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古代服饰花纹2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一.商周服饰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

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图为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二.秦汉服饰1.秦汉皇帝服饰冕冠,是古代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汉服花纹描述

汉服花纹描述

汉服花纹描述一、引言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其花纹是汉服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汉服花纹的设计和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美感。

本文将对汉服花纹进行详细描述,包括花纹的种类、含义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

二、汉服花纹的种类1. 几何花纹几何花纹是汉服花纹中最简单、最基础的一种。

它由各种几何形状组成,如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

几何花纹在汉服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作为整体的装饰,也可以作为边线、领口等部位的点缀。

2. 植物花纹植物花纹是汉服花纹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以各种植物的形态和特征为基础,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来。

常见的植物花纹有花朵、叶子、果实等,如梅花、菊花、牡丹等。

植物花纹在汉服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作为整体的装饰,也可以作为局部的点缀。

3. 动物花纹动物花纹是汉服花纹中较为特殊和独特的一种,它以各种动物的形态和特征为基础,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来。

常见的动物花纹有龙、凤、麒麟等,它们在汉服上往往象征着吉祥和神秘。

动物花纹在汉服上的应用相对较少,通常出现在正装和重要场合的服饰上。

4. 纹饰花纹纹饰花纹是汉服花纹中最复杂、最精细的一种,它以各种几何形状和图案为基础,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来。

纹饰花纹常常出现在汉服的领口、袖口、腰带等部位,以增加服饰的美观和艺术感。

三、汉服花纹的含义汉服花纹的设计和含义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

不同的花纹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它们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愿。

1. 吉祥寓意汉服花纹中的许多图案和纹饰都具有吉祥的寓意,如龙、凤、麒麟等动物花纹,它们象征着权势、神秘和吉祥。

同时,一些植物花纹如梅花、菊花、牡丹等也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2. 文化传承汉服花纹中的一些图案和纹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比如,一些古代文人常用的图案如云纹、水纹等,它们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3. 神话传说汉服花纹中的一些动物花纹如龙、凤等,常常与中国的神话传说相关。

古代服饰纹样及含义

古代服饰纹样及含义

古代服饰纹样及含义
古代服饰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美观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古代服饰纹样以及它们的含义。

1. 龙纹: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是吉祥和权利的象征。

龙纹服饰在古代常被皇帝和贵族所穿戴,龙纹的花纹多为龙身、龙鳞、龙爪等,寓意着皇帝的至高无上和王者的威严。

2. 凤纹: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象征,代表吉祥和幸福。

凤纹服饰在古代多被女性所穿戴,凤纹的花纹多为飞舞的凤凰,寓意着女子的美丽和高贵。

3. 花鸟纹:花鸟纹是古代服饰中常见的一种纹样,它用花卉和鸟类为主题,寓意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花鸟纹常被视为文人雅士的文化象征,也常被用于儒雅、素雅的服装上。

4. 云纹: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寓意着神秘和高远。

云纹服饰在古代常被尊贵的人所穿戴,云纹的花纹多为随风飘动的云朵,代表着高贵、神秘和不可及。

5. 琉璃纹:琉璃是一种古代的玻璃器具,它多被用于装饰和雕刻。

琉璃纹服饰多以琉璃为主题,花纹多为琉璃器具或器物上的花卉、动物等,寓意着华丽和高贵。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古代服饰纹样及其含义,这些纹样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 1 -。

汉服花纹知识点总结

汉服花纹知识点总结

汉服花纹知识点总结导论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服饰,其花纹的设计和运用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服花纹以其精美的纹样和独特的意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历史上,不同朝代的汉服花纹都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汉服花纹的起源、种类、设计特点和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汉服花纹的起源汉服花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部落社会。

最早的汉服花纹主要以动植物的形象、几何图形和抽象图案为主,这些简单的图案形成了古代汉服花纹的雏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汉服花纹逐渐丰富和完善。

二、汉服花纹的种类1. 几何图案几何图案是汉服花纹中最为古老和基础的一种形式。

它以直线、曲线、点等为基本要素,通过各种组合和排列形成不同的图案。

几何图案的结构简单而稳定,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常见于古代汉服的纹饰中。

2. 动植物图案动植物图案是汉服花纹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古代,人们常常以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形象来作为装饰图案,如龙、凤、麒麟、莲花、牡丹等,这些图案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3. 纹样图案纹样图案是汉服花纹中比较复杂和精美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以各种线条、花纹和纹饰来构成,常常体现出一定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

4. 抽象图案抽象图案是汉服花纹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将各种形象和图案进行了抽象化和简化,常常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

三、汉服花纹的设计特点1. 精美细致汉服花纹的设计通常精美细致,线条流畅,纹饰繁复,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2. 富有变化汉服花纹的设计风格多样,既有简洁明了的几何图案,也有复杂精致的纹样图案,形式丰富多样,变化十分丰富。

3. 强烈的文化内涵汉服花纹的设计常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气息。

4. 色彩丰富汉服花纹的设计色彩丰富多样,常常运用红、黄、蓝、绿等饱和度高的颜色,展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汉服花纹描述

汉服花纹描述

汉服花纹描述
汉服的花纹设计多样丰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雅致花鸟纹:汉服常以花鸟为题材,如梅花、梅鸟、牡丹、鸳鸯等,以其雅致的形态和丰富多彩的色彩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

2. 云雾纹:云雾纹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图案,传统的汉服设计常以云雾纹为装饰,以寓意飘逸、神秘和流畅之美。

3. 雅俗共赏纹:汉族民间汉服常使用的花纹,表现出汉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儿童、花草、天鹅等,寓意着家庭的幸福和和谐。

4. 牡丹花纹: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花之一,汉服中常以牡丹花纹作为装饰,以其华丽、庄重和富丽堂皇的形象,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尊贵和华美。

5. 笑脸纹:汉服中常以笑脸纹作为装饰,寓意向往快乐、幸福和吉祥,同时也体现了民族特色与人性化关怀。

总的来说,汉服的花纹描述丰富多样,以自然、华丽和寓意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纹样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

1. 龙纹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吉祥、权威和神秘的象征。

因此,龙纹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被广泛使用。

龙纹的形态多种多样,有飞龙、腾龙、游龙等,每种龙纹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2. 凤纹
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象征,被视为吉祥、美好和神圣的象征。

凤纹在中国传统服饰中也是常见的纹样之一。

凤纹的形态也多种多样,有凤凰展翅、凤凰翱翔等,每种凤纹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3. 花鸟纹
花鸟纹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花卉和鸟类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色彩鲜艳。

花鸟纹的寓意也很丰富,有的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有的则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4. 云纹
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祥瑞、神秘和高贵的象征。

云纹在中国传统服饰中也是常见的纹样之一。

云纹的形态多种多样,有云海、云雾、云霞等,每种云纹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5. 纹龙纹
纹龙纹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纹龙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线条流畅。

纹龙纹的寓意也很丰富,有的代表着权威和神秘,有的则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纹样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它们不仅是服饰的装饰,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研究【分享】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研究【分享】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样研究论文关键词:“十二章”纹样:冠服制度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服饰和现代服装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国传统服饰是贵族服饰,是统治阶级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官服制,是由上而下的维持阶级统治的华丽包装,是用最奢华工艺雕饰成的统治者外衣。

而造就这种统治者形象的重要部分就是他们服饰上富有寓意的“十二章”服饰纹样,他们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最昂贵和精彩的一部分。

“十二章”服饰纹样即中国传统服饰中常应用的十二个纹样,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十二章”服饰纹样来源于古代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密切接触和膜拜的事物.因为阶级、国家的产生,被法令所规定,固定应用在皇帝的礼服上而成为王权的象征。

在现代社会服饰平民化的时代里,“十二章”服饰纹样仍旧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被或多或少、形式多变地广泛应用在各类设计里,深受人们喜爱。

一、“十二章”服饰纹样的起源最初.人类在原始社会生存斗争的漫长岁月里,观察到日、月、星辰预示气象的变化,山能提供给原始人生活资料,斧既是劳动生产的工具。

在古代更一直是权力的象征,特别是军权的象征物。

火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粉米是农业耕作的果实,虎、虫(长臂猴)、华虫(雉鸡)是原始人狩猎活动接触的对象,龙是中国许多原始氏族崇拜的图腾对象,黻纹是原始人对于宇宙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的抽象表达。

也正因为这些事物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所以在中国原始彩陶文化中。

日纹、星纹、日月山组合纹、火纹、粮食纹、鸟纹、蟠龙纹、弓型纹、斧纹、水藻纹等就早已出现。

“十二章”服饰纹样最早只是零散地存在于夏代之前的彩陶纹样中。

真正系统地应用在服饰上成为独特的王权标志是后来伴随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的建立。

也就是说,“十二章”服饰纹样最早只是作为古人氏族崇拜的图腾单个而零散的存在。

直到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的建立。

才被统一应用在皇帝的冕服上,成为各个有着不同崇拜图腾的氏族共同膜拜的对象。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报告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报告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报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报告一、介绍中国古代服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地位等级以及时尚变迁。

本报告将对中国古代服饰进行研究,包括服饰的起源、发展、分类等内容。

二、起源与发展1. 起源: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最早的服饰是以动物皮毛制作的简单衣服,起到保暖和保护的作用。

2. 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古代服饰逐渐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形式。

在不同历史时期,古代服饰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变革,形成了不同的时代特色。

三、分类中国古代服饰可以根据性别、地位、用途等进行分类。

1. 性别:古代男女服饰有明显的区别,男性服饰主要包括长袍、衣冠、襟、袍等;女性服饰则以衫、裙、腰带、头饰等为主。

2. 地位:古代社会经常通过服饰来展现人们的地位,如朝廷官员的服饰就与平民百姓有明显的区别。

3. 用途:古代服饰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如正装、礼服、戎装、舞蹈服等。

四、时尚变迁中国古代服饰的时尚变迁与时代的变迁密切相关。

在不同时期,古代服饰的款式、颜色、材质等都会有所调整和改变。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服饰以简朴为主,注重实用性。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服饰开始注重丰富的装饰,丝绸成为主要面料。

3. 魏晋南北朝:此时期服饰追求奢华,流行云纹、花纹等装饰。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的服饰以宽松、大气为特点,发展出华美的宫廷服饰。

5.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的服饰注重线条,强调整体效果。

五、结论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服饰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服饰不仅是人们日常衣着的象征,更是社会地位和时代风尚的体现。

研究古代服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小组成员:廖以恒,方钰文,庄泽鸿,李泓彤,李俊葳班级:高一(1)班指导老师:陈少康(一)问题的提出服装图案源自于生活,而生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

在这期间,中国古代服饰花纹都历经了怎样的变化?(二)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古代服饰花纹的演变过程。

(三)研究内容中国远古时期至清代的服饰中的花纹。

(四)调查过程小组成员以翻阅书籍、上网搜寻为主,以去往博物馆咨询专业人士、咨询本校的美术老师为辅,最终完成了我们的研究。

我们去往了珠海的两大图书馆,找到了一些对我们的研究十分有用的书籍。

在网上、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也全面而恰到好处地补充了我们在翻阅书籍中所遗漏的要点。

然而,在博物馆的收获是最令我们感到惊喜的。

在那儿,一位对中国古代服饰花纹颇有研究的学者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服饰花纹几大重要的变革,以及一些十分有趣的关于服饰花纹的小故事,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古代服饰花纹很大程度上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更令我们对于这一研究课题更加热情。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①古代较早的服装图案人类早期树叶遮蔽身体,后来随着狩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获得比以前多一些的猎物,将毛皮留下用以遮蔽身体。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爱美之心被不断挖掘,因为皮毛和植物的色、质、纹这些美的要素在不断地激发人的爱美的品质,所以在远古时代,服装虽然是以功能为主,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的审美能力、爱美之心一直被培养着。

②商代有着悠服饰图案据最初考察表明,有文字记载是商代。

那时,奴隶主身着的是带有雷龟纹的服装。

图案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领口、袖口、前襟、下摆、裤角等边缘处及腰带上;表现形式主要是规则的回龟纹、菱形纹、云雷纹,而且是以二方连续构图形式来表现的。

其纹样首先被用于装饰器物,但很快就反映在人们的服饰上。

③周代到了周代,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纺织业也应运而生,于是出现了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的刺绣品。

人们用它制作服装,于是出现了冕服。

并将十二章花纹画或绣与冕服上。

统治阶级将这些图案视为阶级的划分,使本来是自然的美好的物象蒙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

但是,这一时期的服饰纹样在设计上注意了艺术的表现,作为一种文化表现来看,表明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纹样是从商周奴隶社会的装饰纹样传统基础上演化而来,商周时期的装饰纹样造型,强调夸张和变形,结构以几何框架为依据作中轴对称,将图案严紧地适合在几何框架之内,特别夸张动物的头、角、眼、鼻、口、爪等部位,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的轮廓线表现出一种整体划一,严峻狞厉的美学风貌,象征着奴隶主阶级政权的威严和神秘,这是奴隶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时代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社会思潮的活跃,装饰艺术风格也由传统的封闭转向开放式,造型由变形走向写实,轮廓结构由直线主调走向自由曲线主调,艺术格调由静止凝重走向活泼生动。

但商周时期的矩形、三角形几何骨骼和对称手法,春秋战国时期仍继续运用,不过不受几何骨骼的拘束,往往把这些几何骨骼作为统一布局的依据,但并不作为“作用性骨骼”。

即图案纹样可以根据创作意图超越几何框架的边界,灵活处理。

⑤先秦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

而随着青铜文明的发展,逐渐将其纹样运用到人们的日常服饰的图案设计中,并不断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着。

⑥汉代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服饰风格,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

此时,在服饰面料图案的装饰上,一改商、周代中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的组织形式,而是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出现了,并以幻想和浪漫主义手法,不拘一格地进行变形,形成了活泼的云纹、鸟纹和龙纹图案。

在此服饰图案的运用经历了从最原始的一种蒙昧美的追求,到图腾的崇拜,权力、地位的象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已经达到了人的主观上的艺术加工、创造的境地。

也就是说,图案作为服饰装饰不单单是美的象征,而是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尽管它蒙上了一层权力等级的色彩(即阶级的色彩)。

为此我们说,服饰图案的运用到了汉代时,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⑦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纹样,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大登高、小登高、大博山、小博山、大明光、小明光、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凰锦、朱雀锦、韬文锦、核桃文锦、云昆锦、列堞锦、杂珠锦、篆文锦、列明锦、如意虎头连壁锦、绛地交龙锦、绀地句文锦、联珠孔雀罗等。

从这些锦名可知有一部分纹样是承袭了东汉的传统的,有一部分则是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结果。

再根据各地出土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品实物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纹样来看,大凡东汉式的传统纹样,此时画工和工艺技巧都已不及东汉精美,意味着东汉式动物云气纹已经衰退过时,代之而起的服饰纹样可归纳为如下各种类型:1.传统的汉式山云动物纹2.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几何骨骼内填充动物或花叶纹3.圣树纹4.天王化生纹5.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纹⑧隋唐时期隋唐五代时期除官员按制度穿用规定花色的官服之外,一般生活服装流行图案花式丰富多彩。

概括起来,大体有如下各大类:1.联珠团窠纹:纹样基本骨骼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用性骨骼,圆周饰联珠作边饰,圆心饰鸟或兽纹,圆外的空间饰四向放射的宝相纹。

这种形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至640年)的影响。

也可能是当时出口贸易适销的花样。

盛行于北朝至唐代中期。

2.宝相花纹: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装饰花纹。

灵感来自金属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及多种花的自然美。

3.瑞锦纹:由雪花的自然形态加工成多面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寓“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义。

4.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取花叶的自然形做成对称形小簇花,作散点排立。

流行于盛唐。

5.穿枝花:以波状线结构为基础,将花、花苞、枝叶、藤蔓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

流行于唐、宋、明、清。

也称唐草纹。

6.鸟衔花草纹:多为鸾凤、孔雀、大雁、鹦鹉等禽鸟嘴中含着瑞草、璎珞、同心百结、花枝等,有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立式。

7.狩猎纹:作自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

8.几何纹: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

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色彩鲜丽明快。

至五代纹样渐趋写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⑨宋代宋代的服装面料,讲究的以丝织品为主,品种有织锦、花绫、纱、罗、绢、缂丝等。

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花纹有组合型几何纹的八搭晕、六搭晕、盘毯等。

几何填花的葵花、簇四金雕,大窠马打毯,雪花毯路、双窠云雁等。

器物题材的天下乐(灯笼锦,是文彦博在成都为谄媚仁宗张贵妃而创制)。

人物题材的宜男百花等。

穿枝花鸟题材的真红穿花凤、真红大百花孔雀、青绿瑞草云鹤等。

花卉题材的如意牡丹、芙蓉、重莲、真红樱桃、真红水林檎等。

动物题材的狮子、云雁、天马、金鱼、鸂鶒、翔鸾等。

几何纹的龟纹、曲水、回纹、方胜、波纹、柿蒂、枣花等。

宋代服饰纹样受画院写生花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

另外,宋代统治者为了维持尊卑贵贱的品级关系和长上庄严的目的,在服饰上也有严酷的品级之分。

仁宗即位后,以“简单躬行”,并于年夜圣三年(1025)饬令:“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腔,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

⑩明代装饰纹样要求美与内容吉利的统一,是我国服饰艺术的特色。

宋元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在装饰艺术领域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化,社会的政治伦理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宗教观念都与装饰纹样的形象结合起来,表现某种特定的含义,几乎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后来图案界就把它们叫作“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利用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意、文字等方法,以表达它的思想含义。

另外,随之发展的,如桂花和万年青,意为富贵万年青;太阳和凤凰,意为丹凤朝阳;莲花和鲤鱼,意为连年有余;金鱼和海棠,意为金玉满堂;蝙蝠和云,意为福从天降。

这种寓意图案还有不少,有的至今仍在沿用。

不论是团龙、坐龙,还是行龙,都呈现出程式化造型,云纹、植物纹、鸟纹、鱼纹也都趋向写实,表现出程式化造型特点。

进入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限制服饰的颜色,籍此确立品级。

明代继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为红色。

官员服色以红色为尊。

那时还划定,玄、黄、紫三色为皇家专用,而仕宦军平易近的服装,均不许用这三种颜色,违者即属触犯法令。

⑪清代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图案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如果说历代服饰图案都有一定的发展,都有尚可创造的余地,那么,到了清代,服饰的装饰纹样就是繁杂堆砌。

如果说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也有不同的话,那么,在这里所要说的,就是各种服饰配件的完善、图案的繁琐,以及等级观念在图案上的反映更加森严明确了。

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并将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十二章纹在衣服上的分布位置是:左肩为日,右肩为月,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纷的程度。

※博物馆中的趣味三问三答问:我们都知道,龙袍在所有中国古代服饰中,其纹案是最为讲究的,您能跟我们说说有关于龙袍纹案的小知识吗?答:当然可以。

这个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呢,其实历代都是有变化的。

不过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而襟里,又藏1条,这样一来,正背就各显5条,也就和那所谓的帝位“九五之尊”相吻合了。

清代龙袍上面还绣有“水脚”,什么叫“水脚”呢?就是在龙袍的下摆等部位,给它绣上水浪山石图案。

你们都知道,清代的君王,都十分渴望专制,这所谓的“山脚”,也隐喻着山河统一。

问:古人在春夏秋冬中所穿的衣服上面的纹案有什么不同吗?答:这个可就有趣了,我这么和你们说吧,在清代以前,人们所穿的衣服也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

譬如在冬季里,衣服上应当绣黄色的腊梅花;在春季里,绣的是牡丹花;在夏季里,绣的是荷花;在秋季里,绣的是菊花。

要是哪个人敢不按照规定来,是肯定要被定罪的。

问: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古装剧中的女人都有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肚兜,那么这些肚兜上的纹案有什么寓意吗?答:这个问题问得好。

中国古代服饰纹样的内容,基本上呢,其政治意义大于审美意义,但有一种服饰纹样是自由的、不受束缚的,就是所谓的肚兜。

中国古代女子内衣的图腾纹饰于题材非常丰富多彩,就那么一小块儿布,就可以把山水、花鸟、云气、吉祥物、神仙、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生活人物等各类素材与元素展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