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参考答案一、小者最胜1.(1)一起(2)谁(3)好(4)到……去,拜访2.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3.示例1:同意,谢公通过二人的言谈看出他们不同的品性,证明沉默是金的道理。

示例2:不同意,谢公仅凭一次见面就下定论,未免有些草率。

(言之有理即可)4.寒温而已5. 寡言沉稳(答出寡言、说话少、沉稳,均得分)、处变不惊。

(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意到即可,均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

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 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 谢公说:“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根据这个推知的。

”二、孙子荆以有才1、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2、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3、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三、钟毓兄弟小时1.(1)因∥共偷食药酒(2)毓∥拜而后饮得分技巧解析:句首关联词,主谓间要停顿。

2.(1)乘机。

(2)他们。

(3)用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练习题)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枯涸(hé)结(jiē)实憔(qiáo)悴葡萄蔓(màn)B.黄晕(yùn)曲肱(ɡōnɡ)祷(dǎo)告一霎(chà)时C.澄(chénɡ)清屏(bǐnɡ)息荫(yìn)蔽褪了色(shǎi)D.撩(liāo)起贮(zhù)蓄抚弄(lònɡ)看(kān)护妇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陈太丘/与友期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女孩儿)B.尊君在不(通“否”)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7.默写。

(1)《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2)“”“”,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两种回答。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未若柳絮因风起③相委而去④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

敬辞:谦辞:4.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含义。

(1)俄而雪骤俄而:(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3)相委而去委:(4)下车引之引: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参考答案一、小者最胜1.(1)一起(2)谁(3)好(4)到……去,拜访2.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3.示例1:同意,谢公通过二人的言谈看出他们不同的品性,证明沉默是金的道理。

示例2:不同意,谢公仅凭一次见面就下定论,未免有些草率。

(言之有理即可)4.寒温而已5. 寡言沉稳(答出寡言、说话少、沉稳,均得分)、处变不惊。

(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意到即可,均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

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 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 谢公说:“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根据这个推知的。

”二、孙子荆以有才1、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2、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3、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三、钟毓兄弟小时1.(1)因∥共偷食药酒(2)毓∥拜而后饮得分技巧解析:句首关联词,主谓间要停顿。

2.(1)乘机。

(2)他们。

(3)用来。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含解析)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基础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太丘舍去舍生取义C.下车引之抛砖引玉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骤:急B.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错C.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D.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4.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

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

6.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会稽:地名。

②王大:人名,王恭的族叔。

③簟diàn: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因语恭()
②即举所坐者送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品德。

参考答案:
1.①对……说;②拿
2.事后,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3.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

(意思对即可)。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带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带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带答案)1.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因:_______________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委:_______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顾: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甲】【乙】两文都表现古代少年的聪慧机敏,请各找出一句并简要分析。

【答案】(1)①乘,趁,②约定,③舍弃,④回头看(2)①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甲】文示例:“未若柳絮因风起”,敏锐捕捉到雪花的轻盈姿态,想象贴切奇特,比喻形象生动,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敏。

【乙】文示例一:“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维护父尊辩驳巧妙,有理有节,可见其聪慧机敏。

示例二:“待君久不至,已去。

”暗示对方过错在先,语言得体而机智。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②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③野。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④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⑥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是:这。

③适:到。

④焉:哪里。

⑤岂:怎么。

⑥身:亲自。

(1)下列选项中的“期”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与虞人期猎。

A.陈太丘与友期行B.期日中C.岂可不一会期哉D.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下车引之A.择其善者而从之B.身自罢之C.公将焉之D.曲肱而枕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乃往,身自罢之。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两则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C C(3)①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他走后友人才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小练习
姓名:班级:
一、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解释画线的词(6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败.义以求生()不忍委.之()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2.翻译句子(4分)
⑴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⑵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3.“一郡尽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4.你认为荀巨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二、纯孝之报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母好.食铛底焦饭(2)恒.装一囊
(3)战于.沪渎(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2分)
三、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⑵借者无不皆给
⑶阮后闻之⑷遂焚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3分)
四、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
(1)远近称之称:(2)陈元方候袁公候:
(3)孤法卿父法:(4)周公不师孔子师: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4分)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4分)
一、参考答案:
1.病正赶上毁弃放弃于是,就都,一起
2.⑴(我)远道来看望您,您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吗?
⑵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

于是就退兵而回,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3.“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与荀巨伯进行对比,说明了当时的局势,衬托出荀巨伯舍生取义的精神。

4.荀巨伯是一个舍生取义、重情重义的人。

启示略。

二、参考答案:
1.(1)喜欢、爱好(2)经常、常常(3)在(4)跑
2.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

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3.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

(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

(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

三、参考答案
1.⑴想要,打算⑵都⑶听说⑷于是,就
2.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3.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四、参考答案:
1.(1)称赞,赞许(2)拜访,问候(3)效法(4)学习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令尊在太丘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
我从前曾担任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令尊在太丘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