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5篇文言文试题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古文·世说新语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的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
与友期.行(________)过中不至.(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尊君在不.(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给文中画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____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画出下面句子两处停顿的地方。
元方入门不顾(4)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回答问题。
①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父亲的朋友哪些错误?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③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自《________》由南北朝时期南朝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俄.而雪骤④与儿女..讲论文义(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世说新语》阅读答案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篇一」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强人所难B.湖中人鸟声俱绝 // 绝巘多生怪柏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是金陵人 //是非曲直【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小题3】本文作者的痴表现他在,的情况下,在时分,划一条小船,去看雪。
(用原文句子或词语回答)(4分)【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B.本文是一篇游记,叙事是行文线索,到亭上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C.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D.作者通过追忆一次在西湖诚舟看雪的.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念和感伤的情怀。
答案【小题1】A。
【小题2】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小题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更定独往湖心亭(每句1分)【小题4】C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B中的绝第一个是消失,第二个是极高。
C中的焉第一个是疑问词,第二个是语气词。
D是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与非相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世说新语文言文

世说新语文言文德行第一【原文】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③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⑤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168):陈蕃,字仲举。
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曾为豫章太守(今南昌地区),是东汉桓帝时期名臣,官至太尉。
汉灵帝时与外戚合谋诛杀宦官,结果事情败露被杀。
②登车揽辔:登上公车,手执缰绳,指赴任做官。
辔:驾驭牲口的缰绳。
③徐孺子(97—168):徐稚(zhì),字孺子,豫章南昌人。
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
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
④府君:汉朝对太守的称呼。
廨(xiè):官署。
⑤武王:指周武王姬发。
式商容之闾:表示敬意,引申为登门拜访。
式:通“轼”,古代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商容:殷商末年的大夫,著名贤者,传为老子的老师;周武王战胜殷之后,欲封其为三公,他没有接受。
闾,指里巷。
【翻译】东汉时期的名臣陈蕃,言行举止可谓天下之典范。
当初登上公车,手持缰绳,第一次赴任当官之时,就心怀澄清天下的志向。
他去豫章做太守,一到赴任之处,就问旁人:“徐稚在哪儿?”想要去拜访这位“南州高士”。
掌管文书的主簿回应:“众人希望太守大人先到官署视察工作。
”陈蕃说:“想当年周武王刚战胜殷商,马上就去拜访贤者商容,连休息都顾不上。
我礼贤下士,有何不可?”【点评】东汉末年群雄纷争,陈蕃所处的年代,正是天下即将大乱的前夕。
朝廷内宦官为患,民不聊生,黄巾军蠢蠢欲动。
陈蕃有扫除奸佞,平定天下之心,故而与周武王类比,且对一向反感宦官乱政的名士徐稚非常尊重,昭显了其雄心壮志。
【原文】2.周子居①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③已复生矣。
”【注释】①周子居(生卒年不详):周乘,字子居,汝南安城人。
是前文所说的陈蕃的好友,此人甚是聪明能干,陈蕃曾经感慨说:“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也。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一」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2分)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4分)参考答案:1.(1)称赞,赞许(2)效法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二」1、本文选自?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俄而()雪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会稽:地名。
②王大:人名,王恭的族叔。
③簟diàn: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因语恭()
②即举所坐者送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品德。
参考答案:
1.①对……说;②拿
2.事后,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
3.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
(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专题训世说新语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1、于外:在外面2、申宪:依法惩办3、济:成功4、去:离开5、但:只要,只是6、屡:多次,频频7、岂:难道,怎么(反问语气)8、冀:希望9、耶:呢,吗(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10、愍:怜悯二、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1、论:谈论2、何以:因为什么3、任人;任用的人4、贤:认为……贤能(意动用法)5、稽首:叩头到地,古代一种跪拜礼三、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
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
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
”奋衣而去。
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1、愍:怜悯2、窃:私下、悄悄地、暗地3、吊:吊丧、吊唁4、衣:穿着5、去:离开四、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
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
”1、好:喜好、爱好2、夕:傍晚3、莫:没有4、耽:沉溺、入迷五、王夷甫妇,郭泰宁女,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干预人事。
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时其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都大侠,犹汉之楼护,郭氏惮之。
夷甫骤谏之,乃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卿不可。
”郭氏为之小损。
1、聚敛:搜刮财物2、厌:满足3、患:不满意4、时:当时5、惮:畏惧、害怕6、骤:多次、屡次7、小:稍微、略微8、损:收敛、克制六、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
世说新语 5篇文言文试题 (答案)

①陈仲举礼贤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准则,标准)(2)登车揽.辔(拿,提)(3)为.豫章太守(担任) (4)主薄白.(报告,禀报)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且有独特的施政方针,就是敬贤礼士。
②投舒丧命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厄,必兴愍恻。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
舒果沉含父子于江。
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
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担任)荆州守文..(谨守成法)意表..行事(意料之外)从.(听从)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
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③许允丑妻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篇⼀:《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附答案】t>⼀、基础知识(⼀)、给加粗字注⾳。
谢太傅()雪骤()柳絮()⽆奕()(⼆)、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尊君在不:(三)、翻译下列句⼦。
1.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待君久不⾄,已去:3.与⼈期⾏,相委⽽去:(四)、填空: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章都选⾃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________________组织⼈编写的。
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篇故事的主⼈公叫________,第⼆篇故事的主⼈公叫________。
2.“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这⼀句总述了谢太傅家⼈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期⽇中,过中不⾄”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的⼈是客⽽不是陈太丘b.“与⼉⼥讲论⽂义”⼀句中“⼉⼥”指的是谢太傅的⼉⼦和⼥⼉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亲的⼀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称⾃⼰的⽗亲评定,只是“⼤笑乐”,⼗分耐⼈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5. 从《咏雪》上下⽂看,“⼉⼥”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6. ⽂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份有什么⽤意?7.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拟“⼤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8.你还知道哪些以⽐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期⽇中。
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017级9班刘鸿正出题
①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 ) (2)登车揽辔( )
(3)为豫章太守( ) (4)主薄白( )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厄,必兴愍恻。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
舒果沉含父子于江。
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
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 ) 荆州守文( ) 意表行事( ) 含不从( )
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
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
③许允丑妻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一、解释加点字词。
奇丑( ) 允无复入理( ) 故当有意( )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 ) 二、翻译文言文。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三、你认为许允是个怎样的人?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 孰:熟。
⑥从:纵。
一、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屏人论事()
A.当门的小墙B •忍住C •退避D •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 •与“阴”相对C •外露的D •通“佯”
二、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 •小大之狱D •宋何罪之有
三、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四、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⑤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
恨不使朝士⑥见!”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
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传信的人。
⑥朝士:朝廷官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
(4)谢公语同坐曰()
、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三、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用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