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几个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运动学和动力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原理。

本文将探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学分支,它关注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

运动学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和轨迹,在不考虑外部力的情况下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变化,通常用Δx表示。

位移的大小和方向与路径有关,是一个矢量量。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通常用v表示。

速度可正可负,正表示正向运动,负表示反向运动。

平均速度的定义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瞬时速度则是极限过程中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通常用a表示。

加速度也可正可负,正表示加速运动,负表示减速运动。

平均加速度的定义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瞬时加速度则是极限过程中的加速度。

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中作用力和物体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它关注物体所受的力以及这些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动力学通过牛顿定律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并研究力的产生和作用。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受力为零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它可以表达为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说明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

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区别尽管运动学和动力学都研究物体的运动,但它们关注的角度和内容有所不同。

1. 角度不同:运动学主要从物体自身的运动状态出发,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几何性质;动力学则主要从力的作用和物体所受的力的影响出发,研究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情况。

运动学基础概念

运动学基础概念

运动学基础概念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涉及到描述、分析和预测物体在空间中随时间变化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础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一、物体的位置物体的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我们通常使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使用x、y和z轴来分别表示物体在水平、垂直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而在极坐标系中,我们使用极径和极角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物体的位移物体的位移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可以用矢量来表示,其大小为两个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则是从起始位置指向终点位置的方向。

位移是与路径无关的物理量,只与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

三、物体的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在运动学中,速度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两种。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间隔的比值。

速度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四、物体的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所发生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分为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两种。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变化率,而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间隔的比值。

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五、匀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学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保持恒定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0。

其物体位移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即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六、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保持恒定的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呈等幅线性变化,位移随时间呈二次函数变化。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可以通过位移、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物体的运动规律,如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一半的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

运动学基本概念解析

运动学基本概念解析

运动学基本概念解析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运动规律。

了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过程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解析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质点质点是运动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被看作一个质点,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位置。

质点在运动学中被用来简化问题,便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位移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用Δr表示。

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位移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位移的大小是物体运动的距离。

三、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用v表示。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大小是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

在运动学中,速度用来描述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

四、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

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大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的方向是速度的变化方向。

加速度可以为正,表示物体的速度增加;也可以为负,表示物体的速度减小。

五、运动的基本规律1.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

3.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受重力作用,在无阻力的情况下垂直下落。

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g,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

综上所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描述和解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揭示运动的规律和特性。

运动学的应用广泛,不仅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还在其他领域如机械工程、运输、体育科学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运动学知识总结

运动学知识总结

运动学知识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下面是运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总结:运动的基本概念- 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来计算。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来计算。

-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来计算。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公式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来计算。

运动的描述- 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

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

-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定一致。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定一致。

-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恒定。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恒定。

-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保持恒定,速度会变化。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保持恒定,速度会变化。

运动的图像表示- 位置-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置,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从而得到运动的轨迹。

位置-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置,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从而得到运动的轨迹。

- 速度-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速度-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可以通过连接点来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利用运动学方程求解问题- 位移-时间关系:根据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求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时间关系:根据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求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 运动学的定义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运动原因和运动过程。

它不考虑物体的具体形态和内部结构,而主要关心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规律。

2. 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位置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坐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置变化的速率,而加速度则是速度变化的速率。

3.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在运动学中,相对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绝对运动则是该物体在绝对参考系中的运动。

4. 相对参考系和绝对参考系相对参考系是以一个物体为参照,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而绝对参考系是以绝对空间或绝对时间为参照,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2. 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加速度不为零。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绕着固定轴线做圆周运动。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2. 弹性碰撞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碰撞而不损失动能,其碰撞规律可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描述。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规定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对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能量和动量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成正比;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高度和引力势能相关。

2. 动量动量是一个物体运动时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运动学概论

运动学概论

运动学概论一、引言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物体的运动,了解运动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平动和转动运动学将运动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种基本类型。

平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转动是指物体绕着固定轴线旋转运动。

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参数。

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率。

三、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的速度保持不变,我们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 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速度和时间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s=vt,$v=\\frac{s}{t}$,a=0。

3. 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 定义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随时间匀速增加或减少。

2. 公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s=v_0t+\\frac{1}{2}at^2$,v=v0+at。

3. 图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五、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运动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在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运动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现代工程学等领域中,运动学的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主要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下面是运动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在一维直线运动中,位移可以表示为∆x=x2-x1,其中x1表示物体的起始位置,x2表示物体的结束位置。

1.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它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v=∆x/∆t。

速度可以用向量表示,包括大小和方向。

1.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它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a=∆v/∆t。

加速度可以是正的(加速运动)、负的(减速运动)或者零(匀速运动)。

2. 运动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动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2.1 汽车运动的分析运动学可以用来分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

这些数据对于设计安全的交通系统和汽车非常重要。

例如,在设计高速公路时,可以通过运动学分析决定最大的匝道半径和坡度。

2.2 医学运动分析运动学在医学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分析人类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

例如,在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可以使用运动学来评估患者肌肉的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以确定康复和治疗方案。

2.3 机械系统分析运动学可以用来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

例如,可以用运动学来研究机械装置的移动、跳跃、摆动和旋转等动作,以确定机械系统性能的强度和稳定性。

3. 结论运动学是物理学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支。

它可以用来分析人类运动过程,从而为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运动学在现代交通系统和机械商业领域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因此,熟练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成为当今物理学,机械工程和医学领域中工作者的必备技能。

运动学与力学

运动学与力学

运动学与力学运动学和力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它们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规律,但在侧重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它们的定义、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介绍运动学和力学的相关内容。

一、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主要关注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因素。

它不涉及物体受力的情况,只研究运动本身的规律。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 位移:位移是物体位置变化的描述,用矢量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并带有方向。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用矢量表示。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而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值。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矢量表示。

平均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而瞬时加速度则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值。

运动学通过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推导出运动过程中的规律。

二、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学科,旨在分析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力学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

1. 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平衡状态要求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在静力学中,我们研究物体的支持力、摩擦力和弹力等力的作用情况。

2.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牛顿三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它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惯性定律表明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影响。

动量定律指出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动量是物体质量与速度之积,是一个矢量量。

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受到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学通过应用力的概念和牛顿三定律等原理,可以解释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进一步预测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状态。

三、应用运动学和力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轨迹:运动质点通过的路线叫做质点 轨迹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曲线的 叫做 .
南宁二中凤岭校区作息时间表 节 次 时 间 备 注
早起床
6:40--
公寓开门6:40
早 早
操 餐
6:50-7:05-7:40--8:20
8:30--9:10
公寓关门7:35
第一节
第二节
眼操、课间活动
时 间 与 时刻
三、质点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可以忽略,可以不考虑地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本身 的大小和形状是次要因素可忽略)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随着纬度的不同,地球表面的转动情况不同,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
三、质点
有时,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 或者差别小到可以忽略,此时,我们研究一点 的运动可以代表物体上所有的点。
运动 与 参考系
一、常见的运动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各式各样运动着 的物体。
一、常见的运动
一、常见的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 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二 参考系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时,又总是相对 其它物体而言,即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假定为不动) 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
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 (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 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 原则选取) (一般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选取地面为 参考系)
例题: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 有一句歌词:“小小竹 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 岸走”,问:“竹排江 中游”和“青山两岸走” 分别是以什么做为参考 系的?
小结:
• • • • • • 参考系——运动的相对性; 质点——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 时刻与时间间隔——质点运动情况的描述量; 位移——质点位置的变化;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机械运动的常见形式. 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位移、力、速度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 向的物理量。如:温度、质量、时间、密度……
物理学家海森堡说:“为了理解 现象,首要条件是引入适当的概念, 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通过对质点的认识,掌握物理学中 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
2、理解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明确描述机械运动必 须选取参考系。 3、理解参考系选取的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不同 4、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5、理解距离与位移的概念及其区别 6、了解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问题1〗对“某人走了1km的路”,甲认为这1km
指的是位移,乙则认为这1km指的是路程,根据你自
己的理解,对甲、乙的说法作一评述。
〖问题2〗一条小船在广阔的湖面航行,开始向东
行驶了20km,接着向西行驶8km,再又向北航行了
16km,求小船在此过程中的位移和所走的路程。
课堂练习
AC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 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 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3.在公路上向左匀速运动的汽车,经过一棵 果树时,恰有树上一个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 下图为运动的轨迹,在地面上观察到的运动 A 轨迹是_____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观察到果 D 子的运动轨迹是______
A
B
C
D
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5m
O
X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 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 直线坐标系。
研究飞机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 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需要 考虑它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吗?
研究飞机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 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可以 用一个小点代替这个“庞大”的飞机
①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位移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 ③质点在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其 他情况下位移大小要小于路程。 ④路程与位移在国际单位制中有相同的单位:米(m)
矢量与标量
•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例如:位移 •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例如:路程、 时间、质量、温度等
小结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 要因素,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2、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是,实际选取参考系的时候,需要考虑 到使运动的尽可能简单。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取地面或相对于 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作参考系比较方便。
一个物体能否视为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际物体在下列两 种情况下都可简化为质点: (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时间与时刻
请讨论下列情形中涉及的是什么概念?
物理中经常出现的说法: ①第2秒初、第3秒末、开始运动时……
②第2秒内、前3秒中、开始运动至静止时……
在国际单位制(SI制)中,时间和时刻的单位:秒(s)
时间与时刻
• 时刻是描述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的,时间间 隔是描述同一事件所发生的过程持续的 •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 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在数轴上用一段线段来 表示
长度的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 用符号“m”表示 • 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兆米(Mm)、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海里(1852米) 、英里(1609米) • 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还有尺、寸、丈等。它 们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米=3(尺)=30(寸)=0.3(丈) • 在天文学中常用“光年”来做长度单位,它 是真空状态下光1年所走过的距离,也因此 被称为光年。1光年=9.04653×1012km
因为飞机的大小与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影响 很小,可忽略不计 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用一个小 点代替物体 这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三、质点
研究列车从广州开往北京和列车通过一座桥梁时,什么 情况下需要考虑列车的长度,什么时候不需要?为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研究列车从广州开往北京可以不考虑列车的长度! 研究列车通过一座桥梁时,需要考虑列车的长度!
2、下列情况中可视为质点的是 B A、研究一端固定并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时 B、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月球 C、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时 D、研究火车经过桥梁时
巩固练习
D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B、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是最理想的参考系 C、不选定参考系,有时也可以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 D、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有不同的观 察结果 4、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行驶的汽车,甲车内的人看见窗 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 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D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同时向西运动
“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
“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考系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 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个小 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飞虫,敏捷地把它抓 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 飞行员能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B ) A、飞行员反应快 B、子弹相对飞行员是静止的 C、子弹已经飞行的没劲了 D、飞行员有手劲
我国是文明古国,对运动早就有研究.早在 汉代成书的《尚书纬· 考灵曜》中就有这样 的记载:“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 人在大舟中,闭牖(窗户)而坐,舟行而人不 觉也。”
二、参考系
对 面 的 老 伯 看 过 来
对面的伯伯看到女孩是静止的,那么路边的人看到的情 况又是怎样的呢?
二、参考系
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 情况一般不同
课堂练习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BC ) A. 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1 min内有60个时刻
课堂练习
一支300m长的队伍,以1m/s的速度行 军,通讯员从队尾以3m/s的速度赶到 队首,并立即以原速率返回队尾,求 通讯员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
45 14
43
• 北京 → 重庆
• (1)飞机
• (2)火车 • (3)先火车,再乘船
⑴ 不同点? ⑵共同点?
轨迹不相同, 位置变化相同
路程与位移
路程与位移
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 ;
请讨论下列情形中涉及的是什么概念?
3.路程与位移的比较
如果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或者差异相对于 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时,我们也可以将物体简化 为一个集中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质点)。
例题:
巩固练习
1、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质量很小的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 B、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C、体积很小的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D、同一物体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时间计量
• 法定计时单位 :秒、分、时、(日)、年 • 常用时间单位 :刻 周 季度 • 时间的测量:
59 57 26 55 24 53 22 51 20 49 18 47 16 28
13 12 11 10 9
0
14 0 1
31
2
2 33 4 35 6 37 8 39 10 41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