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著升高( P值 均 < O 0 ) . 1 。依达 拉奉 组 治 疗 后 第 1 、8天 的 血 浆 N E和 MD 水 平 均 较 治 疗 前 显 著 降 低 ( 42 S A P值 均 < 0 0 ) 联 合 治疗 组 治 疗 后 第 1 、8天 的 血 浆 E AN TX :An 1、 E MD 水 平 均 较 治 疗 前 显 著 降 .1。 42 T、 P、 B 、 gI NS 、 A 低( P值 均 < O 0 )C RP水 平 较 治 疗 前显 著升 高 ( . 1,G P值 均 < o0 ) 第 2 . 1 ; 8天 的血 浆 S D 水 平 较 治 疗 前 显 著 升 O
r dials v g da a n n tea men fp i t t ue c eb aln a c in.M et ods Ei t te t i a c ca en ere r vo e i r t to at en swihac t er r f r to i h ghy pa in sw t h
中, 有进 行手术 治疗 的指 征者 可进 行 手 术治 疗 .
怛来 自正 常 顺 行 和 逆 行 旁 路 的 逆 向血 流 经 常 会 导 致 粥样 硬 化斑 块 处 的 血 栓 形 成 。 为 防 止 患 者 因血 管 内 治 疗 导 致 基 底 动 脉 或 椎 动 脉 血 栓 形 成 , 行 可 预 防性 地 连 接 大 脑 后 动脉 或 小 脑 上 动 脉 的颅 外一 颅
疗 后 的 神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和 AD 分均 较 治 疗 前 显 著 改 善 ( [评 P值 均 < O 0 ) 巴曲 酶 组 、 达 拉 奉 组 、 合 治 疗 .5 , 依 联
组 治疗 后 的评 分 均 显 著 优 于 对 照组 ( P值 均 < o 0 ) 巴 曲酶 组 和 联 合 治疗 组 予 长疗 程 巴曲 酶 治 疗 后 的 神 经 功 .5 。

巴曲酶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长期临床疗效观察

巴曲酶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长期临床疗效观察

在脑 梗死 诸 多 因素 中 , 血 浆 纤 维 白原 ( F I B ) 的升 高 增加 了潜 在 患者 的缺血 性卒 中风 险 , 以及 再 次复 发
的概 率 』 。
巴曲酶 又被 称 作 凝 血 酶 样 酶 、 去 纤 维 蛋 白酶 , 是一 种类 似凝 血 激 酶 样 的物 质 。巴 曲 酶 具 有 分 解
休 克 或 存 在 重 度 高 血 压 :“ 收缩 压 > 2 0 0 mmHg ,
舒 张压 > 1 2 0 mmHg ” ; 血小板计数≤1 0 0 ×1 0 。 / L;
增加 缺血 半 暗带血 液供 应 , 同 时改 善脑 缺 血部 位 组 织 的供 血 , 抑 制 新 发 血栓 形 成 ,使 溶 栓 作 用 快 速 ,
功 能缺损 评分 ( NI HS S ) ; B a r t h e l 指数 ( B I ) 。 疗效 判定 和 安 全评 价 : 疗 效 指标 : 根 据 脑 卒 中 患者 临床 神经 功能缺 损程 度评 分 标准 、 患 者 日常 生
溶 栓 的脑 梗 死 患 者 1 2 0例 , 患 者按 照 随机 数 字 表 , 随机分 为试 验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6 O例 , 其 中试 验 组 男
脑 梗 死 是 继 恶 性 肿 瘤 之 后 的 第 二 大 死 因_ 1 j 。
脑梗 死 , 且 排 除 颅 内 出血 ; 年龄 3 5 ~7 5岁 , 血 浆 F I B  ̄I . 5 g / L; 意识 清楚 或 轻 度 嗜 睡 能 唤 醒 ; 首 次 发病 或过 去发 病 未 遗 留肢体 瘫 痪 等 后 遗 症 的再 次 发病 ; 患者 或 家 属 签 署 知 情 同意 书 ] 。排 除标 准 : 有血 液 系统 出血性疾 病及 明显 出血迹 象 , 近 2周 内 服用 或 者 使 用抗 纤 溶 或 者 蛇毒 、 抗凝 或 溶 栓 药 物 ,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用情 况如 下 。
关键 词 : 曲酶 巴
治疗 急性 脑 梗 死 临床 观 察
P ksa i r t tecii l bev t n w i h c t b ans m de a i nQnMe te s h l c sr ai hc teaue r i e i t a n ao o h t s
按 摩 与 康复 医学
2 1. ( ) 0 0 1下
C ieeMa iuai hn s np lt n& R h bl ai dc e 2 1 , o 3 o e a itt nMe i n 0 0 N . i o i
7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巴曲酶治 疗 急性脑梗 死 的临床观 察
王 晶 刚 陈 正 乾
i t h i rn l ss b l y h is l e h o b sr l , e c st e wh l l o ic st , h lo l s ic st c u e h l o e s l e it n o t e f i o y i , y p a st ed s o v d t r m u o e r du e h o e b o d v s o iy t e b o d p a ma vs o iy, a s st eb o v s e ss — b d r a c od o i c e s l o t e m u n iy n e t r p,n r a e b o d s r a q a tt .My c u t a d ̄ 2 0 e ri g s r a e r m g s , 0 3 t 0 e a l a n s e d a a i n — o r y r 0 8 y a Au u tt e t d f o Au u t 2 0 o 8 x mp ebr i t m e d p te tu n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理 用 药 .0 9, 1 ):2 2 0 2( 1 9 .
2 牟 方 波 , 鹏 , 正 海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中 西 医研 究进 展 郭 卢 [ ] 中西 医 结 合 心 脑 血 管 病 杂 志 ,0 0 8 2 :2 J. 2 1 , ( ) 2 0—
2 . 22
3 中华 医学 会 全 国 第 四 次 脑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各 类 脑 血 管 疾 病诊 断 要 点 [ ] 中华 神 经 科 杂 志 ,9 6 2 ( : J. 19 ,9 6)
第2 卷 第9 2 期
航 空 航 天 医 学 杂 志
21年9 01 月
1 09
障 具 有 较 高 的通 透 性 , 脉 给 药 时 可 在 脑 内 迅 速 达 有 效 血 静 药 浓 度 。 巴 曲酶 为 高 纯 度 类 凝 血 酶 样 物 质 . 全 脑 缺 血 及 对 局 灶 性 再 灌 注 具 有 保 护 作 用 。 可 降 低 血 液 中纤 维 蛋 白 原 含 量 , 善 微 循 环 , 加 血 流 量 , 进 内 源 性 t A 形 成 及 改 增 促 —P 释 放 , 进 溶 栓 及 神 经 再 生 。两 药 合 用 可 发 挥 协 同 作 用 , 促 保 护 缺 血 半 暗 带 去 可 逆 性 损 伤 的 神 经 元 , 使 其 转 变 为 正 促 常灌注 区, 减轻 急性 脑 梗 死 病 死 率 , 用 方 便 , 得 l 推 使 值 临床 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1 高 军 芳 .急 性 脑 梗 死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进 展 [ ] J .临 床 合
3 讨 论
及体征 , 实验室检查确诊。( ) 1 该病常起病 急骤 , 于安静休
息 或 睡 眠 时 发病 , 小 时 至 1— 内 达 高 峰 ; 2 根 据 梗 死 数 2d ()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近年来,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成为研究热点,其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一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应用前景。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指在急性期给予患者依达拉奉及巴曲酶进行治疗。

依达拉奉是一种特异性血小板抑制剂,可减轻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凝。

巴曲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促进了血栓的溶解。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发挥补充作用,加强溶栓效果,提高治疗成功率。

临床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确实有一定疗效。

一项对3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巴曲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也更为明显。

在另一项研究中,把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和巴曲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巴曲酶治疗。

结果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恢复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

除了显著的疗效外,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因为依达拉奉和巴曲酶都是疗程短、治疗量小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相较其他抗血小板和溶栓药物较低。

另外,针对巴曲酶治疗可能诱发的出血合并症,可以通过合理控制用药剂量或并予保护胃肠道黏膜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尽管目前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很好的效果和安全性,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确切疗效和可靠性。

在实际治疗中,还需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药物过敏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总之,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手段,具备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科学家还应进一步开展探索和研究,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巴曲酶(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脉络宁注射液20 ml静滴作为基础治疗。

治疗组加东菱迪芙注射液静点,即东菱迪芙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首次10 BU,隔日1次,以后5 BU/次,共用3次,对照组加用安慰剂静点。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治疗组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早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残率,安全性高。

[关键词]巴曲酶;急性脑梗死我科从2004年9月~2006年12月对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巴曲酶(东菱迪芙)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符合下列条件:(1)急性脑梗死发病72 h 以内;(2)年龄35~75岁。

首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3)瘫痪肢体肌力<4级;(4)颅脑CT排除出血;(5)有出血史及消化道溃疡者,重度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计数<60×109 /L 及已应用抗凝、溶栓剂或首次用药后第1次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00 mg/dl者不入选。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35~75岁,平均63.3岁;对照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35~75岁,平均63.9岁。

两组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脉络宁注射液20 ml静滴作为基础治疗。

治疗组加东菱迪芙注射液静点,即东菱迪芙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首次10 BU,隔日1次,以后5 BU/次,共用3次,每次静脉滴注1 h以上。

巴曲酶治疗51例脑梗死的护理与观察

巴曲酶治疗51例脑梗死的护理与观察
作 者简介 : 王艳 丽, ,5岁 , 女 4 大专 学历 , 毕业于 陕西建 筑职 工大 学, 主管护师。E malrn u y n 7 8 8 @1 6t m - i e x e u 6 8 8 8 .o : 2
自己进食 )增强患者对 生活的热爱及 同疾病抗争 的信心 , , 争取
早 日康 复 , 回归社 会 。
用药中要保持静脉通畅, 注意调整滴数 , 静滴速度不宜过快 , 1 h以上滴完 , 防止渗漏皮下。 如发现渗漏 , 给予热敷 4 一 d d5. 如凝
血 酶原 时 间 > 5s纤 维 蛋 白原 减 少 至 05 2 , . 以 下 , 即停 药 , 立
神经功能缺损 。因此使缺血脑组织 在坏 死前 恢复正常血流 , 改 善缺血区的血液供给 , 可减轻神经细胞及其功能损 害。随着 我
3 密 切观察病 情变化 3
严 密观察 体温 、 搏 、 吸 、 脉 呼 血
压的变化。检测血压调整降压药 的剂量 , 观察有无病灶扩大及 合并 颅内出血 , 并观察全身情况。 注意注射部位创面有无出血 , 鼻出血 , 牙龈 出血 , 有无恶心 、 呕吐 , 上腹 不适 , 黑便 等 , 同时观 察药物疗效 , 昏 、 头 头痛有无 改善 , 及时评估 患者意 识水平 、 理
3 护理
35 饮 食 护 理 .
加强饮食护理 的重要性 , 栓治疗后 , 溶 全
血黏度降低 , 了巩 同疗效 , 为 治疗 中让患者进低胆 同醇 、 清淡易 消化饮食 , 禁吃蛋黄 、 动物肝脏 、 脂肪 , 多食蛋清 、 豆制品及谷类 食物, 多食 苜蓿 、 叶蔬菜 ( 绿 内含维 生素 K) 防止 出血倾 向发 ,
期 间纤 维 蛋 白 原 应 2 4h定 期 复 查 , 如 果 纤 维 蛋 白 原 浓 度 低

巴曲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巴曲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进展型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常见而特殊的类 型, 由
于 不能 很 快 阻 止 病 情 的 进 展 , 往 转 变 为 完 全 性 脑 梗 死 , 加 往 增
表 1 2组治疗前后神经 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 i) - -
患者的致残率 ( 特别是发 病 > h已丧失 了溶栓机会 的患者 ) 6 。 笔 者 采用 巴 曲酶 治 疗进 展 型 脑 梗 死 , 得 了 较好 的疗 效 。报 道 取
循 环 的作 用 。
滴注 ,h以上滴完 ; 3第 5天各用 5 U, 1 第 、 B 同时给予常规治疗。 13 观察方法 . () 1 神经功能缺 失评分 。( ) 2 治疗前 及治疗
后 1 血常规 、 周 出凝 血 时 间 、 细 胞 比容 、 肾 功 能 、 功 能 检 红 肝 心 查 和 纤 维蛋 白原 、 血 酶 原 时 间 测 定 , 条 件 者 头颅 C 凝 有 T复 查 。
2 2 临 床 疗 效 试 验 组 总 有 效 率 9 . % 高 于 对 照 组 的 . 33 7.% , 0 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见表 2 。 表2 2组患者治疗 3个月后临床疗效评定情 况 [ % ) 例( ]
血; 未用过抗凝剂 、 血小板抑制剂 ; 无严重全身并发症及 出血性 疾病或出血倾 向 ; 神经 功能缺失 评分 >1 。所 有患 者按入 0分 院顺序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 3 。2组发病 时间 、 各 O例 年 龄、 伴发疾病 、 既往史 、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5 4・
临床合理用药 2 1 3月第 3卷第 5期 0 0年
C i Jo l ia R t nl rgUe Mac 0 0 V 13N hn fCi cl aoa Du s, rh2 1 . o n5 n i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巴曲酶(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脉络宁注射液20 ml静滴作为基础治疗。

治疗组加东菱迪芙注射液静点,即东菱迪芙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首次10 BU,隔日1次,以后5 BU/次,共用3次,对照组加用安慰剂静点。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治疗组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早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残率,安全性高。

[关键词]巴曲酶;急性脑梗死
我科从2004年9月~2006年12月对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巴曲酶(东菱迪芙)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符合下列条件:(1)急性脑梗死发病72 h 以内;(2)年龄35~75岁。

首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3)瘫痪肢体肌力<4级;(4)颅脑CT排除出血;(5)有出血史及消化道溃疡者,重度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计数<60×109 /L 及已应用抗凝、溶栓剂或首次用药后第1次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00 mg/dl者不入选。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35~75岁,平均63.3岁;对照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35~75岁,平均63.9岁。

两组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脉络宁注射液20 ml静滴作为基础治疗。

治疗组加东菱迪芙注射液静点,即东菱迪芙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首次10 BU,隔日1次,以后5 BU/次,共用3次,每次静脉滴注1 h以上。

对照组加用安慰剂静点。

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合并用药:如发生消化道出血,或原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可使用相应的药物。

如发生颅内出血则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

1.3 实验室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应用常规方法测定血常规、血流变学、凝血酶原时间及肝肾功能。

1.4 疗效评定标准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1]:(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评分平均减少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比较(略)
2.2 治疗14天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为91.9%,对照组为64.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总显效率(痊愈+显效)治疗组为69.44%,对照组为3
3.6%,两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数据比较见表2。

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后变化不明显。

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变化。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数据比较(略)
2.4 不良反应本组病例用药后均无出血现象。

全部病例用药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脑梗死内科保守治疗的目标是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挽救梗死周围半暗带,恢复神经功能;同时提高脱水药物的作用,减轻脑水肿,阻止脑疝的形成[1~3]。

巴曲酶是从中南美洲的响尾蛇科毒蛇的毒液中提取的一种高纯度类凝血酶样物质,能增加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释放,从而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

故该药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除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促进t-PA释放外,还具有降低血黏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故适用于急性脑梗死、心肌梗死及高凝状态的患者。

应用巴曲酶产生降纤作用时由于降低了血黏
度而使脑血流增加,从而改善了脑组织的供血。

另有实验证明巴曲酶可明显抑制纤维蛋白在血管周围沉积[4]。

此外,尚有研究表明巴曲酶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能是缓解氧自由基损伤的结果[5,6]。

因此,我们认为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肯定了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本制剂无明显不良反应,极少引起出血,不失为临床内科治疗脑梗死,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溶栓药物。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李嘉.大面积脑梗死10例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1,17(1):13.
3 陈兴洲.皮质下脑梗死的分类和命名.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学分册,1994,3(1):18.
4 方伟,侯凤英.20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与CT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3,10(3):180.
5 陈清棠,赵玉宾,郑亚义,等.巴曲酶注射液(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试验.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1):27.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