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党与英国福利社会

合集下载

英国工党的政治路线与社会改革

英国工党的政治路线与社会改革

英国工党的政治路线与社会改革英国工党作为英国最大的在野党派,一直以来以其积极的社会改革政策著称。

这个政党在其创立之初就致力于为工人阶级争取更多权益,并推动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本文将探讨英国工党的政治路线以及其所倡导的社会改革。

首先,英国工党一直以来的政治路线是以社会民主主义为核心。

社会民主主义倡导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福利国家,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来保障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工党认为,每个人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幸福,并享受到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因此,他们主张增加对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福利领域的投入,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服务和机会。

英国工党还关注经济公平与社会正义。

他们主张通过提高最低工资、减少贫困和财富差距、推行公平税收制度等措施来实现经济公平。

工党希望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节,实现经济的公正和平衡发展。

此外,工党还致力于提高工人的权益保护,通过加强工会的力量来平衡劳资关系,确保工人获得公正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另外,英国工党在社会改革方面也有着一系列的政策倡导。

他们主张扩大社会住房供应,以解决住房问题。

尤其是推动公共住房的建设,以确保低收入家庭也能够享受到适宜的居住环境。

此外,工党还积极倡导公共交通的发展,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在教育领域,英国工党主张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支持,并提供更多的机会给贫困家庭的子女。

他们致力于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减少社会阶级对教育机会的不公。

此外,工党还提出增加对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资,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环境保护也是英国工党的一个重要议题。

他们主张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工党呼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此外,工党还倡导提高环境标准,加强环境监管,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英国工党以其积极的社会改革政策而闻名。

他们主张社会民主主义,致力于实现经济公平、社会正义和福利国家的建设。

英国福利制度发展史分析.

英国福利制度发展史分析.

(五)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缺点
1、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缺陷 ①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日益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负 担。 社会福利费用的来源,一半由企业和个人所缴纳的 国民保险基金提供,其余由政府财政拨款。此外, 政府还要承担国民保健,对个人的社会服务、教育 和住房等费用。社会福利庞大的支付成为导致经常 性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
(六)启示
1、认真协调好约束社会福利制度的几个关系
公平与效率 福利与经济的兼顾问题 社会福利与市场机制或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 2、改进行政部门的效率发展补充的社会福利 3、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



1979年底,撒切尔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开始对英国进行长达 16年的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撒切尔革命”的实质是使英国 政府在指导思想上摆脱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全面否定战后英 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使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发生了重大 转型,人们重新接受了强调“个人责任”与“选择权”的价 值观念。 撒切尔政府把削减公共开支当成最重要的目标。首先,在社 会福利制度改革方面,撒切尔政府的基本思路是用“选择性 原则”代替“普遍性原则”,让社会福利真正起到帮助穷人 的作用,而不是平均分配。其次,撒切尔政府对英国社会福 利项目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在这方面取得最大成效的住房私 有化改革,它有效地降低了政府在这方面的公共开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社会福利的筹资渠道。

从资金来源看,英国的社会福利项目基本 上都是非缴费性的,由国家通过税收、以财 政支出的形式承担。其中,国民医疗保健的 开支主要由英国财政部从一般性的财政收入 中支出;各类社会补助项目(包括子女津贴、 住房津贴等)主要由政府财政支出。
3、社会福利的管理体制

从行政体制上看,英国的社会保障事务主 要由中央政府负责。2001年以前,这部分的 行政主要是由社会保险部和就业部、健康部 的有关部门共同管理。2001年,工党政府进 行改革,做了一定的调整,建工作和年金部, 全面负责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事务,该部在 全国设有多家代理机构来发放社会保险收益。

英国工执政历史的社会福利

英国工执政历史的社会福利

英国工执政历史的社会福利在英国的工业执政时期,社会福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个时期的工业化进程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变革和挑战,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并逐步建立起社会福利体系。

本文将探讨英国工执政历史中的社会福利进展,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一、法律和行政改革工业执政时期的英国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改革来保障工人的权益。

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通过的《贫困人法案》(Poor Law Amendment Act),该法案确立了贫困人义务工作的制度,也实施了工作收容所和救济院的建设。

这些措施旨在帮助穷人脱离贫困,并避免滥用公共救济系统。

二、教育改革为了提升整个社会的素质,工业执政时期的英国政府也进行了教育改革。

1833年通过的《工厂法》(Factory Act)规定,在工业区设立学校,为工人子女提供基础教育。

这一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工人阶级的教育水平,为他们打开了更多的机会。

三、健康和安全保护工业化进程带来了许多安全和卫生问题,为了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工业执政时期的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定。

例如,1833年颁布的《维多利亚大工厂法》(The Factory Act of 1833)限制了儿童和妇女的工作时间,同时规定实施安全措施,例如机器护栏的安装等。

这些措施保护了工人的权益,减少了工作场所事故的发生。

四、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随着社会福利概念的发展,英国工执政时期还开始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引入的国家养老金制度。

1908年通过的《养老金法案》(Old Age Pensions Act)标志着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开始,为年满70岁的英国公民提供了一定的退休金。

这一制度的建立对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改善住房条件在工业执政时期,工人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住房状况。

例如,1885年通过的《租金合理法案》(Rent Act)旨在限制房租上涨,确保工人能够负担得起住房。

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启示

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启示

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启示作者:梅新育时间:2012-08-30在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国内消费增长滞后于出口等项增长的今日中国,适度恢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消费需求,已经是大势所趋。

然而,“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恢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扩大消费的同时,我们需要对其副作用给予足够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重蹈覆辙,以至于自废武功,断送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途。

一、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系统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制本来并不是英国的发明,甚至也不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中国汉族盛大王朝和罗马帝国就已经一步步发展起来了相当多的社会福利项目。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就规定了对国民婚姻生育给予财政奖励与政府帮助;汉朝时开始建立老年人优待制度;宋朝建立了官办平价药店、低收入家庭房租补贴等项制度,以及类似现代孤儿院、养老院的设施;到明朝时,出身贫贱、深知大众疾苦的朱元璋不仅恢复了宋朝已经建立而为蒙元毁弃的几乎全部社会福利项目,还根据亲身惨痛经历而建立了“经济适用墓”等新项目,亦即贫困居民家庭人口死亡后,可向官府申请廉价或免费墓地,以供安葬。

所有这些社会福利制度,曾令晚明时期来华欧洲人颇为惊叹,艳羡不已。

在近代工业化社会中,又是俾斯麦在德国首先建立了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然而,把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发展到“从摇篮到墓地”无所不包的程度,却是英国和某些北欧国家率先所为,其利弊得失相应也在这些国家表现得最为充分。

“福利国家”思想和实践在英国可以上溯至19世纪的新《济贫法》等法规,但全面铺开则是二战之后的事情了。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体现了英国国民的普遍意愿,以至于英国主要政党及其领袖人物,不管内心对此真实看法如何,在二战之后都长期以“福利国家”倡导者自居,非如此则无法争取选民支持。

正是这种意愿,使得英国选民在二战刚刚结束之时就抛弃了领导他们赢得胜利的英雄丘吉尔,转而选择了没什么英雄气概和拿得出手业绩的艾德礼,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后者带领工党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目标。

英国政党制度——工党

英国政党制度——工党

5、1932年独立工党退出,工党不得不改变纲领和更换领导人 员。 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间,工党同英国共产党和独立工党 建立联合阵线,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威胁和国内反动势力。
7、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工党支持政府进行战争,于 1940年加入战时联合政府。 8、1945~1951年,在此期间,发起重新建立社会党国际。 C.R.艾德礼组成第3届工党政府,支持美国的对外政策,反对 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但被迫承认印度、缅甸 等国独立。在国内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用对资产阶级提供 补偿的办法将英格兰银行和一系列企业部门国有化,改革社会 保险、卫生保健等项制度。
我正式接受这一提名接受它所赋予的责任以及为英国人民服务的机二起源和历史英国工党于1900年2月由职工大会即总工会发起创立初称劳工代表委员会由隶属于职工大会的工会组织和费边社独立工党以及社会民主联盟组成
工党 一、简介
1、成立时间:1900年2月27日 2、总部地址:旧皇后街16号,伦敦,SW1H9HP 3、政治信仰: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 4、政治路线:中间偏左 5、国际联系:社会党国际 6、象征颜色:红色 7、现任领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
9、第3届工党政府垮台后,工党内部发生了长时间的思想斗 争,以H.盖茨克尔为代表的右翼要求修改党章中有关生产、 分配和交换手段公有的条文,放弃国有化政策,左翼则主张 实行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经济政策。H.威尔逊领导的 第4届工党政府和威尔逊与J.卡拉汉领导的第5届工党政府采 纳了混合经济的概念;所奉行的国内政策同保守党的国内政 策的区别已越来越小。第5届工党政府垮台后,党内主张国有 化的左派与主张混合经济的温和派之间的斗争尖锐化。 10、1981年3月温和派退出工党另组英国社会民主党,工党又 一次出现分裂。 11、1997年~2010年组织了连续四届内阁,成为了工党连续执 政时间最长的一次。 12、2010年5月英国下议院选举失败,英国工党重新成为在野 党。

英国艾德里工党政府的福利政策

英国艾德里工党政府的福利政策

定 了 物 质 基 础 。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 人 阶 级 力 量 不 工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 对抗 与合作 :0世纪的英国工会与 国家” 项 目批准号 :6A 700 中期成果。 2 ( 0J 702 )
9 2
维普资讯
家 对 此 承 担 着 一 种 不 可 推 卸 的 责 任 , 为 以 后 英 这 国政 府 将 惩 贫 为 主 的社 会 政 策 转 变 为 真 正 的 福 利 政 策 埋 下 了重 要 的 契 机 。 ⑨ 随 着 社 会 两 极 分 化 现 象 的 日益 加 重 , 困 问 贫 题 受 到 社 会 关 注 的 程 度 也 在 提 高 , 们 对 政 府 出 人 面 解 决 贫 困 问 题 的 期 望 值 也 在 增 强 。与 此 同 时 , 工 业 化 积 累 了 大 量 的 财 富 , 为 解 决 贫 困 问 题 奠 它
参 与 济 贫 、 助 、 供 教 育 和 医 疗 服 务 , 论 是 地 资 提 无
方 性 的 或 是 全 国性 的 , 不 是 前 无 古 人 的 创 举 , 并 ⑧ 10 6 1年 就 颁 布 了 “ 丽 莎 白济 贫 法 ” 1 3 伊 。 8 4年 , 英 国议 会 又 通 过 了新 的济 贫 法 。 新 老 济 贫 法 为 社 会
布 “ 存 的 济 贫 法 不 再 有 效 ” 14 现 。 9 6年 1 月 , 会 1 议
通 过 《 民 医 疗 保 健 法 》 该 法 案 是 西 方 国 家 第 一 国 , 个为全 体 国 民提供 免 费 医疗 的 福利 法 案 , 要 包 主
括两 方 面 内 容 , 院 国 有 化 和 全 民 免 费 医 疗 。பைடு நூலகம்医

英国社会文化之福利制度

英国社会文化之福利制度

英国社会文化之福利制度福利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经济、社会和保障性服务。

在英国,福利制度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管理和执行,涵盖了各个领域,如医疗保健、失业救济、退休金和贫困扶助等。

福利制度在英国具有长期和重要的历史,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社会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英国的福利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的农民和农业工人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但由于劳动条件差、收入低,他们很难维持基本生活。

在这种背景下,工人运动和慈善团体呼吁政府为劳动者提供帮助和保障,逐渐形成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英国的福利制度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制定了战时经济计划,扩大了福利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

1945年,工党政府通过《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健康服务法》,建立了国家健康服务系统和国民保险制度,为全体公民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险。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英国的福利制度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政府推出了失业救济和退休金计划,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经济援助。

此外,英国还实施了住房福利政策,帮助低收入家庭获得适当的住房条件。

这些措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然而,英国福利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改变,福利开支成为了政府的重要负担。

同时,某些人滥用福利系统,依赖政府的援助而不愿意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生活水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更加严格的福利资格审核和提高就业机会等措施。

此外,英国政府还提倡个人责任和社区互助,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社会问题的增加,英国的福利制度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政府加大了对福利系统的监管和改革力度,以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

同时,英国政府还重视社会创新和公民参与,鼓励社区组织和慈善机构参与福利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世界当代史作业论文题目: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姓名:杨吉磊学号:09070132班级:09史(1)指导教师:张文伟论文大纲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缔造和影响(艾德礼工党时期)。

1、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形成(形成的背景和形成的条件)。

2、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及特点。

①、福利制度的内容。

②、福利制度的特点。

3、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影响。

①福利制度的利。

②福利制度的弊。

二、英国福利制度的改革(撒切尔政府时期)。

1、改革背景。

2、改革措施。

3、改革特点。

三、总述。

正文: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杨吉磊(上饶师院·文旅学院 09070132)摘要: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在英国大力推行福利政策,这迎合了战后英国人的需要。

但这种福利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到撒切尔时代对福利政策进行了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工党政府;福利政策;撒切尔;改革;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建立起了较发达的福利制度。

这种福利制度的建设,发展了国民经济,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进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随着时代发展,该制度已不适应英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产生了消极影响。

到撒切尔政府时期,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希望在福利国家与经济发展中寻求到一个积极的平衡与稳定,其改革有利于英国福利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良后果。

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缔造和影响(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经济状况一直不佳,因而政局动荡不安。

1930年3月,英国失业人数已达160万,1931年春则高达260万。

①严重的危机终于导致了第二届工党政府的垮台。

在英国历史上,因经济危机而引起政府垮台,尚属首次。

事态的发展引起了各阶层有识之士的关注,为了探寻摆脱危机的道路,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庇古(1877—1959)就发表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提出,如果政府一方面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等,一方面增加社会福利,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给穷人一些,就可以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社会满足的总量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党与英国福利社会
摘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福利社会的国家,19世纪初就已经开始进行社会立法;经过20世纪初自由党政府的社会改革和战时联合政府对福利社会建设的贡献,随着工党的崛起以及执政后对英国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在“贝弗里奇报告”的指导下,建成了比较全面的福利制度。

对英国福利社会的研究对我国福利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

关键词:英国福利社会工党
Labor Party and the British Welfare State
Abstract: Britain was the first country to build welfare state, which has already started to social legislation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Liberal party made some social reform at the beginning of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 wartime coalition government‟s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ritish welfare system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With the rise of labor party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Beveridge Report, British finally finish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The evaluation about the welfare state of British comes to some usefu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in the progress of building our country‟s welfare system.
Keywords: Britain; Welfare State; Labor Party
T·H马歇尔曾指出,“福利国家是一个长期的公民权(即公民资格)演进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峰。

”英国福利社会的建立和完善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且为欧洲各国发展福利社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基础,成为当今世界福利社会建设的重要源头之一。

英国的福利社会历史可追溯到伊丽莎白时期的济贫制度,一直到二战后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中间经历了多次调整,如今形成了以工作福利模式为核心的现代福利制度。

一、一战前英国福利社会发展脉络
福利社会建立以前,英国社会的救助力量是多元化的,在个体自助、互助的传统下,形成了以教会、慈善和政府为核心的救助体系。

在这一时期政府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自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开始,英国政府开始以济贫法的形式实施有系统的社会救助,从而为现代英国福利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第一块基石。

(一)英国社会传统的救助力量
1、自助、互助传统。

英国社会一直积极提倡个人自助,这种自助传统的基本观点是: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终不是集体的行为,也不是依靠议会的立法,而是依靠自助实践的发扬和广大。

”因而,在社会活动中,各个阶层都积极地倡导自助,努力寻找自力更生的方式和手段。

在农业社会,土地产出是人民的主要生活依靠,因此每个人都辛勤工作为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来源;进入工业时代,普通民众失去了农业时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有组织的互助活动,友谊会、工会、合作社等是主要的互助形式,它们对行业成员的生老病死都给予一定帮助,为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2、教会救济。

基督教的博爱观念和救赎理念使教会成为救济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教会一直是英国社会的重要救助力量,不仅为贫困者提供物质供给,而且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指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但是宗教改革后,大量的修道院被解散,教会财产被没收,其社会救助力量变得极为有限。

3、社会慈善救济。

与正在进行的工业化这一社会巨变一致,形成了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慈善,慈善活动逐渐取代教会成为19世纪社会救助的主要力量。

(二)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出台
16世纪的圈地运动剥夺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导致他们必须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失业大军。

这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却随时都可能危及统治基础,加上玫瑰战争后被解散的军队和寺院大批僧侣的加入,社会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动乱。

1572年,政府通过了强制征收济贫税的条例,并任命专人管理负责征收,为济贫活动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规定教区对其贫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已有惯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

主要包括:由官方划出一条贫困救济线,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把教区作为救济中心进一步完善济贫措施,积极鼓励社会慈善事业。

《伊丽莎白济贫法》不仅救助了贫民,而且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激烈的社会动荡,从而为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和英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出台表明英国政府作出了解决贫困失业这一社会问题的一系列尝试,标志着社会政策的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