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议论文汇编(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议论文汇编

质量测试B卷

(一)也说数字时代

①我们的祖先很少斤斤计较地把数字放在眼里。《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以下可以慷慨地存而不论了。这就是气魄。“举一反三”的典故出自孔子的《论语》:“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曹刿论战》中的这句话也很有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都只想说到“三”为止。士别三日,三省吾身,三思而行,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古人数到三之后似乎就没什么耐心了。如若要将他们的眼睛晃得花起来,把“朝三暮四”改为“朝四暮三”也就够了。

②古代的诗人对于数字更是潇洒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七

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数字无非是涉笔成趣,不必认真。杜甫的《古柏行》极言树之高大:“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后世一个呆头呆脑的读者,数字主义脾气发作。他算过了“四十围”与“二千尺”

形成的比例之后不禁惊呼起来:这棵树不是太细了吗?这当然只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阵哄笑。

③我们的祖先活在诗意之中。邀明月,悲落叶,仰看青峰依旧,长叹似水流年。这时,78或者106这些单调的数字产生不了什么意趣。睡于所当睡,醒于不可不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知今夕何夕,这种日子之中有什么可数的?不可胜数的时候,他们就用“千军万马”、“多如牛毛”或者“过江之鲫”来打发──他们才不想为数字费神。

④没有数据的参考,如何办得成大事?且看“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的家门。九十岁的愚公打算把它们挖掉。愚公根本不想雇用一大堆工程师精确地计算这一项工程的土方和劳动量。他的决心仅仅源于一个对比:山不再增高,而他的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总有一天会把两座大山铲平。这还需要数什么?

⑤回避数字,并不是表明我们的祖先缺乏智慧,而是隐含了他们的人生观。头绪纷繁的世界怎么算得清楚呢?人生苦短,想得太多是没用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不是一个聪明的策略。这一笔帐算明白之后,其他的账就不必再算了。

1. 第①段画线句中把“朝三暮四”改为“朝四暮三”。古人这两种语言表达的形式及内容的相异和相同点是。写出一个也用“朝”“暮”组成的成语。(4分)

2. 阅读第②段,加点词“潇洒”,在文中的含义是:(4分)

(1);(2)。

3.请你另外再写一句能够证明第③段文意的古诗词(本卷未出现过的

.......)

(2分)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A. 没有数据的参考,照样办大事。

B. 古代的诗人对于数字更是潇洒。

C. 我们的祖先很少斤斤计较地把数字放在眼里。

D. 我们的祖先回避数字,隐含了他们的人生观。

5.将第④段画线句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更好?请从议论文特点的角度,说说你的见解。(5分)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

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

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愚公对河曲智叟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

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

参考答案:

1.(4分)语序(词序)不同,意思相同朝秦暮楚

2.(4分)(1)古人对数字是涉笔成趣,不必认真的。(2)他们生活在诗意之中

3.(2分)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与卷中重复不得分;只写对一空,有数字的2分,没数字的1分;错一字扣1分)

4.(3分)D

5.(5分)示例:原文好(改文不当)(1分)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引述事例要简括,后一段文字叙述冗长,且以叙代议。(“愚公移山”是一则著名的故事,作为论据不必具体介绍,只要概括叙述即可。)(有比较点,有分析,4分;没有比较点,但有分析,2分。语言表达酌情考虑。占1分)

质量测试D卷

(二)珍惜时间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凡是勤奋学习,致力于事业的人,都深知时间的宝贵,都懂得珍惜时间和有效地利用时间。李白曾对天长吟:“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齐白石曾为自己治一方石印,叫做“痴思长绳系日”。可见他们对时间的流逝是多么惋惜。

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时间就显得更加珍贵。可以说,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种种研究成果、发明创造,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汽车、火车、高速公路、快速列车、飞机的发明,不都是为了抢时间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办事效率愈高,时间就会显得愈是珍贵。因此,作为21世纪主人的当代青少年,就更有必要学会在时间上精打细算,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③青少年在学习上正处于打基础的时期,争分夺秒抓紧学习,在学业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在事业上能有所成就。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很想学习,很想多读点书,却总觉得没时间。对这些学生来说,有的可能很珍惜时间,但不会利用时间,把本来可以利用的许多时间都浪费掉了。西汉文学家刘安说:“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里有一个如何利用时间和提高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的问题。

④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绝不会在一天里多给任何人一分钟甚至是一秒钟的时间。所谓一个人时间的多少,关键在于他是不是会挤时间、抢时间,会不会充分地利用时间。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说:“时间是个常数,但对于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也就是说,只有把时间单位化小,用心挤寻工作的间隙和生活中的零星时间的人,比那些只想利用整块时间的人,时间要多得多。

⑤凡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者,对时间都是十分吝啬,都是分秒必争的。宋代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学习,即“马上、枕上、厕上”;钟繇学书,坐则画地,卧则画被;陆游读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郑板桥读书,“舟中、马上、被底,皆记书默诵”。他们都注意利用各种零碎时间。

⑥珍惜时间,还要注意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尽量学习更多的东西,做更多的事情。这一是需要抓紧,到了学习时间就集中精力学习;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秩序,用具和物品的摆放要有条理,书籍、字典、词典和纸、笔等文具也都要有固定位置,用时随手可取,不必东翻西找浪费时间;三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弄清自己学习的最佳时间。据生理学研究,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和工作的最佳时间,这时头脑最清醒,效率最高。但各人情况不同,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来确定。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最佳时间里进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零星时间则安排一些灵活的、简单的学习活动,如背背诗词,看看报纸,读读课文,看几页课外书,等等。另外,还要注意适当更换学习内容,避免长时间只学一项内容,不然会使大脑产生抑制,降低学习效率。最好把语文学习同其他科的学习,特别是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