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体能概念之辨析

合集下载

体能及身体素质差别

体能及身体素质差别

体能与身体素质的区别体能,即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

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

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于东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

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肌肉活动基本能力的表现。

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且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官的机能和神经调节与身体素质能力有关,主要包括力量能力、速度能力、耐力能力、灵敏和柔韧。

体能是以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由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决定,身体形态与机能是体能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所综合表现的结果,运动员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出来体能水平的主导身体素质具有个体差异性。

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有身体形态训练、生理机能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身体形态训练中体重和脂肪是两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运动员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身体素质的发展。

身体素质训练以力量能力,速度能力,耐力能力、灵敏和柔韧性等训练为主。

多能力量训练应发展各种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有关的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与运动员体重有关的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以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身体素质驯良中的速度训练,应以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为训练重点。

耐力训练应认识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及之间的关系,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对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主导的作用。

影响灵敏的因素包括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体育与健康(体能)解析

体育与健康(体能)解析

第二章体能的自我评价教学目的:1、掌握体能的基本内涵。

2、掌握各种体能的自我评价方法。

在准备进行体育锻炼之前,可以通过一些定期的日常常规医院体检或体质测试,彻底的了解清楚自身基本的健康状况、体能和运动水平,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为今后制定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从而能较好的完成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体能的概述一、定义:体能也叫体适能,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获得。

它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

二、体能的构成: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三、体能的分类:(一)与健康有关的体能:1、心肺耐力:指个体持续身体活动的能力,主要涉及心脏、肺部和血管的综合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可以使机体的各种活动便得很轻松,也能延长持续活动的时间。

2、柔韧性: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作为柔韧性,它是进行许多项目锻炼所必需的体能成分之一。

柔韧性越好,关节的活动速度越快、活动范围就越大,机体组织受损的机率就越小,其开发和锻炼从5岁就可以开始。

3、肌肉力量:它是指一块肌肉或肌肉群一次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所有的身体活动均需要使用力量,肌肉的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疲劳。

但在进行肌肉力量锻炼时,应注意全面锻炼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避免局部肌肉因持久运动而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到身体的正常结构和形态。

4、肌肉耐力:指一块肌肉或肌肉群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进行肌肉收缩的能力,它与肌肉的力量密切相关。

5、身体成分:包括肌肉、骨骼、脂肪和其他等。

体能与体内脂肪比例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脂肪过多,不仅机体健康受到威胁,易产生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还会使机体在活动时比其他人消耗更多的能量,心肺功能负担加大。

体能

体能

体能,即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

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

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定义在足球运动中,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奔跑能力,持续冲刺快跑的能力和承受较长时间紧张激烈比赛的能力。

其指标主要是奔跑距离(数量)及冲刺距离占奔跑距离的百分比(质量);也有用奔跑总距离和冲刺距离、冲刺次数来衡量:现今足球比赛因注重战术整体化,故对体能要求更加提高,一个运动员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夺取距离在8000米以上,冲刺约100以上。

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

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在英文文献中,常被用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

例如,Fitness for competition andwin;Fitness for life activity。

德国人将之称为工作能力,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之为体力,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并得到华语流行国家和地区体育学术界的认可。

1984年中国出版的《体育词典》认为,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992年出版的《教练员训练指南》认为,运动素质又称体能,它是指运动员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

2000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体能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组成。

2002年出版的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认为,体能(身体竞技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结构中的最重要结构之一,它是指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

“体能”概念辨析

“体能”概念辨析

员 体能测试 而 逐 渐被大家熟知 的
2
2 1
因而 也 就无法进 行正 确思 维 了…

笔者对

体能


国 内外 学 者 关 于


体能

概 念 的论 述

念 的 来源
不 同 学 者 对 它 的解 释 进 行 考 证 和 分 类 研 究



国 外 学 者 及 港 台学 者 关 于
望 从概念上 对
19 7 7

体能






献上 开 始频 繁 出现
把握

个词汇

为 了对

体能

科学理 解和 解放 军 体育 体能概念 体能

在 《 育词 典》 ( 体
词条 了

1 9 8 4
年 版 ) 中就 能 查 到
体能


定位 它 和 体 质

体力等概念 间的关 系 概念 的专题 讨 论

说 明 该 词 出现 年 代 可 能 晚 于
维普资讯
体 育科 研
2008
年 第 29卷 第2 期
S po rt S
c ie n c e
Re
s e a rc
h
‘‘
体能

’ ’
概念 辨析

苟波
李之俊 z
高炳 宏 z

要:


赵仁清


体能
的 概 念 在 体 育 界 中应 用 比 较 混 乱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体能训练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体能训练
(二)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群
其共同特征是:体重较轻、脂肪较少、身高中等、对 较长。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7
(三)体能主导类力量性项群
跳跃项目的特征是:身材修长、下肢占身高比例大、 小腿相对较长、踝围相对较小、跟腱较长。
投掷项目的特征是:身材大,手长超过身长5—15厘米, 肌肉发达,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 (体重/身高/1000)在610—640之间,铁饼略低, 标枪更低。对运动员的肩带和躯干肌群要求很高,躯 干呈桶形。
(五)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
射击和射箭项目没有明显的差别。但不同单项有不同的要求。
步枪要求手臂长一些,臂展等于或略超过身高。
手枪要求臂短一些,手大指长。
射箭要求臂展比身高略长,同时要求手大指长。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2
(六)技战能主导类直接对抗性项群
其共同特征是:较高的身高、较长的四肢,身高和体 重保持恰当的比例,四肢肌肉发达。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7
二、肌肉力量训练的内容负荷特征 (1)肌纤维横断面积的训练
慢速度的大负荷训练主要导致慢速纤维的肥大; 最大速度的抗阻训练主要导致快速纤维的肥大; 不同训练对象应有不同的负荷特征; (2)肌纤维协调能力的训练 负重练习的强度不低于本人最高强度的85%,初学者不 宜采用此方法; 连续跳跃低障碍或连续击打练习可以提高肌纤维的协调 能力; 不同训练对象应有不同的负荷特征;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训练的概念
(一)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

体能概念及棒垒球体能训练方法汇总

体能概念及棒垒球体能训练方法汇总

体能,即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

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

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定义在足球运动中,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奔跑能力,持续冲刺快跑的能力和承受较长时间紧张激烈比赛的能力。

其指标主要是奔跑距离(数量)及冲刺距离占奔跑距离的百分比(质量);也有用奔跑总距离和冲刺距离、冲刺次数来衡量:现今足球比赛因注重战术整体化,故对体能要求更加提高,一个运动员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夺取距离在8000米以上,冲刺约100以上。

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

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在英文文献中,常被用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

例如,Fitness for competition andwin;Fitness for life activity。

德国人将之称为工作能力,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之为体力,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并得到华语流行国家和地区体育学术界的认可。

1984年中国出版的《体育词典》认为,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992年出版的《教练员训练指南》认为,运动素质又称体能,它是指运动员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

2000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体能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组成。

2002年出版的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认为,体能(身体竞技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结构中的最重要结构之一,它是指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

体能概念中国台湾学者龚忆琳(1995年)认为,体(适)能可分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

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一、引言作为运动员,拥有良好的体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体能是指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总和,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和协调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二、力量力量是运动员体能的基础,它对于各项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力量的构成包括最大力量、爆发力和持久力。

最大力量指的是运动员在一次最大肌力的表现,如举重运动员的抓举和挺举。

爆发力是指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如田径短跑和篮球运动中的快速起跑和跳投。

持久力是指在长时间内保持力量输出的能力,如长跑和游泳。

三、耐力耐力是指运动员在长时间内保持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耐力的构成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是指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长时间进行中低强度的持续运动,如长跑和游泳。

无氧耐力是指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短时间内高强度的运动,如举重和短跑。

四、速度速度是指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速度的构成包括起始速度、加速度和最高速度。

起始速度是指运动员从静止状态开始加速的速度,如田径短跑和篮球运动中的快速起跑。

加速度是指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增加速度的能力,如游泳中的快速换气和脚蹬。

最高速度是指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达到的最大速度,如田径短跑中的冲刺阶段。

五、灵敏度灵敏度是指运动员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灵敏度的构成包括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运动员在接收到刺激后做出反应的速度,如乒乓球运动员对对手发球的反应。

动作速度是指运动员在执行动作时的速度,如篮球运动员的运球和投篮动作。

六、协调性协调性是指运动员各个部位的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协调性的构成包括身体协调和技术协调。

身体协调是指运动员各个部位之间的动作协调,如田径运动员的腿部和手臂的协调。

技术协调是指运动员在执行特定技术动作时的协调能力,如乒乓球运动员的击球动作和步伐协调。

七、训练方法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力量的训练方法包括重量训练、爆发力训练和持久力训练。

什么是体能

什么是体能

什么是体能一、体能的概念“体能”是近十几年在各体育类报刊和杂志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词。

与“体能”相对应的一些外语是来源于英国的 PHYSICAL FITNESS,也翻译成体适能。

德国人称之为工作能力 (LEISTUNGS FAHIGKEIT ),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PHYSICAL APTITUDE),日本人称为体力。

港台学者所称的“体适能”与“体能”的涵义接近。

那么到底什么是体能呢,下面是国内一些学者对“体能”概念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1992 年版的《教练员训练指南》指出运动素质又称体能。

认为体能是运动员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的能力。

体能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

这个定义认为体能就是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力。

2000 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其中对“体能”进行了阐述。

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并且认为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构成的。

这个定义认为体能是基本运动能力。

《辞海》将体能定义为,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和运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

袁运平(教育学博士,广州体育学院体育学教授)认为,体能是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形态结构、功能与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贮存与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体育大词典》中认为, 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和运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

体能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体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杨世勇(成都体育学院重竞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等编著的《体能训练学》一书中给体能定义为: 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员体能概念之辨析作者:韩春远王卫星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第06期摘要: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厘清运动员体能的基本概念。

结论表明:1)体能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具体表现,是指人体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为适应不同运动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不同运动中的综合反映,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并且形态、机能和素质又均受健康水平的影响;2)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完成高水平竞技所需要的专项力量体系及其相关素质的综合,具体表现在专项力量的提升、专项形态的塑造、专项能量的储备及相关素质的发展等方面;3)体能训练包括体能训练目标的确立、体能状态的诊断、体能训练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及体能训练效果的检查与评定等方面,具体是指身形塑造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能量代谢训练及养护和康复性训练。

关键词:竞技体能;康复体能;体适能;体能训练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4 )06-0054-05关于体能与体能训练的问题,近年来成为备受热议和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学者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表达了对体能概念的理解。

我国学者主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对体能训练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意在建构体能训练的整体框架。

因此,研究多泛而不深,且专项针对性不足,难以满足各专项体能训练的特殊需求,致使理论研究落后于训练实践。

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外学者们更专注于某一素质或能力的研究,并能从训练实践的需要出发,密切为训练实践服务,如美国的力量训练研究、德国的协调能力训练研究等,但由于他们更多地关注于某一点或面的研究与突破,因而忽视了运动员体能整体性和系统性。

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致使学者们对体能概念的理解仍各抒己见。

因此,在进行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与探索之前,有必要对体能的概念等基本问题加以辨析,进而厘清体能的内涵与外延,明确体能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理论研究和体能训练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有训练总体的设计和思考,也要有专项体能训练点和面的突破。

1 国外学者的体能观体能一词最初形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

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文中能找到和“体能”意义相近的词主要有physical conditioning,physical capacity,physical fitness,Physical performance,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等[1-2]。

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认为,体能就是体适能,包括心肺适能、肌肉适能、柔软度及身体成分等[3]。

而美国体能协会(NSCA)则把体能看成是“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主要从力量训练和其他身体素质训练的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训练原则、训练方法、训练评价等方面的内容[4]。

美国健康体育休闲舞蹈学会把体能作为人体适应能力(简称适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适能是个人运作的能力[1][5],包括身体适能、情绪适能、社会适能、精神适能及文化适能等5个部分[6]。

Hartmann(德国,1995)认为,运动员体能是对运动中能量的供给、转移及利用的整合能力[7]。

1964年,国际体能测试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6大体能测试内容。

此外,拉森提出了运动员10大体能构成要素,即防卫能力、肌力能力、肌爆发力、柔韧性、速度、敏捷性、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和心肺耐力等[8-10]。

2 国内学者的体能观在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能的概念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已逐渐成为倍受关注和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

港澳台学者们多使用“体适能”的概念。

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11]。

在《体育词典》(1984)和《现代汉语新词典》(1992)中,认为[12-13]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由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和人体的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基本活动能力组成。

这种解释指出了体能的本质是机能能力,但忽视了体育活动中的机能能力是指有机体对抗疲劳、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的能力[10]。

《体育运动词典》(2000)中认为[14],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包括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健康水平及运动素质等[14]。

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中认为:体能是竞技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结构之一,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能力的综合,包括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健康及运动素质等[15]。

赵志英等(1999)认为[16]体能是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能力,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

王兴等(1998,2003)认为[17]体能是体力与专项运动能力的统称。

包括广义的体能和狭义的体能[17]。

广义的体能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能力,狭义的体能是指进行各项运动而相应具有的跑、爬、攀、蹬等竞技能力[18]。

熊斗寅(2000)[19]把体能分为大体能和小体能两种。

大体能泛指身体能力,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等;小体能则指在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19]。

王宝成(2002)认为[10],广义的体能由身体结构、身体机能和智力意志3部分组成,包括人的有形能力和无形能力。

其中有形能力指身体能力,无形能力指心智能力。

而狭义的体能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克服疲劳、高质量完成专项训练和比赛的机能能力[10]。

董国珍(1986)认为[20]运动员体能水平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各运动素质训练便自然成为了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6]。

徐本力、柳佰力(1999)等认为[21]体能是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

田麦久和刘大庆等[6][22]在《运动训练学》(2000和2012)中认为: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认为[6][22],在广义的体能包括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狭义的体能通常指运动员的素质水平。

杨世勇等(2002)认为[23]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

袁运平(2002)认为[24],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经训练所获得的形态结构、身体功能及运动素质的综合。

陈月亮(2012)认为[25]体能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对特定专项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此外,军事体能专家们则把体能与军人特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如李之文(2001)认为[26]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而孙学川(2001)[27]则把军事体能界定为军人在各种特殊环境下,为完成各种长时间、大强度和高标准的军事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生物学能力,是一个融生理学、心理学和时间生物学等多学科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素质。

3 实践中对体能概念的界定及其训练可以将上述国内外学者们对体能概念的不同观点简单地归结为6类:1)机能能力论(如Hartmann、《体育辞典》、《体育运动词典》、李之文等);2)专项耐力论(如赵志英等);3)力量素质论(如美国体能协会NSCA);4)大小体能论(如熊斗寅、王兴等、王保成等);5)运动能力综合论(如徐本力、柳伯力、董国珍、田麦久、刘大庆、袁运平、杨世勇、陈月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等);6)生物学综合论(如孙学川等)。

这为全面、系统、正确地理解体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揭示体能概念本质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可以确定:1)从体能的构成要素来看,身体形态是物质基础,身体机能是生理基础,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2)从体能的表现机制来看,体能主要是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3)从体能的专项特点来看,体能具有专项表现的特异性;4)从体能的本质属性来看,体能具有遗传性、适应性、稳定性、可变性、专项性及整体性。

由此,认为,“体能”应从广义的整体性和狭义的专项性2个方面来理解。

3.1 广义的体能概念广义的“体能”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为适应不同运动形式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表现,具体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个方面,并且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均受运动员健康水平的影响。

1)身体形态。

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态。

外部形态特征包括身体的长度、宽度、围度及充实度等,内部形态特征包括心脏的纵横径和肌肉的横截面积等。

身体形态是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物质基础,为人体提供运动的力学条件,具有专项可塑性。

研究表明,当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普遍具有宽肩、厚背、翘臀的共性形态特征[28]。

2)身体机能。

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神经-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系统、免疫系统及骨骼韧带系统等(图1)。

身体机能对运动素质起基础作用,某种运动素质的高低,常由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所决定,如心肺机能相对于耐力素质、快肌纤维相对于快速力量。

同样,身体机能也受运动素质的影响。

由于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状况决定了相应器官系统的机能,身体机能绝大多数指标主要由遗传决定,如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度分别为85.9%和93.4%。

但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身体机能的微小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对体能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也提示科学训练对于运动员体能的重要性[4]。

3)运动素质。

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许多项目中,常常把单一的运动素质作为运动员的体能(如耐力或力量),从而把体能训练局限于单一运动素质训练层面上。

事实上,运动素质的表现是多元的、整体性的。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几乎没有哪项运动只需要某一种运动素质参与,相反常常是2种或2种以上的运动素质共同发挥作用(如网球运动员在步法移动中,既需要灵敏协调能力也需要快速移动的速度能力和急起、急停的快速力量)。

同时,在某一运动素质发展提高的同时,也将对其他运动素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体能系统的整体性质不可能完全以系统要素的性质来解释,然而一旦各体能要素组合成系统,部分组合成整体,体能系统便具有了各要素和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