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
巴曲酶时间检测介绍

巴曲酶时间检测介绍
临床应用
该试剂用于确定巴曲酶的作用时间。
概要和解释
巴曲酶是一种蛋白水解蛇毒酶,可导致纤维蛋白肽A从纤维原中解离出来,因此可导致凝血。
巴曲酶时间的诊断意义与凝血酶时间的确定有关。
巴曲酶时间正常且凝血酶时间延长表明样品中存在肝素。
如果巴曲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延长,则可能存在纤维原降解产物或定量或定性的纤维原紊乱。
巴曲酶试剂适用于:
通过确定纤维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监控溶解纤维蛋白的治疗方法,
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
在怀疑有肝素存在的情况下,需阐明凝血酶时间。
方法原理
巴曲酶加入含枸橼酸盐的血浆中,测量其形成血凝块所需的时间。
标本
为获得血浆,仔细地将一份枸橼酸钠溶液(0.11mol/L)和九份静脉血混合,避免形成泡沫。
立即用不少于1500 x g的离心机离心至少10分钟,去除上层血浆,并将其保存于+15至 +25 °C 中备实验所用(最多4小时)。
不能冷冻样品。
实验步骤
人工:
内部质控:
在每个检验日,每个对照组需至少每隔8小时测量一次。
对照组应与样品做相同处理。
每个实验室应确定自己的质控范围。
这可根据对照组生产商提供的目的值和范围,或根据实验室确定的可信水平来确定。
如果测量的对照值在预先确立的可信水平之外,那么应检验试剂和凝血分析仪。
参考间隔
16 – 22秒
由特殊仪器确定这些范围的系统误差。
需计算各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值。
巴曲酶 制备

巴曲酶制备
巴曲酶是一种能够催化巴曲肟酸和ATP转化成巴曲酸和ADP的酶。
制备巴曲酶的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提取和基因工程制备两种。
自然提取
方法是指从生物组织中提取并纯化巴曲酶,常用的提取来源有Escherichia coli、Pichia pastoris和Bacillus subtilis等菌株。
基因工程制备方法则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巴曲酸代谢途径中的巴曲
酶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再利用大肠杆菌等表达宿主进行高效表达
和纯化。
无论是自然提取还是基因工程制备,都需要进行酶活测定和
酶的纯化,以确保所制备的巴曲酶具有高效和纯度较高。
巴曲酶制备
的成功将为巴曲酸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和平台。
巴曲酶的功能主治

巴曲酶的功能主治什么是巴曲酶巴曲酶(Bacillus protease),又称巴氏植物酶,是一种由巴氏杆菌所产生的一类酶。
巴曲酶属于一种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酶制剂。
巴曲酶的功能巴曲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具体功能和主治如下:1.食品行业:–用于肉制品加工:巴曲酶可以在鱼、肉、禽类等生鲜食物的加工过程中进行蛋白质降解,改善产品的质地和口感;–用于乳制品加工:巴曲酶可促进乳制品中的蛋白质降解,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用于酱油、酱类食品生产:巴曲酶可以促进大豆蛋白质的水解,增加酱油的氨基酸含量,提高其风味品质;2.制药工业:–巴曲酶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降解、水解和改性。
它可以帮助提高药物的活性、稳定性、可溶性以及有效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巴曲酶在制药工业中也可用于合成某些新药物,用于药物开发和研究;3.皮革工业:–巴曲酶可以用于皮革的脱毛和鞣制过程中,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水解,从而帮助加工皮革、提高皮革质量;–巴曲酶还可以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去除皮革中的蛋白污渍,提高皮革的外观质量;4.纺织工业:–巴曲酶可以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去除纺织品表面的非天然蛋白质,提高纺织品质量;–巴曲酶可以在染整过程中帮助蛋白质降解和去污,提高纺织品的染色效果和使用寿命;5.环保工业:–巴曲酶可以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帮助降解有机废水中的蛋白质和有机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巴曲酶也可以在餐饮垃圾处理中使用,通过蛋白质降解,帮助减少有机废物的体积和对环境的影响;6.其他领域:–巴曲酶可以在丝绸加工中帮助蛋白质的降解和去污,提高丝绸质量;–巴曲酶还可以在酿酒工业中用于蛋白质降解,改善酒品质量。
综上所述,巴曲酶在食品、制药、皮革、纺织、环保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其蛋白质降解和改性的作用,巴曲酶能够增加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巴曲酶作用机制

巴曲酶作用机制
巴曲酶是一种酶,也称为巴底松酶或磷酸二酯酶。
它参与细胞内的磷酸化反应和底物代谢,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巴曲酶的作用机制如下:
1. 磷酸化反应:巴曲酶能将无机磷酸根(Pi)与底物分子的羟基或醇基结合形成磷酸酯键。
这个过程中,巴曲酶利用底物分子的一个羟基或醇基攻击无机磷酸根,形成酯键,并释放出一个水分子。
这个过程称为底物磷酸化。
2. 底物代谢:巴曲酶还能催化底物的代谢反应。
它可以加速底物的降解或转化,使底物分子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或被排出。
总而言之,巴曲酶通过催化底物的磷酸化反应和代谢反应,参与细胞内的磷酸化信号传导、能量代谢和底物分解等过程。
它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巴曲酶的储存条件

巴曲酶的储存条件1. 巴曲酶这玩意儿的储存条件可重要啦,就像你珍藏的宝贝一样,得小心对待呢!你想啊,如果是你心爱的限量版手办,你肯定不会随便乱放对吧?巴曲酶得放在低温的地方,一般2 - 8℃最合适。
我有个朋友在医院药房工作,有一次就因为储存温度稍微高了点,巴曲酶差点就出问题了,可把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2. 巴曲酶储存的时候啊,周围环境一定要干燥。
这就好比你把你最喜欢的衣服放起来,你肯定不会放在潮湿的地方,不然衣服会长毛的。
巴曲酶要是受潮了,那就像战士没了武器,失去了作用。
我曾经见过一个小诊所,药品储存条件不好,巴曲酶受潮后,大家都愁眉苦脸的,因为这东西就不能正常用啦。
3. 储存巴曲酶的时候,光线也不能太强哦。
你看,就像我们人一样,老是在强光下晒着也不舒服呀。
巴曲酶也怕强光直射,强光就像是个捣蛋鬼,会破坏巴曲酶的稳定性。
我邻居家的爷爷是老中医,他看到有的小药店把巴曲酶放在光线强的地方,就直摇头,说这样可不行,就像把花放在大太阳下暴晒,肯定活不久。
4. 嘿,巴曲酶的储存容器也很关键呢!这就跟你住房子一样,房子不好,住着也不舒服。
它得放在合适的容器里,这个容器要密封好,防止空气进去捣乱。
我听一个药剂师讲过,他们医院有一次容器没密封好,空气进去了,巴曲酶的质量就受到了影响,就像打开的汽水,放久了就没气了,真让人懊恼。
5. 你知道吗?巴曲酶储存的时候不能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混放。
这就像你和别人合租房子,要是室友是个邋遢鬼,把东西到处乱放,你肯定不乐意。
巴曲酶要是和其他药品或者杂物混在一起,可能会相互影响。
我有个亲戚在小诊所帮忙,看到有工作人员把巴曲酶和一些普通药品随便堆在一起,他就很生气地说这是在胡来呢。
6. 巴曲酶储存的地方得干净整洁。
想象一下,你吃饭的地方脏兮兮的,你还有胃口吗?巴曲酶也一样,要是周围环境脏脏的,它可能就会被污染。
我一个朋友去考察一些小的医药储存点,看到巴曲酶放在满是灰尘的角落,他就忍不住大喊:“这怎么行呢?这就像把珍珠扔在泥地里呀!”7. 要储存巴曲酶呀,可别老是去动它。
分类.d巴曲酶

分类:进口药品【药品名称】药品名(中):巴曲酶汉语拼音:Baqumei英文名:Batroxobin英文商品名:Defibrin(DF-521)剂型:注射剂【主要成份】Batr0x0bin直链糖蛋白类化合物。
【性状】本制剂为无色、透明液体。
【药理毒性】1.血液凝固系统血纤维蛋白原浓度依给药量的增加而降低。
除了血纤维蛋白原之外,对血液凝固因子(血小板数,血小板机能,出血时间)几乎不发生影响。
2.血液纤溶系统促使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质内皮细胞释放。
增强-PA作用。
降低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质的抑制因子的活性。
减少α2-纤维蛋白溶酶抑制因子减少纤维蛋白溶酶原增加活性纤维蛋白溶酶活化C蛋白增加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分解产物缩短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
3.血液之流变学上的诸因素降低全血粘度,抑制红血球的凝集力,缩短红血球通过时间,血浆粘度的下降,使流动性增强,防止血栓形成的增大。
4.对于微循环的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
【药代动力学】1.血液浓度健康成年人10BU静脉点滴给药,10BU隔日一次、共三次。
半衰期:首次给药为5.9小时;第二次给药为3.0小时;第三次给药为2.8小时。
2.排泄健康成年人静脉给药(10BU)后,观察到大部分代谢产物由尿中排出。
【适应症】闭寒性动脉硬化症引起的缺血性诸症状的改善。
末梢及微循环障碍的改善(如:突发性耳聋,振动病)。
【用法用量】成人用量首次量为10BU,以后的维持剂量可减为5BU,隔日一次,药液使用前用100ml以上的生理盐水稀释,静脉点滴1小时以上。
下列情况首次使用量应为20BU,以后的维持剂量可减为5BU:给药前血纤维蛋白原(fibrin0gen)浓度达400mg/ml以上时。
突发性耳聋的重症患者。
通常疗程为一周,必要时可增至3周:慢性期治疗要增至6周,但在延长期间内每次用量减至5BU隔日点滴。
【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部位出血、创面出血、头痛、头重感、头晕等中枢,周围神经症状。
重组巴曲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重组巴曲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巴曲酶(Buchnera)是一种共生细菌,主要存在于豆蚜(Aphids)体内,并参与豆蚜的氨基酸代谢途径。
巴曲酶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参与多种酶催化反应,实现对氨基酸的代谢转化。
巴曲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参与氨基酸代谢:
1. 氨基酸的摄取:豆蚜摄取植物的汁液,并将其中的氨基酸吸收到体内。
这些氨基酸被转运到巴曲酶的细胞内。
2. 氨基酸降解:巴曲酶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对吸收到的氨基酸进行降解。
其中,一种重要的酶催化反应是巴曲酶将氨基酸转化为相应的酰氨基酸,例如将谷氨酸转化为谷氨酰胺。
3. 酰氨基酸的利用:转化得到的酰氨基酸由巴曲酶进一步利用,用于自身的生长和代谢。
巴曲酶可以将酰氨基酸进一步转化为其他代谢产物,例如合成蛋白质或其他重要的生物分子。
通过这些步骤,巴曲酶能够将豆蚜摄取的氨基酸转化为其他代谢产物,为豆蚜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并维持共生关系的平衡。
巴曲酶的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详细的代谢途径和参与的酶催化反应,进而在农业和生物技术领域发展具有潜力的应用。
巴曲酶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巴曲酶注射液英文名称:Batroxobin Injection[成份]直链糖蛋白类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含量约5%。
N-末端氨基酸为缬氨酸;氨基酸的主要组成是天门冬酰胺[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1.急性脑梗塞;2.改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引起的缺血性症状;3.改善末梢及微循环障碍(如:突发性耳聋、振动病)。
[规格]0.5ml:5BU。
[用法用量]成人首次剂量通常为10BU,维持量可视病人情况酌情给予,一般为5BU,隔日一次,药液使用前用100ml以上的生理盐水稀释,静脉点滴1小时以上。
下列情况首次使用量应为20BU,以后维持量可减为5BU:1.给药前血纤维蛋白原浓度达400mg/dl以上时。
2.突发性耳聋的重症患者。
通常疗程为一周,必要时可增至3周;慢性治疗可增至6周,但在延长期间内每次用量减至5BU隔日点滴。
急性脑梗塞患者,首次剂量为10BU,另二次各为5BU,隔日一次,共三次。
使用前用250ml 生理盐水稀释,静脉点滴1小时以上。
此后应有其他治疗脑梗塞药物继续治疗。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主要为注射部位出血、创面出血、头痛、头晕耳鸣,偶有轻度皮下瘀斑、鼻衄、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皮疹、发热、血GOT、GPT、BUN、Cr升高及尿潜血阳性。
罕有引起休克的情况,故应仔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时终止给药,并采取输血等妥当的措施。
[禁忌]下列患者禁用:1.有出血患者(出凝血障碍性疾病、血管障碍所致出血倾向,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疑有颅内出血者等);2.新近手术患者;3.有出血可能的患者(内脏肿瘤,消化道憩室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重症高血压、重症糖尿病者等);4.正在使用具有抗凝作用及抑制血小板机能药物(如阿斯匹林)者和正在使用抗纤溶性制剂者;5.用药前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100mg/dl者;6.重度肝或肾功能障碍及其它如乳头肌断裂、心室中隔穿孔、心原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症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FE • HOME
01 基本定义
主要酶学性质与作用机制 02
03 巴曲酶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
基本定义
•巴曲酶制剂在神经科的应用十分广泛。矛头蝮蛇属 (bothrops)是南美两大毒蛇家族之一,种类繁多。 •从巴西矛头蝮蛇(bothrops atrox)蛇毒中分离获得的巴曲 酶具有促凝血作用,称为血凝酶(hemopexin),临床药物 有立止血和巴曲亭。
•而从另一亚种bothrops moojeni蛇毒分离而来的巴曲酶则 具有去纤维蛋白原作用,称为去纤酶(defibrinogenase), 临床药物有东菱精纯克栓酶。
•上述二者通用名均为巴曲酶,但它们的药理学机制完全 不同,故临床应用时需谨慎。
hemopexin主要酶学性质与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促进出血部位(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并 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其中包括血小板因子3(PF3),后者 能够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I单体,进而交联 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血栓形成,达到止 血目的。
•巴曲酶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药,其治疗效果 理想。
缺血半暗带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梗死灶的周围一般会形成一个“ 缺血半暗带”。“半暗带”内存在着大量处于休眠状态或 半休眠状态的脑细胞,这些细胞仅能维持自身形态的完整 ,由于缺少能量的供应,无法行使原有的正常功能。
•一般认为,“半暗带”自缺血后一小时就会出现,通常 可持续24小时左右,一部份患者在数天之后仍可检测到半 暗带的存在,医学上就提出了“时间窗”的概念。在这一 时间内,积极采取措施挽救“半暗带”,使其向正常组织 转化,或使它稳定不继续恶化,以便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 间。通过治疗,使原来栓塞的脑动脉血管重新通畅或建立 新的侧枝循环,使原来处于缺血状态的大面积脑细胞恢复 血流,增加能量物质的供应,激活休眠与半休眠状态的脑 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
巴曲酶Defibrase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80~90%由于脑供血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局部 脑缺血病灶是由于中心坏死及其周围缺血暗带组成,坏死 区中脑细胞死亡,缺血半暗带内由于存在侧支循环,尚有 存活神经,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 该区脑组织损伤是可逆的,神经细胞可能存活并恢复功能
•临床未观察到出血病例,可见巴曲酶安全性好。不足之 处在于临床回顾性疗效观察纳入的病例数量有限,观察的 时间较短;未对巴曲酶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 分析。突聋的预后影响因素复杂,尚需进一步设计前瞻性 、大本量、长期随访研究突聋的药物治疗。
巴曲酶Defibrase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巴曲酶舒张大鼠主动脉 •巴曲酶刺激大鼠主动脉NO生成 •巴曲酶增强主动脉NOS活性 •巴曲酶促进主动脉3H一L一Arg的转运
Defibrase药理作用
•① 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
•②直接作用于凝血因子I释放纤维蛋白肽A,生成纤维蛋 白单体和纤维蛋白多聚体,被纤溶系统降解成血纤维蛋白 分解产物(FDP)和(FgDp),抑制血栓生成,诱发组 织纤维蛋白溶解原活化质(TPA)释放。
•③改善血液流变学上的某些因素,如降低血液黏稠度、 抑制红细胞聚集和沉降、增强红细胞的血管通透性及变形 能力,使血液流动性增强,防止血栓形成。
•④ 降低血管阻力,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从而改 善微循环。
•⑤对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等无影响。
FDP
FgDp
巴曲酶Defibse 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巴曲酶Defibrase 在突发性耳聋 治疗中的应用
02
03 巴曲酶Defibrase
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其类凝血酶样作用是由释放的血小板因子3引起,与血液 中的凝血酶依靠血小板因子3的作用相似,当凝血酶原被 激活后,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从而促进血管破损局部的 凝血过程。
酶
纤维 蛋白I 单体
纤维蛋 白原
凝血因子ǀ——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由α、β、γ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 以二硫键相连。 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 纤维蛋白单体。 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 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 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过程中肽段A的释放起主要作用,先 是首尾聚合,而肽(段-)B的(-释)放能使聚合加速并开始侧向聚 合。 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ⅩⅢ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 价键相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 过程。
•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巴曲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除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促进t-PA 释放外,还具有降低血 粘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
•其作用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临床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 血管病、慢性动脉闭塞症、突发性耳聋、振动病等多种疾 病均具有一定疗效。
THANK YOU
巴曲酶Defibrase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
•突聋的病因不清,内耳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主要的病因 之一,以致目前国际对于突聋的治疗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 ,多为综合治疗.
•Kanzaki 等报道突聋患者血纤维蛋白原、白细胞、红细胞 沉降率增高,可能是内耳损伤引起的缺血或感染所致。
•选用巴曲酶等抗凝溶栓药物,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从 而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治疗后 听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