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_罗建宁

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_罗建宁
恢复血供后 , 可加重脑水肿 。随着介入疗法技术发展 , 血管内 治疗已成为安全手术 , 创伤小 、 恢复快 。今天 , 介入治疗已成 为神经内外科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 。目前国内开展研究的 有脑内血管扩张 术 , 或 血管内 支架 置入术 [9 -11] 。 支架 工艺的 改进 , 支架术后问题的解决将是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 8 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
1 HossmannKA.Viabilifthresholdsandthepenurmohrooffocalischemia
目前发展很快 , 多功能干细胞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 基因工程治疗 , 有良好发展前景 。真正进入临床广泛应用还存 在很多困难需克服 , 新 的治疗 措施正 在研究 中 [ 12] 。骨 髓间充 质干细胞可通过诱导向神 经细胞转 化 , 并对脑缺血 、 脑出血 , 脑外伤等疾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有改善作用 。还可向神经细胞 方向的转化 , 有利于损伤神经 、 血管组织的修复 , 临床应用前 景广阔 [ 12-14] 。 9 几种新药的应用
· 1546·
PJCCPVD October2010, Vol, 18 No.10
· 新进展 ·
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罗建宁
【关键词 】 脑梗死 ;进展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5971 (2010)10 -1546 -02
(收稿日期 :2010 -06 -10)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 志 2010年 10月第 18卷第 10期
· 1547·
有促进 神 经细 胞 生 长 , 并 对 缺 血脑 细 胞 早 期稳 定 细 胞 膜作 用 [ 4] , 常用 20 ~ 100mg加入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 , 1次 / d, 14d1个疗程 。兴奋 性氨 基酸 受体 拮抗 剂 , 评价 最好 的是 硫酸镁 , 常用 1.0 ~ 2.5g, 稀释成 1%浓度 , 静 脉滴注 1次 /d, 及早应用 。 6 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

[5]
王爱丽,梁莉。张贺真,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国 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7,5(4):228.
[6] [7]
沈传业,陶如华。刘玉清.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 床护理.中华伞科医学,2009,7(7):781. 侯玉芹.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 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82-83.
h,尽町能不下胃管,以减少胃肠道、泌尿道的损伤¨“。
[8]
陈彩虹.rt—PA静脉溶栓治疗38例脑梗死的护理.中国实用医 药,2009,4(27):207-208.
4.2.2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是溶栓的另一并发症,溶栓 后过度灌注造成脑水肿,可形成颅内高压,神经功能损伤加 重,多见于在3 h后溶栓的患者。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 意识水平、理解能力、语言功能、面部运动、肢体肌力变化,以 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再灌注脑损伤和血管再闭塞的症状ⅢJ。 如发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有加重,而头颅监察未见出血灶时, 应考虑为再灌注损伤,应给予脱水治疗¨“。 4.2.3血管再闭塞溶栓治疗后应加强对溶栓再闭塞的预 防及观察。有研究发现血栓溶解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伤害, 留下一些新鲜创面,易致m小板在局部堆集,再次形成血 栓¨91。溶栓药物应用后,残存血栓的促凝作用导致纤溶后的 高凝状态,近期内很容易发生再闭塞,闭塞率为10%一 20%[203。若发现患者意识水平变化、再次出现偏瘫,或者原 有症状加蕈,应市即报告医生,及时脱水降低颅内压。 5心理和康复护理 急性期的心理护理要点是尽可能使患者稳定情绪,平安 渡过急性期【2¨。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对溶栓治疗的顾虑,担 心不成功及并发症,应向患者或家属耐心解释,同时讲明可能 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只有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 理护理,才能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 护理。溶栓2 h内绝对卧床休息,24 h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 以床上活动为主,不宜过早离床,做好卫生宣教旧J。协助患 者语言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口腔操、舌运动,让患者从简单 的单音节开始发音,反复训练、循序渐进,促使语言功能 恢复‘231。 6小结 临床护士主要从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溶栓前、中、后的护 理及疗效、并发症观察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积累 了许多可行性经验。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提供规范、 安全、最佳的护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溶栓干预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多因素作用的有机整体, 其中任何环节的中断都将影响干预的安全和有效性Ⅲj。目 前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率仅为1 1.3%,远远低于发 达国家10%的比例瞄1;且国际七对缺血性卒中溶栓临床管 理模式和临床路径尚无统一的认识ⅢJ,这也是广大医务工作 者今后研究探讨的方向。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和进展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进展 [中图法分类号 ] R 743.33 [文献标识码 ] A
急性脑梗死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 由于局部 脑血 长至发病后 6 h,观察表 明疗 效欠 佳 ,而发病后 3 h内应用 的患
流突然 中断引起局部脑 组织缺 血坏死 而致 的相 应神经 功能缺 者显示有效 。有报道 ,发 病 4 h内或平 均血管再通时 间距发
太多一度停止使用。随着对脑梗死病理 生理的深入研究 、神经 半暗区的存在 ,它并不 是 固定 不变 的 ,神 经组 织由可逆 的缺 血
影像学的发展和新型溶栓药物的问世 ,以及 急性 心肌梗塞溶栓 半暗区发展为不可逆 的坏死 区是一 个动态 的演变 过程。影 响
治疗的成功经验 ,国内外普遍开展 了大规模 的溶栓治疗急性脑 因素很多 ,如 临床病情 、脑梗 死类型 、侧 支循环状态 、体 温和脑
围起加固作用 ,使动 脉壁 内血栓 逐渐 扩大化 ,管 腔狭窄 以至完 态 ,血栓 内纤溶酶原也逐渐 耗竭 ,此种 “纤溶酶 原偷窃”可减弱
全闭塞。脑血管阻塞造成 大脑灌注的急剧 下降 ,几分钟内缺血 血凝块 溶解 。另外 ,由于他们 不具 有纤维 蛋 白的特 异性 ,与血
中心区域的脑组织发生坏死 ,而周边低灌注 区脑 组织还是存活 栓的亲和性较 差 ,故其 副反应 主要 是全 身性 出血 (包括 颅内 出 的(即缺血半暗区),这部分脑组 织是 可以通过迅速恢复血流得 血 )。SK具有间接的纤溶酶 原激 活作用 ,静 脉 内注射 SK有较
梗死的临床研究 。现就其治疗 现状 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组织的代谢率 、神经 保护 剂的应 用 、细胞 内外环境 等… 。因此

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脑梗死治疗新进展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和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并列为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

在所有的脑血管病患者中以脑梗死为最多见,关于其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多,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下面就目前较流行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恢复脑灌注脑梗死的治疗有效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迅速的恢复脑灌注。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学者就开始了脑梗死的溶栓,恢复脑灌注的研究。

近几年随着对脑梗死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及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急性脑梗死后,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有一个可逆和不可逆的转换过程。

脑缺血2~3h内再灌注可有效的保护脑组织,采用溶栓及早恢复缺血半暗带区的供血及神经元功能。

1.1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时间是发病后越早越好,最晚不宜超过6h[1],最好在3h内进行[2,3]。

1.2 常用溶栓药物临床使用的溶栓药物主要有5种:链激酶(SK)、尿激酶(U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4]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甲氨苯甲酰化纤维蛋白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重组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scu-Pa)[5]。

t-Pa 及rscu-Pa具有更强的纤溶活性和更短的半衰期,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肯定,且出现再梗死或出血倾向者明显减少。

其他常用药物有蛇毒制剂,巴曲酶[6]等,后者不仅有溶栓作用,而且还有对脑缺血再灌注时降低一氧化氮(NO)的神经毒性作用,减轻脑水肿程度,对缺氧后损伤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7]。

脑缺血再灌注时NO含量明显升高,它具有典型的双重性,少量可扩张脑血管,调节脑血流,改善微循环及抗血小板黏附、聚集,过量则以自由基的形成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8]。

1.3 用药途径和方法在溶栓治疗中,给药途径有全身静脉给药和局部动脉给药溶栓两种。

早期局部给药疗效肯定,通过动脉插管把药物直接注射到梗死部位,再通率达52%以上[9,10]。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及进展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及进展
现 , 溶栓治 疗进 行 的时 间是影 响最 后 疗效 的关键 _ 6 ] 溶栓 时 间窗是决 定 是 否 进 行 溶栓 治 疗 的重 要 因 素 。 溶 栓 治 疗 以“ 时间 窗” 为 主要 参 考 依 据 , 目前 广 泛 认 为溶 栓治 疗 时间 窗 为 3 ~6 h , 但 临 床 上 发 病 后 能 在
亦确切。 3 溶栓治 疗 的药物
脑 组织 对缺 血 缺 氧 非 常 敏感 , 为 了维持 正 常 脑
神 经功 能 , 脑 组 织 必 须 有 连 续 不 断 的 血 液 供 应 。 当
脑 组织 缺血 缺 氧时 , 缺 血 的局 部 脑 组 织 血 流量 下 降 到 正 常值 的 4 0 时 , 首先 就 会 出现 脑 电功 能 障 碍 ; 当缺血 缺 氧脑 组 织 的血 流量 下 降 到正 常 值 的 3 0
6 h以 内接 受 溶 栓 治 疗 的 患 者 较 少 , 所 以大 多 数患 者
都错 过 了溶栓 时 间窗 , 故 探讨 6 h以 外 的 溶 栓 治 疗 更
的治疗 方 法[ 3 ] 。 但 因 为 溶 栓 治 疗 可 以 引 起 颅 内 出
具 有 临 床 意 义 。 目前 广 泛 接 受 的 是 , 颈 内 动脉 脑 梗 死患 者动 脉溶栓 治疗 的时间 窗为发 病后 6 h以内 , 而 基底 动脉 、 大脑 后循 环 的梗 死 和 侧 支循 环 较 好 的前
态 和结构 尚完整 , 为可 逆状态 , 如果此 时迅 速血 管再 通 或侧支 循环 及 时建 立 , 则 可 以阻 止 其发 展 成 为 梗 死灶 ; 若 局部 仍然 缺血 缺氧 缺少 血液再 灌 注 , 就会 发
展成 为不 可逆 性 的组织 损伤 。如果 缺 血脑 组织血 流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研究新进展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研究新进展
[ 关键词 ] 脑梗死 ; 溶栓治疗 ; 研究 [ 中图法分类号]R7 3 3 4 . 3 [ 文献标识码 ] A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是 中 老 年 人 的 常 见 病 、 发 病 , 仅 患 病 多 不
h 给 予 尿 激 酶 静 脉 和 动 脉 溶 栓 治疗 , 果 较 好 。 总 的 来 看 , , 效
s q e c n n t p l a i n f r d t ci n a d ma s s r e i g o e u n i g a d i a p i t o ee t s c o o n s —c nn f e
ih d h b t.h asmi so itd w t eataa sml d ni e s e a ea ta se aa scae ih b t.h s e aie t d l l i f
De An  ̄d G , a d S S n t d e T S a T, o a i Md e .S mp e fu r s e t e F, ta 1 i l o c n l e
Ka a a k v KV , u a Ch k a e . de t i ai n o h o r s No l A, a i C, ta I n i c t t e fu s l s 1 f o f

萍, 李慕军 , 敏清 , 孕妇血浆胎 儿 D A的父源性 a地 李 等. N
14 . 5 4
m to [ ] l a nl20 2 ( ) 1~ . ehd J .JCi LbA a,06,0 1 : 7 n 黄 留玉. C P R最 新技术原理 、 方法及应 用[ . 京: MJ 北 化学工业 出版社 ,0 5:0 . 20 4 4
率高 , 致残率和复发率 也高。一组 1 7 269例脑梗死病 例中 , 病 在探索治疗脑梗死 的有效方法 。 至今 仍不 能达到 明显 效果 但 而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 的广泛 关注 , 现在 已经成 为急性脑梗死治疗 的研究热 点。已经有大 量的临床研 究资料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的护理进展论文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的护理进展论文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的护理进展【摘要】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血管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传统方法治疗均不能达到理想效果,3/4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1]。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

现2009年1月年脑梗死溶栓的护理经验及进展报告如下。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78-01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科 2009年 1月—2012年 4月应用 rt2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103例,男63例,女40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1.8岁;有高血压病史49例, 吸烟史40例,糖尿病18例, 高脂血症史25例,房颤病史12例,精神病史1例。

1.2 治疗方法溶栓治疗以尿激酶治疗为主,即尿激酶50~10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注。

3 溶栓护理3.1 溶栓前准备 1、急性脑梗死发病在6h以内进行溶栓治疗是抢救的最佳时间。

入院后,护士协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疾病进行判断,同时通知相关辅助科室协助做相应的检查,对疾病进行确诊。

一旦确诊,则分秒必争,简短而详细地了解患者有无严重的脏器、血液疾患、有无溶栓的禁忌症。

2、因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出现的系列症状,对患者的形象及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极易出现紧张、恐惧、自卑等不良情绪。

故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稳定病人的情绪,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向家属说明溶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也告诉其危险性,以取其配合,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语气柔和、肯定,面带微笑,更能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准备好溶栓药物、抢救药物及器材。

3.2 溶栓时护理①在溶栓的过程中,要保持静脉通道的绝对畅通,注意密切观察有无药液外漏,更要药物的配伍禁忌。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新进展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新进展
维普资讯
国农 村 医学 杂 志 2 0 年 5月 第 6卷 第 3期 C iee Ju a o u a Me ii y 0 8V 1 , o 08 h n s o r l f R rl d n Ma 2 0 o. N . n c e 6 3
脉溶栓 治疗 。
磁 扫描 成像 ( I 和正 电子 发 射 断层 扫 描 ( E 等 MR ) P T)
研究 认 为 3 6小时 内溶 栓治疗 是十 分有效 的 。时 间 ~ 窗 为 6小时 的 溶栓 出血 率 略高 于 3小 时 。 无显 著 但
性 差异 。不 同个 体 对缺 血 的耐 受能 力 不 同 , 时间 故
血栓 或 少 量 血 块 的 栓 塞 以及 术 后 暂 不 适 宜 静 脉溶
栓 的患 者 。但 动脉 溶 栓 需要 D A等 昂 贵 的检 查设 S 备 、 作 复杂 、 时长 、 训 练有 素 的介 入 和神 经专 操 耗 需 科 医师 的配 合 。 这使 得 动脉 溶栓 难 以在 更 多 医 院开 展。 甚至许 多符 合条 件 的病 人也 不 能及 时 被施 行 动
为 了早 期再 通 闭塞 动 脉 。 复 血 供 。 量挽 救 神经 恢 尽
功 能 。随着 神 经病 学和 溶 栓剂 的研 究 和 发展 , 溶栓
设备 简单 、 方便 快捷 、 作 技术 容 易掌 握 、 伤相 对 操 创
较 小 、 在 短 时 间 内完 成 、 用 较 低 、 者 易 于 接 可 费 患
时 内施行 动 脉 内溶栓 。 能够 在脑 组织 不 可 逆性 损伤
展做 一简要 综述 。
1 溶 栓 治 疗 的 时 间 窗
缺 血脑 组织 的病 理 损伤 呈渐 进 性 发 展 。 此溶 因 栓 时机 有 时间 限度 。 即时 间窗 。该 理论 认 为 缺 血半 暗带 和 中心坏 死 区是 一 个 动态 的 病理 生 理 转 化 过 程。 如果 能 及 时恢 复 血供 。 血 半 暗 区 的大 部 分 脑 缺 细胞 可 以避 免缺 血性 坏死 。但 时间 窗仍是 目前 国 内 外学 术 界争 论 的焦 点 。 至今 不能 统 一 。最 近应 用 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7-05-15T09:35:57.0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期作者:付凯
[导读]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与致残率极高,临床治疗以溶栓与降纤及循环改善、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治疗为主.
【摘要】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与致残率极高,临床治疗以溶栓与降纤及循环改善、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治疗为主,其中,溶栓治疗是最为有效、最为直接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依据与药物选择、时间窗、治疗方式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报道。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多发病,随着我国逐步步入到老龄化社会,该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

急性脑梗死是指局部供血堵塞或者中断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过程,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与特征变化,是仅次于恶性肿瘤的第二大致死与致残原因。

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较多,溶栓与循环改善、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是常见方法,溶栓治疗应用最广,认同率最高,且随着溶栓时间认识与溶栓技术进步下,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日渐凸显,现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溶栓治疗的依据
经临床证实,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变中心区脑组织已经出现了损害,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组成缺血性急性脑梗死区域的缺血半暗带区的侧支循环依然存在,依然可以获得血液供给,且神经细胞功能未完全消失可以在短时间内存活,这种状态依然是可逆的,脑代谢障碍恢复的前提是有效时间内及时将血液供应恢复,才能使神经细胞功能相应恢复。

病理学研究还显示,当缺血中心区的脑血流阀值为10ml/100g/min时将出现神经细胞膜离子泵与细胞能量代谢的衰竭,此时出现的损害是不可逆的[1]。

缺血半暗带的脑血流在电衰竭与能量衰竭之间时,侧支循环与大动脉残留血流依然在局部脑组织中存在,且有部分神经元存活[2]。

由此,将缺血半暗带恢复是溶栓治疗的关键步骤,也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途径。

2 确定溶栓治疗时间窗
即使脑梗死半暗带区域内的神经细胞通过侧支循环可以确保血液供应维持一段时间,但是并不能长期维持,维持时间大致5.5~7h,将此阶段作为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

但是大部分患者在发病6h进行溶栓治疗,仅有少数患者在该溶栓时间窗内接受治疗。

NiNDS试验充分显示,溶栓在发病3h内实施,溶栓治疗2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使用安慰剂的患者,且病死率得到控制。

ECASSIII也显示了3h内应用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患者预后效果最佳。

Lees的报道也显示了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h内使用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疗效更为显著,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显著[3]。

反之,如果发病4.5h后使用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则风险较大。

大部分研究均显示了发病3h、6h及3~4.5h 是最佳溶栓时间窗。

也有研究显示[4],不同时间窗3h时间窗动脉或者静脉溶栓的效果最佳,低于3h时间窗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疗效存在一致性,但总体看来,所用时间最短的是静脉溶栓干预,且创伤小、效果更为显著。

3 选择好溶栓治疗药物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为溶栓治疗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当前应用较多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与rt-pA,rt-pA是第2代溶栓药物,纤维蛋白特异性显著,是一种选择性较高的纤维酶原激活剂,作用是促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但是产生全身抗凝与纤溶状态的情况并不多见,已经被当成治疗脑梗死的一线类药物[5]。

但是该药物有一定缺点,有着较短的半衰期,为3.5min,且进入到血栓时的穿透力较低,但是可以与纤维蛋白表面结合,将血流再通延迟,将血管再阻塞的风险降低。

uK则是第一代溶栓药物,半衰期更长,为15min左右,是一种更为直接的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也更为显著。

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着较差的选择性,可以对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同时溶解,非常容易出现出血风险。

由此可见,两种溶栓药物各有优势与不足,在推广使用的广泛性上uK要优于rt-pA。

4 溶栓治疗方法
当前,溶栓治疗方法主要以静脉与动脉溶栓治疗为主。

①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的速度更快,操作简单、给药更加及时、创伤更小、费用更为低廉,可以在急性期应用还可以很好的控制在溶栓时间窗内,这是静脉溶栓的优势;而缺点是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MCA)主干闭塞再通率较低,且静脉全身给药,有着大剂量用药要求,也促使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大。

uK100~160万U溶解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滴注前15min先滴入量为总滴入量的2/3,后20min滴入量为滴入总量的1/3。

rt-pA0.9mg/kg,1min内静脉推注10%,剩余以持续静脉滴注1h的方式给药。

有报道显示[6],早期溶栓治疗应用rt-pA可以将病死率与致残率降低,疗效显著。

②动脉溶栓。

选择性高、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少、用药剂量小、局部用药浓度高、血管再通性高是主要优势;不足是操作要求高,需进行DSA检查,费用较高,很难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且容易使整个脑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危险性大。

临床以颈动脉溶栓治疗为主,使用尿激酶60~100万U,将其溶解于20ml的生理盐水中可作为行动脉加压注射的药物。

有研究显示,给药后,梗死病灶局部药物浓度要较同等静脉给药高,动脉溶栓效果更为显著,且出血及不良反应更少。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uK溶栓治疗,6h内动脉注射给药,实验组72的Rankin评分与血管再通率均较安慰剂组高[7]。

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溶栓治疗禁忌症,容易错失溶栓时间窗的患者可以选择血管介入溶栓治疗,可以将局部药物浓度增加,将溶栓速度提高,将治疗时间缩短,进而增强溶栓治疗成功率。

5 溶栓治疗并发症
溶栓治疗后阻塞血管可得到再通,将灌注恢复,进而将梗死面积缩小,有效控制病情,但是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均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出血、再灌注损伤与脑血管再闭塞。

其中,出血以静脉溶栓时的微血尿为主,但治疗后自动消失,动脉溶栓脑内出血多见,再灌注损伤常见3h后溶栓的患者,可能与脂质含量及自由基过多、钙离子快速内流等有关[8]。

脑血管再闭塞是指应用溶栓药物后残留的血栓容易使再闭塞发生率提高。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是最为有效、快速的方法,对中度、重度神经障碍患者有一定疗效,在应用上需掌握好时间窗、控制并防范并发症,掌握各种适应证与用药方法,才能使治疗安全、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徐玲玲.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02):103-105.
[2]蒋柳结,欧念飞,李绍东,等.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13(21): 38-40
[3]李钢,蔡晓斌.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0):2695-2696.
[4]吕俊彬.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与疗效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08):969-970
[5]何世发,华杰.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184-185
[6]陈淑芬,韩翔,史朗峰,等.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09,03(06):275-282
[7]王江敏.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疗法及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3):578-579.
[8]付佳.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D].长春:吉林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