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精选-《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

精选-《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世说新语》二则(15分)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7、解词(4分)
① 骤()②差()③舍()④顾()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9、“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0、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变化原因是:
(3分)
21、《陈太丘与友期》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2分) 答;
答案:
17、18、略 19、(1)营造一种融洽、欢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2)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20、怒、惨,小孩子都懂得讲诚信、讲礼貌,我还不如孩子。

21、围绕信、礼的重要来说即可。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说新语》是下列哪位作者的作品?A. 刘义庆B. 司马迁C. 班固D. 曹操2.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逸事?A. 春秋战国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D. 唐宋时期3. 下列哪则故事不是出自《世说新语》?A. 王羲之爱鹅B. 王安石变法C. 谢安石东山再起D. 王献之书圣二、填空题4. 《世说新语》共分为________篇,主要记载了魏晋名士的________和________。

5. 《世说新语》中的“________”篇记载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举止。

三、简答题6. 简述《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内容。

7. 根据《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四、论述题8. 论述《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1. A2. C3. B4. 36,逸事,轶闻5. 言语6. “王羲之爱鹅”的故事讲述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爱鹅,有一次他听说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便前去观赏。

王羲之看鹅看得入迷,于是提出用自己写的《黄庭经》来换取这些鹅。

道士欣然同意,王羲之便以书法换取了鹅,此事成为佳话。

7. 魏晋风度主要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所特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它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超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传统礼教束缚的反叛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8.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名士的言行举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风貌。

作为一部志怪小说集,它开创了志怪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是研究魏晋文化和名士生活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末到()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不能()。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3.相委而去(委:)4.元方入门不顾(顾:)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辄:)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尚:何:可:)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舍:)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10.即已纳其自托(纳: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宁:以:)11.遂携拯如初(遂:拯:)三、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友人惭,下车引之5.元方入门不顾6.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7.幸尚宽,何为不可8.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四.简答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2.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讲礼貌)。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

)3.相委而去(委:丢下,抛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阅读训练六篇(word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阅读训练六篇(word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阅读训练六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红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3)俄而..雪骤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雪骤.( ) 太傅.( ) 韫.( )无奕.女(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君与家君期日中(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待君久不至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去后乃.至( )(5)元方时.年七岁( )(6)元方入门不顾.( )4.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1)友人便怒. ________(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 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6.《陈太丘与友期》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7.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下联: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2)俄而雪骤.________(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1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13.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元方入门不顾°14.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15.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16.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②诣③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④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⑤家禽°”(《世说新语》) 【注释】①聪惠:聪明,有智慧°惠,通“慧”°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人,官至侍中、廷尉°③诣(yì):看望°④设:摆放°⑤夫子:对长辈或年高者的敬称°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甚.聪惠( )(2)此.是君家果(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9.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0.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小神童”的故事,至少写出两个°参考答案1.xùnǐfǒu zhòu fùyùn yì2.(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君与家君/期日中(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待君久/不至3.(1)不久,一会儿(2)不如,不及(3)约定(4)才(5)当时(6)回头看4.(1)怒不可遏(2)至死不渝言而有信5.(1)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2)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6.恰当°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礼仪恰恰反衬出陈太丘的守信用;而对元方的描写,则侧面烘托出父亲对儿子的影响,通过儿子来写父亲的守信和知礼°7.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8.(1)聚集(2)急(3)相比(4)趁,乘9.(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道韫)是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10.寒雪日内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11.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12.(1)舍弃(2)离开(3)舍弃(4)拉,牵拉13.(1)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2)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14.元方,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15.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16.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道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要知错能改°17.(1)很,十分(2)这18.(1)孔坦去看望他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坦就把他叫了出来°(2)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19.非常聪明、有礼°可以从他机敏的应答、九岁就能帮父亲招呼客人看出°20.示例:孔融让梨,甘罗十二岁拜相°参考译文: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次,孔君平来看望他父亲,刚好他父亲不在家,孔坦就把他叫了出来°他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精 《〈世说新语〉二则》试题(含答案)

精 《〈世说新语〉二则》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朝代)人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卷。

分类记述_______到_______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轶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人物“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撒.盐(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 柳絮.( ) 无奕.()3.默写。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便怒:“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_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女:..曰:即公大兄无奕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相委.而去:下车引.之:5.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2)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3)下车引.之: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去后乃至。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 练习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 练习题(含答案)

8《世说新语》二则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xù) 差可拟.(nǐ) 尊君在不.(fǒu)雪骤.(zhòu) 太傅.(fù) 韫.(yùn) 无奕.女(yì)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君与家君/期日中(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待君久/不至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3)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4)去后乃.至(才)(5)元方时.年七岁(当时)(6)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4.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1)友人便怒.怒不可遏(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至死不渝言而有信5.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下联: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02 课内精读(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2)俄而雪骤.急(3)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4)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8.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9.“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10.“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谢太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间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0.下列向子中加点词语与成语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似.是而非)B.散盐空中差可拟.(无可比拟.)
C.待君久不至,已.去(死而后已.)D.友人惭.(大言不惭.)
2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无礼。

2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日。

(2)尊君在不?
23.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
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4.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人认为元方用无礼应对讨无礼,有失涵养,不值得
推崇。

你觉得呢?
【答案】
20. C
2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2.(1)一会儿,雪越下越大,谢太傅高兴地说。

(2)你父亲在吗?
23.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2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0.A项“似”意思都是“像”;B项“拟”意思都是“相比”;C项“已”意思分别是“已
经∕停止”;D项“惭”意思都是“惭愧”。

故选C。

21.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话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

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2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
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俄而:一会儿;骤:急,紧;欣然:高兴地样子;不:通“否”。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3.解答此题首先要紧密结合对联的要求,如语意相关,词性相对。

上联有“陈元方”字样,可考虑下联中出现乙文中的人物“谢道韫”;上联中“驳客”是事件,可对应乙文中事件
“咏雪”,上联中人物品质“义正词严”,下联要结合乙文中内容组织语言对出“形神皆
备”。

据此分析拟写下联即可。

2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


答失礼,理由是: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是父亲的朋友,属于长辈,
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可答不失礼,理由是: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
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
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
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
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