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1500字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1500字下面是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汇总复习提纲。
1. 细胞和组织-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进行繁殖。
- 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细胞组成的结构。
2.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不同生物体的种类和数量。
-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3.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 地球的外部由大气层、深海和陆地组成。
4.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的变化,而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5.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6. 物质的改变-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改变其性质。
-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而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
7. 能量和能源- 能量是做功的能力。
- 能源是能够转化为有用能量的物质或自然资源。
8.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 可持续发展要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平衡。
9. 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形态或状态的改变。
- 化学变化指的是原来的物质转变为新物质。
10. 食物与营养- 食物是人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食物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11. 呼吸和循环- 呼吸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 循环是将血液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输送到全身的过程。
12. 生殖与发育- 生殖是生物繁殖后代的过程。
- 发育是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3.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 植物可以通过种子和无性繁殖进行繁殖。
14.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动物有不同的生活史,包括个体和种群的增长。
- 动物可以通过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进行繁殖。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复习提纲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2、在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有如下一些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加热②停止加热③通入氢气④停止通入氢气---------------------------------------------------------()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3、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是指-----------------------------------------------------()A、冶炼厂白色烟尘B、聚乙烯等塑料垃圾C、石灰窑的白色粉末D、白色建筑材料4、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如尿素[CO(NH2)2]既是高效化肥,又是常见的植物营养物之一,它属于----------------------------------( )A.磷肥B.氮肥C.钾肥D.复合肥料5、下列每组物质(主要成分)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氯化钠、食盐、NaClB、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5H2OC、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D、氯化钙、熟石灰、CaCO36、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B.糖溶于水能证明分子的一些性质C.鸡蛋放入醋中变成“软蛋”D.用水、白糖、柠檬、纯碱制汽水7、实验室在保存下列物质时,不需要密封的是----------------------------------( )A.固体烧碱B.浓硫酸C.氯化钠D.生石灰8、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只需加入适量稀硫酸就能除去的是------( ) A.NaCl(Na2CO3)B.Fe(Cu)C.Na2CO3(CaCO3)D.HCl(BaCl2)9、下列认识或做法中,正确或可行的是--------------------------------------()①湖州是鱼米之乡,湖州人以大米为主食是因为大米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②铁能和稀硫酸、CuS04溶液、Cu(OH)2发生置换反应③碘液能鉴定淀粉的存在,而硫酸铜溶液可鉴定蛋白质的存在④用过量的CaCO3提纯混有盐酸的CaCl2溶液(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三种无色溶液时,最好使用的一种试剂是-------()A、盐酸B、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11、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或区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证明该物质是碳酸盐B.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燃烧更旺的为氧气C.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时,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体放出的为铁粉D.某化肥与碱共热,若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为铵态氮肥12、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能减缓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
七下复习提纲(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成右图)结构功能结构功能输精管输送精子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睾丸(是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结构功能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描绘受精过程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描绘胚胎发育的过程发育: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1、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持续分裂发育成胚泡。
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2、胎儿与母体实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3、怀孕40周,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称为分娩。
4、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描绘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
性器官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得到迅速发展,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状,如男孩的喉结等。
遗精是一种正常现象。
“精满自溢”,精液过多就会排出。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心理变化及卫生)性意识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女孩月经期应该注意保持心态良好,坚持适当的运动,注意个人卫生等 *怎样健康的度过青春期?树立伟大的理想,展开正常的人际交往,做到自尊自爱等。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生物
1. 细胞与细胞器
-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 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
- 呼吸、消化、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3. 繁殖与遗传
- 生物的繁殖方式
- 遗传基因的传递与表现
- 变异和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物质与能量
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的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例子
2.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3.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水的结构和性质
- 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源与科技
1. 能源的种类与利用
- 主要能源的分类和特点
- 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和区别
-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和引领
3. 安全与健康
- 安全用电和用火的常识
-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的预防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基本地理概念和地图阅读技巧
2. 生态环境与保护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天气与气象观测
- 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 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预报的基本知识。
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1.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1.1科学思维特点(观察、归纳、假设、实验、推理)1.2科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1.3科学研究过程2.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1物质的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3物质的分类3.生物多样性与进化3.1物种的多样性3.2进化理论(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3.3进化过程与证据4.细胞与生物4.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2细胞的组成与分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4.3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新陈代谢、自我复制)5.粒子运动与热学知识5.1粒子模型(固体、液体、气体的粒子排列与运动)5.2温度与热量5.3热学性质(导热、热膨胀、热传递)6.声与光6.1声的产生与传播6.2光的产生与传播6.3光的反射与折射7.地球与地理知识7.1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自转、公转)7.2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7.3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生物圈)8.物质的变化与反应8.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8.2物质的变化与守恒8.3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9.生物与环境9.1生态系统与生物圈9.2生物的功能与适应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循环)9.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科学技术与社会10.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0.2科学技术的应用(医学、农业、能源)10.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问题以上是七年级科学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这个提纲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提纲要点

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提纲要点以下是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的一些重要要点:
1. 细胞学基础知识:
- 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细胞的结构:质膜、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作用、物质转运等
2. 生物的五大类:
- 动物: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植物: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真菌:真菌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真核微生物:原生动物、原生植物和霉菌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细菌:细菌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生物分类系统:
- 多样性和共性的概念
- 生物分类和分类原则
- 生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4. 生物的生活历程:
- 生物的繁殖方式(如: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 生物的生命周期(如:昆虫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5. 生态学基础知识:
- 生态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 生态系统的组成(如: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等)
- 生态位的概念和作用
6.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环境污染
- 生态平衡破坏
- 物种灭绝
7. 生物学的实践与应用:
- 农业
- 医学
- 食品工业
这些是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的一些重要要点,希望能帮到你!。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纲要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纲要(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发源和发展1、 19 世纪有名的进化论的成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先人是丛林古猿。
2、在距今 1200 多万年前,丛林古猿宽泛散布于非、亚、欧地域,特别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移过来的属于看法。
4、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露西少女。
5、促进丛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丛林大批消逝。
6、促进丛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后,因为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形态构造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臂和手渐渐变得灵便,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7、进过若干万年,先人类制造的工具愈来愈复杂,而且能够用火,大脑也愈来愈发达,在集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用火烧烤食品,改良了身体的营养,有益于脑的发育,进而提高了制造工具的能力;复杂而精良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有促进了脑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样方法来解决困难。
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差别是:运动方式不一样;制造工具的能力不一样;脑发育的程度不一样。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由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尿道、阴茎、附睾、阴囊、睾丸等构成。
2、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由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等构成。
4、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5、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迟缓的经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
精子和卵细胞联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6、受精卵不停进行细胞分裂,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迟缓挪动到子宫中,最后植入子宫内膜。
这就是怀胎。
7、胚泡中的细胞连续分裂和分化,渐渐发育成胚胎,并与怀胎后 8 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体现人的形态。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时时刻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经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七年级下_科学(1,2章)_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所有感觉的生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神经中枢)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5、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6、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78、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
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否则原声加强)。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复习提纲1、新生命的诞生①精子与卵的结构的比较:)②人的生殖系统:男性的生殖系统组成: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睾丸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
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
其中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成年的女性大约每月会排出一个卵细胞。
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
③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
说明:人是受精过程是在女性的输卵管中进行的,受精前接近卵细胞的精子有无数个,而真正能钻入卵的精子只有一个,最终精子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马上进行分裂,这是的养料主要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形成胚胎后,才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
\④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受精卵形成胚胎后,在子宫内发育,这时胚胎与母亲靠胎盘与脐带相联系,胚胎的结构特点是有丰富的血管,母亲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胎盘与脐带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亲血液,最后由母亲的排泄系统排除体外。
由于胚胎外面有羊水包围,这对胚胎有保护作用。
胚胎在母亲体内发育2个月后初具人形 ,叫胎儿,大约胚胎在母体内发育9个月(合38周,280天),然后从母体内产出。
⑤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⑥婴儿出生后的大声啼哭:为了使肺部充满空气,从而启动呼吸运动。
⑦母乳喂养的好处是:母乳营养丰富,且其中还含有抗病物质。
2、走向成熟①人的不同生长时期顺序: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婴儿出生头三年(第一次快速生长)、少年期(相对平缓)、青春期(第二次快速生长)、成年期(相对稳定)、逐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②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度时期,女孩年龄一般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青春期人体变化表现在:①外形上的变化 ②生殖器官的变化 ③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
③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包括:①生理健康 ②心理健康。
说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大脑兴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要注意培养自制能力。
④衰老与死亡:衰老是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
衰老的最终结果是死亡,它的主要特征是心脏、肺和大脑的停止活动,其中大脑死亡是死亡的主要标志。
3、动物的生长时期:①大多数动物的新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形成的。
②青蛙的不同生长时期顺序: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③青蛙与蝌蚪的比较: ,④完全变态发育:像青蛙那样,动物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一般很多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如蚊、蝇、菜粉蝶、蜜蜂、苍蝇、家蚕等。
蝴蝶的生命周期:受精卵、若虫(幼虫)、蛹、成虫。
⑤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要经历受精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类型。
如蝗虫.蟋蟀.臭虫.螳螂等。
⑥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生命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得以延续。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影响动物生命周期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和敌害等生活环境的变化。
⑦动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通过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不通过精、卵细胞结合,直接产生新个体生殖方式按受精方式分体外受精:青蛙和鱼类体内受精:其余所有卵生:昆虫.爬行类.鸟类等(体外发育,营养靠卵黄)动物的生殖按胚胎发育方式分胎生:哺乳类(母体子宫内发育,母体供给营养)卵胎生:鲨、蝮蛇(母体体内,卵中的卵黄)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没有精、卵细胞的结合、4、植物的一生:种皮①种子的结构胚:胚轴、胚芽(长成茎和叶)、胚根、子叶有胚乳: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等(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种子的分类(有无胚乳) 无胚乳: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等(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有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按有无种子无种子:蕨类、苔藓类、藻类②植物的分类双子叶植物:菜豆、棉、黄瓜、花生、橘等(种子胚中有两片子叶)按胚中子叶数目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甘蔗等(种子胚中只有一片子叶) \种子萌发的条件:合适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还跟种子形态、大小、饱满度、是否休眠有关系)芽的分类顶芽: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芽侧芽:侧芽的生长则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芽的结构:生长点(由分生组织构成)叶原基、幼芽、芽轴、芽原基顶芽与侧芽的关系:顶芽发育较快往往会抑制侧芽的生长发育,摘除顶芽,以促使侧芽发育,多张侧枝。
③雄蕊:花药[内有花粉(里面能产生精子)、花丝花蕊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内含胚珠(里面含有卵细胞)花的结构花被:由花瓣组成花萼:由萼片组成—花托:花的着生部位。
说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④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的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死亡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传粉: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异花传粉:花粉落在另一朵花柱头上的传粉方式虫媒花:主要靠昆虫传粉植物的生殖孢子生殖风媒花:靠风力传粉的花&无性生殖营养生殖(生产中常用的生殖方法):分根、压条、扦插、嫁接说明: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花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萌发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而子房的胚珠内有卵细胞,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子房壁--------------------------------------果皮子房珠被-------种皮果实胚珠----- 受精卵------胚 --------种子接穗能否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紧密结合。
人工传粉: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人工的方法给农作物授粉,这就是人工受粉。
说明:在被子植物子房中,有的只有一个胚珠,受精后形成一粒种子;有的有多粒胚珠,受精后可形成多粒种子,即一粒花粉只与一个胚珠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粒种子.有多少个受精卵就发育成多少粒种子。
\玉米种子结构)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①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常进行分裂繁殖。
一个菌落约百万个细菌。
细菌细胞三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细菌细胞又叫真核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
体内无叶绿素。
鞭毛——帮助细菌自由移动荚膜——保护细胞作用真菌的细胞与动植物细胞一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依赖现成有机物生活。
(分单细胞细菌和多细胞细菌)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细菌,常进行出芽繁殖。
细胞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椭圆形,比细菌个体大。
霉菌主要依靠菌丝顶端产生孢子进行繁殖,食用菌也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1、感觉世界①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③皮肤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
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④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⑤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⑥嗅觉的特点:(4点)1.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3.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4.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⑦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⑧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⑨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
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思考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2、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
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
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米/秒。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
3、耳和听觉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①耳的结构:听小骨:把声音放大中耳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前庭: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置的变动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
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
?②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高。
同样道理,女人的音调比男人的高。
音乐中的“1、2、3、4、5、6、7”以及“C”、“D”调等指的是音调。
*人的发生频率(85Hz--1100Hz)与听音频率(20Hz--20000Hz)是不同的,如果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音频率范围内则能被听到,反之,不在人的听音范围内,高于2000Hz的声音(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波)叫次声(波),这些声音人听不到。
③响度:声音的大小,通常指声音太大,太响亮。
主要与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大小)有关,其次还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在声学上常用分贝(dB)来表示,0dB表示人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
注意了解几种环境中响度的分贝值。
④音色:是由音调、响度等综合在一起的一种混合感觉。
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同一个人的音色还与年龄有关。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