中的感受,避免诗歌的语言受到晦涩难懂等流弊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城《一代人》赏析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英国批评家、美学家瑞恰慈这样谈现代诗的意义:“重要的不是诗所云,而是诗本身”。
这句话相当深刻地道出了现代诗的价值取向。
顾城的《一代人》,通共只有两行,其意旨也未见得多么深刻,但我们读后却难以忘怀。
原因是什么?因为它首先从审美上打动了我们,不是诗歌以外的“思想”,而是“诗本身”!是深层意象这个精灵坚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唤起了我们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引爆了我们的情感!意象在这里,是完成了内容的形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诗人为这短短的两行诗冠以《一代人》这个博大的标题,这就为我们规定了进入此诗的视角----社会评判性*质的视角。
但诗人没有“说明”,他是在“呈现”。
“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黑色*的眼睛”在这里具有双重寓意:一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一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了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判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在“黑色*的眼睛”这个深层意象中,受骗和觉醒被神奇地结成一体,它们互为因果,互为向度相悖(肯定和否
定),这正是庞德所说的:“不把意象用于装饰,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了的语言的道”(转引自彼德·琼斯:《意象派诗选·序》)。
这首诗体制短小,但有筋有肉有骨有气,是深层意象诗中的佼佼者。
赏析一
《一代人》既是这一代人的自我阐释,又是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黑暗要扼杀一个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杀并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色*的眼睛。
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
正是这坚毅的寻找,才使他们看到掩盖在生活表象之下的、使人难以接受的本质。
赏析二
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在300年前干净利索地挥剑截断了诗和哲学的思维联系。
然而,300 年来,诗人们却广撒物象暗示的种子,培植出一座座“象征的森林”。
用对应的手段,成功地将诗和哲学统一了起来。
《一代人》似乎就是一个证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维柯手制的樊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无疑是“文眼”,颇值玩味。
我们知道,“黑”其实不是色*彩,所谓的色*彩均是
物体对各种光波反射的结果,如果不反射,便成了黑。
当然,没有光的世界只能是一片漆黑。
因此,“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
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的,是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
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
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换一个角度看,黑色*的眼睛也凝聚着批判精神,它以黑对黑,对黑夜的庞大淫*威报以深沉的否定。
相对色*彩缤纷的光明世界来说,黑色*是一个终极,它与光明构成了对立。
然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来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受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的,也就是说:由特定的黑色*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
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示一个庞大的主题,在对立统一中,充分显示了象征的魅力。
从作者的生活历程看,诗中的黑夜似乎是“十年浩劫”,“一代人”当然是指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人。
然而,诗毕竟不是历史,诗的容量常能凭借艺术的魔力而无限扩大。
如果超越时空的话,我们便很容易在屈原、杜甫、鲁迅等等不同时代的人物身上,看到
“一代人”的形象,他们都在“黑夜”中生存,他们都具有特别敏锐的“黑色*的眼睛”。
《一代人》干脆的语言,执着的追求意向同样显示了一种性*格,可以说,这也是一首“性*格诗”。
它汇集了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之间在大小、深浅、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最终熔入18个字中,深沉而潇洒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意象。
果然引爆了同代人的情感!《一代人》真是一枚神奇的“雷管”。
赏析三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顾城的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
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
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
整首诗,宛如一幅有立体感的版画。
"黑夜"与"光明"形成暗色*与亮色*的鲜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经过变形的意想,渗透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种艺术表现触发
了读者的想象,于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现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的顽强求索的精神.……。
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个简单的意向群构成了一个开放时空--历史转折关头特有的社会景象和人的心理结构。
有限中表现出无限,单纯中包孕着深厚,这是诗的特有规律。
新诗潮的先行者在追寻人性*复归的同时,也在追寻诗向本体的复归。
这首小诗体现了一种现代美的风格。
它打破了传统的和谐构图,以不和谐的意象组合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迫使人对历史进行反思。
赏析四
仅仅两句却道出了一代青年人探索真理的心声。
十年浩劫,是漫漫长夜,没有星斗,没有月光,甚至连磷火也没有。
但是,渴求光明的心却是压不住的。
由最初的迷惘到清醒,由无知到觉悟,由困顿到解脱,都是在这茫茫“黑夜”里完成的。
因为是黑夜,就不可能不是黑夜的眼睛。
这是移就。
黑色*的眼睛也是变异物,喻为被扭曲的灵魂,或者笼罩的-阴-影,从-阴-影里裂变出来的寻找真理的光明。
是挤出蚕茧的蛾子,是沟坎上
流过的溪水,是地平线上跃起的太阳。
毕竟封锁不住,历史的答案也正是如此。
诗简洁、明快,充满必胜的自信。
赏析五
英国批评家、美学家瑞恰慈这样谈现代诗的意义:“重要的不是诗所云,而是诗本身”。
这句话相当深刻地道出了现代诗的价值取向。
顾城的《一代人》,通共只有两行,其意旨也未见得多么深刻,但我们读后却难以忘怀。
原因是什么?因为它首先从审美上打动了我们,不是诗歌以外的“思想”,而是“诗本身”!是深层意象这个精灵坚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唤起了我们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引爆了我们的情感!意象在这里,是完成了内容的形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诗人为这短短的两行诗冠以《一代人》这个博大的标题,这就为我们规定了进入此诗的视角----社会评判性*质的视角。
但诗人没有“说明”,他是在“呈现”。
“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黑色*的眼睛”在这里具有双重寓意:一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一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了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判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在“黑色*的眼睛”这个深层意象中,受骗和觉醒被神奇地结成一体,它们互为因果,互为向度相悖(肯定和否定),这正是庞德所说的:“不把意象用于装饰,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了的语言的道”(转引自彼德·琼斯:《意
象派诗选·序》)。
这首诗体制短小,但有筋有肉有骨有气,是深层意象诗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