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病毒

合集下载

刚断奶的猪什么时候打伪狂犬疫苗比较好?

刚断奶的猪什么时候打伪狂犬疫苗比较好?

刚断奶的猪什么时候打伪狂犬疫苗比较好?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伪狂犬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而伪狂犬疫苗是预防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那么,什么时候打伪狂犬疫苗比较好呢?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伪狂犬病的传染途径和症状。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鼻涕、粪便等分泌物传播,猪只要接触到被感染的猪或者其分泌物,就有可能感染上伪狂犬病。

病猪的症状主要包括食欲不振、发热、呼吸急促、神经症状等。

那么,什么时候打伪狂犬疫苗比较好呢?猪只要断奶后就可以开始打伪狂犬疫苗了。

因为猪只有在断奶后才能开始进食固体饲料,而固体饲料可能会受到污染,容易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因此断奶后尽早打伪狂犬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伪狂犬病的发生。

我们还需要注意猪只打伪狂犬疫苗的时间间隔。

猪只需要在断奶后的第1、2、4个月分别打一次伪狂犬疫苗,以后每年打一次即可。

这样可以保证猪只的免疫力,预防伪狂犬病的发生。

刚断奶的猪只要尽早开始打伪狂犬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伪狂犬病的发生。

我们还需要注意猪只打伪狂犬疫苗的时间间隔,以保证猪只的免疫力。

在猪只的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它们的健康状况,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治疗,以保证猪只的健康和生长。

(动物传染病学)猪伪狂犬病

(动物传染病学)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仔猪神经症状。
猪伪狂犬病:仔猪表现神经症状,四肢呈划水状。
猪伪狂犬病:病猪神经紧张,眼发直。
猪伪狂犬病:仔猪神经症状,顶撞墙壁。
猪伪狂犬病:仔猪的瘙痒。
病猪皮肤感觉异常、瘙痒,用后蹄蹬扒发痒的部位。
猪伪狂犬病:仔猪圆圈运动。
猪伪狂犬病:新生仔猪大量死亡。
某大型养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大批乳猪相继死亡。
➢ 公猪:睾丸肿胀、萎缩,种用性能降低或丧失。
猪伪狂犬病:在分娩预定期前产出的死 胎(左)和木乃伊胎(右)
木乃伊胎,母猪超过分娩期后产出的胎 儿全部为黑褐色的木乃伊胎。
猪伪狂犬病:死胎和木乃伊胎。
猪伪狂犬病:死胎和木乃伊胎。
猪伪狂犬病:死胎和木乃伊胎。
猪伪狂犬病:死胎和木乃伊胎。
垂直感染的新生乳猪全身震颤,肌肉痉挛,运动障碍。
带 囊 膜 的 完 整 病 毒 粒 子 呈 圆 形,直径为150~180nm,无囊膜的 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约 105~110nm。
囊 膜 表 面 有 呈 放 射 状 排 列 的 纤 突。
伪狂犬病病毒粒子形态
伪狂犬病毒与其它疱疹病毒类似,呈圆形或 椭圆形,直径约180nm左右。
伪狂犬病毒粒子结构模式图
4.流行病学
传染源: ➢ 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重要传染源。可通
过流产胎儿、阴道分泌物和胎盘传染。 ➢ 野毒感染猪、弱毒疫苗免疫猪都会导致潜伏感
染。在特定条件的刺激或环境压力下如贩运、分 娩等,可导致潜伏状态的病毒复活、扩散。
传播途径:
➢ 水平传播: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 染。亦可经消化道,皮肤伤口传染。配种时可传 染。可经空气传播,但具体传播距离尚不清楚。
➢ 将这种基因缺失疫苗注射动物后,机体不能产生抗缺失 蛋白的抗体。但野毒感染的机体仍可以产生该蛋白的抗 体。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PRV主要基因的功能及作用:
gE基因是PRV的一个主要的毒力基因,可影响病 毒在细胞间的扩散,对病毒侵染神经系统也具 有重要意义,是PRV从视网膜、嗅觉上皮细胞、 三叉神经节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必需的。gE基 因在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gB基因是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 依赖于和不依赖补体的中和抗体。
(3)定期野毒感染阳性率的监测:已有多家 兽医防疫部门采用ELISA诊断试剂盒对猪场 送检血清进行监测,可以容易地追踪在实施 猪场的净化程序后猪群中阳性率的变化。
(4)引种监测和隔离检疫:只引进伪狂犬病 阴性种猪是保证成功控制和净化猪场伪狂犬 病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对引种猪进行隔离检 疫,并进行疫苗接种。
五、病理变化
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
扁桃体、肝和脾脏常可见散在的白色坏死 点 肺可见水肿,同时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 流产胎儿脑可见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 肝和脾有白色坏死点 组织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 化脓性脑膜炎
脑充血、水肿
肾脏散在针尖状出血点
肺脏呈现轻微水肿,散 在分布有点状出血与黄 白色坏死灶。
4、妊娠母猪: 发热、咳嗽、精神不振 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中后期), 流产、产死胎发生率高达50%,生下弱 仔,表现呕吐、痉挛,角弓反张,很 快死亡(24-36h) 伪狂犬病还可以引起种猪不育症。母猪 不发情、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 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 期。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表现 不育、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四、临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6天,短者36h,长者达10d。 猪应年龄的不同,发病后症状和死亡率有很大 的不同,但一般不会出现奇痒。 1、2周龄的哺乳仔猪 表现为最急型 死亡率达100% 症状 发热(41-42℃),厌食,精神不振 大量流诞,间有呕吐、腹泻 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既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间 歇性痉挛,后躯麻痹,倒地四肢划动,昏睡衰 竭,24-36h死亡

猪伪狂犬病毒是什么?猪伪狂犬病是烈性传染病吗?猪得了伪狂犬怎么治疗?

猪伪狂犬病毒是什么?猪伪狂犬病是烈性传染病吗?猪得了伪狂犬怎么治疗?

猪伪狂犬病毒是什么?猪伪狂犬病是烈性传染病吗?猪得了伪狂犬怎么治疗?猪伪狂犬病毒是什么?猪伪狂犬病是烈性传染病吗?猪得了伪狂犬怎么治疗?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趋势的快速发展,猪伪狂犬病逐渐成为威胁生猪养殖产业为严重的疫病。

近年来全国猪伪狂犬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向,且在个别散养户的猪场也出现了伪狂犬野毒感染的问题,而且死亡率很高,给我们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猪伪狂犬病应引起我们养猪户的高度重视。

猪伪狂犬病毒是什么?猪伪狂犬病是烈性传染病吗?猪得了伪狂犬怎么治疗?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趋势的快速发展,猪伪狂犬病逐渐成为威胁生猪养殖产业为严重的疫病。

近年来全国猪伪狂犬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向,且在个别散养户的猪场也出现了伪狂犬野毒感染的问题,而且死亡率很高,给我们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猪伪狂犬病应引起我们养猪户的高度重视。

猪伪狂犬病毒是什么?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

病毒粒子的外层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

伪狂犬病毒是疱疹病毒科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

在37°C下的半衰期为7h,8°C可存活46天,而在25°C干草、树枝、食物上可存活10~30天,病毒在pH4~9之间保持稳定。

5%石炭酸经2min灭活,但0.5%石炭酸处理32天后仍具有感染性。

0.5%~1%氢氧化钠迅速使其灭活。

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敏感。

猪伪狂犬病是烈性传染病吗?在自然条件下,牛、羊、猫、猪、鸡、鸭、鹅及人均可感染本病,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肌体。

当黏膜、皮肤有损伤时,更易感染发病。

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但以夏秋季多发,常呈暴发性流行,初期死亡率高。

导致猪伪狂犬病猖獗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广泛存在造成猪免疫抑制。

猪感染伪狂犬病的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感染伪狂犬病的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感染伪狂犬病的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猪肉在去年总体来说是不太景气的,很多养猪户们想要乘着今年多挣点,但是有养殖户反应,出现了一种猪感染伪狂犬病的症状。

很多猪在感染伪狂犬病的时候,因为不同的年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成年猪的危害不严重,而小猪患病后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种猪主要表现繁殖障碍,因此伪狂犬病给有时候会给养殖户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感染原因伪狂犬病的发病季节主要是冬春换季和产仔集中的月份。

1、引种带病的后备母猪。

猪场通常为了持续发展生产,从外面买回后备母猪,增加了猪伪狂犬病的感染风险,造成此病的散发或者流行。

2、种猪长期带毒增加了仔猪感染概率。

一是农村散养户由于自己不养公猪,所提供精液的公猪又是带毒猪,配种时可通过接触污染的阴道膜或精液等途径感染。

二是猪场带毒的妊娠母猪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带毒的泌乳母猪可通过乳汁感染仔猪。

3、不重视免疫。

现在的农村散养户和生猪养殖场都只注意蓝耳病、口蹄疫、圆环病、流行性腹泻等,忽略了伪狂犬病的防控。

4、易感动物多,防控难度大。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但是伪狂犬病毒同时会感染犬、猫、牛和老鼠等。

如果猪场当中有犬、猫、老鼠等经常出入,则会增加传播概率,导致防控难度加大。

二、感染症状从发病特点来讲,猪龄小的猪一旦被感染,发病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

随着日龄增大,发病程度减轻。

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毒性和感染量,严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被感染猪的年龄,分娩高峰的母猪发病率可达到100%,断奶仔猪的主要症状有高烧,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断奶仔猪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再出现腹泻和拉黄稀的现象往往育后不良,死亡率非常高。

初生的小猪一般在2-3天内发病,有体温升高(大约在41-41.5摄氏度),昏睡,有时呕吐或腹泻,眼睑,口角水肿,腹部皮下出现紫斑,死亡率非常高。

伪狂犬的最大的一个特点,猪的排便,粪便沿着墙壁贴边留下黄色的痕迹。

猪出现消瘦的症状,走道打晃,粪便顺着尾巴向下流。

猪场伪狂犬病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应该是什么时间

猪场伪狂犬病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应该是什么时间

猪场伪狂⽝病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应该是什么时间猪伪狂⽝病是由伪狂⽝病病毒(Pseudrabies virus, PRV)所引起的猪的⼀种病毒性传染病。

猪伪狂⽝病毒被确认为猪甲型疱疹病毒,为双链DNA病毒。

1902年匈⽛利奥杰斯基Aujeszky⾸次报道⽽命名,⼜称奥杰斯基病病毒。

迄今从世界各地分离的毒株虽然毒⼒有强弱之分,毒株的致病性有差异,但均呈现⼀致的⾎清学反应,即只有⼀个⾎清型。

我国有多个研究团队分离到⾄少4个不同的变异毒株,对出现的变异毒株进⾏了研究,并获得⼀些新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

这些变异株虽然基因有变化,但是并没有出现新的⾎清型。

不过多个变异毒株的毒⼒明显地增强。

近⼏年来,猪伪狂⽝病的流⾏⾮常普遍,导致包括母猪繁殖障碍、仔猪神经症状伴随⾼死亡率和育肥猪呼吸道症状等引起⽣产阻滞的严重问题。

分析发病的原因,从外因来说,当前较多的⼈认为是环境的感染压⼒⼤,出现了超强毒的变异株所导致。

从内因来说,猪场没有阻断病毒的循环,表现为整体猪场伪狂⽝野毒(gE)抗体的阳性率⽐较⾼。

还有引种把关不严,把阳性猪引⼊猪场。

使猪群⾯临考验;消毒﹑隔离等⽣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多数猪场只采取⼀般控制措施,未采取坚决的清除策略,猪场内野毒有循环传播的机会,使野毒(gE)抗体阳性率居⾼不下,从防疫来讲,主要是免疫不合理,造成免疫空⽩:免疫程序与疫苗特性不匹配,商品猪或者不免疫,或者免疫时机不能正确把握,免疫剂量不⾜(疫苗效价低)。

在临床实践中,虽然多数猪场是根据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来确定伪狂⽝发病,但⾎清学检测显⽰往往是育肥猪gE转阳在先。

由于仔猪免疫的不完整或程序的偏差,或免疫量的不⾜,在⾼感染压⼒或强毒攻击下,育肥期猪群临床上出现咳嗽并⼤量排毒,同时⾎清gE抗体转阳。

⼤量野毒的扩散造成的病毒⾼压⼀旦突破母猪原有抗⼒,则引起母猪流产,继⽽仔猪发病死亡。

临床案例显⽰,有些猪场母猪即使在gB抗体⾼且⼀致的状况下,也有出现较多流产并伴随仔猪神经症状的现象。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

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该病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带毒、散毒,且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潜伏感染暴发疾病。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随着猪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眼睛周围发红,双眼紧闭,陷入昏睡,体温升高达到41-42°C,呼吸困难,有混杂泡沫的黏液从口角流出,部分发生呕吐、腹泻。

乳猪患病后两耳后倾,初期受到刺激会兴奋且呜叫,后期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叫出声,只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震颤;眼睑发生水肿,腹部存在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甚至全身都呈紫色;初期行走摇晃,部分甚至后退行走,非常容易跌倒,之后会倒地不起,四肢不断划动,头颈后仰,往往呈现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经过4T0min又能够站起。

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4-6h,最长时可达到5天,通常在2-3天。

患病仔猪断奶前后如果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大于2月的猪患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咳嗽,呼吸困难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能够升高大约o.5C,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伴有便秘,且容易发生延迟分娩、流产以及死产。

对于妊娠后期患病的母猪,尽管能够产出活仔猪,但由于其具有较差的生活力,一般会在出生1-2天内表现出神经症状,最终发生死亡。

2、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脑组织进行抹片,接着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

同时,将以上病料在马丁肉汤及鲜血琼脂平板接种,置于37°C体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在除猪外其它动物呈散发形式,但往往呈致死性 感染。
一、发生与危害(2)
●我国上世纪90年代,许多规模化猪场发生严重的 流产、死胎、新生仔猪大量死亡,有的猪场一个 产仔季节死亡仔猪达6000多头,死亡数百头至数 千头的猪场几乎是常事。 ●伪狂犬病毒是属于高度潜伏感染的病毒,而且这 种潜伏感染随时都有可能被机体内外和环境变化 的应激因素刺激而引起疾病爆发。
猪伪狂犬病病理变化(5)
肺的白色坏死灶
肺脏白色坏死灶
五、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目前已完成全
基因组测序,多种与毒力和免疫原性相关的基因
均已被定位,如TK、gG、gE、gB、gC、gD、gI等,
其中TK为该病毒主要的毒力基因。
易感动物:可自然感染猪、牛、羊、犬、猫、貂 、狐狸及鼠类等各种动物。 传染源: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 传染源。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染、经皮肤 伤口、呼吸道也可传播PRV。 猪配种时可传染本病。妊娠母猪感染PRV时,常可 侵害子宫内的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等。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随日 龄增长而下降。
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产死
胎为主。 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 率为100% 。 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20-40%,死亡率 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 等。
• 母猪不发情、返情、屡不孕等。 • 公猪不育、发生睾丸肿胀、萎缩,失去种用 能力。 • 育肥猪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症状、增重迟缓、 饲料报酬降低、推迟上市的时间
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1)
猪伪狂犬病:死胎
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2)


新生仔猪死亡
左:1日龄仔猪死亡 右:3日龄仔猪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媒体传播 带有病毒的空气飞沫核可随风传到9km或更远的地方,使健康 猪群受到感染。被污染的饲料、或带病毒的鼠、羊等动物也可 传播。
生态学
猪和鼠类是自然界中伪狂犬病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也是引 起其他动物感染发病的疫原动物,其他家畜均是由于接触这 两种带毒动物或病死尸体而感染发病。 病毒感染易染动物后,最初在扁桃体和咽部粘膜增殖,再经 嗅神经、三叉神经和咽神经的神经鞘淋巴到达脊髓和脑。亦 可由鼻、咽粘膜经呼吸道侵入肺泡。血液中的病毒呈间歇性 出现,并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部位
THANKS VERY MUCH
免疫防治
病后康复动物具有较强的免疫力,人工接种强毒不能引发疾病。耐过母猪可经 过初乳将抗体传给子代,使仔猪获得对该病的抵抗力,这种母源抗体可存在仔 猪体内5-7周。 对已感染猪群,检疫是最迫切的任务,应限制运输并扑杀。如对新生仔猪注射 高免血清,可降低死亡率。 目前已有多种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用于本病的预防,近年来的趋势主要是发展 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已成功获得了PRV的基因缺失突变株Telvid疫苗。 该疫苗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商业化基因工程疫苗之一。
理化特性
PRV是疱疹病毒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 1 在潮湿条件下:pH6~8之间保持稳定,温度介于4-37℃,pH为
4.3-9.7时,PRV 1-7 d失活。 2 腐败条件下,病料中的病毒经11d失去感染力。 3 PRV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等敏感。 4 5%石碳酸经2min灭活,5-10 g/L氢氧化钠使其灭活。 5 对热的抵抗力较强,55-60℃经30-50 min才能灭活,80℃经3min
软脑膜充血,其下脑沟积有出血性水肿液
胃底区粘膜出血性卡他
伪狂犬患猪剖检淋巴结肿大
伪狂犬患猪剖检肺部病变
肾上腺切面坏死点
肾上腺皮质及隋质部可见散发性的坏死点
微生物学诊断
感染本病的动物,除猪以外,都呈现体表局部高度 瘙痒症状,并最终死亡,据此可做出初步诊断。但 患猪通常无特殊症状,而且新生猪和仔猪发病突然, 病程很短,多于昏睡状态下死亡,诊断比较困难。 本病最后确诊要靠病毒分离、血清学反应、实验动 物感染或核酸探针杂交等。
仔猪腹泻,死亡前游泳状、鸣叫声音嘶哑
仔猪的瘙痒
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犬坐式
口吐白沫
结膜炎,呼吸困难、流涎
仔猪可于发病后1-2天内死亡
病理变化
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在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PRV时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眼观病变: 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出血水肿,胃肠黏膜可见卡他性或出衄性炎症;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时,脑膜充血、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 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有明显的血管 套及胶质细胞坏死。 在脑神经细胞内、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酸性包涵体。 仔猪人工感染PRV强毒后出现了特征性的扁桃体坏死,淋巴结轻度充血或周边出血,肝 和脾的浆膜面下有时可见散在的黄白色疱疹样坏死灶,肾脏柔软肿胀,表面小点出血。 成年猪感染PRV发生了坏死性肠炎。 母猪感染PRV后可见轻微子宫内膜炎和坏死性胎盘炎,公猪可发生阴囊炎。
病毒分离与实验室诊断
1、分离病毒的材料于发热期最好采取中脑、桥脑及延脑,或采取病总部之水 肿液、侵入部神经干及脊髓。病料用培养液制成1:10组织悬浮液。 2、 兔体接种试验 上述悬液经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1~2ml经腹 侧皮下或肌肉接种家兔,通常在36-48h后注射部位出现剧痒,病兔啃咬注射 部位皮肤,皮肤脱毛、破皮和出血,继之四肢麻痹,体温下降,卧地不起, 最后角弓反张,抽搐死亡。但这种症状只维持几小时,一般常于夜间死亡, 可见死兔口内有接种部位咬下的被毛。亦可脑内接种小鼠,症状可维持12小 时,但其敏感性不如兔。亦可用细胞培养来分离病毒。许多种哺乳动物细胞 均能繁殖本病毒,但最常用的是猪肾传代细胞。
3、 兔、猪及牛肾原代细胞培养。病料接种细胞后最早经18小时出现病 变(病毒量大),一般经48小时,病毒量很低时要到96小时。其典型的病 变是出现巨细胞圆形。部分病变细胞胞浆内颗粒增多,细胞肿大变圆形, 而不相互融合,渐渐萎缩坏死。当细胞全面出现病变后渐自瓶壁脱落。 自出现病变到整个细胞层破坏约经24–48小时。 4、特异性免疫荧光诊断:对可疑病畜或接种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如中脑、 桥脑、延脑 或脊髓可作冰冻切片或压片,用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查,阳性 病例可见神经节细胞胞浆及核 内均有荧光。感染的组织细胞亦可用此法 来确定感染的病毒。 5、病毒中和试验;用一株标准伪狂犬病细胞适应毒,以每0.1ml病毒溶 液中含有100TCID50的稀释病毒与连续作2倍稀释的被检血清0.1ml混合, 培养1.5小时,再接种于细胞培养物上。每个血清稀释度至少要接种4个 细胞培养物,每个培养物接种0.2ml。恢复猪的血清常有1:8到1:64的中 和能力。
伪狂犬病病毒
动医二班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又称猪疱疹病毒Ⅰ型、传染 性延髓麻痹病毒、奇痒症病毒、 奥叶兹基氏病病毒。是引起牛、 羊、猪、犬和猫等多种家畜和野 生动物发热、奇痒(猪除外)及 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疱疹病毒。
伪狂犬病毒
属疱诊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
暂定水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
椭圆或圆形,无囊膜粒子直径
为110-150nm;有囊膜的成熟
病毒粒子直径180nm。囊膜表
面有呈放射排列的纤突,长8-
.
10n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分子量为8.7×l07。
伪狂犬病毒具有疱疹病毒科成 员所共有的一般形态特征。病 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 细胞核内无囊膜的病毒粒子直 径为110~150nm,位于胞质内 带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直径为 150~180nm。核衣壳呈二十面 体对称,没有囊膜的裸露核衣 壳亦具有感染性,但感染力约 为带囊膜的成熟病毒的五分之 一。病毒囊膜表面有呈放射状 排列的纤突。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以神经症状、流涎,呼吸困难,繁殖障碍,生长停滞,失重及高死亡率为 主,其中,临床表现随年龄不同有很大差异。 1)哺乳仔猪:出生后3天即可发病,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不吃奶、腹泻、呕吐、 呼吸困难、兴奋不安、鸣叫、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死前尖 叫、口吐白沫。仔猪可于发病后1-2天内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2)仔猪:仔猪(断奶后至30kg阶段) 症状与乳猪相似,只是轻微一些,发病 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呕吐、腹泻及一些神经症状。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比乳猪低, 死亡率达95%以上。
灭活。
流行病学
PRV是感染动物种类多和致病性强的一种病毒。 (1)家养动物:
猪:猪. 是PRV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尤其耐过的呈隐性感染 的成年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牛羊:出现奇痒而死。 (2)实验动物:家兔、犬、猫、小鼠,但以家兔最敏感。 (3)野生动物:狐狸、水貂等
传播形式
垂直传播 PRV可通过胎盘而传递给子体,而母体免疫球蛋白却不能,所以对胎儿的 感染是致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