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诊治
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规范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 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的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 “可的松、强的松” 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cm)? (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腹泻吗?(由于消化道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
14
临床表现——疼痛
其余依次为膝关节、 肩背部、手指、前臂、 上臂。
疼痛常由脊柱向两侧 扩散,久坐久立或手 提重物时疼痛加重, 仰卧或坐位疼痛减轻。
缓解疼痛是我们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目 的之一。
15
临床表现——脊柱变形
➢严重者身高缩短和驼背, 牙齿松动、脱落、骨折
➢20%的骨质疏松患者:胸、 腰椎、髋部、桡、尺骨 远端和肱骨近端为常见 部位
80%
无法独立行走
一年之内死亡
20%
永久致残
30%
40%
Cooper C, Am J Med, 1997;103(2A):12S-17S
11
骨质疏松症概述——严重危害
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 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
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 高于前列腺癌。
参考指南
2011年版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17年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2008年版)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YYXH/T50-135—2008》由于年老肾亏,气血不足,或复因寒湿之邪侵袭,使气血凝滞,络脉不通,筋骨失养,导致“骨痹”“骨痿”的发生。
基本病机是由于本虚,病位在骨,证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弱,尤以肾虚为本,寒湿血瘀为标。
初起时以多见实证或虚证多见,发病日久则多虚实夹杂之证。
1.1.腰背酸痛初期时出现腰背痛,此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有时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1.2.驼背身材缩短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缩小,是骨质疏松的特点之一1.3.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后果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1(1)脆性骨折(2)骨密度测定诊断 T值正常 T值>-1.0骨量低下 -2.5>T值<-1.0骨质疏松 T值≤-2.5(3)实验室检查3.1.骨形成指标3.1.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是评价骨形成和骨转换的指标。
原发性骨质疏松不明显可作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指标。
3.1.2.血清骨钙素(BCP):反映骨形成及骨转换情况。
绝经期妇女中血清骨钙素(BCP)浓度测定是骨质疏松症良好的指标3.1.3.Ⅰ型原胶原肽(PICP):反应骨基质形成的良好指标3.2骨吸收指标3.2.1尿羟脯氨酸(HOP):是胶原破坏的指标,反应骨退变、肝代谢、饮食中胶原的含量,特异性不高。
3.2.2尿吡啶交联(PYD):最敏感的骨吸收指标之一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反应破骨细胞状况3.3骨代谢调节激素3.3.1.血甲状旁腺苏(PTH):可正常或增高D-水平正常或降低3.3.2.维生素D:血25-(OH)23.3.3.降钙素:可正常或增高3.4.性激素:血雌二醇降低,血睾酮下降3.5.X线平片检查(二)证候诊断1、阳虚湿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遇寒冷及阴雨天疼痛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骨质疏松诊治指南(2011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1年3月一、概述一)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
随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年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重要的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7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3-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
6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按调查估算全国2006年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
估计未来几十年,中国人髋部骨折率还会明显增长。
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总和。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髋部、前臂远端。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性很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

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骨骼疾病,主要特点是骨质减少和骨结构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以下方法被认为是最佳的:
1. 饮食调整:保证足够的钙摄入对于维持骨密度非常重要。
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1000-1200毫克的钙。
富含钙的食物包括乳
制品、豆类、坚果等。
此外,维生素D也是促进钙吸收和利
用的关键,老年人可以适量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
2. 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骨骼负荷,促进骨组织生长和骨密度增加。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跳绳、有氧运动等。
此外,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预防骨折。
3. 避免危险因素:老年人应避免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为长期缺乏活动会加速骨质流失。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能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4.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出现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双磷酸盐、雌激素、钙剂等。
但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综上所述,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佳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避免危险因素以及药物治疗。
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xx年xx月xx日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contents
目录
骨质疏松症概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护理
骨质疏松症概述
01
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定义与分类
骨质疏松症
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DEXA扫描可以测定腰椎、股骨近端等部位的骨密度,反映骨质疏松症的程度。
DEXA扫描
血液检查可检测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等与骨代谢相关的指标。
血液检查有助于鉴别其他代谢性骨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可检测尿钙、尿磷及尿羟脯氨酸等与骨代谢相关的指标。
尿液检查有助于鉴别其他代谢性骨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尿液检查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03
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减缓骨量丢失,改善骨矿化。
钙剂和维生素D
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降钙素等,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
抗骨吸收药物
如甲状旁腺素(PTH)类似物,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量。
促骨形成药物
药物治疗
绝经激素治疗
针对绝经后妇女,适量补充雌激素可减缓骨量丢失。
此方法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可测量腰椎、股骨近端等部位的骨密度。
定量超声测定法
此方法具有无放射线损伤、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点。
骨密度测定ຫໍສະໝຸດ 骨质疏松症X线平片检查可见骨密度减低,骨质微细结构消失。
X线平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X线平片检查
DEXA扫描具有无创、精确、快速的特点,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
社区常见骨质疏松症诊治管理PPT课件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 者,可采用联合用药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 安全性、耐受性等因 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管理
01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02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胃肠道反应,及时调整 用药方案。
03
04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 导致肝肾功能损害,需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FRAX工具
用于预测10年内髋部骨折及任何重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QFracture工具
用于预测未来骨折的风险,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简单快速的自我评估工具,帮助居民初步了解自身骨质疏松风险。
初步诊断方法及标准
01
02
03
04
骨密度测定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 测定骨密度,T值≤-2.5可诊断
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 殊人群需谨慎用药,必 要时咨询专业医师意见。
04 非药物治疗措施推荐
运动锻炼处方制定
运动类型
推荐进行负重运动、抗阻 运动和平衡运动,如步行、 太极拳、瑜伽等。
运动频率和强度
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 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 动。
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跌倒 和骨折;根据个人情况制 定运动计划,循序渐进。
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跌倒风险因子评估
评估个体平衡能力、肌力、视力、听力、药物使用等因素, 识别跌倒高风险人群。
预防措施
提供防跌倒培训,改善家居环境,调整药物使用等,减少跌 倒事件的发生。
并发症识别和处理流程
并发症识别
关注患者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ppt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概述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使骨骼易于骨折。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本文将介绍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中医药的相关理论和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和骨折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以下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正常骨:骨密度(T值)≥-1。
•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介于-1和-2.5之间。
•骨折风险增高:骨密度(T值)≤-2.5。
中医药理论与骨质疏松中医药从整体、动态和个体化的角度看待骨质疏松,认为骨质疏松与肾虚、脾虚、肝肾不足等有关。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肾壮骨、健脾养血、活血化瘀、解郁聚气等。
补肾壮骨中医认为,肾主骨生生长,肾虚则导致骨质疏松。
通常采用补益肾气的药物,如肉桂、巴戟天、山药等,来增强肾脏的功能,以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健脾养血脾主运化水谷,养血生肌。
脾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影响骨质疏松的治疗。
中药治疗中常采用人参、黄精、枸杞子等药物,以健脾益气、养血生肌。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骨质疏松与瘀血相关。
瘀血堵塞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的营养和修复。
中药治疗中常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红花、当归、川芎等,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修复。
解郁聚气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滞血瘀,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
中医药治疗中常采用调理情志、舒展气机的方法,如香附、青皮、川楝子等,来舒缓情绪,改善气机运行。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中的临床应用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性医疗体系,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中。
以下是中医药在骨质疏松中的常用方法: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骨质疏松主要通过服用中药来调理气血、补益肾脏、改善情绪等。
常用的中药有地黄、牛膝、菟丝子等。
中药可以单味药、复方制剂或中药颗粒的形式进行使用。
针灸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大敦等。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需要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进行操作。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37
骨质疏松的治疗
促
进
骨 形
PTH 治疗骨质疏松
成
药
物 -
• 小剂量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 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危险
• 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
PTH
38
骨质疏松的治疗
其
Vitamin D 和椎体骨折
他
药
Favors Vitamin D Favors Placebo
物
-
活
性
维
生
RR with 95% CI
40
骨质疏松的治疗
其
他
药
物
-
– 对BMD有益
活 性
– 活性维生素D降低跌倒危险,进而减少骨折危险
维 生
– 应与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合用
素
D
41
其它治疗
– 中药 – 植物雌激素
疗效观察
• 脆性骨折 • BMD:每年测定一次 • 骨转换指标:主要指标如骨钙素、CTX、NTX
0 Placebo
(n=544)
14
rhPTH 20 (n=541)
14
rhPTH 40 (n=552)
No. of women who had > 1 non-vertebral fragility fracture
N Engl J Med. 2001 May 10;344(19):1434-41.
➢ 骨密度(BMD)(反映70%骨强度)
骨量下降30%
➢ 其它方法 (定量超声,X线摄片)才 早能期显诊现断,意对义 不大
➢ 实验室检查 (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诊断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诊 断 流 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大增加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老龄 女性 亚洲或白人 低BMD 高骨转换 骨折家族史 前次骨折史
绝经早
吸烟
性腺功能低下 过量饮酒
长期糖皮质激素 饮料、咖啡
影响骨代谢疾病 长期缺乏运动
低体重
低钙摄入
视力受限
36.56±4.76 0.93±0.22 0.73±0.16 0.76±0.18 2.60±1.23
3 、吸收完成
破骨细胞作用 产生空洞
骨
骨表面产生空洞-骨吸收完成
4、骨形成-修复
成骨细胞 新骨(包括胶 原和矿物质) 骨
骨形成细胞和新骨开始进入空洞
5、修复完成
骨
最后,骨表面完全恢复
骨量丢失的不同程度
正常 皮质骨
骨量低下
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小梁骨源自骨质疏松症骨丢失正常情况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危害
• 危害 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 问题
Psychiatric symptoms
120(48.19) 118(47.39) 107(42.97) 96(38.55) 51(20.48) 43(17.27) 40(16.06) 23(9.24) 9(3.61)
856%(2.骨41) 量减少 或6(骨2.41质) 疏松
4(1.61)
瑞金医院资料2000-2010
PHPT
N=249
Duration of disease(month) 12(0-132)
BMI(kg/m2)
22.39±3.27
Serum calcium (mmol/l)
2.98(2.47-3.85)
Serum Phosphate(mmol/l)
0.77(0.46-1.16)
Serum PTH(pg/dl)
Urolithiasis Hypertension Bone pain Fatigue Nausea & vomit Fracture history Constipation Loss of height Gastric ulcer
Apathy & depression
Acute pancreatitis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女性 – 55-75岁 – 雌激素缺乏 – 骨量丢失加速 – 绝经后小梁骨丢失 – 与同年龄段男性相比,绝经
后女性骨质疏松风险更高 – 腕部和椎体骨折
原发性骨质疏松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我比以前矮了4英寸!!
原发性骨质疏松
• 老年性骨质疏松
– 男或女性>70岁 – 女性=雌激素缺乏是主要原因 – 高龄的结果 – 小梁骨和皮质骨的丢失 – 髋部和椎体骨折 – 成骨细胞活性下降 – 随年龄增加,生长因子活性下降(BMD和GF) – 睾丸素和雌激素水平降低 – 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 – 活性维生素D减少 – 钙吸收减少(维生素D摄入和合成) – 饮食营养不良 – 体育活动和肌力减少
骨质疏松的诊治
定义
•WHO: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的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退化,
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造成骨折的一种疾病。
•NIH: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
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正常骨
骨质疏松骨
骨峰值
• 峰值骨量
– 儿童时期-30岁:成骨>骨吸收(骨形成) – 30岁后:骨吸收>成骨(骨量丢失出现) – 峰值骨量出现于30岁左右 – 由性别,种族,和其他遗传因素决定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占90%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I型)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II型)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占10%)
原发性骨质疏松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绝经和低雌激素能引起骨量丢失, 但通常很缓慢并且并不严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男性
骨 女性 量
最大量骨丢失年龄 皮质骨丢失 小梁骨丢失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
继发性骨质疏松
• 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 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 性骨病。
继发性骨质疏松
常见病因 •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减
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 结缔组织疾病:SLE、类风关 • 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 胃肠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 药物:糖皮质激素 • 其他:器官移植
• 如女性与男性 • 亚洲人与高加索人与非籍美国人
– 青春期
• 飞速的骨骼生长 • 根据性别激素(雄激素,雌激素) • 激素生成破坏 • 反向影响骨骼发育和达到骨量峰值
健康人体骨重塑过程
骨重塑型过程
1、静止期
衬细胞
骨
骨结构表面覆盖一层保护性骨细胞称为衬细胞
2、骨吸收
破骨细胞 骨
骨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多核巨细胞)侵入骨表面 病侵蚀,溶解矿物质和骨基质
402.10(103.22-2700.62)
Serum AKP(IU/l)
112(50-1419.9)
Urinary Calcium(mmol/24h) 7.01(1.89-20.59)
Urinary Phosphate(mmol/24h) 14.6(4.87-28.56)
Serum Creatine(umol/l)
79(42-210)
Serum 25(OH)D(nmol/l)
32.5(12.99-74.75)
Hemoglobin(g/l)
121.66±21.89
Albumin(g/l) BMD L2-4 (g/cm2) BMD Femoral Neck (g/cm2) BMD Total Hip (g/cm2) Tumor size(cm)
血液系统疾病 长期制动 神经肌肉疾病
继发性骨质疏松
• 原发性甲旁亢:
• 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引起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过多, 导致的以高钙血症、骨骼损害、肾结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原发性甲旁亢的 临床表现及生化资料
Symptoms
N(%)
Polydipsia and polyuria
122(49.00)
维生素D缺乏
神经肌肉障碍 跌倒
不可控因素
➢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危险性高于黑人) ➢ 老龄 ➢ 女性绝经 ➢ 母系家族史
可控因素
❖ 低体重 ❖ 性激素低下 ❖ 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 ❖ 体力活动缺乏 ❖ 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 摄入少) ❖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