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
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离婚对子女的影响不容忽视,因为家庭的破裂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然而,通过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时期,并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健康发展。
一、离婚对子女的影响1. 情感困扰离婚对子女最明显的影响是情感困扰。
他们可能会感到痛苦、愤怒、无助、孤独和失去安全感。
他们对于家庭的破裂和父母关系的改变感到困惑和沮丧。
这种情感困扰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2. 心理健康问题离婚还可能导致子女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
长期忍受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
3. 影响人际关系离婚也可能对子女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他们可能会遇到被同龄人嘲笑或排斥的情况,或者在与他们的父母和亲戚交往时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内向、缺乏信任,或者在建立亲密关系时遇到困难。
二、应对策略1. 保持积极的家庭氛围父母在离婚后应该共同努力为子女创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他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权利,避免争吵和争斗,并以和平、友爱的方式交流。
重要的是给子女提供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爱和支持。
2. 提供情感支持父母需要向子女表达爱和关心,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应该耐心倾听子女的疑虑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父母可以帮助子女理解离婚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变化。
3. 提供稳定的生活父母需要为子女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这包括稳定的居住地、学校和朋友圈子。
父母可以制定一个清晰的日程表和规矩,以帮助子女建立规律和安全感。
此外,父母还应该维持与子女的联系,并让他们知道父母仍然关心他们的生活。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子女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应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帮助。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子女克服困难,并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儿童面临着父母离异的现实。
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对此,本文将从情感、行为和学业三个方面探讨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从中提出一些教育和心理支持上的建议。
一、情感方面的影响父母离异往往造成儿童情感上的冲击。
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父母解体意味着家庭的瓦解和亲密关系的破裂,这种家庭稳定性的丧失会使他们感到恐惧、不安和无助。
他们可能会产生情感上的孤独感,因为他们无法如同父母双全的孩子那样享受到双亲的关爱和支持。
这种情感上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儿童出现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和愤怒等。
二、行为方面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儿童的行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离异可能使儿童感到孤立和无助,产生攻击性的行为。
他们可能对家庭环境的改变感到不满,以此表达他们内心的不平衡。
此外,他们还可能变得更加任性、倔强和叛逆,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感到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关注和认可。
另一方面,一些儿童可能表现出内向、退缩和社交困难等行为问题,缺乏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三、学业方面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儿童学业表现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儿童在家庭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往往无法获得持续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此外,由于离异可能导致儿童在心理上分心,他们可能无法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学业上,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表现。
面对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和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建议:一、家庭:(1)父母应积极沟通和合作,尽量保持对孩子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2)父母应尽量减少争吵和冲突,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
(3)父母应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二、学校:(1)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处理离异带来的情感和行为问题。
(2)学校应关注离异学生的学业表现,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和支持。
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正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离婚率逐渐增高,离异家庭也逐渐成为常态。
然而,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分析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认知方面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离异将使儿童面临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父母双方关系的破裂,儿童可能感到困惑、无助甚至自责。
这种情绪上的困扰会影响到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研究表明,离异儿童更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问题,这对儿童的学业表现和自我评价都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二、情感方面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儿童的情感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儿童常常感到失去安全感,以及对双亲的亲密关系感到失望和愤怒。
离异后,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不被理解。
这种情绪困扰会影响儿童对世界的积极态度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另外,离异儿童也面临着被父母物质关注的偏爱问题,往往陷入内心的混乱与对父母的不信任。
三、社交方面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存在重大挑战。
离异家庭中,儿童可能经历关系不稳定、频繁移居等情况,这使他们面临着人际交往的困难。
他们可能会产生拒绝、回避和孤立的行为,与同龄人的互动减少,甚至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和犯罪倾向。
此外,研究还发现,离异儿童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倾向。
然而,尽管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并非所有儿童在离异后都会受到长期的心理创伤。
事实上,一些儿童能够适应并调整到新的生活环境中。
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在面对离婚时,应该尽量减少冲突,保持合理的沟通,并为子女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
另外,对于儿童的情感提供支持和安慰也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提供稳定的父母监护和亲子互动,能够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家庭外的支持和心理咨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一个可以倾诉和解决内心矛盾的渠道。
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离异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现象,每当父母决定分开的时候,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往往造成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这种情况的建议。
一、情感困扰父母离异对儿童最直接的影响是情感上的困扰。
儿童通常会感到无助、失落和沮丧,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是造成父母分开的原因。
此外,他们还可能经历悲伤、愤怒、恐惧等负面情感,这些情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自我认同问题离异可能使得儿童对自我的认同产生困惑。
他们往往感到自己与同龄人不同,这种感觉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圈中感到孤立。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家庭情况感到羞耻,并经历自尊心下降的问题。
三、学业问题父母离异对儿童的学业表现常常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离异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家庭变动,儿童可能在学校中失去注意力,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此外,他们也可能缺乏稳定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支持,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人际关系问题儿童的离异经历可能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长期的影响。
他们可能对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感到困惑和恐惧,因为他们可能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他们在与同龄人和他人建立深入的情感联系时感到困难。
应对策略:1. 保持开放的沟通父母在离异过程中应保持开放的沟通,确保孩子了解情况,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安抚。
透明的沟通可以降低儿童的困惑和惊恐感。
2. 创建稳定的环境父母可以尽量保持稳定的家庭和学习环境,这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和学业表现。
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可以减轻儿童的焦虑和恐惧。
3. 提供心理支持给予儿童充分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可以鼓励他们表达情感,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
此外,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儿童的心理问题严重,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儿童应对离异带来的困境。
父母离异对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父母离异对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方法离婚对于夫妻双方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打击。
父母离异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离异对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方法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
一、影响1.1 情感反应离异让孩子们感到失落、失望和孤独。
他们可能会感到父母不再关心自己,甚至产生自责的情绪。
他们常常会对新的家庭状况感到困惑和不安。
1.2 心理健康问题父母离异可能导致未成年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卑。
他们常常会因为家庭变动而面临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从而增加了心理负担。
1.3 学业问题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学业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和父母之间的纷争可能导致学习上的困扰,孩子们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二、应对方法为了帮助未成年子女更好地应对父母离异带来的心理困扰,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2.1 建立沟通渠道父母需要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
父母需要倾听子女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2.2 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在离婚后,父母需要为子女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
这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有爱的家庭氛围和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稳定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孩子们建立安全感并提高适应能力。
2.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们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或适应困难,父母应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专业的咨询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们走出心理困境。
2.4 鼓励积极的应对方式父母可以教导子女积极的应对方式,例如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并积极面对生活。
2.5 培养合理的家庭观念父母需要积极培养子女对家庭的正确观念。
他们应该明确传达离异并不代表父母不爱他们,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家庭价值观,理解家庭的多样性。
结语总之,父母离异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
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及辅导方法

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及辅导方法一、引言父母离异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涉及到家庭的重要变革,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离异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辅导方法,以帮助他们适应这一变化。
二、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1)情感困扰父母离异会给小学生的情感造成困扰,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孤独、悲伤甚至自责。
此外,他们可能会出现对父母的愤怒情绪,难以理解和接受这种变故。
(2)焦虑和不安离异可能使小学生对未来感到焦虑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担心失去父母的爱、关心和照顾,或者对新的家庭环境感到紧张和不适应。
这种不确定性和变化可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学业和社交问题离异对小学生在学业和社交方面可能产生影响。
他们可能会分心、缺乏集中力,或者在学校表现出问题行为。
同时,他们可能面临着来自同学的非议或排斥,这可能会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
三、辅导方法(1)倾听和理解父母、老师和其他关心小学生的人应该倾听他们的感受并提供支持。
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接纳,让他们有机会表达情感,舒缓内心的压力。
(2)积极沟通父母离异后,保持积极的家庭沟通非常重要。
父母需要与小学生建立坦诚和开放的对话渠道,解答他们的疑虑,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这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不安情绪。
(3)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为小学生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可以共同努力,提供稳定的日常生活,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家庭规矩,以帮助小学生适应新的家庭形式。
(4)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小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建议他们的父母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恰当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
四、结论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但合适的辅导方法可以帮助他们适应这一变化。
通过倾听和理解,积极沟通,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以及寻求专业支持,可以帮助小学生度过离异带来的困难,恢复心理健康。
父母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离婚对孩子影响

父母离婚对孩子影响引言:离婚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却可能带来巨大的伤害。
离婚可以破裂孩子的家庭稳定性,使他们陷入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之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帮助他们适应这一变化。
影响一:情感困惑孩子是家庭离婚的直接受害者之一,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父母离婚感到困惑和难过。
他们可能会产生自责的感觉,认为自己是导致父母分离的原因。
孩子们可能会因为无法理解为什么父母不再生活在一起而感到混乱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感到失去了安全感和亲密感,并对未来感到焦虑。
影响二:家庭稳定性破裂父母离婚意味着家庭稳定性的破裂。
孩子们习惯了有两个父母在身边,他们感到安全和稳定。
但当父母离婚后,孩子们可能会面临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生活环境。
他们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居住环境和日常生活安排。
家庭经济状况也可能发生变化,这对孩子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影响三:心理健康问题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孩子们可能会面临抑郁、焦虑和自卑等情绪问题。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无法找到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人。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
影响四:学业和社交问题孩子们的学业和社交生活也可能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
离婚可能使孩子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
他们可能会因为情感困扰而在学校表现出问题,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父母离婚还可能对孩子的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拒绝,导致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面对这些影响,家长和社会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适应离婚?解决方法一:提供情感支持父母应该向孩子们表达他们的爱和支持,确保他们知道离婚不是他们的责任。
父母可以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并尽量解答他们的疑问。
家庭成员和朋友也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让孩子们感到被重视和被关爱。
解决方法二:维持稳定和规律的生活为了帮助孩子适应离婚,父母应该维持稳定和规律的生活。
离婚对小孩的影响及感悟

离婚对小孩的影响及感悟
离婚是一种家庭关系的解决方式,但对于小孩来说,它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离婚会给小孩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恐惧和失落。
此外,离婚还会影响小孩的生活稳定性,可能导致他们过早独立或对未来感到不安。
然而,离婚也可以成为小孩的成长机会。
在经历家庭变化的过程中,小孩可能
学会适应变化、处理挫折,培养更强的心理素质。
此外,离婚也有利于让小孩更加理性地看待人际关系和婚姻,并提高对自身家庭生活的审视能力。
离婚对小孩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负面的心理压力,也有促使成长的机会。
家
长在决定离婚时,需要考虑到小孩的感受和需求,尽量减少对他们的伤害。
同时,家长也应该尽力为小孩提供安全、稳定和爱的家庭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难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徐安琪叶文振本研究以对上海500名父母离异的孩子及其家长、班主任定量研究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西方学者的“有限影响说”,即婚姻破裂虽对学龄子女的生活福利、学业、品行、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有消极影响,但其负效应并非如一些学者所推测或传媒所渲染的那么严重。
不少孩子在家庭变故的挫折经历中成长、成熟。
文章还用因素分析法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多变量进行复合测量,并通过建构模型分析了制约离婚代际后果的主要因素,发现离婚后父母对孩子是否尽职最具解释力,而建立无歧视性的学校社会环境等也将明显地减小父母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有限影响说父母责任作者徐安琪,1947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叶文振,1955年生,社会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文献综述与评估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离婚率的迅速上升,有关父母离婚与孩子福利关系的探讨也日趋活跃,形成了主要由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者参与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概括起来,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方面,一是估计父母离婚对婚生孩子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二是对其影响予以理论解释。
众多研究主要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严重影响说”,认为父母离婚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伤害(Krantz, 1988);二是“有限影响说”,首肯离婚确实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后果,但在父母离婚的家庭中,问题特别严重的孩子并不是多数,而且大多数孩子都会从父母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并很少有持久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那么严重(Emery, 1988)。
持“严重影响说”者较多地证实,父母离婚对孩子生活和发展机会的负面影响不是暂时的而是持续长久的(Amato and Keith, 1991a)。
与一直在完整的家庭里长大的成年人相比,孩提时候经历过父母离婚者的教育背景比较差(McLanahan, 1985),收入水平比较低(Hill et al.,1987),也有更大可能依赖于福利制度的帮助(McLanahan, 1988)。
他们对所出生的家庭更多地持负面态度,并对离婚更加宽容,或产生不结婚的意识(Tasker and Richards, 1994)。
这些孩子还有更大的可能在婚外生育孩子(McLanahan and Bumpass, 1988),或更多地遭遇婚姻的失败或成为单亲家庭的户主,而这又往往导致心理健康的日益恶化(McLanahan, 1988)。
此外,性行为提前、有更多的性伙伴或婚前同居以及中断学业等非传统的行为更多地出现在父母离婚的成年孩子身上(Furstenberg and Teither, 1994; Webster, et al.,1995)。
一项对美国孩子的全国抽样调查(The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ren, NSC)中的1147个1965-1970年出生(即18-22岁)年轻人的追踪资料,证实了父母离婚的影响不是暂时的,即使到了一﹑二十年以后对孩子仍有消极作用,它表现在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关系不佳﹑较高概率的行为问题、高中逃学以及有更多的人接受心理方面的帮助(Zill, et al., 1993)。
美国学者阿莫托和基思利用文献系统分析法对92个前人的研究(涉及13000个孩子)进行再分析,表明70%的前人研究都发现父母离婚孩子的福利低于生活在结构完整家庭里的孩子,其差别大约为自1/8至1/5的标准差;父母离婚和孩子福利的各个测量指标之间也都呈现负相关,其中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孩子与父亲关系的负面影响最严重,而对孩子的心理调适和自尊等心理方面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这一结果显然与“有限影响说”相接近。
他们通过对众多研究的比较分析,得出不少具有学术和政策双重意义的结论(Amato and Keith,* 本文为《中国离婚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该课题获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在班主任调查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区教科所(室)以及30多个中小学的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致谢!1991)。
他们发现如下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1﹑样本性质和规模除学习成绩和自尊以外,父母离婚对分项指标影响的程度与样本的性质有关。
用临床和随机样本估计的影响比志愿者样本严重,而样本的规模只和孩子的社会调适以及与父亲的关系显著相关,容量越大的样本,所估计出来的父母离婚对该孩子福利分项的负面影响也越小,这可能是因为大样本与小样本相比,其差异性要大得多,进而减弱了相关性。
2﹑测量指标和方法用单一指标测量对孩子的学业、行为和与父母关系的影响大于多项目测量的估算,而且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分析模型是否把一些相关的变量控制起来。
在控制模型中,离婚对孩子学业的影响只有非控制模型所估计的一半;相反,父母分手给孩子的心理和社会适应带来的障碍却比非控制模型的分析结果严重得多。
而差异最突出的是离婚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影响,控制分析结果由原来非控制估计的负影响变为正相关,表明一旦把社会阶层和其它相关的变量控制起来后,解体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和母亲保持良好的代际关系。
也就是说,方法越先进的研究所估算出来的父母离婚孩子与完整家庭孩子之间在福利上的差别越小。
3﹑资料来源有关孩子的资料一般来自对孩子的直接询问或对其父母、教师以及研究人员的间接观察。
资料来源不同的研究,其结果往往有差异。
其中,根据父母与老师的回答所估计出来的离婚的负面影响相对比较小,说明离婚当事人,通常是拥有监护权的母亲,可能会低估他(她)孩子的问题。
另外,教师并不象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会对离婚孩子抱有成见而夸大他们的问题。
4﹑孩子性别尽管一些研究认为,离婚对男孩的负面影响相对比较严重(Guidubaldi et al., 1983),但是,除了在社会调适方面男孩受父母离婚的影响比女孩大以外,其它方面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继续证实,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程度男女有别,家庭解体基本上没有给女孩带来负面后果,但对男孩的影响确是显著的(Morrison and Cherlin,1995)。
5、孩子年龄侧重于父母离婚对4-11岁孩子影响的研究最多,而且都比较一致地认为负面影响分短期和长期两种(Seltzer, 1994; Aseltine, 1996)。
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离婚对年幼孩子的影响大于年龄较大的子女,而对上大学的子女基本没有影响,这可能与他们已经相对独立和成熟有关系。
不少研究还报告,一些孩子尽管经历了父母离婚所带来的多种压力,但出于一些自身素质,如较强的自尊心、自主性、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责任心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等,仍然能够设法从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
6﹑父母离婚后的时间距离虽然考虑到该变量的研究不多,但根据追踪研究的结果发现,父母分手两年以内的影响明显大于两年以后,特别是对孩子的行为模式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最多持续3至4年(Forehand, et al., 1994)。
7﹑研究年代与国度随着年代的推进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也逐步由强转弱。
这可能归因于现代人离婚态度的转变,即与过去相比,人们更能接受婚姻变动这一社会事实(Thornton, 1985)。
此外,美国父母离婚对孩子福利的影响要比其它国家小。
这可能因为在美国,离婚是一种相对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不仅不以负面的态度相待,而且父母往往对离婚后果有较清醒的认识,并通过积极的措施来减少婚姻变动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和影响。
解释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较具代表性的有“父母残缺”、“生活恶化”和“家庭冲突”等理论。
残缺论认为,家庭是为孩子提供养育和社会化服务的关键的社会制度,父母是保证孩子良好成长的重要资源,传统的父母双全家庭一般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由于离婚造成孩子与未获得监护权的父(母)之间的交往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以及绝大多数拥有监护权的父(母)都在外工作,无法对孩子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Astone and McLanahan, 1991; Moen, 1992),所以,父母离婚的孩子往往缺少必要的来自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实际生活的扶助和辅导,而父母支持的不足又增加孩子学业下降、行为不端和缺少自尊的概率(Rollins and Thomas, 1979)。
其次,家中缺少父母的角色示范还会减少孩子学习社会交往技巧的机会,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在家庭外部获取成功的社会能力,如合作,妥协和谈判等等(Amato and Keith, 1991)。
再次,由于90%的监护人为女性,而具有较高社会与职业地位的父母一方(多为父亲)因婚变离开家庭,对孩子学习的有效帮助和教育选择指导往往减少,这种源于离婚后社会地位的向下移动也是导致孩子学业下滑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Erikson and Jonsson, 1996)。
一些学者则批评残缺论是一种保守的解析,它过分强调家庭结构的作用,忽视了家庭生活是一个能动的过程(Scanzoni, et al., 1989)。
另外,父母一方过世和父母离婚的单亲家庭都属于残缺型的家庭结构,但对这两种家庭结构的比较发现,后者的生活福利水平更为低下,说明残缺论的解释还不够全面、充分。
根据离婚通常引起以母亲为户主的单亲家庭生活水平下降的事实(Morrison and Cherlin, 1995),持恶化论观点的学者推论,是经济条件的恶化而不是家庭的结构或类型损害了父母离婚孩子的福利。
家庭经济资源的缺乏首先影响孩子的营养和健康水平(Williams, 1990);其次,使单亲母亲没有能力为孩子购置有助于学业进步的家教服务、教学玩具、书籍和家庭计算机等;再次,迫使这些家庭不得不住在学校设施和生存环境都比较差的社区(McLanahan, 1989),增加了孩子受到越轨文化影响的风险(V oydanoff and Majka, 1988)。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当把家庭经济收入变量的影响控制以后,或者在同样的家庭经济状况下,父母离婚孩子的福利水平依然比家庭完整的孩子低(Guidubaldi, et al., 1983)。
另外,从恶化论可以进一步假设,如果单亲母亲再结婚,孩子的福利会得到改善,因为重组家庭通常使经济状况好转。
但是,家庭重组并没有消除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能都归因于离婚后的家庭贫困化(Amato and Keith, 1991)。
家庭冲突论认为,离婚孩子出现问题并不是家庭结构变化或生活水平下降的衍生物,而应归因于与离婚过程相伴随的父母之间的冲突。
父母之间的敌意和对抗把家庭退化为令人反感的环境,使生活其中的孩子经历紧张、痛苦和产生不安全感,冲突还使父母自己身心疲惫并降低处理孩子事务的效率(Maccoby and Martin,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