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转基因技术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成为了动植物育种中的新宠儿。

通过对植物或动物的基因进行改良,让其拥有更好的生长特性、抗病能力、更高的产量等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转基因植物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生产中。

在植物育种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一些有益的基因导入到传统作物的基因组中。

这些有益的基因可以来自于其他植物,或者是来自于其他物种。

例如,在小麦的育种中,通过将耐旱、抗虫、抗病等基因导入到小麦中,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同样,在玉米和大豆的育种中,通过导入抗虫和抗草害基因,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使植物适应于不同的环境。

例如,在盐碱地种植玉米,需要导入盐碱逆境相关基因,以提高玉米在贫瘠环境下的生长能力。

此外,在荒漠化地区的沙漠植被修复中,通过将抗盐碱基因导入盐生植物中,可以提高植物的耐荒能力,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长。

二、转基因动物的应用除转基因植物外,转基因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的生产中。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还可以改良动物的肉质、脂肪含量、抗病能力等方面。

例如,在猪的育种中,通过改良生长激素基因,可以让猪的生长速度更快、肉质更优,提高了猪肉的产量和利润。

在牛的育种中,通过改良生长抑素基因,可以让牛的背膘更加丰满,使牛肉更加美味。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完善动物的免疫功能。

例如,在毛牛的育种中,通过导入牛源性细胞因子基因,可以增强毛牛的抗病能力,降低治疗成本。

三、转基因技术的争议虽然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引来了不少的质疑和争议。

首先,很多人担心转基因产品会带来健康问题。

营养学家称,转基因食品会导致未知的健康风险,并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另外,转基因技术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从基因工程改造和农药消耗量减少等方面看,转基因技术可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动物转基因技术应用与前景

动物转基因技术应用与前景

喝牛奶也能治病
器官移植 异源器官移植是解决世界范围内器官短缺的有效 措施,通过研究发现猪与人有很多相似,猪成为器官 移植的供体,而人自身的免疫反应会对异源物有排斥,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克服这个困难,目前中国科学家 已经用猪在灵长类动物成功实验。
生物反应器
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医用蛋白,如我国上海科学家在 1988年让人IX凝血基因在山羊体内表达,获得的 凝血因子可以解决血是将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人 体细胞取代有缺陷的基因,恢复该基因的 功能或提供新的治疗功能,以改善相关症 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案例:1990美科学家对腺苷酸脱氨酶的重 度免疫缺陷症患者进行了成功治疗 • 基因治疗对未来癌症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 景
农业领域 ——养殖业
• 培育动物新品种,提高生产性能 如利用生 长激素的转基因猪提高了猪的生长效率和 饲料利用率,酮体脂肪率也明显下降 • 提高动物的抗病力 如从抗病个体中克隆 出有关基因再转移给易感动物;或者将病 原体反义基因导入畜禽细胞,使侵入机体 的病产生的mRNA不能正常表达
生物材料
• 用动物乳腺生产工业蛋白质,如蛛丝蛋白是转基因动物应 用的一个新领域。蜘蛛丝是目前最为坚韧且有弹性的天然 动物纤维之一,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还具有耐腐蚀、 耐低温、抗酶解的特性。但是由于蜘蛛不能像家蚕那样大 规模群体饲养,因此从蜘蛛中获得大量蛛丝是行不通的; 而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也无法获得分子量超大的蛛丝蛋白。 可见,用动物乳腺来生产蛛丝蛋白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动物转基因
组员介绍:李景 李席强 李永霞 刘冠男 刘鑫 卢剑萧 荣晔康
动物转基因 ——应用前景
一:动物转基因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二:动物转基因的应用 1.医药方面 2.农业领域 3.环保方面 4.生物材料 三:发展前景

转基因动物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转基因动物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转基因动物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医学领域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转基因动物的研究与应用更是为医学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契机。

转基因动物,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其表现出特定的新性状或获得新的功能。

这一技术的实现通常需要借助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如载体构建、细胞培养、胚胎操作等。

在医学领域,转基因动物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转基因动物可用于疾病模型的构建。

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难以在体外细胞培养或其他简单模型中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将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导入动物体内,使其表现出类似人类疾病的症状,能够为疾病的研究提供更接近真实情况的模型。

例如,通过构建转基因小鼠模型,可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和治疗方法。

这些模型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新药的研发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转基因动物在生物制药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制药技术。

例如,通过将编码人类药用蛋白的基因导入动物的乳腺细胞中,使动物在乳汁中分泌出具有药用价值的蛋白质。

这种方法生产的药物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生物活性好等优点。

目前,已经有多种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提供了新的选择。

再者,转基因动物在器官移植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器官短缺一直是器官移植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

转基因技术可以对动物的器官进行改造,降低其免疫原性,使其更适合移植到人体中。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猪体内与免疫排斥相关的基因,有望培育出可供人类使用的器官来源,从而缓解器官短缺的困境。

此外,转基因动物还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复或替换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基 因 的 结 构 、 能 及 表 达 调 控 。 目前 , 功 这 一 特 性 已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基 因 定 位 整 合 等 方 面 的研 究 中 。 13 精 子 载体 法 .
中 图分 类 号 :83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8 0 1( 1)0 0 3 - 2 10 — 442 01- 06 0 0
部 显 微 注 入 M Ⅱ期 的 小 鼠卵 母 细 胞 。 在 出生 的 后 代 小 鼠 中 转基 因 阳性 率 可 达 2 %以上 。 项 研 究 揭示 , 子膜 破 0 该 精
年 代 以后 , 8 年 , od n 首 次 获 得 1 0 G ro 等 9
转 基 因小 鼠 目前 除 转 基 因 小 鼠外 , 转
基 因兔 、 羊 、 、 及 转 基 因 山羊 、 绵 猪 牛 转 基 因鸡 、 转基 因大 鼠 、 基 因 猴 等 陆续 转
育成 3 本 文 将 从 转基 因 动物 的 原 理 、 l 】 。
转 基 因 动 物 ( asei a i 1指 t ngn nma) r e
通 过基 因工 程 技 术 将 目的 基 因 导人 生 殖 细 胞 、 期 胚 胎干 细胞 和早 期 胚 胎 , 早
带 有 小 鼠金 属 硫 蛋 白 I 因 启 动 子 的 基
但 其 整 合 率 低 , 已采 用 脂 质 体 包埋 法
合 .将 外 源 基 因 导入 细胞 并 获 得 表 达
大 鼠 生 长 激 素 基 因 导 人 小 鼠 的 受 精 卵 。 得“ 获 巨型 小 鼠” 在 生 命 科 学 领 域 。 引起 了不 小 的轰 动 。按 照 转 基 因 小 鼠
的 思 路 , 基 因兔 、 基 因 绵 羊 、 基 转 转 转 因猪 、 基 因 山羊 都 相 继 成 功 。 微 注 转 显 射方 法 相 对 简 单 , 合 率 高 , 目前应 整 是

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例子

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例子

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例子
转基因技术是指人为在目标生物体内,将指定的基因或调节元件插入
生物体,来进行改良和选择的一种技术。

转基因技术一直以来都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下面是转基因技术的一些重要应用场景:
一、工业生物技术
1. 修饰植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植物改造成抗病抗虫、耐旱耐盐、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良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耐忍性和产量;
2. 具有新功能的微生物:转基因技术可以为某些微生物添加新的功能,如添加新的代谢途径,便于应用到一些工业领域,如食品加工、药物
合成、石油加工等;
3. 动物细胞工程: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造动物细胞,研究昆虫、
兽类及鱼类的基因表达异常,从而探究它们的发育机制;
二、医学上的应用
1. 抗病毒:转基因技术可以让细胞具有抗病毒能力,从而可用来治疗
病毒性疾病;
2. 抗癌: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开发新型疗法,如将增强抗癌的肽基因
植入细胞,从而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3. 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抗体基因细胞注入患者的
体内,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力,减轻炎症状态。

三、动物领域
1. 进化快速的牲畜: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缩短牲畜的进化过程,比如从母牛基因获取牛奶蛋白基因,与细菌结合,可以生产出更加营养丰富的牛奶;
2. 改进家禽:转基因技术可以为家禽添加抵抗力强的属性,比如抗病毒或抗虫等,从而提高家禽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
3. 进化更快的鱼类: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调控鱼的生长速率、饲料效率、抗毒性等,让鱼类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大大提高。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来实现特定性状改良的生物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转基因水产动物的研发与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目的和方法,以及其可能带来的优势与未来发展的前景。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旨在提高养殖产量、改善水产品品质、增强抗病性能及优化生长速度等方面。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准地改变水产动物的遗传性状,进而提高其养殖效益和生产效率。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操作和基因表达两个方面。

基因操作涉及通过人工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水产动物体内,以实现对其基因组的改造。

而基因表达则是在转基因后,通过一定的环境或刺激条件,使得外源基因得以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出特定的蛋白质。

通过转基因技术,水产动物的养殖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科学家们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三文鱼体内,成功培育出了生长速度较普通三文鱼快30%的转基因三文鱼。

转基因技术也在改善水产品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导入特定的基因,成功降低了水产品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使其更符合健康饮食的需求。

与传统养殖方法相比,转基因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水产动物的产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的水产品品质更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性能,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风险。

虽然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具有显著优势,但我们也需要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例如,转基因水产动物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等。

因此,在推广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确保其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遵循科学、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运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不断的研发与实践,我们有信心克服各种挑战,实现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动物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提供更为优质、安全和可持续的的水产品。

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原理及应用引言转基因动物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植入到一个物种基因组中的技术,使得其宿主物种具有外来基因中的特性,这些特性可能是有利的、有害的或不变的。

转基因动物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在各个领域,如医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概念转基因动物也被称为转基因实验动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特定的外源基因植入到动物本身基因组中的一种特殊的动物。

转基因实验动物里散发出的基因表达形式或者特性可以延长它们的寿命,或者对它们的生理功能有所改变。

转基因动物可以研究到一些没有被发现的关于物种的特性,还可以用来研究人体某些疾病的发生机制。

原理转基因动物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植入到动物基因组中,使得动物具有外源基因中的特性,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首先,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者需要先从某种物种中取出我们所需要的基因,然后把它们植入到动物本身的基因组中,最后生成一只新的转基因动物。

一般来说,转基因动物会将基因植入到它们的胚胎细胞中或者胚胎内,通过易位器和基因载体等手段使得其他基因能够被引入。

应用转基因动物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经过转基因的小鼠,可以用于研究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法。

除此之外,转基因动物在药物研究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测试药物的毒性,实验在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转基因动物还可以用来研究人类疾病的致病机制。

结论转基因动物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医学上的疑难问题,在药物研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动物的发育能力,而且可以改变动物本身的一些特性,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细胞工程转基因动物的应用转基因动物的应用◆改良动物品种◆生物制药(乳腺生物反应器)◆建立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生产可用于人体器官移植的动物器官◆基因治疗◆基因打靶一、动物品种改良1.抗病1988年抗病Berm将流感病毒基因Mx转入猪;1996年将猪瘟病毒核酸酶基因转移给兔子;Clements等将Visna病毒的衣壳蛋白基因转入绵羊。

2.遗传育种◆1998年美国农业部的研究者采用胰岛素生长因子-1,培育出脂肪减少、瘦肉增加的新品种;◆法国的研究人员已经生产出乳汁中乳糖成份减少50~80%的转基因鼠,并计划将这项技术用于改造牛奶成份;◆环球基因药物公司等正致力于用转基因奶牛生产人乳铁蛋白,实现动物生产人乳的愿望。

二、生物制药(乳腺生物反应器)荷兰的GenPharm公司用转基因牛生产乳铁蛋白,预计每年从牛奶生产出来营养奶粉的销售额是50亿美元。

三、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已建立的部分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疾病模型基因转移方法转导的基因老年性痴呆征显微注射β淀粉样蛋白基因Ⅱ型糖尿病显微注射胰岛淀粉样多肽基因β地中海贫血症显微注射人β珠蛋白基因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显微注射人α和β珠蛋白基因唐氏综合症显微注射 Cu/Zn-SOD酶基因卡氏肉瘤反转录病毒转染 HIV tat基因成骨不全症显微注射突变的α1胶原蛋白前体基因自毁容貌症 ES细胞同源重组突变HGPRT基因四、生产可移植用的动物器官我国每年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仅仅不到1万人能够得到供体。

猪的脏器移植给人,会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转基因技术生产能降低或掩盖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的转基因猪。

如何用细胞工程解决移植器官的来源问题?五、基因治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位因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缺陷导致严重免疫缺损的四岁女孩,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用ADA基因治愈。

“基因治疗”研究热从此波及全世界,起而效颦,为保障人类健康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六、基因打靶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是一种在胚胎干细胞(ES)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的基础之上,定向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摘自(作者:幸宇云任军江西农业大学来源:《百名专家谈转基因》)转基因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其他物种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这些物种性状发生可遗传的变化。

转基因动物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具有正常表达和可稳定遗传外源基因的动物。

自1982年第一只转基因动物——一只因导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而使生长速度倍增的转基因鼠诞生以来,各种转基因动物,如鱼、兔、猪、牛、羊等先后问世,1997年,举世轰动的“多莉”克隆羊的诞生使转基因克隆动物成为现实,转基因动物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方法有很多,如:显微注射法、精子载体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体细胞克隆介导法、人工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转基因动物生产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

显微注射法是动物转基因技术中最早使用的方法。

1982年,美国人Gordon就是利用这种方法获得了名噪一时的转基因鼠。

其基本原理是在显微镜下直接将目的基因注射到受精卵细胞的原核内,在目的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给受体母畜“借腹怀胎”。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目的基因的整合效率相对较高,导入基因片段的大小和类型不受限制,转基因在世代之间可以稳定遗传。

该方法也有其缺点,主要体现在导入基因整合的随机性和不可见性,这样会导致基因表达不稳定及可能出现不希望的插入突变。

该方法成功的范例很多,如:美国科学家Hammer等在1985年获得一批转基因兔、绵羊和猪;荷兰科学家KrimPenfort等于1991年获得了转基因牛;1985年,我国朱作言院士等成功获得了世界上首例转基因鱼;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领导的课题组于2008年获得了一头导入人CD20抗体基因的转基因奶牛——贝贝。

有的学者另辟蹊径,创立了精子载体转基因法。

该方法是将精子与目的DNA进行预培养后,使精子具有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卵子的能力,精子与卵子结合后,该基因被整合到受精卵的DNA 中。

同显微注射法相比,该方法有几个明显的优点:无需显微注射操作,不会对胚胎造成损伤,整合率高,成本很低,不需要对动物进行胚胎移植手术处理等。

但该方法成功率不高、效果不稳定,有待科研人员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与显微注射法相比,该方法成功的例子不多。

1989年意大利Lavitrano等首次报道利用精子载体法获得转基因鼠;1996年意大利Sperandio科研小组报道了采用该方法生产转基因牛和猪。

谈到病毒,人们往往面容失色,殊不知病毒在科学上有很多妙用。

逆转录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在转基因技术中有着独特的应用。

人们将目的基因结合到逆转录病毒上,通过病毒感染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宿主基因组中去。

该方法具有可同时感染大量胚胎、不需要昂贵的显微注射设备等优点,但也存在插入外源DNA大小有限、外源基因易发生重排和丢失、逆转录病毒的序列可能干扰转基因表达等缺点。

应用该方法,美国人Salter等(1987)生产出转基因鸡;德国学者Hofmann等获得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2003),随后又生产出转基因牛(2005);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的Michael获得能够发荧光的山羊(2006)。

胚胎干细胞是生命体中保留的未成熟细胞,具有再分化形成其他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潜力,被称为“万能细胞”。

利用胚胎干细胞生产转基因动物的原理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分离好的胚胎干细胞,然后将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于受体动物胚胎后,参与宿主的胚胎融合形成嵌合体,从而得到转基因动物。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胚胎干细胞进行特定选择。

缺点是目前只有小鼠干细胞系比较成熟,而家畜干细胞系还未完全建立,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

体细胞克隆介导的转基因是动物转基因技术中的“高级版本”。

说到体细胞克隆,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位“动物明星”——多莉羊,它是于1997年由英国Wilmut等获得的杰作。

转基因克隆技术是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基本原理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体细胞遗传物质中,然后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将携带目的基因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形成重构胚,再移植到受体动物中,待妊娠、分娩后获得转基因克隆动物。

该方法虽然胎儿的死亡率高,但其优势非常明显:可以事先筛选阳性细胞,转基因后代遗传背景及遗传稳定性一致,目前成为制备转基因动物的主流技术之一。

动物转基因技术已有近30年的研究历史,作为一项生物高新技术,其在农牧业、医药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转基因技术可使畜禽、水产等动物的经济性状改良更为有效,如可提高生长速度、改善肉质、提高饲料报酬、提高繁殖性能等。

在这类的研究中,GH(生长激素)基因作为一个热点基因在动物转基因技术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自1982年GH基因被导入“超级小鼠”成功后,该基因被广泛应用于鱼、猪、牛等动物的转基因研究中。

1985年,我国朱作言等将人GH基因导入鲫鱼受精卵,得到了生长速度快、耐受性强、肉质好的转基因鱼,该项研究成果被1989年美国出版的《科学年史》记录为近代中国两大重要开拓性科研成果之一。

美国科学家Hammer (1985)和Pursel(1989)分别将人和牛的GH基因转入猪,生产出的转基因猪与非转基因猪相比,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明显提高。

除GH基因外,加拿大的Fletcher等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大西洋鲑鱼,以增强其抗寒能力;新西兰科学家将小鼠超高硫角蛋白启动子转入绵羊,使其产毛性能得到提高。

我们坚信,随着转基因动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工作者将获得更多的具有优异生产性状的转基因动物。

动物疾病长期以来困扰着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影响了畜禽产品生产,同时也为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某些抗病毒基因转入畜禽的基因组中,可以让其获得相应的抗病能力。

例如,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美国学者Donovan等(2005)将编码溶葡萄球菌酶的基因转入奶牛中,所获得的转基因牛可以有效地预防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

还有一种为人熟知的疾病——疯牛病,该病能由家畜传染给人,曾一度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甚至是恐慌。

疯牛病学名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蛋白体是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

2007年,美国学者Richt等通过基因打靶技术获得朊病毒蛋白基因缺失的转基因牛,该实验的成功预示着生产无疯牛病种群的可能性。

转基因动物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反应器,可以为人们生产一些珍贵的蛋白质,这些蛋白一般是药用蛋白或营养保健蛋白。

目前获得成功的动物生物反应器有血液、膀胱、鸡蛋蛋清、乳腺等,乳腺是最理想也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一种模式。

因为乳腺是一个外分泌器官,乳汁不进入体内循环,对动物本身的生理活动不会造成影响,且从乳汁中获取目的产物具有产量高、易提纯等优点。

200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首个转基因表达的药物——由美国GTC Biotherapeutics公司利用转基因羊生产的ATryn,这也是全球首例成功上市的转基因动物药物。

该药品是从导入了人抗凝血酶Ⅲ的奶山羊的羊乳中提取,用于治疗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症的疾病。

它的上市为众多患有该遗传疾病的人带来了福音,堪称为生物技术产业里程碑式的成就。

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等在2005年利用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分别获得了导入“人乳铁蛋白”、“人α-乳清白蛋白”、“溶菌酶”及“岩藻糖化蛋白”的转基因牛,这几种蛋白是人乳中重要的营养保健成分,有多种抗菌和抗癌等药用功能,这些成果为开发“人乳化”牛奶提供了航向。

2008年,李宁院士的团队又获得携带人CD20抗体基因的转基因奶牛,可以从其乳汁中提取CD20单克隆抗体,该抗体是治疗B淋巴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的特效药物。

疾病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虽然科学在不断地进步,但很多疾病问题短期内仍然看不到攻克的希望,如艾滋病、乙肝、癌症等。

转基因动物为这类疾病研究提供了新型模型。

通过将产生某些疾病的外源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建立模拟人类疾病遗传的模式动物,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了解疾病的基础上开创和优化疾病的治疗。

转基因动物模型可以避免直接实验于人所造成的危险,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复制疾病,样品易得。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转基因动物模型现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

例如,中国有约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由于具有坚硬的蛋白质外壳、复制方式特殊等原因,医学上尚无攻克办法。

上海复旦大学闻玉梅院士课题组将乙肝病毒基因组转入小鼠受精卵内,获得了携带乙肝病毒的小鼠,为我国科学家深入地研究乙肝提供了宝贵的“替身”。

目前该课题组研制的治疗性乙肝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实验。

除此之外,现已建立起动物模型的疾病还有:癌症、贫血、帕金森、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这些疾病均是长期以来一直危害人类的健康杀手。

众所周知,转基因作物引起了全世界的激烈争论,转基因动物一样面临诸多争议,如安全性问题、转基因动物的福利问题等。

在我国,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是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不少人对其安全性存在担忧。

但一个基本事实是,作为世界上食品安全级别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转基因植物上市已有20年的历史,转基因动物的研究也大大早于中国。

事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转基因动物作为只有近30年历史的新鲜事物,达到完善水平尚需时日。

但毋庸置疑的是,转基因动物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重要影响会更加深入地渗透到生命科学、畜牧生产、医药学、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动物转基因技术会不断完善,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转基因动物产品进入产业化市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