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分级标准Microsoft Word 文档
听力评残等级标准和补偿

听力评残等级标准和补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听力残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残疾类型。
针对听力残疾人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评残等级标准和补偿政策,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一、听力评残等级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听力残疾评定标准主要包括听力损失程度和语言功能损失程度两个方面。
具体标准如下:1.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程度是指残疾人在听力检查中,所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即听力阈值)与正常人相比的差异程度。
根据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听力残疾分为四级:(1)一级听力残疾:听力损失程度在26-40分贝之间;(2)二级听力残疾:听力损失程度在41-55分贝之间;(3)三级听力残疾:听力损失程度在56-70分贝之间;(4)四级听力残疾:听力损失程度在71分贝及以上。
2.语言功能损失程度:语言功能损失程度是指残疾人在语言理解、表达和交流方面的障碍程度。
根据语言功能损失程度不同,听力残疾分为三级:(1)一级听力残疾:语言功能损失程度轻微,能够正常交流;(2)二级听力残疾:语言功能损失程度较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理解和表达;(3)三级听力残疾:语言功能损失程度严重,不能正常交流。
二、听力残疾补偿政策为了保障听力残疾人群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残疾津贴:残疾人可以按照不同的残疾等级,获得不同金额的残疾津贴。
其中,一级听力残疾每月可获得350元的津贴,二级听力残疾每月可获得500元的津贴,三级听力残疾每月可获得800元的津贴,四级听力残疾每月可获得1000元的津贴。
2.就业安置:政府为听力残疾人群提供就业安置服务,包括就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帮助残疾人群实现就业和自我发展。
3.教育补贴:政府为听力残疾人群提供教育补贴,包括学费减免、学杂费补贴等,帮助残疾人群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听力损伤残疾程度

听力损伤残疾程度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中的这几个关于耳的条款,皆是规定的听力减退的,没有对耳鸣做出相应的规定,也没有对鼓膜的缺损做出规定。
对耳廓的缺失有专门的条款,但是在释义的时候没作说明,只是在毁容条款作了评定,因此在这里一并作介绍。
一、耳的功能结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建立在其应用解剖之上,因此,要了解耳的功能及各种损伤对其功能的影响,必须熟悉耳部的生理解剖结构。
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内耳道。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
外耳道的骨部、中耳、内耳和内耳道都包括在颞骨内。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腔四个部分。
内耳又称迷路,外有骨壳、骨迷路位于颞骨岩内,骨迷路内包含膜迷路,膜迷路内含淋巴。
骨迷路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
膜迷路借纤维来固定在骨迷路内。
膜蜗管底的基底膜上有由支柱细胞,内、外毛细胞和胶状盖膜等形成的螺旋器,又名柯替氏器,是听觉感受器的重要部分。
内耳道内含有面神经、听神经及基底动脉的内听支。
听神经在内耳道内分为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两支。
耳是一种高度发育的感觉器官,其主要功能有二:一是管听觉,二是管平衡。
听觉是人的主观器官,声音则为一种物理性能。
物体振动后引起空气的振动而形成了声波。
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则决定声音的强度。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波的敏感性不同,一般以对频率为1000赫~3000赫的声波最为敏感。
声音的强度以分贝为单位,简称dB。
足以引起听觉的最小声音强度,就是一个人对该频率声波的听阈。
声音传入内耳有两种途径,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
在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空气传导的途径是: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内耳淋巴液波动→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正常的空气传导以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的途径最为有效。
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的途径称为骨传导,有移动式和挤压式两种传入方式。
二者协同可刺激螺旋器引起听觉,但其传音效能与正常的空气传导相比则微不足道。
高频缺失评残标准

高频缺失评残标准
高频缺失导致的听力障碍评残标准主要依据的是听力损失的程度。
我国常用的鉴定标准是以500HZ、1000HZ、2000HZ、4000HZ气导听阈的平均值来计算。
根据这些频率的听力损失程度,可以分为四级,其中四级听力损失程度最高,一级最低。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1.平均听力在41~60分贝之间为四级。
2.平均听力在61~80分贝之间为三级。
3.平均听力在81~90分贝之间为二级。
4.平均听力超过90分贝为一级。
需要注意的是,评残标准不仅考虑高频听力损失程度,还需要考虑低频和中频的听力损失程度,以及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听力障碍程度。
听力障碍分级及残疾评定方法

学习和工作
听力障碍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挑战,特别是在课堂听讲和参加讲座时,难以获 取和理解信息。
在工作场所,听力障碍者可能难以与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影响工作效率和 职业发展。
听力障碍者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辅助设备,如助听器或听力辅助软件,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心理和情绪
听力障碍者可能因为无法完全 融入社交环境而感到孤独和自 卑。
纯音测听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听力 障碍的分级和残疾评定。
声导抗测试
声导抗测试是一种评估中耳和外耳功 能的测试方法。
声导抗测试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听力障 碍的原因,如中耳炎、外耳道狭窄或 闭锁等。
它通过测量声音在耳道中的压力和阻 抗变化,来评估中耳是否正常以及外 耳道是否有阻塞或炎症。
言语识别率测试
言语识别率测试是一种评估患者对言语 声的识别能力的测试方法。
详细描述
重度听力障碍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能够通过助听器等辅助设备 进行正常交流,但在噪声较大或多人同时说话时仍会感到困 难。
极重度听力障碍
总结词
极重度听力障碍是指患者的听力损失超过80分贝,对正常言语交流影响极大, 通常无法通过助听器等辅助设备进行补偿。
详细描述
极重度听力障碍患者即使在安静环境下也无法通过助听器等辅助设备进行正常 交流,需要借助手语或口型等其他沟通方式。
心理疏导
通过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克 服自卑、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社交技能培训
培训患者如何在社交场合中有效地 沟通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由于沟通困难,听力障碍者可 能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影响心理健康。
听力障碍者可能需要面对社会 对残疾的偏见和歧视,这可能 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听力残疾评残标准

听力残疾评残标准听力残疾是指因感音神经或听觉传导通路的异常而导致听力障碍,从而影响语言及信息的听取与理解。
听力残疾的评定标准是有一定的固定要求的,主要包括听力损失程度的评定以及功能障碍程度的评定。
一、听力损失程度的评定听力损失程度是评定听力残疾的重要指标,目的是衡量听觉损失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通常有两种评定方法:1. 语音平均听阈法:在理解语言方面,对听力残疾人的听性能进行简单量化,用听到40个不同音节的情况下,统计这些音节中最小可听清的音强度,以此作为听力损失的量化标准。
听力损失等级分为九级,从轻度到深度听力障碍。
2. 纯音听阈法:全面检查听残疾人的听力功能,确定听力障碍类型和程度。
对分布于不同频率上的纯音进行听阈测定,然后以最小可辨别纯音的声压级作为听力障碍程度的指标,听力损失等级分为五个等级,从轻度到重度听力障碍。
二、功能障碍程度的评定除了评定听力损失程度,功能障碍程度的评定也是必要的,因为听力残疾不仅会影响听觉功能,还会影响其他功能。
1. 认知障碍程度评定:许多听残疾人由于长期缺乏有意义的听觉体验,影响了他们的语言、常识、知觉和社交功能发展,从而导致认知方面的障碍,因此要评估认知障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
2. 交流障碍评定:听残疾人常常在交流中遇到困难,需要评定交流障碍程度,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措施,例如推广手语、口语和西式法律行动手势等。
3. 职业障碍评定:听残疾人在职业方面可能会受到限制,需要评估职业障碍程度,以确定是否有资格申请就业或退休保险。
综上所述,听力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听力损失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两项指标。
评定的结果对听残疾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康复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评定应根据科学的原则,严谨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进行。
听力语言残疾标准

听力语言残疾标准
一、[听力语言残疾的定义]
听力语言残疾包括:
(一) 听力和语言功能完全丧失(既聋又哑);
(二) 听力丧失而能说: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
觉障碍,而
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语言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
说话或语
言障碍。
从而都难能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三) 单纯语言障碍,包括失语、失音、构音不清或严重口吃。
听力残疾分
为聋和重听
两类。
二、[听力语言残疾的分级]
(一) 聋:
一级聋: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1分贝(dB,听力级,下同)。
二级聋:语言濒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71分贝、等于或小于90分贝。
(二) 重听:
一级重听: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56分贝、等于或小于70分贝。
二级重听: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1分贝、等于或小于55分贝。
列表如下:
(三) 单纯的语言残疾。
不分等级。
注:
1) 上述“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是指语言频率为500、I000、
2000赫兹(Hz)
的平均数。
2) 聋和重听均指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则以听力损
失轻的一耳为准。
3) 若一耳系聋或重听,而另一耳的听力损失等于或小于40分贝
的,不属于听力残疾范围。
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根据国际标准,听力损失程度一般分为以下六类:
一、正常,听阈-10-25(分贝),对一般的声音及语言分析清晰
二、轻度损失,听阈26-40(分贝),对细小的声音难以分解,如树林风声
三、中度损失,听阈41-55(分贝),对日常的语言有听觉上的困难,与人交谈感到模糊不清,开始需要借助助听器的帮助
四、中重度损失,听阈56-70(分贝),对于较大的谈话声音,汽车声仍感到模明,即听器帮助较大
五、重度损失,听阈71-90(分贝),对于叫喊声音及洪亮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鼓声才有反应,助听器帮助较大
六、极重度损失,听阈91以上(分贝),通常极难感觉声音存在,需要靠助听器辅动,才能感受声音的震动力(分贝,即dB)。
听力损失分级新标准

听力损失分级新标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听力损失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国际上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听力损失分级标准,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听力障碍。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一、听力损失的类型听力损失可分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混合性听力损失三种类型。
传导性听力损失指的是由于外耳、中耳或鼓膜等部位的问题导致声波无法正常传输到内耳,从而影响听力。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则是由于内耳或听神经问题导致听力障碍。
混合性听力损失则是以上两种类型的结合。
二、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损失的程度可以通过听力损失分级标准来评估。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最新标准为国际听力损失分级标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ring Loss, ICHL)。
根据ICHL标准,听力损失可分为五个等级:1.轻度听力损失:听力丧失在26至40分贝之间。
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听力障碍,但仍能正常交流。
2.中度听力损失:听力丧失在41至70分贝之间。
患者可能会有明显的听力障碍,需要在交流时加大声音。
3.重度听力损失:听力丧失在71至90分贝之间。
患者的听力障碍已经很明显,需要在交流时使用手势等辅助方式。
4.极重度听力损失:听力丧失在91至120分贝之间。
患者的听力障碍已经非常严重,只能通过听觉强化等辅助方式来交流。
5.全聋:听力丧失在120分贝以上。
患者完全失去了听力能力,只能通过手语等方式进行交流。
三、听力损失的治疗对于轻度和中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助听器等辅助设备来改善听力。
对于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则需要使用人工耳蜗等高级辅助设备进行治疗。
对于全聋患者,则只能通过手语等辅助方式进行交流。
总之,听力损失分级新标准的出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听力损失评估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治疗和预防听力障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80
患者可以在近距离听到大的声音或谈话,甚至可以辨别环境噪音或元音,但不能标查觉辅音,助听器可以增强聆听效果,建立基本的交谈能力
极重度
>81
患者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听力与他人交流了,多需要唇读与肢体语言的帮助,助听器可以帮助患者与外界的联系,保护患者的安全,并通过-聆听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
听力障碍分级标准及日常表现
听力损失程度
听阈均值(dB)
采用0.5K、1K、2K、4K(HZ)
日常表现
正常
<25
轻度
26-40
患者没有或仅感觉轻微的听力下降,一般不影响言语交流能力,建议使用助听器取决于个人工作、生活对听力的依赖程度
中度
41-大,出现打差现象,分辨率开始降低。正确选择及使用助听器对听力有很大作用,并且保护残余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