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书,作者彼得·弗兰科潘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向读者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交汇融合、互通有无的历史。

这条道路始于两千多年前,连接了中国、印度、中亚、伊朗、中东、地中海、欧洲,是一条贯穿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它不仅仅是一条商业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宗教传播、政治互动、战争征伐、瘟疫传播的历史舞台。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仅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更深入挖掘了丝绸之路上的各种文明、种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

例如,他讲述了中国丝绸的制造过程、佛教的传播过程、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伊斯兰教的形成、蒙古帝国的征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崛起等等。

这些历史故事,让我对各种文明的发展和交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理解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此外,作者还通过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战争、政治争端和灾难,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阴暗面。

例如,他讲述了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在边境争端中的冲突、蒙古帝国的屠杀、黑死病的传播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血腥和痛苦,也让我意识到了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更深入认识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了和平、合作、互信的重要性,希望人类社会能够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丝绸之路》课文原文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公元前138年,一个名叫张骞的使者打通了这条陆路交通要道。

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

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

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赏析《丝绸之路》是一篇描绘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章开篇以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为引子,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

接着,文章通过叙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

这一部分的描写生动具体,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张骞勇敢探索的精神和丝绸之路开辟的艰辛。

在描绘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时,文章通过描绘商旅不绝、驼铃声声的生动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丝绸之路上。

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发展。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叙事清晰,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历史魅力和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还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人民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史》教材第七章第四节《丝绸之路》。

详细内容包括: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其在我国古代对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促进作用。

3. 引导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培养他们的国家战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条路线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2. 讲解: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分组讨论如何进行贸易往来,体会丝绸之路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并标注重要城市。

六、板书设计1. 《丝绸之路》2. 内容:(1)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2)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3)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我国古代对外交流中的地位。

(2)举例说明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谈谈你对丝绸之路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的理解。

2. 答案:(1)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2)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如佛教传入我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传播到西方。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通道,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
交流。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让我对这条古老的商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冒险家和文化交流者,他们穿
越沙漠、越过高山,将各种商品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地方。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让我意识到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是多么重要。

除了商业往来,丝绸之路还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书中提到了许多文化的交
流和融合,如佛教的传播、文字的交流等等。

这些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一
条商业通道,更是连接东西方的文明纽带。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和平发展。

总的来说,这本《丝绸之路》让我对这条古老的商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文明交流和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条古老的商路,继续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

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

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

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

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

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

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

《丝绸之路》读后感11篇

《丝绸之路》读后感11篇

《丝绸之路》读后感11篇《丝绸之路》读后感1丝绸之路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的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也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这篇作文讲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流的过程,这代表了民族和谐共处,也因此让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公元119年,他们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那以后,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了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就像课文所写的,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我们今天凝望着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就好像看到了"丝绸之路"上商旅不觉得景象。

《丝绸之路》读后感2《丝绸之路》这本书是由于中华书局于3月出版发行的,大概书本目录分为十二章节,讲述的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经历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最终开辟出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大家知道古代的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正因为科学技术的缺乏,人们对于这个世界根本是未知的,更不曾知道人类原来是生存在地球之上。

而我们的国家是在亚洲的东边,再往东就是浩瀚渺茫的太平洋,古代的人们只能够往西去探索。

《丝绸之路》恰恰就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先河,故事随着张骞的西行而展开,一路上遭遇坎坷挫折,经历各种各样的境遇,最终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恰恰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一个奇迹,标志着古代中国人与外界的联系与文化交流。

阅读了《丝绸之路》之后,我感叹到古代人们就这样渴望着与世界交流,当今的人们更不应该不懂交流,我们应该敞开怀抱与世界各地的优良文化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先进文化经验,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丝绸之路》原文:很久很久以前,我国的汉朝有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者。

他带着一批人,骑着骆驼,翻过高山,越过沙漠,开辟了一条通往西域的路,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在那条路上,商人们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一路向西,穿越沙漠,翻过高山,经过草原,到达中亚、西亚,甚至远至欧洲。

而回来的时候,他们又带来了葡萄、石榴、胡萝卜、玻璃器皿等外国的特产。

这条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

通过这条路,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传到了西方,而佛教、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也通过这条路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就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纽带,把东方和西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赏析:《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其在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同时,这也揭示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艰难过程。

其次,课文详细描述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

商人们携带的中国商品和带回的外国特产,展示了丝绸之路作为贸易之路的繁荣景象。

而四大发明和外来文化的传播,则体现了丝绸之路作为文化交流之路的重要作用。

最后,课文将丝绸之路比喻为一条闪闪发光的纽带,形象地表达了丝绸之路对于连接东西方、促进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意义。

这一比喻既富有诗意,又具有深刻的哲理。

总的来说,《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让小学生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同时,课文也寓教于乐,激发了小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 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走进“丝绸之 路”,思考:课文描写 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1)时间:公元前115年。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 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②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 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4.说说“丝绸之路”的 历史意义。
对加强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 促进各国人民友谊起这重要的作用。
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遐想: 漫无边际地想象。
1、边自由朗读课文, 边思考:“丝绸之路”是 一条怎样的路?你是从文 中那些地方感受到的?
古丝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一幕:
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 此彬彬有礼,惊喜连连。
——中西友好往来之路。
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 演,都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矗(chù)(矗立) 凹 (āo)(凹陷) 戎(róng)(戎装) 循(xún)(循环) 鸵(tuó)(鸵鸟) 匕 (bǐ)(匕首) 贸(mào)(贸易) 芝(zhī)(芝麻) 奂(huàn)(美轮美奂)
词语解释:
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 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五彩缤纷: 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崇山峻岭: 高大陡峭的山岭。
张骞
张骞(?—前114 年),汉中城固(今陕西 城固)人,西汉著名探险 家、外交家。他曾两次出 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 两次随军出征匈奴。他官 至大行(负责外交事务, 位列九卿),随卫青出征 匈奴有功,封博望侯。
张骞拜别汉武帝图
张骞出使西域图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 双方交换礼物。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第 一次把从中国中原地区,经新疆而抵中亚 的陆上通道翻译为“silkroad”,翻译成中文 就是“丝绸之路”。这就是丝绸之路得名 的由来,后来所指范围逐渐扩大,另外还 有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 雅、矗立”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 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资料袋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 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 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 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 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 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得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 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城西北约 90公里处。
阳关,位于敦煌市城西南70公里处, 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
3、想象:安息国的将 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 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 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 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 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 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 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