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合集下载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基 因 的 结 构 、 能 及 表 达 调 控 。 目前 , 功 这 一 特 性 已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基 因 定 位 整 合 等 方 面 的研 究 中 。 13 精 子 载体 法 .
中 图分 类 号 :83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8 0 1( 1)0 0 3 - 2 10 — 442 01- 06 0 0
部 显 微 注 入 M Ⅱ期 的 小 鼠卵 母 细 胞 。 在 出生 的 后 代 小 鼠 中 转基 因 阳性 率 可 达 2 %以上 。 项 研 究 揭示 , 子膜 破 0 该 精
年 代 以后 , 8 年 , od n 首 次 获 得 1 0 G ro 等 9
转 基 因小 鼠 目前 除 转 基 因 小 鼠外 , 转
基 因兔 、 羊 、 、 及 转 基 因 山羊 、 绵 猪 牛 转 基 因鸡 、 转基 因大 鼠 、 基 因 猴 等 陆续 转
育成 3 本 文 将 从 转基 因 动物 的 原 理 、 l 】 。
转 基 因 动 物 ( asei a i 1指 t ngn nma) r e
通 过基 因工 程 技 术 将 目的 基 因 导人 生 殖 细 胞 、 期 胚 胎干 细胞 和早 期 胚 胎 , 早
带 有 小 鼠金 属 硫 蛋 白 I 因 启 动 子 的 基
但 其 整 合 率 低 , 已采 用 脂 质 体 包埋 法
合 .将 外 源 基 因 导入 细胞 并 获 得 表 达
大 鼠 生 长 激 素 基 因 导 人 小 鼠 的 受 精 卵 。 得“ 获 巨型 小 鼠” 在 生 命 科 学 领 域 。 引起 了不 小 的轰 动 。按 照 转 基 因 小 鼠
的 思 路 , 基 因兔 、 基 因 绵 羊 、 基 转 转 转 因猪 、 基 因 山羊 都 相 继 成 功 。 微 注 转 显 射方 法 相 对 简 单 , 合 率 高 , 目前应 整 是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汇总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汇总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对动物转基因技术发展状况作了概述,重点是近年发展的提高转基因效率的非定点整合转基因方法, 如睾丸转基因法和卵巢转基因法; 提高转基因精确性的定点整合转基因的基因打靶法作了介绍。

然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作了论述,最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字:动物转基因技术;应用;展望Progress on Techniques for Producing Transgenic AnimalsAnd their ApplicationAbstract: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animal gene transfer techniques, including gene transfer into the testis and ovary for easily making non-site specific methods; gene targeting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somatic cells and primordial germ cells for site specific methods.The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was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animal gene transfer technique; application;prospect动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移入动物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 从而使其得以表达。

自Palmiter等[1] (1982)把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动物生产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相继在兔、羊、猪、牛、鸡、鱼等动物上获得转基因成功。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中最热门、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已广泛渗透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制药及畜牧育种等各个研究领域中。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来实现特定性状改良的生物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转基因水产动物的研发与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目的和方法,以及其可能带来的优势与未来发展的前景。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旨在提高养殖产量、改善水产品品质、增强抗病性能及优化生长速度等方面。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准地改变水产动物的遗传性状,进而提高其养殖效益和生产效率。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操作和基因表达两个方面。

基因操作涉及通过人工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水产动物体内,以实现对其基因组的改造。

而基因表达则是在转基因后,通过一定的环境或刺激条件,使得外源基因得以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出特定的蛋白质。

通过转基因技术,水产动物的养殖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科学家们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三文鱼体内,成功培育出了生长速度较普通三文鱼快30%的转基因三文鱼。

转基因技术也在改善水产品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导入特定的基因,成功降低了水产品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使其更符合健康饮食的需求。

与传统养殖方法相比,转基因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水产动物的产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的水产品品质更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性能,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风险。

虽然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具有显著优势,但我们也需要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例如,转基因水产动物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等。

因此,在推广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确保其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遵循科学、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不断的研发与实践,我们有信心克服各种挑战,实现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提供更为优质、安全和可持续的的水产品。

转基因技术在畜牧兽医中的发展前景分析

转基因技术在畜牧兽医中的发展前景分析

转基因技术在畜牧兽医中的发展前景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基因技术在畜牧兽医中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目前使用的转基因技术,并根据现有技术分析了畜牧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未来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兽医病理研究模型的建立,为动物疾病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畜牧;兽医引言:转基因动物是将动物本身基因与外源基因通过实验室方法将细胞整合,目的在于得到人类需要的受精卵,在细胞分裂和增殖的过程中可以将基因信息稳定表达并遗传给后代,转基因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动物培育和免疫研究等。

1.畜牧兽医中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1911年“基因”一词诞生,在日后的69年间生物学家获得了转基因小鼠,我国在1984年开始研究转基因小鼠,自从传基因技术的出现,世界各地的动物遗传育种科学家就十分重视畜牧品种改良和动物个体制造,并纷纷开展基因育种技术研究。

转基因动物可以用于品种改良和生物制药,可以实现器官移植并促进动物的个体生长,在近100年来,科学家从未停止转基因技术在畜牧兽医中的研究,相继培育出了转基因猪、转基因牛和转基因羊,其中最著名的属携带人体基因的多莉绵羊。

转基因动物为“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生成提供了重要依据,1987年首次使用重组基因培育出转基因小鼠,积累了大量实验资料。

当前转基因技术在畜牧兽医中的研究依然面临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基因育种面临的整合成本高却效率低、表达不理想、转基因动物机能紊乱、成活率低等问题。

研究中发现转基因动物多会出现肾小球硬化的小鼠,普遍雌性动物出现不育,转基因猪出现跛行、嗜睡、胃溃疡等多种先天疾病,同时免疫力低下。

另外一些转基因家畜还会造成人类食用后的心理不适等问题。

1.畜牧兽医中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2.1抗病育种当前转基因技术中已经研究出外源基因清除技术,该技术已经应用于植物的批量生产,如果将外源基因清除技术应用于动物上,势必会将转基因动物中的先天疾病彻底治愈,为畜牧兽医的转基因技术到来革命性的改变。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及其应用综述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及其应用综述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及其应用综述[摘要] 转基因动物是现代生物技术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 目前已经有转基因小鼠、兔、绵羊、山羊、猪、牛、鸡和鱼等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动物应用研究以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并指出了转基因动物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转基因动物; 基因转移;基因打靶;显微注射;核移植[中图分类号]S811. 5转基因动物技术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近 30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且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这项技术是继连锁分析、体细胞遗传和基因克隆之后的第四项技术。

转基因动物是通过向受精卵或早期胚胎中导入外源基因,有目的地对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进行修饰改造培育新的品系。

若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染色体)整合在一起,外源基因就能随生物的分裂而增殖,在体内得到表达,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导入受体生物体内,让其获得新特性的一门复杂技术。

转基因技术在定向改造生物体中有着无法可比的优越性。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相继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中取得了成功。

目前,已经有转基因小鼠兔绵羊、山羊、猪、牛、鸡和鱼等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

1.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概况现代转基因动物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980 年, Go rdon 等[ 1 ]首次获得转基因小鼠。

1982 年, Palm iter 等[ 2 ]分别将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M T 21)与大鼠生长激素( rGH)结构基因和人生长激素(hGH )结构基因融合并导入小鼠受精卵中, 获得了生长超过正常小鼠的超级小白鼠, 其中一只阳性鼠生后74 d 的体重达到同窝非转基因小鼠平均体重的 1. 87 倍, 这便是著名的“巨型小鼠”事件, 是转基因动物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目前除转基因小鼠外, 转基因兔、绵羊、猪及转基因山羊, 转基因鸡[ 3 ], 转基因大鼠及转基因鱼[ 4 ], 转基因牛[ 5 ], 转基因猴[ 6 ]等陆续育成。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对动物转基因技术发展状况作了概述,重点是近年发展的提高转基因效率的非定点整合转基因方法, 如睾丸转基因法和卵巢转基因法; 提高转基因精确性的定点整合转基因的基因打靶法作了介绍。

然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作了论述,最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动物转基因技术应用展望正文:动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移入动物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 从而使其得以表达。

自Palmiter等[1] (1982)把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动物生产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相继在兔、羊、猪、牛、鸡、鱼等动物上获得转基因成功。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中最热门、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已广泛渗透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制药及畜牧育种等各个研究领域中。

这项技术正在对动物生产产生一场新的革命,在提高生长速度、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抗病育种、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1 转基因动物技术1.1 显微注射法这一方法是发展最早,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为有效的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创始人是Jaenisch和Mintz等,Gorden等[2]和最先通过此法获得转基因动物。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显微操作仪将外源基因直接用注射器注入受精卵,利用受精卵繁殖过程中DNA的复制过程,将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1.2 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法将目的基因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制成高滴度的病毒颗粒,人为感染着床前后的胚胎,也可直接将胚胎与能释放逆转录病毒的单层培养细胞共孵育以达到感染的目的,通过病毒将外源目的基因插入整合到宿主基因组DNA中去。

Haskell 等[3]应用该方法制作了转基因牛。

1.3 核移植法该方法首先将外源基因导入到供体细胞中,选择其中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进行扩增,然后将这种细胞的细胞核导入一个去了核的未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中融合并激活将重组胚胎直接或进行体外培养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后植入同步化的假孕动物的输卵管。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3、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具有重要价值的生 物制品,如药物、工业原料等。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在政策、技术和社会接受度等方面取得更多 的支持。
三、关键技术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等。基因编辑技 术可以通过对动物基因进行精确的改造,实现对动物性状的改良。合成生物学则 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部件,实现对动物基因组的全面改造。这些技术的不断 发展,为转基因动物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结论
总的来说,转基因动物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虽然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社会层 面的挑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挖掘,转基因动物将在未来生物 科技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合作、政策推动和公众教育,我们可 以期待转基因动物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引言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前沿课题,旨在通过改变动物的 遗传信息来提高其性能、增强其抗性或用于疾病治疗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转基因动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到治疗人类疾病等 方面,转基因动物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演示将介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 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科研人员继续深入研究转基因动物的机制和安全性 问题,并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同时,需要制定更加科学、严格的法规和伦 理指导原则,以确保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 大的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研人员已经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强抗性、 构建疾病模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仍需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法规 和社会接受程度等问题。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转基因动物研究将有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前景展望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前景展望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前景展望转基因动物是现代生物技术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研究领域,目前已有转基因小鼠、猪、牛、鱼、鸡等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

文章论述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原理、技术方法,以及转基因动物研究的部分成果,同时也指出了转基因动物存在的不足,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标签:转基因成果问题展望转基因动物技术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改良畜禽生产性状、提高畜禽抗病力,以及利用转基因畜禽生产非常规畜牧产品(如人类药用蛋白)等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尽管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实际应用还有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科学家们还是对其寄予了厚望。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动物技术将会不断得到完善,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生产中大显身手。

一、转基因技术的定义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通俗的讲:转基因技术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

二、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定义所谓转基因动物,是用实验的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到动物体内,这种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染色体整合,这时外源基因就能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在体内得到表达,并能传给后代。

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动物巨鼠,是将大白鼠生长激素导入小白鼠的受精卵中,再将这个受精卵移入借腹怀胎的母鼠子宫中,产下的小白鼠比一般的大一倍。

这只在遗传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培育成功,展现出诱人的光明前景。

目前常用的动物转基因技术可以分为:(1)融合法,包括细胞融合,微细胞介导融合等;(2)化学法,包括DNA-磷酸钙沉淀法、DEAE-葡聚糖法、染色体介导法等;(3)物理法,包括显微注射法、电脉冲法、细胞冻存法等;(4)病毒感染法,包括重组DNA 病毒感染、重组RNA病毒感染等。

但真正成熟并可以稳定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只有三种,即核显微注射DNA法、精子介导法和核移植法等基因转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课程:基因工程姓名:迪丽努尔·尼扎木墩学号:2013081605摘要转基因动物就是指通过人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人动物染色体基因组,使之稳定表达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转基因技术的一般方法有原核期胚胎的显微注射法(Microjection)、逆转录病毒载体法、精子载体法、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这几种方法各有其公优缺点,在动物转基因上均有不同的应用,目前在动物抗病育种、建立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质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方法研究现状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animal)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生殖细胞、早期胚胎干细胞和早期胚胎,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它们经过各种发育途径形成所有细胞都包含目的基因的个体,称转基因动物(也称个体表达系统)。

导入的基因称为转入基因(transgene),而整个技术则称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technology或transgenesis)[1]。

现代转基因动物(tx-ansgenicanimal)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1980年,Gordon等首次获得转基因小鼠目前除转基因小鼠外,转基因兔、绵羊、猪、牛及转基因山羊、转基因鸡、转基因大鼠、转基因猴等陆续育成[2,3]。

本文将从转基因动物的原理、主要方法和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1转基因技术的一般方法能否将在细胞中进行的遗传修饰过渡到整体以及实现向后代的传递,主要取决于所进行修饰的细胞类型和与其相应的育种技术。

迄今为止,能够被有效地用来进行转基因动物研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4]:1.1原核期胚胎的显微注射法(Mi-crojection)该法由美国人Gordon发明,其主要步骤包括:(1)分离、克隆和重组外源基因,构建载体;(2)将融合基因注入受精卵的原核(一般是雄原核);(3)将微注射后的受精卵移入假孕母畜的输卵管继续发育。

Palmiter等(1982)将带有小鼠金属硫蛋白I基因启动子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的受精卵,获得“巨型小鼠”,在生命科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按照转基因小鼠的思路,转基因兔、转基因绵羊、转基因猪、转基因山羊都相继成功。

显微注射方法相对简单,整合率高,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效果比较稳定的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之一。

但该方法的整合位点随机,整合一般是多拷贝首尾串联相接,不利于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

1.2逆转录病毒载体法1.2.1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发育早期的动物胚胎:该方法主要利用逆转录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termi-nalrepeats,LTRs)区域具有转录启动子活性以及逆转录病毒可以直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特点,将外源基因连接到LTRs下部,构建重组载体,直接感染受精卵或微注入囊胚腔中。

达到外源基因在宿主染色体上的整合、表达。

Salter和Haskell等分别用此方法作出了转基因鸡和牛[5]。

1.2.2逆转录病毒载体注射MⅡ期的卵母细胞:Anthony等[6](1998)对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发育早期的动物胚胎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他认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整合的关键在于细胞分裂时出现核膜分解。

有丝分裂时核膜降解的时间很短。

细胞分裂完成后,核膜很快重新形成。

而处于减数分裂中期(MⅡ)的卵母细胞无核膜的时间远长于处于有丝分裂M期的细胞。

这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插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研究者利用该方法生产出了4头转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牛,外源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整合的成功率为100%。

逆转录病毒载体法导入外源基因的感染率高,宿主范围广,而且最重要的是外源基因在宿主染色体上以单拷贝整合,有利于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

目前,这一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整合等方面的研究中。

1.3精子载体法该方法由Brackett最早提出,其要点是精子直接与外源DNA混合培养,外源基因可以进入精子头部,受精后能发育成转基因动物[7]。

该方法简单,但其整合率低,已采用脂质体包埋法对其进行了改进。

其改进方法是将外源DNA在与精子共同孵育之前用脂质体包埋,脂质体与DNA相互作用形成脂质体-DNA复合体。

这种复合体借静电作用吸附于精子表面,与细胞膜融合,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并获得表达[8]。

这二种方法都是通过人工授精将外源DNA导入卵母细胞,产生转基因动物。

Anthony等[9]尝试了一种新方法:预先将小鼠精子进行破膜处理,再与外源基因共孵育1min,然后将精子的头部显微注入MⅡ期的小鼠卵母细胞,在出生的后代小鼠中转基因阳性率可达20%以上。

该项研究揭示,精子膜破损后外源DNA穿过外膜吸附于内膜,更有益于转基因动物的获得。

1.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世界首例体细胞核移植哺乳动物克隆羊Dolly的诞生,是转基因动物研究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1997年英国PPI公司与罗丝林研究所的科学家联手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作了转基因绵羊[10]。

研究者们用人凝血因子IX基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共同转导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然后用G4l8筛选和DNA杂交的方法鉴定其中同时整合了上述两个基因的细胞,以同时整合了两个基因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作核供体,获得了3只转基因绵羊。

Alexan-der等[11]用非转基因母羊与转基因公羊精子人工授精后怀孕40d的胎儿成纤维细胞作核供体,获得了3只转人抗胰蛋白酶基因的奶山羊。

毫无疑问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转基因的目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2010年10月畜禽业总258期育种繁殖的,并且出生的后代个体100%为转基因个体。

这是因为用作核供体的细胞是确证整合了某一外源结构基因的细胞。

一旦核移植成功,就意味着得到了转基因动物。

1.5胚胎干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细胞)是动物早期胚胎(桑葚胚或囊胚)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s,PC-Cs)在体外经分化抑制培养并传代而筛选出来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

ES细胞具有与早期胚胎细胞相似的高度分化潜能,当被注入囊胚腔后可以参与包括生殖腺在内的各种组织嵌合体的形成。

将目的基因转移入ES细胞重新导入囊胚或经筛选后对转入外源基因的ES细胞进行克隆,可培育转基因个体。

目前,胚胎干细胞介导法在小鼠上应用比较成熟,在大动物上应用较晚。

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动物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生殖细胞,由此稳定整合到动物基因组,并能遗传给后代的动物。

目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动物生产改良,培育新品种和提高生产性能,进行基因治疗。

(2)利用转基因动物制造具有生物活性的产物,包括器官移植和生物反应器。

(3)利用转基因动物确定研究手段,包括建立疾病模型和发育调控。

2.1在基础理论方面的应用由于外源动物基因可在转基因动物细胞中整合、表达,并制约于受体基因背景的调控,因此,可把转基因本身当作一个理想的功能标记,进而在理论实践方面得到应用:可以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可以进行组织表达特异性研究,还可以研究发育过程的特异性表达并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2.2动物抗病育种利用转基因技术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常规方法不能或需长期培育才能育成的品种或种群Rosengard等(1995)将人的补体抑制因子-衰退加速因子(hDAF)转移至猪胚中,有27头转基因猪表达hDAF。

我国湖北畜牧所与同济医科大学合作。

已经获得表达外源hDAF的猪7头使用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加快动物改良进程,使选择效率提高[13]。

1986年,中国科学家第一次把生长澈素基因成功地转移到金鱼体内,以后又成功地把人类、小鼠和其他鱼类的基因转移到多种鱼体内。

美国科学家也成功地把某种生长基因转移到另一种鱼体内,转基因鱼生长速度加快了,体型也变大了,这就是人们称谓的了“兰色革命”。

2.3促进动物生长生长激素(GH)基因是转基因研究中最早运用的,至今已生产出转基因家禽、啮齿类、鱼类、昆虫等多种属性的动物。

Hammer等[10](1985)利用显微注射法将人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兔、绵羊和猪中均获得成功。

国内外大量的转基因家畜GH均能表达,但GH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的转基因实验之间和同一转基因实验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差异很大。

国外生产的转基因猪中GH产物得到表达,血浆中GH水平持续地提高,转基因猪的生长速度比较快,饲料利用率提高17%,胴体脂肪为对照组的5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疆畜牧科学院与北京农业大学合作,用精子载体人工法获得了含有牛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绵羊。

结果表明,转基因绵羊比普通绵羊生长速度快,周岁体重较高。

有不少研究发现,在提高动物生长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如在转GH基因动物中,死胎和畸形率较高,得关节炎、胃溃疡、肾病和繁殖力下降的转基因动物较多,这可能与转基因整合位点不当和GH表达水平失控有关。

另外,对猪进行GH基因发现,较异原生长激素基因的猪生长速度快。

2.4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2.4.1建立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在动物转基因技术问世以前,发现自然突变体几乎是遗传学家获得遗传疾病模型的唯一途径。

未来转基因技术在猪、牛、羊、兔等家畜中获得成功,并已得到初步应用,但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转基因动物的生产规模,限制着转基因动物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存在的问题有:成本高,效率低;转基因的表达不理想;目的基因与动物生产性状的多基因矛盾突出;社会对转基因动物的可接受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等。

虽然转基因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方法也日新月异,在各个领域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许多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人类向生物技术要粮食、要奶、肉、蛋的世纪”,利用转基因动物造福人类的前景无疑是光明而诱人的。

目前,遗传学家可以通过精确地失活某些基因或增强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制作各种各样的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也可以为研究诸如AIDS这样的疾病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

2.4.2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质:利用动物反应器进行生产的研究是当前转基因动物研究的热点。

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动物,主要是将某些对人类医药价值高的蛋白质编码导入动物机体,使这些转基因动物成为生物反应器,从这些组织、血、尿中提取表达的产物(蛋白质),用它治疗人的疾病。

比如说,将人凝血因子基因与牛奶蛋白基因结合,就能在牛乳中提取这种药用蛋白;类似的还有在猪血中产生人的血红素,而通常产生这类蛋白仅限于人血,来源有限,成本昂贵。

美国Genzymltransgenics公司,利用转基因小鼠、转基因牛、转基因兔和转基因山羊来生产一些医用蛋白质药品已经商品化,其产率可高达10g/L乳汁,个别达35g/L,且成本低于细胞培养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