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动力学(第7章)
土动力学

《土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3027 学分:2.0 总学时:34+18(上机)大纲执笔人:杨德生大纲审核人:高彦斌本课程有配套实验课031157《土动力学实验》,0学分,13(0.75周)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土动力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为必选课。
其主要教学目的为:让学生掌握土动力学基本理论(包括振动理论、波动理论)、土的动力特性、地震区的场地评价方法、砂土液化评价方法、动力基础设计方法、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地基土动力参数测试及桩基动力测试的基本理论及实验技能。
二、课程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振动理论、波动理论的基本方法,了解土的动力特性,掌握地震区场地评价方法,了解砂土液化的基本概念及评价方法和处理措施,掌握基础振动分析方法并能够进行动力基础的设计,掌握地基基础的抗震强度验算方法以及抗震措施,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如:地基土动力参数的测试、基础动力测试、桩基础动力检测等。
三、课程基本内容(一)绪论了解土动力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土动力学的目的的要求,介绍土动力学的发展趋势。
(二)振动理论着重讲解质点振动理论及其在土动力学中的应用。
(三)波动理论讲授波在无限长度杆件、有限长度杆件中的传递理论及在弹性半空间体中的传递理论。
着重讲解利用波动理论推导共振柱法及桩基动力检测的基本公式,讲解共振柱法及桩基动力检测的实验过程及资料分析。
掌握共振柱法及桩基动力检测的基本实验技能。
(四)土的动力特性讲授土的动力特性及其非线性关系的基本理论,讲解室内实验(动三轴、共振柱试验)及野外试验(波速法)实验过程及资料分析方法。
掌握土的动力特性非线性关系的分析方法及野外试验(波速法)的基本实验技能。
(五)地震区的场地评价讲授地震区的场地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法,简要介绍地震小区划分的基本要领及国内外的进展情况。
掌握地震区的场地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场地的分类、液化场地判别的各种方法)。
(六)砂土液化讲授砂土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分析评价方法,以及砂土液化的处理与防治。
岩土工程专业土动力学课件(非常完整)

岩土工程专业土动力学课件(非常完整)第一章绪论土动力学是研究各种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变形、强度特性及土体稳定性的一门学科。
一、动荷载的类型及特点有两类常见的动荷载:冲击荷载与振动荷载。
1.冲击荷载。
爆破、爆炸以及各种冲击引起的荷载,这类荷载对土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荷载的速率效应对土体强度与变形的影响。
2.振动荷载。
地震,波浪,交通,大型机器基础等引起的荷载,这类荷载对土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荷载的速率效应对土体强度与变形的影响(2)荷载循环次数的影响(疲劳)(3)荷载幅值的大小二、土动力学的研究任务探求动荷载作用下土体变形、强度变化的规律性,运用近代力学的原理,分析研究土工建筑物及建筑物地基在各种动力影响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
研究内容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土的动力特性土的动力稳定性6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包括:(1)工程建筑中的各种动荷作用及其特点(2)土体中波的传播(3)土的动力特性:土的动强度、动变形、土的震动液化等。
(4)动荷载作用下的土体本构关系(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问题)(5)土动力特性测试方法与测试技术(6)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稳定性,包括动荷作用下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以及挡土墙的土压力。
三、土动力学发展阶段与发展趋势第1阶段(20世纪30年代)动力机器基础研究第2阶段(2次世界大战以后)冲击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力学问题研究第3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振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力学问题研究(地震、海洋、交通等)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4点):(1)注重研究土体的动力失稳机理(2)进一步深化对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的研究(3)进一步深化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即利用更加真实的土动应力应变关系,将结构物与土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变形与破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仿真计算分析。
(4)注重现场观测结构、模型试验结果、计算分析结果的相互印证研究第二章土的动力特性土的动力特性是指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强度特性与土的动变形特性。
第七章、黄土的液化

第七章黄土的液化
2黄土液化的影响因素
3髓机地I!荷栽作用下黄土的液化特性
4液化的危書性分析及评价
1黄土地JR液化灾害问题
运动特征:运动液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基本概念
=cr f tan0+c,=(b—呪)tan0+c f
二、黄土液化的影响因素
[土性筛
2初始应力条件3动荷載条件4排水条件
随着动荷载幅值的逐级增大,残余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
不考虑单级荷载作用卞孔压的微小变化和增减,只计每级荷载作用完毕时的残余孔隙压力,则
有效持时对孔压比的増长速率影响
Y2»t2=10s/t2=30s/t2=30s,
随机披作用下黄土孔压増长模型
残余孔压增虽最直接的决主因素为孔隙的压缩虽,旻控于残余应变1液化条件指标
2如何根据室内试验判别场地液化与否地基液化的危害等级?3液化对建筑物的危害
4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
清华大学高等土力学复习题完整版

清华大学高等土力学复习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高等土力学第一章土的物质构成及分类1蒙脱石和伊利石晶胞结构相同,但蒙脱石具有较大的胀缩性,为什么?2用土的结构说明为什么软粘土具有较大流变特性,原生黄土具湿陷性?3试述非饱和土中水的迁移特征及控制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4非饱和土中水的运移规律与饱和土中水的渗透规律有什么不同?试述非饱和土和饱和土中孔隙水迁移规律的异同点?5X射线衍射法是怎样分析粘土矿物成份的?6粘土表面电荷来源有哪几方面利用粘粒表面带电性解释吸着水(结合水)形成机理7非饱和土中土水势以哪种为主如何测定非饱和土的土水势大小8非饱和土中的土水势主要由哪个几个部分组成非饱和土中水的迁移速率主要与哪几种因素有关9请用粘性土的结构解释粘性土具有可塑性而砂土没有可塑性的机理。
10试简明解说土水势的各分量?11土的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征12分散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粘性土具有分散性13粘性土主要有哪些性质,它们是如何影响土的力学性质的?14为什么粘土颗粒具有可塑性、凝聚性等性质,而砂土颗粒却没有这些性质?15非饱和粘性土和饱和的同种粘性土(初始孔隙比相同)在相同的法向应力作用下压缩,达到稳定的压缩量和需要的时间哪个大,哪个小,为什么?16粘土的典型结构有哪几种,它们与沉积环境有什么联系,工程性质方面各有何特点?17粘性土的结构与砂土的结构有什么不同?18为什么粘性土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较大流变特性?19粘土矿物颗粒形状为什么大都为片状或针状,试以蒙脱石的晶体结构为例解释之。
第二章土的本构关系及土工有限元分析1中主应力对土体强度和变形有什么影响?分别在普通三轴仪上和平面应变仪上做试验,保持σ3为常量,增加σ1-σ3所得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有何不同所得强度指标是否相同2屈服面和硬化规律有何关系?3弹塑性柔度矩阵[C]中的元素应有哪三点特征?4剑桥弹塑性模型应用了哪些假定欲得到模型参数应做哪些试验5广义的“硬化”概念是什么什么叫硬化参数6什么是流动规则什么叫塑性势流动规则有哪两种假定7弹塑性模型中,为什么要假定某种型式的流动法则,它在确定塑性应变中有何作用?8根据相适应的流动规则,屈服面和塑性应变增量的方向有何特征?9试解释为什么球应力影响塑性剪应变?10什么叫土的变形“交叉效应”“交叉效应”对土的刚度矩阵[D]或柔度矩阵[C]有何影响?11什么叫应力路径什么叫应力历史试结合图示说明它们对土的变形的影响12什么叫土的“各向异性”考虑“各向异性”对土的刚度矩阵[D]或柔度矩阵[C]有何影响?13哪些因素影响土的变形或土体变形有哪些特征14什么叫剪缩什么叫剪胀什么样的土表现为剪胀,怎样的土表现为剪缩邓肯双曲线模型能否反映剪胀,剪缩为什么修正剑桥模型能否反映15试结合图示描述线弹性、非线性、弹塑性的应力应变关系(有图)16试解释为什么剪应力影响塑性体应变?17试解释为什么球应力影响塑性剪应变?18增量形式非线性弹性模量是如何定义的?19增量形式非线性泊松比是如何定义的?20什么叫回弹模量什么条件下用之21围压对土的变形和强度有何影响?22什么叫屈服轨迹?试在p-q平面绘出“开口型”和“帽子型”屈服轨迹?23试用屈服面理论说明加载、卸载和中性变载情况?24什么叫破坏准则什么是破坏面25什么叫屈服准则什么叫屈服函数什么叫屈服面有哪两种类型的屈服面各有何特点在反映土体变形特性方面有何不同屈服面和硬化规律有何关系26土的弹塑性模型包含哪几方面的假定各有何意义27用普通三轴仪如何做试验来说明剪应力会引起土体的体积应变这种体积应变是弹性的,塑性的,还是包含弹性和塑性两部分为什么28初始应力状态σ1=40Kpa,σ3=15Kpa,加荷后达到σ1=45Kpa,σ3=25Kpa。
土力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土力学第四版习题答案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分类1. 土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如何绘制?- 通过筛分法或沉降法,测量不同粒径的土颗粒所占的比例,然后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2. 如何确定土的密实度?- 通过土的干密度和最大干密度以及最小干密度,计算土的相对密实度。
3. 土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根据颗粒大小、塑性指数和液限等指标,按照统一土壤分类系统(USCS)进行分类。
第二章:土的力学性质1.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怎样的?-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通常通过三轴试验或直剪试验获得。
2. 土的强度参数如何确定?- 通过土的三轴压缩试验,确定土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
3. 土的压缩性如何影响地基沉降?- 土的压缩性越大,地基沉降量越大,反之亦然。
第三章:土的渗透性1. 什么是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描述了土中水流的速度与水力梯度成正比的关系。
2. 如何计算土的渗透系数?- 通过渗透试验,测量土样在一定水力梯度下的流速,计算渗透系数。
3. 土的渗透性对边坡稳定性有何影响?- 土的渗透性增加可能导致边坡内部水压力增加,降低边坡的稳定性。
第四章:土的剪切强度1. 什么是摩尔圆?- 摩尔圆是一种图解方法,用于表示土的应力状态和剪切强度。
2. 土的剪切强度如何影响基础设计?- 土的剪切强度决定了基础的承载能力,是基础设计的重要参数。
3. 土的剪切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土的剪切强度与土的类型、密实度、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第五章:土的压缩性与固结1. 固结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固结理论描述了土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体积减小的过程。
2. 如何计算土的固结沉降?- 通过固结理论,结合土的压缩性指标和排水条件,计算土的固结沉降量。
3. 固结过程对土工结构有何影响?- 固结过程可能导致土工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第六章:土的应力路径和强度准则1. 什么是应力路径?- 应力路径是土体在加载过程中应力状态的变化轨迹。
土力学(董建华)PPT7 土的动力特性

Kc=2 Nf=10
d
② ①
cd
3
d0
1
d0
线
f
①
以无粘性土为例,其安 全系数为: FS=
f
1
=
0
3
f
②
3
3
1
2 2
1f - 3 cos 1 - 3 cos
K cf - 1 1f - 3 = = Kc -1 1 - 3
N eq
n eqi = i 1
K
Nef ni = Nif i1
max
K
动应力d
eq=0.65max
时间 t
(a)
d eq i
Nef Nd Nf Nmax=6
eq=0.65max
N
(b)
(c)
(2)地震的等价震次
40
(平均值+标准差)
此处:等价震 次都是以震级 为依据而不是 以烈度为依据
P(t ) P0 ( t t0 )
式中:P0—冲击荷载的峰值; t ( ) —是描述冲击荷载形状的无因次时 t 间函数。
0
7.2.2 不规则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强度 荷载随时间的变化没有规律可循,即为 不规则荷载,如地震荷载。
工程上为简化计算,通常把不规则荷载简 化成等价的均匀周期荷载处理。 (1)不规则荷载的等价循环周数
7.3.3 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土类的影响 土的初始密实度 土的初始固结压力 往复应力强度与往复次数
7.3.5 地基液化判别与防治 为了具体判定饱和砂土振动液化的可能 性,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如临界孔 隙比法、振动稳定密度法、临界标贯击数 法、标准爆破沉降量法、抗液化剪应力法、 剪切波速法、综合指标法、静力触探法, 统计法和室内外试验综合法。他们的共同 特点是用对比促使液化方面和阻抗液化方 面的某种代表性物理量的相对大小的方法 做出液化可能性的判断。
土动力学8

变形的发展随振动历时的用,密度的增大与动力加速 度有关,动力加速度愈大,终值容重愈 高,但是过大,又会发生松胀。
§7.3 土的动强度曲线和动强度指标
动强度是指在一定应力往返作用次数N下产 生某一指定破坏应变f所需的动应力。 破坏标准 应变标准:破坏应变达到某一应变; 孔压标准:孔隙水压力发展到某一程度; 极限平衡标准:按极限平衡条件作为破坏标 准。 屈服破坏标准:按动荷作用过程中变形开始 急速转陡作为破坏标准。
第七章 土的动强度和动变形
§7.1 土的动力失稳特性 静荷载作用下:
• 动力作用的强度表达方式:
1.振动加速度; 2.动应力(作用时间或振动次数一定); 3.振动时间与振动次数(动荷大小一定);
动用确强度的三个发展阶段:
振动压密阶段:振动作用的强度较小(力 幅小或持续时间短)时,土的结构没有或 只有轻微的破坏,孔压的上升,变形的 增大和强度的降低都相对较小,土的变 形主要表现为由土颗粒垂直位移所引起 的振动压密变形; 振动剪切阶段:动荷的强度超过临界动 力强度时,出现孔压与变形的明显增大 和强度的明显降低,土的变形中逐渐增 大着剪切变形的影响 振动破坏阶段:达到极限动力强度时, 即出现孔压急骤上升,变形迅速增大和 强度突然减小为标志的完全失稳现象。
动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
7.4 土的振动压密与振陷
对于静荷下已完全固结的土,动荷作用 常引起附加的振密变形。这种变形如果 发生在已建成建筑物的地基中,则引起 建筑物的附加振陷,如发生在建筑物建 造之前,则能引起土的振密,达到地基 加固处理的目的。
动变形的大小与土的起始密度、湿度、 起始静应力状态,动荷作用的强度,振 动持续的时间等因素有关。
区分的意义 第一阶段危害较小; 第二阶段视具体建筑物的重要性和敏感 性决定是否允许; 第三阶段不允许。
土力学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答案 精品推荐

7-1 某挡土墙高6m,填土ψ=34°,c=0,γ=19kN/m3,填土面水平,顶面均布荷载q =10kPa,试求主动土压力及作用位置。
解7-2 某挡土墙,墙背填土为砂土,试用水土分算法计算主动土压力和水压力。
解7-3 某挡土墙,墙高5m,墙背倾角10°,填土为砂,填土面水平β=0,墙背摩擦角δ=15°,γ=19kN/m3,ψ=30°,c=0,试按库仑土压力理论和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土压力。
解(1)按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α=80°,β=0,δ=15°,η=0,ψ=30°,K q=1主动土压力系数(2)按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朗肯主动土压力适用于墙背竖直(墙背倾角为0)、墙背光滑(δ=0)、填土水平(β=0)的情况。
该挡土墙,墙背倾角为10°,δ=15°,不符合上述情况。
现从墙脚B作竖直线BC,用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作用在BC面上的主动土压力。
近似地假定作用在墙背AB 上的主动土压力为朗肯主动土压力正。
与土体ABC重力G的合力。
作用在BC上的朗肯主动土压力土体ABC的重力作用在AB上的合力E合力E与水平面夹角θ7-4 某拱桥,高6m,土层分布和土指标如图所示,试计算墙背静止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K0=0.5)。
解(1)静止土压力计算a点σ0=0b点σ0=K0γh=0.5×18×4=36kPa6点黏土顶面σ0=0.5×18.0×4=36kPac点σ0=0.5×(γ1h1+γ2h2)=0.5×(18×4+17.5×2)=0.5×107=53.5kPa(2)被动土压力计算7-5 某挡土墙高12m,试计算主动土压力。
解将地面均布荷载换算成填土的当量土层厚度。
a点土压力强度e a=γhK a1=20×2.5×0.333=16.65kPab点土压力强度e b1=γhK a1=20×(2.5+2.0)×0.333=29.97kPab点水位处土压力强度e b2=20×(2.5+2.0)×0.39=35.1kPac点土压力强度e c=(q+γ1h1+γ2h2)×K a2=(50+20×2+10×10)×0.39=74.1kPab点水压力强度e bw=0c点水压力强度e cw=γw h=10×10=100kPa总压力E=E a+E w=592.6+500=1092.6kN/m7-6 某挡土墙高6m,试计算墙所受到的主动土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9
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 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 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 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 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 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 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 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 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第五节 地震的名词概念
有感地震、 有感地震、无感地震
什么是有感地震? 震级大于3级到小于4.5级,人们感 觉到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 什么是无感地震? 一般来说,震级小于3级,人们感 觉不到的地震,称为无感地震。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0
第五节 地震的名词概念
地震的定量描述
极震区:震中附近振动最大,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 区,叫极震区; 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 来的曲线,叫等震线。 宏观震中:地面破坏最强烈的地方,往往不是震中所 在处,而是在稍微离开震中一些的地方,这里常称为 宏观震中。 地震波:地震时,地下岩层突然破裂、错动所产生的 震动,以弹性波形式把能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出 来,这种波称为地震波。 震中距、震源距: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 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 震源机制:地震震源处地球介质的运动方式。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8
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 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 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 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 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 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 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 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 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
第一节 地球的构造
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4
第一节 地球的构造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一般厚33公里(大陆)或7公里 (海洋)。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其间是康拉德面,在10公里左 右。上部地壳只有大陆有,海洋基本缺失。上部地壳主要为花 岗岩层,下部地壳主要为玄武岩层。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870公里 左右。地幔也分为上下两层,分界面约在1000公里左右。上地 幔主要由超基性岩组成。下地幔主要由超高压矿物组成的超基 性岩构成。 在上地幔分布着一个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其深度在 60-400公里左右,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由于莫霍面上下物质 都是固态,其力学性质区别不大,所以将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 地幔部分统称为岩石圈。 地球的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为3473公里左右。地核又可 分为外核和内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 液态物质,内核则是固体物质。地核的物质成分同铁陨古相似, 所有有时又叫“铁镍核心”。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3
第六节 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 震基本烈度:是指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 能遭受的最大烈度。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4
简要) 中国地震烈度表 (简要)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Ⅴ度; Ⅵ度; Ⅶ度; Ⅷ度; Ⅸ度; Ⅹ度; Ⅺ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1
第六节 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 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 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 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 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 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 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 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 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 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一般破坏性地震 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 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 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 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 下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 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 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 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 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 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 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 上的地震。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2
第六节 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 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 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 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 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 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 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 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2011-1-8 水利与造带的活动不一定都表现为地震。 但地震之所以发生,必然是由于某一个构造 带的局部或全部,甚至更大范围的活动,达 到了一定激烈程度所引起的。因此,查清哪 里有活动构造带,鉴定活动构造带的性质, 测定那里活动的强弱程度,以及了解和这个 构造带相关的地区的地质情况,认识周围环 境对这个活动构造带的影响,就有可能找到 那种将要发生地震的地方,这对我们预防地 震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震区划图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8
第五节 地震的名词概念
主震、前震、 主震、前震、余震
什么是主震?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其中最大的一 次地震,称为主震。 什么是前震? 主震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 什么是余震? 主震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9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0
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1
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按成因,天然地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按成因,天然地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构造地震 是由于地下岩层的快速破裂和错动所造 成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宁夏所发生 的地震,绝大多数属于此种类型。由于构造地震频度 高、强度大、破坏重,因此是地震监测预报、防灾减 灾的重点对象。 火山地震 是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发 生地震数的7%左右。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活火山地区, 一般震级不大。 陷落地震 是由于地层陷落(如喀斯特地形、矿坑 下塌等)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左右,其 破坏范围非常有限。 诱发地震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 (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5
第二节 活动构造带
断层、褶皱和它们在地表所反映出的形 态,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相互联系确有规律 的。我们常把那些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着共同 的成因和内在联系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 现象,归为一个构造带。在我国,有许许多 多构造带,它们的延伸方向有北东向的,还 有东西向的、南北向的等等。有些构造带相 对来说比较稳定。另外一些构造带则还在活 动,这就是活动构造带。它在地面上常呈狭 长形,那里经常表现为地面较大幅度的升沉 及水平方向的错动,有些地方还表现为火山 喷发以及地震的频繁活动。
按震级( )可分为以下类型: 按震级(M)可分为以下类型: 小 震 4级以下的地震; 中强震 5-6级的地震; 强 震 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8级以上 的地震又称为特大地震。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5
第三节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按地震的破坏程度可分为以下类型: 按地震的破坏程度可分为以下类型:
ⅩⅡ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震级与烈度统计对应关系 震中烈度: 震 级: Ⅰ 1.9 Ⅱ 2.5 Ⅲ 3.1 Ⅳ 3.7 Ⅴ 4.3 Ⅵ 4.9 Ⅶ 5.5 Ⅷ 6.1 Ⅸ 6.7 Ⅹ 7.3 Ⅺ 7.9 ⅩⅡ 8.5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5
第七节 地震监测方法和手段
2011-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