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ppt

合集下载

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小结
• 回顾了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 的学习与生活的感受。
• 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 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
• 表达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当堂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摒弃(bìng) 束缚(fù )
2、语段语言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两个例子说明 起作用。
3、“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 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这句话中:(3分)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8日星期 日2021/2/282021/2/282021/2/28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开始“进行探 寻”,逐渐变 得“沉静、愉 悦、安详”
“真理之光” 为学生打开 神奇之窗, 展示新世界
个人的成长
四个“开 始”,三个 “渴望”
北 大 的肖 人像
品 质
学生
师长
对学校的评价
“专注而入迷” “高声争论”
“绅士风度” “谈笑风生”
“一条生命饱
满的河流……
“敏感”“纯洁”
向那充满希
“犀利”“机智” “平易近人”“严谨 “生机勃勃” 治学”“诚恳做人”



学科网
田的
晓际
菲遇
• 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 最佳时期;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全面版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全面版
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 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 么轻微。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 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 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 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给划线的字注音:
jū xì mò bèng qióng lóng 白驹过隙 蓦然 迸溅 穹隆
zǎn diàn zhòu
yè xù
积攒 沉淀 骤然 呜咽 絮语
bìng xī
tián xié chóu chàng
摒弃 犀利 安恬 撷取 惆怅
白驹 过隙:

变化
刚入校
一脑子的浪 漫念头
“对什么都 充满兴趣和 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 秋天
成熟的季节
见到新生“怅 然若失”
影响的因素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 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纯洁、犀利、机智、
生机勃勃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严谨、诚恳
讨论:
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 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老师
做人诚恳,严谨治学
图书馆
追寻美梦,探寻世界
开启大门,陶冶性情
打开窗子,追求真理 启迪心智
展示世界,追求理想
小组交流:
1、“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 有什么关系?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 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十三岁的际遇》_课件

《十三岁的际遇》_课件

北京大学历史
(课下搜集相关资料)
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 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大 建校90周年写的。
题解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 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 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 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 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 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 情。
未名湖 理科楼 档案馆 体育场
湖光 塔影
图书馆
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 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 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 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 现名。
田 晓 菲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是个不折不扣 的“小书呆子”。在初中时她的第一 本诗集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 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时,在天津 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 破格录取,后来,又出国留学。这篇 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 级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 后,新世界 ------赞美北大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 亲;怪僻,潇洒;谈笑风生, 古朴凝重……
北 大 的 书
最初的感觉 后来的感悟 个人誓言 开始“进行 “苍白无力”,探寻”,逐 心中感到 渐变得“沉 “近乎绝望” 静、愉悦、 安详”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 安乐的情感。
3、“我是不系之舟”是什么意 思?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 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 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 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初中语文《十三岁的际遇》(共48张)ppt48

初中语文《十三岁的际遇》(共48张)ppt48

七岁时看照片
幼年看北大
第一部分
十岁时不肯看北大
十三岁时进北大
少年到北大
初进北大的浪漫与新奇
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
北大的书
第二部分 北大的人 师长:绅士风度 学生:聪明好学 第三部分 表达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和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依恋北大的复杂感情。
第一部分:写“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
• 多音字: • 弹:tán 弹琴 • dàn 子弹 • 咽:yè 呜咽 • yān 咽喉 • yàn 咽下 • 攒:zǎn 积聚,储蓄:积攒 • cuán 聚在一起,拼凑:攒钱 •
• • • • • • • •
形近字: 蓦mò然 暮mù色 wēi微笑 wēi蔷薇 huī校徽
怪僻pì 怪癖pǐ biàn争辩 biàn辫子 bàn 花瓣 biàn分辨

作者介绍
• 田晓菲,天津人,1972年出生。五六岁 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歌和其 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 子” 。后来又学习写作,并在初中时出 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获得“世界儿 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 • 1985年,正值田晓菲十三岁,命运之神 眷顾了这个聪明勤奋的女孩,她在天津 十三中读初三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 录取,读英美文学专业, 1989年毕业。
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 “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 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部分的意思,看看它可以分几层。
2、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这一句话怎么理解呢? 3、作者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 价,试把这些精彩的语句和语段找出来。

十三岁的际遇ppt

十三岁的际遇ppt

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 一扇怎样的门?
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 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生 的全新世界。
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对什 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 “心情不胜凉意”,看到 的秋天: 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
失。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 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同学情 校园情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 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 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 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 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 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 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 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 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时,也就 是她读大学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 建校90周年写的。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 和“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怎 么理解?
“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 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是知识和学问 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成为 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 当时有没有理解她的心情?为什 么?
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 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佼佼 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 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到“我似乎 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 的女孩”。
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 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 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这所我国最著名的大学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北倚圆明 园,西临颐和园,东面与清华圆衔接,南面为“中关村电子 一条街”。占地230公顷,学校内湖光塔影,风景秀丽,为美 丽的燕园增添了无限的神韵,校内还有蔡元培、李大钊等人 的铜像,是读书和做学问的好地方。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 (共17张PPT)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 (共17张PPT)

“风景”: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河”:北大前进的轨迹
“船客”:莘莘学子
“舵手与船工”:北大的老师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 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 之舟。
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
七岁时看照片
幼年看北大
第一部分
十岁时不肯看北大
十三岁时进北大
少年到北大
初进北大的浪漫与新奇
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
迸溅: 穹隆:
比喻时间极短暂。
向四外溅,这里指传播 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
积攒:
一点点地聚积。
骤然: 突然,忽然
呜咽: 低声哭。
• 七岁初识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10岁,初见北大
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 刚入校 • 一脑子的浪漫念头 • “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和好奇” •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 • 见到新生“怅然若失” • 成熟的季节
北大的书
第二部分 北大的人 师长:绅士风度 学生:聪明好学 第三部分 表达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和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依恋北大的复杂感情。
努力吧,同学们!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完美版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完美版
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 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 么轻微。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 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 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 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
3、这部分中哪句话与作者的誓言相照应?
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说明我与北大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十三岁的际遇
言语
内容
七岁,十岁 十三岁,十六岁
我与北大尘缘
情感
总写对北 大的深情
喜欢读北大的书 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图书馆 北大人
抒发对北大的 感激之情
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 生的全新世界。
思考:
1、北大的人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有 什么特点?
2、北大的教风、学风如何?
3、作者对北大是如何评价的?
4、第十二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 如何理解的?
专注、敏感、纯洁、机智 、犀利
学生
生机勃勃、清新自由
北大人
风格各异
铸就特质
变化
刚入校
一脑子的浪 漫念头
“对什么都 充满兴趣和 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 秋天
成熟的季节
见到新生“怅 然若失”
影响的因素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 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十三岁的际遇ppt

十三岁的际遇ppt

3 阅读并思考
1全文分几部分?各部分写什么 内容?
2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儿时对北大 的憧憬。
第二部分: (3—12)写作者到北大 做学生,两年来的所见、所闻、所 感。
第三部分:(13—17)抒发作者对 北大的浓郁的爱恋之情。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田晓菲写作此文时,是北 大学生。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 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 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 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 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 就会有收获的。
中心思想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 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 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 大作出贡献的情意。
田晓菲
田晓菲 十三岁的际遇
一 教学重点

学习分段
三 二 教学点

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五 三 教学过程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 “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有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晨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田晓菲
走近晓菲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 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 书呆子”。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 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 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 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又赴美留学。 26岁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哈佛大学 任教。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 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
解题知文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 “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 “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 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 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 “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扎稳马步
读准下列加横线的字
白驹过隙( jū,xì )
mò 蓦然( ) 积攒( zǎn ) ng) 樯橹( qiá
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作者说“我是不系之舟”,这个“不系之舟”在文章里是什 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
小组交流:
1、“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 有什么关系?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源自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n 絮语(xù) 安恬(tiá )
u chà ng) 徜徉( chá ng yá ng ) 惆怅( chó ng ) 迸溅(bè ng ) 穹隆(qió 摒弃(bì ng) 弹指(tá ) 呜咽(yè ) 犀利(xī ) n )撷取(xié
骤然(zhò u)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 关语句,分析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一 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四个阶段(七岁、十岁、 十三岁、即将十六岁)
2、“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中“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
3、这部分中哪句话与作者的誓言相照应?
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说明我与北大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小结:
本文以 “我”的惊奇、喜悦、感 动之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回顾了 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 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 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 开北大的复杂感情,也表现了作者渴 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未名湖 春光
未名湖 之夏
未名湖的秋天
冬天的未名湖
走近北大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 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 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 于1912年改为现名。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传 统精神。 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是北大的 学风。
向往北大
进入北大 回报北大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部分的大意,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的语句。
2、找出作者从7岁初知北大到16岁回顾北大的感 情变化,特别是作者进入北大两年来的思想 感情变化。
3、指出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部分:写“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
后来的感情 开始“进行探 寻”,逐渐变 得“沉静、愉 悦、安详”
对学校评价
个人成长
“真理之光” 四个“开 为学生打开 始”,三个 神奇之窗, “渴望” 展示新世界 对学校评价 “一条生命饱 满的河流…… 向那充满希 望的未来流 淌。” 个人成长 “因浸透了 汗水、泪 水与欢笑 而格外充 实”
学生 师长 北 大 肖 “专注而入迷”“绅士风度” 的 像 “高声争论” “谈笑风生” 人 “和蔼可 品 “敏感”“纯洁” 亲”“平易近 质 “犀利”“机智” “生机勃勃” 人”“严谨治 学”“诚恳做 人”
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影响 北大的人:同学和老师 总结来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
讨论:
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 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 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和“让北大为我感 到自豪”怎么理解? 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当时有没有 理解她的心情?为什么?
你的梦想——
十三岁正是一个充满渴望的年龄, 我祝愿同学们也能像田晓菲一样, 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
努力吧,同学们!
作业
1、探究练习 2、练习册 3、仿照“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 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 用“我渴望……,渴望……, 渴望……”造句。
赏图激志
未名湖景区
未名湖景区是 燕园的主体和 中心,是北大 校园中最美丽 动人的地方。
怎么理解: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 到自豪”这句话?
两句相辅相成。上句是作者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 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煌 的业绩的雄心壮志。 北大为她 参观北大图书馆时,这句誓言 没有自信, “展示了一 “骤然显得苍白无力”,作者“心 个动人的 觉得渺小 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新世界”; 因浸透了 两年学习后,作者变得“沉静、 自信 汗水、泪 愉悦、安详”,并在第三部分中重 水与欢笑 提誓言。 而格外充 实。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第二部分从那些方面去写北大的?
2、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这一句话怎么理解呢? 3、作者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 价,试把这些精彩的语句和语段找出来。
第二部分: “我”在“北大”三年的学习生活。
思考:
1、北大的人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有 什么特点? 2、北大的教风、学风如何?
3、作者对北大是如何评价的? 4、第十二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 如何理解的?
学生
专注、敏感、纯洁、机智 、犀利
生机勃勃、清新自由
北大人
风格各异
老师
铸就特质
做人诚恳,严谨治学
北 大 的 书
最初的感觉 个人誓言“苍 白无力”,心 中感到“近乎 绝望”
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
1、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乎是 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 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 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 么轻微。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 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 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 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 生的全新世界。
7岁:从泛黄的照片中知道北大。 梦想
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自信 10岁:乘车经过北大校门,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北大。 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就“不新鲜”了。 13岁:到北大读书。 16岁:已是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了。 际遇 回顾
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 “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 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