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及方法资料重点

合集下载

风景园林设计方案PPT(共 48张)

风景园林设计方案PPT(共 48张)

• 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 ,被称为“京师 第一名园”。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 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自畅春园落成之后, 康熙帝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去世于园内清溪书屋。此后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于圆明园,畅春 园凝春堂一带改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乾隆 帝生母)在园内居住了四十二年。
畅春园仅存的恩佑寺 山门和恩慕寺山门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 (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始建 于清乾隆帝十五年 ,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 (香山 静宜园、玉泉山 静明园、万寿山 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 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
人是环境设计的主 体和服务目标,人 与环境的“最适合 化”是环境艺术设 计的主要课题。
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协调“人—建筑--环 境”的相互关系,使 其和谐统一,形成完 整、美好、舒适宜人 的人类活动空间。
(五)景观设计行业的相关概念
1.景观设计师 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从事景观规划 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空间环 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
风景园林设计
一、景观园林设计基础
(一)什么是园林?
• 1.概念: •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 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 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 境域,就称为园林。
• 日常用语里常把园林和花园混用,其实花 园专指以展示花卉为主的园林。
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 相如就此写有《上林 赋》,详细地描述了 上林苑的地理形胜、 山谷水泉、宫阙楼阁、 果木花卉及天子射猎 之盛况。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E080202)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至今)_共计54项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E080202)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至今)_共计54项

80 25 58 48 50 25 25 25 25 25 24 30 37 20 38 20 20 20 20 21 批准经费 30 24 35
201301-201612 201301-201512 201201-201512 面上项目 201201-201512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01201-201512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201-20141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101-201312 2010 年自然科学基金 201001-201212 201001-201212 起始时间 201001-201212 201001-201212 201001-201212 所属基金
51278331/E080202 基于空间形态定量研究的京杭大运河景观遗产保护研究 51208322/E080202 四川凉山彝族聚落形态及景观意向研究 51278115/E080202 参数化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研究——以竖向设计为例 51278505/E080202 山地城市滨江消涨带空间景观适应性与优化研究- - 以重庆主城区为例 51208428/E080202 城市河流景观生态廊道格局研究 51208347/E080202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与管理量化研究 51208429/E080202 四川传统园林艺术特征及传承研究 51208220/E080202 武陵地区乡土石作景观研究 51278205/E080202 以澳门为例的高密度城市绿地系统评价体系与规划指标研究 51278056/E080202 北京城市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空间格局及其对人口辐射力的影响分析 51278410/E080202 西北大中城市绿地-生境营造模式及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 51278141/E080202 中东铁路工业文化景观遗产廊道研究 51208020/E080202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雨洪过程和雨水系统效果的影响及优化调控研究 51278346/E080202 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及形成机理——以沪宁杭地区为例 51208008/E080202 基于驾驶人心生理特征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51278347/E080202 基于风景园林的游憩规划设计标准与规范研究 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网游客体验与乡土景观资源保护方法研究 ——以广东增城绿道 51208204/E080202 为例 51208118/E080202 景观单元:园林植物应用基本单位研究- - -以中国热带地区为例 51208467/E080202 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优化评估的关键驱动机制研究 51268057/E080202 高原山地垂直梯度人居环境变化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批准号/代码 项目名

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园林布局

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园林布局
代表:我国山水园、英式风景园、北京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
4.混合式 综合规则与自然两种类型 的特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控制全园的轴线。特点是整齐 明朗、变化无穷。
多用于现代园林中,在较大的现代 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采用规 则式布局;在远离主要建筑物的部 分,采用自然式布局。
一、主景与配景手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6.中心重心法
2.轴线对称法
7.意境引导法
3.视线交点或终点法 8.园中之园法
4.动势集中法
9.尺度突出法
5.对比衬托法
10.多样统一法
二、对景与抑景(障景)手法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 位 (入口对面、广场焦点、道路转 折点、草坪一隅等),多用雕塑、 山石、水景、花坛等景物。
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 口等。(角度、位置)
五、透景与漏景手法:
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枝、 山石环洞等形成。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表现主景。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 表现主景。
七、配景与添景手法:
配景是指人们视景线前方主景物 的辅助景物。
添景是指人们视野前方 处于中间层次的景物, 增加层次感。
(二)不同视角的风景效果
1.平视风景: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 多利用平地
2.仰视风景:大于45`、60`、80`、90` 多利用山地
3.俯视风景及效果: 小于45`—深远, 小于30`—深渊, 小于10`—凌空, 小于0`—欲缀感 多利用盆地、凹地
(三)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
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 外形与色彩变化。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利用建筑的使用功能、艺术形式及 布置安排。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3.2.4 建筑屋顶:平顶、坡顶 根据地方气候、地理条件、周边环境及居民 喜好等选择合适的屋顶形式,在美化建筑第五立 面的同时丰富城市的天际轮廓线。 3.2.5 建筑造型及风格,与住区内外环境的联系 (沿街立面的处理) 建筑设计不拘一格,鼓励高水平的建筑设计, 鼓励尊重并改进住区景观环境及周边城市公共空 间整体性的建筑形态,建筑高度、体量和密度等 应满足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关控制要求。
底层架空式建筑──
底层架空式建筑适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南方 城市,北方城市需慎用。建筑物架空处理时,应对住区气候 环境条件(如湿度、通风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尽可能地保 护原有基地上的良好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利用架空 底层种植耐阴性植物。架空底层还应作为居民在户外气候条 件恶劣时的半公共活动空间,并配置适量的活动设施。 (如南宁新兴苑、深圳百仕达小区、昆明金康园、上海泰德 苑、台湾“乡城汉唐”等)
3.1.3 开放空间及绿地分级
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居住区开发空间分为居住区中心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等)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其中,居住区公园应≥1.0Ha,最大服务半径为800~1000M;小区游园≥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400~500M;组团绿地≥0.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150M;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 此外,公共绿地总指标,应根据组团≥0.5M2/人;小区(含组团)≥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1.5M2/人。
3.3 开放空间与住区整体景观
住区开放空间的设计不应盲目追赶潮流,提倡简洁明快、 符合自身艺术特征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住区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宜精宜细,富于变化,通过景观 元素的选材、色彩、质地等延长居民的室外驻留时间。 开放空间设计时,应考虑居民从高视点室内空间(特别是 从高层住宅中)俯瞰室外住区景观的总体图案效果; 集中绿地的空间形式不限于平面,可根据场地条件及使用 需求向三维空间发展。 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因地制宜,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 重视空间的旷奥开合及层次感,鼓励有地方特色和独有意 境的设计风格。 住区景观环境应尽可能地吸引居民的参与性活动,用多数 人的活动来增强居住社区的生活氛围。 住区外部环境塑造应力求反映出住区认同的文化形式, 营建“家园”的归属感。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设计理论主讲:宁崴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规划设计教研室绪论一、概念1.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要求,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的两种主要形式: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2.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包括前期图纸设计和后期施工设计---造园。

3.绿地广义上,绿地就是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地面。

包括森林、农田、自然草地、园林绿地等。

狭义上,专指园林绿地:G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G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G3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G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5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4.绿化人工栽种植物的过程二、本门课的性质和内容性质:边缘性强----面广、各学科。

综合性强----综合个学科于一身,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

内容:设计原理、设计布局、设计程序、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

三、学习设计艺术理论和园林设计的创作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动手、动脑、多看、多问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第三章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第一节园林设计的依据一、科学依据二、社会需要三、功能要求四、经济条件1、科学依据依据相关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1、景观的定义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2、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3、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1宏观环境规划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3施工图及文本制作4施工协调及运营管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从传统园林以满足精神文化享受(意境、模仿自然而高于自然),继而转向大众群体的大众文化,更加注重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优美的景观。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人文自然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学科,体现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建筑,情形,城市规划册)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区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卉,营造建筑和安置园路等路子创造而形成的美的自然情形和憩息境域。

”5、美国光景园林学会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

6、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1)多学科的融合与互补(2)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3)生态设计的发展(4)低碳概念的体现7、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现代风景园林学概论

现代风景园林学概论

现代风景园林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园林设计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新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一直与人类发展息息相连,包括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环境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这种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发生过多次物质形态和审美思想的变迁,最终孕育了现代风景园林学。

第一节风景园林学的相关概念Landscape(园林)——概念的解读长期有争议:1.全国农林院校介定为“风景园林”专业2.清华大学译为“地景”3.香港、台湾译为“景观建筑”学4.工科院校多译为“景观”学5.日本译为“造园”学6.韩国译为“造景科”7.近代园林之父Olmst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8.中国园林专业创始人之一汪菊渊院士: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Landscape(园林)——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用艺术的手段来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园林——园林学——现代风景园林学——LA——Landscape Architecture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曾经叫做园丁Gardener,后来叫做Landscape gardener。

亦即景观设计师,是以园林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CHSLA——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组成,经国家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际风景园林师联盟成员。

/cn/ 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即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

景观学——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景观学者对概念的理解差异较大。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风景园林概述第一节:风景园林释义一、传统园林释义(一)、中国传统园林释义在中国,“园林”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汗·班彪《游居赋》。

中国园林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园林形式是悬圃(又称玄圃)。

中国早期园林形式:圃:一般都解释为种植蔬菜、瓜果、草木。

园:是农业土栽培果蔬的场所。

台:早在夏、商、周,我过就有了建筑历史。

刘向《新序·刺奢》谢:《图文解字》称:谢,“有屋也”。

孔传《书·泰誓》。

囿、范。

(二)、西方传统园林释义西方园林最早的源头可以最溯到《圣经·旧约》中的伊甸园。

西方园林(Garden、Gǎrden、jardin)园艺(horticulture)(三)、传统园林的含义园林式人们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特点以及所掌握的技术,通过利用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者运用植物、山、石、水、建筑、雕塑等园林要素进行人工构筑,从而形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环境清幽、可以畅达心胸、抒发情怀,便于游憩、居住或者工作,时而也兼作一些生产和宗教活动的宜人环境。

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释义(一)、现代风景园林溯源1804年法国风景园林师吉恩•莫雷尔首次创造了法国合成词风景园林师(Ar-chitecte-paysagiste)。

19世纪中期,改词在法国正式流传。

1854年由路易斯•稣尔比斯•玛丽设计的布伦园林的制图上,出现了“景园林师部”印章。

Landscape和Architecture的第一次结合出现则在吉尔伯特•L迈森(Gilbert L Measone),1824年出版《意大利大画家的风景园林》。

20世纪初帕特里克•格迪斯称自己是“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Arechi-tect)。

费里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和沃克斯在19世纪60年代初或更早就承认了这一个新术语。

18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简称AS-LA)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风 论景 体园 系林 及规 方划 法设

1.风景园林规划包含两个专业方向
▲ ·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
▲ ·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 大尺度——流域、风景区 ▲ 中尺度——城市、街道、庭院、花园
4.城市设计
▲ 4.1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
▲ 城市空间是由实体空间(建筑空间)和虚体空间(开敞空间)共同 组成的。城市空间质量的提高需要两者空间在质量上的共同提高来形 成。而景观规划设计学在城市领域更关注“开敞空间”的品质,因此 与城市设计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 由于城市设计更强调公共利益和福祉,因此城市设计的重点往往是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广场、街道、滨水区域等),因此和景观规划设 计关系十分密切。而广义地来看,公园和其他各类绿地设计也是城市 设计的组成部分。
▲ 2.4.2景观生态学
▲ 景观结构:具体生态系统或存在“元素”之间的关系——主要 指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构形相关的能量、物 质、物种的分布。
▲ 景观功能:指空间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物质、能量、物种 在生态系统间的流动。
▲ 景观动态:生态镶嵌体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 景观生态学的一些重要的基本应用原则
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实体和虚体的联系应取得良好的平衡关系。当 设计一个物体时,不仅要考虑它如何构成“图”,也要评估它的 “底”。
▲ 4.2.2联系理论(Linkage Theory) ▲ 联系理论强调在城市环境中的视觉和功能的联系,以及该环境中次
序的建立。这些联系可以用街道、人行通道、线状开放空间和其他连 接要素组成。该途径应用于城市设计是在于组织联系体系,或建立组 成空间次序结构的网络。和图底关系相比,联系理论强调城市的循环 图解,而不是城市的空间图解。
▲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
▲ 在规划考虑的诸多因子中,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制约因子。土 地、水体区域或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在其系统没有明显崩溃 的情况下维持种群数量的极限能力。
▲ 适应性(Suitability)
▲ 分析重点是垂直格局和水平格局 ▲ 垂直格局——“千层饼”模型,Ian McHarg(伊恩.麦克哈格)提出
▲ Ian McHarg(伊恩.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书中提出了划时代的综合性生态规划的思想,他认 为景观规划体系应基于“自然是一个自然过程,其对人类展现出使 用机会和限制两种价值”的理念。
▲ 2.4.l区域景观规划重点是承载力和适应性两个方面
▲ 2.5新技术在景观区域规划中的运用 ▲ 2.5.1遥感 ▲ 2.5.2地理信息系统(GIS) ▲ 2.5.3用计算机、多媒体、模型窥镜等技术开展模拟预测
3.场地规划设计
▲ 3.1场地规划设计的概念
▲ 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在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下,在相应法规、规范 基础上,合理组织场地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从而达到发挥最佳效 益的目的。
的多层叠加技术成为景观分析的基本手段。 ▲ 水 平 格 局 —— 斑 块 、 廊 道 、 基 质 模 式 , Forman ( 弗 曼 ) 和
Godron (1981,1986)在观察和比较各种不同景观的基础上,认为 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不外乎3种: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 质(matrix)。
▲ 3.2生态设计的原则
▲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 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 1)维护物种多样性 ▲ 2)保持表土及水循环、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地表改变率) ▲ 3)保护合理的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水平、垂直)
▲ 3.3设计方法和程序
▲ 3.3.1选址:一个理想的场地可通过最小的变动,最大程度地满足项目要 求。对每一块场地,都有一种理想的用途,反之亦然。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以科学理性的现状分析为基础,以相关理论 为指导,依据一定的程序,选择最佳解决户外空间环境问题方案的 过程。
1.7实践范畴
▲ 区域景观规划、 ▲ 城市设计、 ▲ 场地设计、 ▲ 城市公园设计、 ▲ 居住区景观设计、 ▲ 庭院及花园设计
2.区域景观规划
▲ 2.1概念: ▲ 区域景观规划就是在区域背景下对景观要素在空间上布局安
▲ 4.2城市设计的理论脉络
▲ 视觉 图底关系理论 ▲ 形态 联系理论 ▲ 空间 场所理论 ▲ 感知 生态设计理论 ▲ 功能 视觉分析 ▲ 文脉 类型学 ▲ 社会 新城市主义 ▲ 生态 都市景观主义
▲ 4.2.1图底关系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 ▲ 主要关注如何组织和控制城市实体空间和虚体空间。为了成功的构
▲ 景观是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景观是一种复合的载体,由 景观形象、景观功能、景观生态构成。
1.5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的理论脉络
1.6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的中心议题
▲ 文化审美: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景观。 ▲ 功能活动:景观空间是功能活动的产物。 ▲ 生态环境:景观空间是生态格局的载体。
▲ 3.3.2体验场地:步行、观察、聆听等——用心体验特定场所的特定品质。
▲ 3.3.3分层收集信息: ▲ ·地形(等高线):坡度、排水、小气候等,地表水 ▲ ·植被 ▲ ·现有建筑、构筑物 ▲ ·文物古迹 ▲ ·视线:对景、借景、远眺、近观、观赏角度等
▲ 3.3.4 多层叠加后——场地各个地段的类型 ▲ 3.3.5 项目计划、功能关系 ▲ 3.3.6 功能分区与场地各地段相互适应性分析表 ▲ 3.3.7 规划设计草图 ▲ 3.3.8 如有必要,应进行地形改造和土方计算 ▲ 3.3.9 正式规划图
排的政策性和策略性研究,其反映的是地理、社会、生态和经 济等因素对景观塑造的影响,采用的是理性、严谨的规划方法 和途径。
▲ 2.2规划边界: ▲ 范围界限以自然因素(流域)为依据,而不是依据行政界限。
▲ 2.3规划途经: ▲ 数据收集、宏观定位、分区引导、要素控制
▲ 2.4区域景观规划中的生态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