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计算公式
2022个体工商户怎么交税

2022个体工商户怎么交税一、个体户的纳税义务。
个体工商户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
个体户应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正确建立账簿,准确进行核算。
对账证健全、核算准确的个体户,税务部门对其实行查账征收,对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个体户,税务部门对其实行定期定额征收,具有一定情形的个体户,税务部门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实行核定征收。
二、个体户纳税标准。
1、销售商品的缴纳3%增值税,提供服务的缴纳5%营业税。
2、同时按缴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之和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3、还有就是缴纳2%左右的个人所得税了。
4、如果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是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也免征。
三、2022年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1、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成本、损失)后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3、应交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公式:应纳税额二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4、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对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个体户的定期定额纳税。
税务部门对个体户一般都实行定期定额办法执行,也就是按区域、地段、面积、设备等核定给你一个月应缴纳税款的额度。
开具发票金额小于定额的,按定额缴纳税收,开具发票超过定额的,超过部分按规定补缴税款。
如果达不到增值税起征点的(月销售额5000—20220元,各省有所不同),可以免征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餐饮行业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餐饮⾏业个体⼯商户个⼈所得税如何计算个⼈所得税是对个⼈进⾏计算并且缴纳的税费。
个⼈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也包括⾮居民纳税义务⼈。
对纳税义务⼈的收⼊计算个⼈所得税的税种。
下⾯就由店铺⼩编为⼤家整理有关资料,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餐饮⾏业个体⼯商户个⼈所得税如何计算个体⼯商户的⽣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和除数1不超过5000元的502超过5000元⾄10000元的部分102503超过10000元⾄30000元的部分2012504超过30000元⾄50000元的部分3042505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6750需要缴纳的其他税⽬(1)⾸先是按营业额*5%计算缴纳营业税,(2)以营业税为基数缴纳的7%城建税;(3)以营业税为基数缴纳的3%教育费附加;(4)以营业税为基数缴纳的2%地⽅教育费附加;2.⾄于你的餐馆营业额的多少,如果税局发现你店每⽉的营业额与你所申报的数额相差较⼤,税局会根据你店员⼯的多少,客流量多少,每天购原材料的情况,厨师配备,帐本记录,微服私访等⼿段确定你店的营业额度,他们是有这个权⼒的。
餐饮⾏业是靠服务⽽获得收⼊的⾏业,虽然不是⼈⼈都要做财务,但是作为⼀个餐饮企业的职业餐饮⼈,掌握⼀定的财务会计知识,例如餐饮业营业税计算⽅法,有益⽆害,中国吃⽹餐饮资料库为您介绍餐饮业营业税计算⽅法:餐饮业涉及税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个⼈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营业税1、计税依据:根据《中华⼈民共和国营业税暂⾏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餐饮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收⼊额,是为经营餐饮业向顾客收取的各项费⽤,包括餐位费、烟酒和饮料收费及餐饮业的其他各项收费。
2、计算公式: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收⼊额×营业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
税率分别为7%、5%、1%.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税税额×税率。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人以其全部或部分财产为经营资本,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承担责任的经济实体,是一种非公司及非企业组织形式。
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是其经营所得的税收,下面将详细介绍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1.确定纳税人身份: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的纳税人身份一般是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本人。
对于授权他人经营的情况,纳税人应当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确定是否需要对其经营所得进行纳税。
2.确定所得额:个体工商户的所得额是指其从经营活动中实际取得的收入与合理支出之差额。
所得额的计算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计算经营活动的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经营收入;二是计算合理支出,包括必要的生产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税前扣除项目等。
合理支出需要符合税法规定以及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
3.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计算一般采用简化的计税方法,即直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适用税率是指根据所得额确定的税率;速算扣除数是根据所得额和适用税率来确定的固定数值。
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可以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
4.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需要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个体工商户在每个纳税期限到期前应根据所得额的计算结果自行办理纳税申报,并根据税务机关的规定履行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具体应根据个体工商户自身的情况和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
总结起来,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确定纳税人身份、确定所得额、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和缴纳个人所得税等步骤。
个体工商户在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时应遵循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并根据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1、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2、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公式:其应缴个人所得税=工薪收入-个人缴纳的四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税率-速算扣除数下面举例说明:某员工10月份工资为16000元,个人缴纳的四险一金金额为3680元应纳税所得额=16000-3680-3500=8820应缴个人所得税=8820*20%-555=12093、个体工商户纳税起征点增值税:销售货物的为月销售额2000—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为月销售额1500—3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150—200元。
营业税:1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额5000元。
2按次纳税的,每次日营业额100元。
注: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只限于个人。
个人所得税1单项带征率征收:应纳所得税额=销售额或营业额×带征率单项带征率:专营农副产品含粮、油、肉、禽、蛋,不含水果、水产为0.5%;专营黄沙、石子、砖瓦、石灰的为0.5%;专营烟、糖、杂货的为1%;专营复合饲料的为1%;专营水果、水产的为2%;专营卤味、熟食的为2%;租柜经营的为3%;专营鲜花的为6%;专营西菜、西式点心、咖啡类的为6%;专营酒吧的为8%;专营出租汽车的为6%;专营汽车拖拉机货运业的为6%;专营水上运输业的为4%专营装卸、搬运的为4%;承接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业务的为2%;专营美容、烫发的为7%;专营电子游戏机的为12%;对纳入中介机构管理的个体经纪人的,为佣金收入的8%。
2综合带征率征收:应纳所得税额=销售额或营业额×带征率-速算扣除数3纯益率征收:应纳所得税额=销售额或营业额×纯益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对专营饭菜、点心类的个体工商户,采用核定纯益率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纯益率为营业额的22%。
4查帐征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对按税务机关要求设置帐簿,帐目清楚,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齐全,核算规范,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个体工商户,经主管税务机关审定可按查帐征收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
最新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最新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的相关税法规定不仅适用于个体工商户,也适用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
下面内容由店铺为您整理了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在新个税法中最直接的改变,应当数起征点和税率的改变了。
在新税法中,个体工商户的起征点由24000元/年(2000元/月),调整到42000元/年(3500元/月)一、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二、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定,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包括: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及损失包括: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损失是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具体如下:1、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是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等直接材料和发生的商品进价成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差旅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低值易耗品等以及支付给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工资。
2、销售费用是指个体户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销售服务费用以及其他销售费用。
3、管理费用是指个体户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劳动保险费、咨询费、诉讼费、审计费、土地使用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无法收回的账款(坏账损失)、业务招待费、缴纳的税金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个人所得税税率如何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率如何计算一、个人所得税怎么样何计算领工资,得上税,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实,对于个人所得税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个小九九,希望对纳税金额能够算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t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5800元-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1044元-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3%-速算扣除数0元=37.68元。
附: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如下: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2.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105元;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555元;4.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1005元;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6.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5505元;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3505元。
二、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一、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二、什么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英国是开征个人所得税较早的国家,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到了1874年才成为英国一个固定的税种。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经营所得个税计算公式

经营所得个税计算公式一、个税的背景介绍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所得,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缴纳的税款。
而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经营所得是个体经营活动所得到的纯收入,需要根据相关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经营所得的计算方法个体经营者的经营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税务机关规定的计算公式来确定的。
在我国,经营所得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1. 季度计税方法:季度计税方法是指将纳税年度划分为若干个季度,每季度结算一次个人所得税。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营业收入 - 成本费用 - 5000元(起征点)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其中,税率根据不同的应纳税所得额区间而有所变化。
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计算而设置的固定值。
假设某个体经营者的某个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0000元,成本费用为3000元,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季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是(10000 - 3000 - 5000 = 2000元),根据税率表,找到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就可以算出该季度应纳税额。
2. 年度汇算方法:年度汇算方法是指将纳税年度的经营所得作为一个整体,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进行汇算。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全年的经营收入 - 累计全年的成本费用 - 累计全年的减免税项目 - 5000元(起征点)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累计全年已预缴个人所得税使用年度汇算方法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需要将纳税年度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后再进行计算。
三、经营所得个税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个体经营者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由国家税务机关依法规定。
一般来说,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与应纳税所得额相关,通常是根据收入水平高低来设定的。
以当前个体工商户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例:收入在0-1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收入在15000-3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0元;收入在30000-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4050元;收入在60000-1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6550元;收入在100000-15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10050元;收入在150000元以上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14750元。
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人经营所得税怎么算法律分析:一、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1、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投资者的费用扣除标准为42000元/年(3500元/月)。
投资者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二、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规定,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包括: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个人所得税(含个体工商户)计算公式(起征点3500元)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说明
1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月
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
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
薪金所得。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的部分
45
13,505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说明
1
不超过15,000元的
不超过14,250元的
5 0 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
2 超过15,000元到30,000元的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
10
750
部分 部分
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
租经营所得。
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
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20
3,75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30
9,75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9,750元的部分 35 14,750
(三)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说明
1
不超过20,000元的
不超过16,000元的
20
1、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
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
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2
超过20,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
超过16,000元至37,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7,000元的部分
40
7,000
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中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某些个人所得收入采用税后收入的概念,比如支付税后多少多少金额。
这时,需要将税后的收入按一定公式换算为应税所得,然后再按照一般方法计算应交的税款。
否则,将导致税款的少征。
这里,在换算为应税所得过程中需要适用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不能按照含税级距的税率表来套用,必须使用不含税级距的税率表。
这就是不含税级距税率表产生的原因。
这里的不含税级距指的是“税后收入”级距。
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实际上两个税率表是一回事,只是将含税级距税率表中的应税所得,按照数学方法,换算为不含税级距税率表中的税后收入,以方便对税后收入进行征税的计算工作,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