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一(3)班《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教案
2020年家长学校案例教学——家长会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出示案例
1、案例呈现:《父母课堂》9月刊第18-19页《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案例分析
1、请家长阅读文章《父母课堂》9月刊第18-19页《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思考:(1)故事中的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
(2)班主任归纳
2、小测试
你的孩子爱劳动吗?
3、为什么要重视孩子好习惯的培养。
4、首先请大家看视频《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各位家长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四、劳动的表现?
对,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
粘我们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
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给孩子什么?
我们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要引导孩子培养哪些好习惯,怎样培养好习惯。
好习惯包括很多,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乐观向上的习惯、自我激励的习惯、节俭的习惯和爱劳动的习惯。
(4)家长讨论交流:你曾经采取过什么方法培养孩子的爱劳动的习惯?
(5)班主任总结:我们都知道,专注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益处多多,专注力是孩子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从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一开始就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五、课外拓展
1.《父母课堂》11月刊第28页《帮孩子把兴趣学习坚持下去》
2.《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
3.《培养孩子注意力的50种方法》
2、适时奖励孩子(物质奖励和非物质奖励相结合)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享受到乐趣,提高孩子做事的动机和成就感。
家长学校培训教案-如何教育子女爱劳动

家长学校培训教案《如何教育子女爱劳动》平坝区肖家中心学校2016年3月如何教育子女爱劳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但这花朵不能只在温室里成长,要让他们知道怎样生活?怎样生存?怎样成长?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劳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从中会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意义,也会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受益终身。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应该循序渐进,这个过程也是父母和孩子都参与其中的过程。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劳动意识的产生首先来自于模仿,孩子很多意识和习惯的产生来自于他们的生长环境,这其中父母就是表率。
所以父母平时的劳动行为,是孩子直接感受到的。
父母工作、做家务、照顾长辈,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平时对孩子教育的机会,这种教育并不是以训教式的,而是应时就景的教育,自然让孩子感受到劳动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和劳动的重要性。
其次,从孩子自身做起。
劳动未必就是去参加什么劳动,干什么活,让孩子先打理好自己的一切是前提。
现在我们的孩子都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了,个人的生活应该完全能够自己完成了,起床、穿衣、吃饭这些日常的事务一定要让孩子独立完成,锻炼孩子自己洗自己的小件衣物,也许做的不太好,家长可以提出修改意见,但不要动手,一定要让他坚持独立完成,时间久了一切都会好。
再次,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
一方面是家务劳动,日常的扫地、洗碗、擦地,家长应该相信这么大的孩子完全可以完成这些简单工作了,不要怕打坏东西,更不要舍不得,让孩子把这些家务劳动当成自己应该去做的,当然这些劳动是在和学习相协调的情况下的。
适当的参加劳动对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是大有好处,对学习也是一个补充。
另一方面是社会劳动,首先就是积极参加学样的劳动,做班级的卫生,因为有家务的基础,所以在学校的劳动也会驾轻就熟,这种劳动过程中,也会带动同学和师生间的关系,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个人全方面的锻炼。
《以家园共育为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以家园共育为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课题研究报告星光实验幼儿园韩亚军一、课题简介(一)概念解说(1)课题名称的界定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幼儿园大班全体幼儿;研究的问题是在家园共育的平台上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研究方法是依托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2)课题概念的界定a.家园共育: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帮助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b.劳动习惯:劳动习惯不是一般的劳动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的劳动行为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劳动动作的需要和倾向,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劳动行为方式。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依据及研究价值十多年前,雅克.德洛尔代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四个学会: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做人(learn to be)、学会求知(learn to how to learn)、学会共同生活(learn to be with others),被认为是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
其中“学会做事”要求从儿童、青少年的各种社会经历范围内学会做事,学会处理各种问题,以便发展各种能力。
但是在当下社会中对于做事的认识存在着许多偏颇认识,如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家长很难接受“学会做事”的理念,认为做事就是抹抹桌子、擦擦地这样的简单劳动,是不需要学习的技能,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因此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的教育就意味着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是识字、算算术、弹钢琴、练舞蹈、学英语等等;在生活上一味的包办代替,在学习上一味的施压增负,致使孩子不仅丧失了学习知识的兴趣,还丧失了独立做事的能力,是目前许多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教育之痛。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劳动习惯非常重视,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学校一(3)班《培养孩子熟悉劳动的习惯》教案

家长学校一(3)班《培养孩子熟悉劳动的习惯》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熟悉劳动的惯,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自主能力的发展。
简介:在家长学校一(3)班,我们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惯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教授劳动技能和鼓励孩子参与家务等活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劳动的价值,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教学计划:第一周:- 介绍劳动的概念和重要性。
- 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让他们理解劳动的意义。
- 找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整理书桌、清洁玩具等,让孩子参与并完成任务。
第二周:- 引导孩子认识不同类型的劳动,如农田劳动、工厂劳动等。
-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孩子了解不同劳动的过程和意义。
- 鼓励孩子想象未来自己从事的劳动,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三周:- 研究一项实用的劳动技能,如洗碗、擦窗等。
- 分组让孩子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例如整理教室或校园周边的垃圾。
- 引导孩子体验劳动的成果和快乐。
第四周:- 整理本周研究的内容,回顾孩子们在劳动中的成长与收获。
- 邀请家长来学校,让孩子向家长展示劳动技能和成果。
- 与家长分享孩子在学校研究劳动惯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培养孩子的劳动惯。
总结:通过本教案,我们希望能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熟悉劳动的习惯,使他们逐渐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通过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孩子们将培养责任感、自律能力等重要品质,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并将劳动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中。
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温暖家园。
幼儿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爱劳动:亲子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阶段,教育孩子爱劳动是非常重要的。
亲子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亲子活动可以在孩子的心灵上培养对劳动的热爱。
下面将介绍一些亲子活动的设计,来帮助幼儿园家长教育孩子爱劳动。
一、种植活动1. 选择一个明亮的地方,为孩子们准备好一些花盆、土壤和种子。
2. 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种他们喜欢的植物的种子,然后亲自播种。
3. 每天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且让他们亲自浇水、施肥等。
4. 当植物长出嫩芽时,让孩子们感到自豪和快乐,通过亲身经历让他们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成果。
二、家务劳动体验1. 在家里的家务劳动中,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参与,比如让他们帮忙擦桌子、扫地、洗碗等。
2.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家务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为家庭的干净和整洁付出劳动。
3. 通过家务劳动,孩子们可以懂得劳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三、手工制作1. 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比如折纸飞机、剪纸花等。
2. 在制作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手工制作的意义,让他们明白通过劳动可以创造出美好的事物。
3.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完成一件手工作品,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成就感和快乐。
通过以上设计的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园家长教育孩子爱劳动。
在亲子活动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白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热爱劳动、乐于劳动的好习惯。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的性格和品质,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孩子爱劳动是非常重要的。
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还可以让他们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并且在未来的生活中,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挑战。
除了种植活动、家务劳动体验和手工制作,还有许多其他的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园家长教育孩子爱劳动。
比如户外劳动体验、义工活动、小农场参观等等。
一、户外劳动体验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郊外或者农村去体验一些户外劳动,比如帮忙摘水果、采摘蔬菜、挑柴火等。
爱劳动主题教案

爱劳动主题教案•相关推荐爱劳动主题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劳动主题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劳动主题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语言讲述与欣常活动,教育幼儿勤劳动的孩子人人爱。
2、通过调查活动,知道幼儿在家劳动的情况,鼓励幼儿要积极参加劳动。
3、通过实踏活动,教育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要积极大胆地做。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爱劳动的孩子人人爱》图片、磁带、记录表、铅笔、脏毛巾等。
活动过程1、结合图片讲述,知道勤劳动的孩子人人爱。
2、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结合图片,引出中心:勤劳动的孩子人人爱。
3、老师提问:(1)小朋友你们在家有没有洗过自己的袜子?想不想自己动手洗呀?想不想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呀?(2)我们来看看明明在家是怎样做的?老师引导幼儿看书。
让能力强的幼儿看书讲述。
4、记录自己爱劳动的事。
5、和同伴互相交流。
活动延伸我会洗毛巾。
教师提供脏毛巾,请幼儿积极参与自己会做的事,提高幼儿劳动的积极性。
爱劳动主题教案2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
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引入活动①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
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心情舒畅,感到很愉快。
)②今天哪几个同学值日?你们给大家说一说是怎样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对工作负责吗?(同学们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值日生同学爱劳动、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班怕脏和累,为班级尽职尽责……)③同学们猜一猜今天班会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劳动最光荣”2、情感教育(投影情境画)图①地面有果皮、纸屑、泥块等。
图②桌雅得很乱、黑板没擦。
家长学校劳动授课教案怎么写

家长学校劳动授课教案怎么写教案标题:家长学校劳动授课教案教案目标:1. 使家长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家长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和参与意识。
3. 提供实用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教学内容:1. 劳动教育的定义和意义2. 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家庭劳动的重要性与影响4. 家庭劳动的分类与技巧5. 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2. 实物或图片展示劳动场景和工具3. 劳动技能示范材料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引述相关名人名言、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2. 介绍劳动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强调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3. 解释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通过实践、榜样引领、适度引导等。
4. 分析家庭劳动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如培养责任感、独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5. 分类介绍家庭劳动,如家务劳动、园艺劳动等,并分享相应的技巧和经验。
技能示范:6. 展示一些常见的家庭劳动场景和工具,并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7. 邀请家长参与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些家庭劳动,如洗衣、做饭、修理等。
讨论与交流:8. 组织家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家庭劳动中的经验和困惑,并互相交流解决办法。
9. 鼓励家长提出问题和疑惑,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总结与反思:10. 总结本次授课内容,强调家长在孩子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 鼓励家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12. 邀请家长提供反馈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扩展活动:13. 提供相关书籍、网站或社区资源,供家长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劳动教育。
14. 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劳动活动,如家庭清洁、种植蔬菜等。
评估:15. 设计简单的问答或小练习,检验家长对劳动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家长学校一(3)班《培养孩子投入劳动的习惯》教案

家长学校一(3)班《培养孩子投入劳动的
习惯》教案
目标
培养孩子投入劳动的惯,提高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教学内容
1. 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2. 培养劳动惯的重要性
3. 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方式和方法
4. 鼓励孩子参与社区和学校劳动活动的意义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故事或图片展示劳动的价值,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究:让孩子们讨论劳动的定义和意义,引导他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3. 分析:介绍培养劳动惯的重要性,和如何通过劳动提高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4. 实践:提供一些家务劳动的案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讨论劳动对他们的影响。
5. 探究:让孩子们思考和讨论如何鼓励他们参与社区和学校劳动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培养劳动惯。
教学评估
1. 参与度: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
2. 回答问题:提问关于劳动惯的问题,评估孩子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情况:观察孩子们在家务劳动和社区、学校劳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教学资源
1. 故事书或图片,用于引入课程内容。
2. 家务劳动的案例,供孩子们亲身体验。
3. 相关视频或图片,用于展示社区和学校劳动活动的意义。
参考资料
- 无
备注
这个教案旨在培养孩子们投入劳动的习惯,并通过劳动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合力,让孩子们养成积极参与劳动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五个环节很清晰,过程很顺利,家长也很积极地参与到交流和讨论当中。但是,案例的选择还能更加接地气。所以以后我会尽量在《父母课堂》里选择一些家长平时反映得比较多的问题,这样会更好。
【过渡: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把这一次案例教学收集到的宝贵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家庭教育当中。】
五、课后拓展
所以,请家长们回去之后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带孩子去参观自己的工作地点,让孩子观察父母的工作环境和状态,引导孩子懂得付出的不容易,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
(2)和孩子一起观看视频:《我们为幸福而劳动》,引导孩子明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3、带着思考我们来看最后一幅漫画。哪位家长来描述一下漫画的内容?(只关注成绩,忽视劳动教育)
4、三幅漫画都看完了以后,相信家长们对于怎么教育孩子爱上劳动已经心中有招数了,现在进入讨论环节,讨论我们应该怎么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六人小组按照顺序发言,3号家长作为代表记录每一位家长的方法,待会作为代表进行发言。
4、插入一则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不能懒惰的训话;插入一则因懒惰饿晕的新闻。
近日,湖北十堰一名不愿工作的男子被发现死在家中。该王姓男子是村中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不愿工作独自居住家中14年,其母亲因争吵被其打成骨折后住到女儿家。男子像野人一样生存,不在厨房做饭,冬季只吃生蔬菜,而村民否认其患精神病,怀疑他是饿死。(3月18日《长江商报》)
4、有家长可能有疑问:怎么才算是高要求呢?有没有科学的标准和界定?请看美国《儿童学做家务事年龄表》(出示表格),这个表格写明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也就是说,您的孩子在这一个年龄段是有能力做这些家务活,也是应该要学会做这些家务活并且要做好的。
5、对照着这个表格,请家长们评价一下自己平时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怎么样?(要求过低、迁就)
3、再来看看,这张照片展示了什么内容?(出示几张孩子在学校里做值日的照片,并逐一让家长说一说)
4、(两组图片一起出示)对比之下,您发现了什么问题?(孩子在学校能主动参与劳动,在家里却对满地玩具视而不见)
5、是的,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在学校能乖乖地自动自觉地参加劳动,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呢?
【过渡: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可能是家庭教育的某个环节出问题了?为了寻找答案,我特意做了两个调查。请看——】
7、本次学习分为5个环节。这节课我们将从这五个环节来进行。
8、现在,我们来听一段《父母课堂》的话:2015年8月颁布、实施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是新时期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学习《守则》就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孩子遵守《守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守则》对中小学生的要求,也是父母培养孩子的重要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一、案例展示
1、师:欢迎家长们的到来!今天是进行第一次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找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问题,反思家庭教育,并群策群力,探讨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3、我们来看一则公益广告。这则广告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家长来说一说?(孩子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师:很早就听到一个故事:一母亲外出前把一个烙饼放在桌面上,叫儿子饿了就吃饼充饥。当母亲归来时,儿子已饿死在床。只见那饼子露出桌沿外的部分被啃掉了,而桌沿里边部分的烙饼仍在。一直不相信天下竟有这样的懒人,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了现实版!
5、对比广告和新闻,说说感想。说说劳动教育对孩子有什么重要性?
6、是的,这位家长说得很对!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家庭未来的美好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将由我们的下一代通过辛勤劳动来开拓和创造。所以,今天,家庭的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要家校合力共同教育。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三、组织反思
1、首先来看看孩子在家参与家务活的调查情况。数据显示,孩子们在家里普遍做得少,种类也少。
2、接着来看看家长对孩子劳动教育的情况。从数据来看,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都有进行劳动教育,但是要求却不高。
3、我们从学生和家长的这两份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导致孩子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劳动态度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的某个环节出问题了。
【过渡:现在,我们请家长来分析一下这段话,你从这段话中读到了什么信息?】
二、案例分析
1、分析《父母课堂》的这段话(言之有理即可:劳动教育非常重要;加强家校合作;学会劳动的孩子才能全面发展……)。
2、从《父母课堂》的这一段话中,我们读出了很多有用的信息。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张照片展示了什么内容?(出示几张孩子在学校里做值日的照片,并逐一让家长说一说)是的,这是我班的值日分工表,请看。从表中看到,人人有任务,而且劳动的种类很多,每周轮换。
熹涌陈佐乾纪念学校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对象
一年(3)班
授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师
何紫欣
案例
家校合作让孩子遵守中小学生行为守则
日期
2018年4月26日
听课人数
39人
教学
目标
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爱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2、引导家长总结出让孩子爱上劳动的方法,让家长把理论运用到家教实践中。
案例来源
《父母课堂》2017年11月刊:2015年8月颁布、实施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是新时期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学习《守则》就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孩子遵守《守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守则》对中小学生的要求,也是父母培养孩子的重要内容。
【过渡:家长们都很棒,能立刻反思出教育的问题所在。反思过后,我们接下来要想想怎么改变现状去教育我们的孩子了。】
四、引导践行
1、请看第一幅漫画,哪位家长来描述一下漫画的内容?(祖辈伺候,孩子帝皇般地享受着)如果这是您的家庭教育现状,您觉得应该怎么去改变呢?(保留疑问不要回答,先看下一幅漫画)
2、我们带着思考来看第二幅漫画。哪位家长来描述一下漫画的内容?(父母包办,孩子旁观)您或您的家人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呢?
5、交流劳动教育的方法。(1-7组轮流发言:培养观念、树立榜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耐心引导……)
6、提出劳动教育的困惑:还有哪位家长在劳动教育方面需要大家支招的呢?请勇敢地提出来让大家为您出谋划策!
7、全课总结:今天的案例教学课中,不仅让我们意识到了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还讨论出了培养孩子爱劳动习惯的方法,收获颇丰。(ppt出示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