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下第四章复习
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知识点在七年级的科学下册中,第四章是有关物质存在的章节。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许多关于物质的知识。
本文将会介绍该章节的几个主要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首先,我们要了解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只包含同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此外,纯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化学结合形成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其次,我们要了解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的外部表现,如物质的颜色、气味、密度、垂直、温度等。
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内部结构的改变,如物质的燃烧、氧化等。
物质存在的状态物质存在的状态也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是一种密度高、无法流动的物质。
液体是一种密度较低、可流动的物质。
气体是一种几乎没有质量和体积的物质。
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大多数物质都是液体和固体。
然而,在我们的宇宙中,气体是最广泛存在的物质,因此,我们应该对气体有一个基本了解。
基本物质单位学习物质的时候,我们也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物质单位。
在物理学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
而在化学中,质量的单位是克,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当我们需要测量一个物质样品时,我们可以通过称量质量或者测量体积来确定物质的数量。
结论在七年级的科学下册中,第四章是一个涉及物质存在的章节。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物质存在的状态和基本物质单位。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结构和行为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在进一步研究物质时的基础。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_第四章复习知识点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进而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和变化。
一、物质的微观结构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体的分子密排;液体的分子次紧密排列,有一定的流动性;气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大,无规则运动。
2.分子:物质构成的基本单位。
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3.原子:分子的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具有正、负、中性电荷。
4.元素: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根据原子的数量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单质(由一个原子组成)和化合物(由两个或多个元素的原子组成)。
二、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可量测量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密度、熔点、沸点等。
2.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烂、酸碱中和等。
三、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仍保持原有的物质特征。
如物体的形状改变、物质的状态改变(如固体熔化成液体、液体凝固成固体)等。
2.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新的物质。
如物质的燃烧、金属的生锈等。
四、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热性质:物质对热的反应。
热膨胀是物质的一种热性质,即物体受热后膨胀,散热后收缩。
2.物质的化学能: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五、物质的分离和纯净1.物质之间的混合:物质混合是指不同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混合在一起,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2.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蒸馏、结晶等。
3.纯净物的制备:纯净物是指由纯净物质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分离混合物、化学反应等方法制备。
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微小颗粒:尘埃、花粉等微小颗粒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影响。
2.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具有导电、导热等性质,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材料;非金属主要用于绝缘、陶瓷等方面。
3.矿物和矿石:矿物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矿石是含有一些有用物质的矿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 复习教案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活动周期是11年。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7、太阳活动情况小结: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第04章 地球和宇宙(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地球和宇宙复习课目录【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专题梳理】考点1 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考点2 昼夜长短变化考点3 日食和月食形成原理1.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1)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个天体成一线时,日食便会发生。
月球阻挡了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阴影,使某些地区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阳光。
至于观测者看到太阳被遮盖了多少,则要看他们身处的地方相对阴影的位置。
如观测者在半影区内,他们会看到日偏食,而身处本影区的人会看到日全食(如图1)。
(2)有些时候,月球距离地球较远,它的本影不能抵达地球,即月球不能完全把太阳遮盖,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伪本影投影区的人仍会看到一圈太阳的光环,这便是日环食(如图2)。
2.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1)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
地影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
(2)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是只受到部分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3)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本影和半影区,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4)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月球一部分进入本影,另一部分在半影区时,就会发生月偏食。
3.日食与月食的比较(1)原理不同。
日食是太阳光被月球遮住而看不到;月食是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没有光照射而看不到。
(2)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同。
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3)发生的时间不同。
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开始的部位不同。
日食总是从太阳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月食总是从月球东边缘开始,到西边缘结束。
(5)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
日食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月食持续的时间长,有时可长达一个多小时。
(6)看到的范围不同。
地球上只有较小地区的人会看到日食;而半个地球上的人都会看到月食。
4.月相和月食的区别(1)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所看到的月亮被照亮部分的圆缺变化;月食是地球挡住照射在月球表面的太阳光,而使月亮部分或全部变暗。
七年级下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4.1太阳和月球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的气体星球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层(耀斑、日珥)层(太阳风)4、太阳活动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
. 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上突然增亮的斑块。
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5、太阳活动的影响: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过强照射损伤皮肤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暗区是,分别被称为。
8、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4.2地球的自转1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12、地球自转的方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
(南顺北逆)1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15、 (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4.3地球的绕日运动17、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不停地旋转,地轴(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即一年18、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复习

一、太阳的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 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 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 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 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二、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太阳活动 太 阳 大 气 层
晨线
晨昏圈 昏线
学以致用
A B C D
1该图是以地球 北极为 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 由是 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 。 2. 图A、B、C、D四地中,处在白 B D 昼的是 ,处在黑夜是 ,处在 C 晨线上的是 ,处在昏线上的 A 是 。
小
结:
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 透明的球体; 4.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昼夜交替 ),时间约为24小时 5.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6.晨昏线:昼半球、夜半球的分界线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本身能发光吗? 月球是恒星吗?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布满了大大 小小的环形山(月坑)。 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 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没有大气 层),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 火山爆发形成的。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声音无法传播,月 球成了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三、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1从地轴北端或 北极上方观察, 逆时针 地球呈 _______ 方向旋转。
2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 顺时针方 观察,地球呈_______ 向旋转。
北逆南顺
3.地球是由西向东自转的,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是 东升西落.
夜半球
昼半球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
假如地球是不自转的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专题复习-月相和日食月食.docx

三.月相和日食、月食复习看图说识太阳光图1典题成形1.某个星期六的早晨,小明同学外出旅游,一早起来只见弯弯的月亮挂在东方天边,此日 大约为农历( )(1) H 食的发生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2)月食的发生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 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 ②月球是个球体 ③月球的自转 ④月球绕地球运动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 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太阳的阻挡,形成不同的月相B. 月相证明地球有自转C. 由于月球发光的面朝向我们的角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D. 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月相 3.当日、地、月三球大致成一直线而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A^新月B 、上弦月C 、满月D 、下弦月4. 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OOO © O O ® CDA B C D E F G HA 、 A-B-C-D-E-F-G-H-AB 、 Ef A-G->B-—D-*EC 、 F-A-G->B-F-C-H->D-FD 、 E-D-H-C-F-B-G-A-E 5.下列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月相相同的是( )A .清明节和元宵节B .屮秋节和重阳节A •二十六、二十七B.、十二C.十七.十八D.初七.初八2.小马在农历二十二、 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屮的( )3.用下列的代号表示日、月食过程。
B (: I)C.元宵节和中秋节D.重阳节和端午节6•下图是丰子恺所作的一幅漫画,题为♦'杨柳岸晓风残月S 根据图中的月相判断,哪一幅 是原作( )7.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这是因为( )A.月球各个方向的形状差不多B.月球离我们太远了,我们无法分辨C.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样D.月球的背面对着地球时为新月,故只能看到同一面孔2010年3月大22MB-庚寅年初七二月9. 不同类型日食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时间不同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 ④、太阳大小不同 八、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0. 月食发生时的月相是() A 、朔B 、下弦月C 、上弦月D 、望 11・下列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A 、日环食 B 、日偏食 C 、月环食D 、月全食12.当地球上发生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的人将看到()A 、日全食B 、日偏食C 、日环食D 、明亮的地球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在农历的 ,月球正处在图1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置(阅14. 我国古代有许多诗词,其中的语句不仅优美,而且有些还涉及到月相的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第四章复提纲第一节、太阳和月球1、太阳是一颗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其大气层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强弱可以通过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来判断。
在太阳黑子和耀斑活动增强时,需要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3、月球的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4、月球的特点包括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以及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5、在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体时,需要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然后用主镜观察。
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1、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包括气候异常、影响短波通讯以及极光干扰地磁场等。
2、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
3、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因此出现昼夜现象。
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包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以及星星的视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2、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可以用来判断太阳的高度。
一、太阳高度和杆影的变化规律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和杆影的长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在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和杆影都会先变大再变小;而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
同样地,太阳在一年中的高度和杆影的长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在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而在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这是因为地球公转的缘故。
在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的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为依据;
阴阳历:结合上面两种历法特点。 3.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历法是什么? 阳历 4.古人把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二十四节气,它是 属于( 阳 )历成分,以( )为依据。 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节气在公历中的位置是( 固定 )的。
(五)、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球由里到外的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的;软流层在地幔。 地球内部力量的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轴北极上方观察, 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地轴南极上方观察, 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2、自转的周期: 24小时,即一天 3、产生的现象:(1)昼夜更替 (2)时差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 4、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本 初 子 午 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 7.50至东经7.50,划为中时区。
国际规定,每隔经度150划为一个时区。
西 十 二 区
12
西 十 一 区
11
西 十 区
西 九 区
西 八 区
西 七 区
西 六 区
西 五 区
西 四 区
西 三 区
西 二 区
西 一 区
零 时 区
东 一 区
东 二 区
东 三 区
东 四 区
东 十 一 区
11
东 十 二 区
12
例1:已知东八区为2004年10月15日9时,求西五区的区时。 解: 2004年10月15日9时 时数不够减,借1日化作24时 – (8+5)=13 2004年10月14日20时 加上原来的时数上再减。 例2:已知西三区为2004年10月16日15时,求东九区的区时。 解: 2004年10月16日15时 + (3+9)=12 2004年10月16日27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50) (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0)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1)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 (3)在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4、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天深圳(22.5°N)某 学校操场上正午时旗杆影子的朝向是 ( A ) A、正南 B、正北 C、东南 D、西南
选择题
5、 假如在夏至日正午12:00,小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 小欣在杭州武林广场同时测量一根一米长竹杆的影子, 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 ) C A.两地杆影一样长 B.杭州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杭州的短 D.不一定 6、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西 十 二 区
12
西 十 一 区
11
西 十 区
10
西 九 区
9
西 八 区
8
西 七 区
7
西 六 区
6
西 五 区
5
西 四 区
4
西 三 区
3
西 二 区
2
西 一 区
1
零 时 区
0
东 东 一 二 区 区
1 2
东 三 区
3
东 四 区
4
东 五 区
5
东 六 区
6
东 七 区
7
东 八 区
8
东 东 九 十 区 区
9 10
生 一女孩,越过日界线后,又生一个男孩,只按生辰 男孩 日期计算_______ 大?
选择题
6、轮船于2003年6月30日12点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 区后约是 ( C)
A、2003年6月30日12点 B、2003年6月30日13点 C、2003年7月1日12点 D、2003年7月1日13点
7、(2006年深圳)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冠亚军决赛将于当地 时间7月9日19:00在德国柏林(东一区)举行,我们(东 八区)应在什么时候准时收看实况转播 ( D ) A、7月10日12:00 B、7月9日02:00 C、7月9日12:00 D、7月10日02:00
(二)、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时区: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个时
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3、区时: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所采用 的时间标准。 4、东、西十二区: 共用180度经线, 两个时区 合二为一。时间相同,日期不同。
地方时和区时
3.当位于东三区的莫斯科是7日10点时,位于西五区的纽约是 A .7日2时 B .7日18时 C .6日20时 D. 6日3时 ( A )
选择题
4、有关东、西十二区的正确叙述是( A C )
A . 中央经线是180°经线
B .东、西十二区日期相同,时间相差1小时 C .东、西十二区时间相同,日期相差1天 D .东、西十二区时间相同,日期也相同 5、有个妈妈乘轮船由上海去旧金山,在临近日界线时
即:2004年10月17日3时
日界线
A、两侧日期要变更
B、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
选择题
二、经典例题
1.当位于东八区的北京12点时,位于东十区的堪培拉是
A. 9点钟 B. 14点钟 C. 10点钟 D. 6点钟 ( B )
2.当位东十区的悉尼是6日23点时,位于西五区的纽约是 A. 6日8时 B .6日7时 C .6日9时 D. 5日8时 ( A )
(一)、地球的自转
北极
晨线
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 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
夜 半 B 球
A
D
昼 半 球
太 阳 光
C
昏线
填空题
1、据图回答:图中A.B.C.D四地,
处在晨线上的是
是 午的是 D 。
C ,处在昏线上的 B ,处在中 B
A
北极 C D
A ,处在深夜的是
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中,位于晨 A 线上的是_____,位于昏线上 B 的是______。 (2)6小时以后,A、B两点中处于 B 深夜的是____。
7、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是 ( D ) A.南回归线 B.300 S纬线 C.600 S纬线 D.南极圈
选择题
8、 (2007年深圳)中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 分位于热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B C D
在中国领土范围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在中国领土范围内无阳光直射现象 北回归线从中国领土穿过 北极圈从中国领土穿过
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的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 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的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1)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 其中冬至日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六)、板块学说
亚欧板块
非 洲 板 块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六)、板块学说
一、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二、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玛拉雅山脉)和海
沟;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 大西洋)。 三、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七)、等高线地形图
东 五 区
东 六 区
东 七 区
东 八 区
东 九 区
东 十 区
东 十 一 区
11
东 十 二 区
12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计算步骤: 1、算出两地相差时区,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
几个小时。
(1)两地都在东(或西)时区,时区相减。 (2)两地一东一西,时区相加。 2、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 3、用已知地点的时间+相差的小时(东加西减).
(三)、地球的绕日运动
1、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时候? 正午
2、此时的杆影朝什么方向呢?
3、杆影的长度跟什么有关? 4、一天中杆影长度变化为: 长→短→长
正北或正南 太阳高度角
(三)、地球的绕日运动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2、 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为:小→大→小
3、纬度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太阳高度 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 4、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北半球:夏季高、冬季低)
五带的划分 66.5 N 23.5 N
0 0
90 N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0
0
0
热
带
赤
道
23.5 S 66.5 S
0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S
选择题
1、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 A.昼夜更替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 D ) B.时差现象 D.四季的变化
2、北京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是 ( B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A.季节变化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B ) B.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