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届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语文答案

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2.A3.B4.B5.①东汉以前,“火耕水耨”为其主要耕作方式;②东汉时期,开始精耕细作,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种植;③唐朝,改进后的曲辕犁用于耕作能够节省人力,有效利用畜力,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法;④宋代,复种技术较为成熟,圩田盛行于江南,占城稻此时在江南普遍种植。
(每点2分,梳理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必须有时间节点,少一处扣1分)6.C【解析】7.D8.①“最细小的东西”表面上是指月光下,南希(“我”)看见的院里的微不足道的东西—草坪椅、柳树、晾衣绳、牵牛花、栅栏和敞开的院门甚至晾衣绳上的衣夹等;实质上是指“我”透过生活的表面看见的不易被发觉的不如意,如友情的缺失、潜在的孤独、潦倒迷茫等;②“我可以看见”暗示了南希(“我”)敏感、寂寞、无助、焦虑的内心状态。
(第①点3分,其中表面含意1分,深层含意2分;第②点2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示例)①情节设置简单。
小说主体只是截取生活的一个场景,既不追求情节的起伏与连贯,也不对细节进行深入的展开。
②人物塑造手法简单。
人物都是白描式轮廓,如“我”和山姆只有简单的对话与行为,克里夫只是在睡觉。
③语言简洁。
叙述语言平淡冷静,少修饰语,人物对话多用短句。
④揭示主题方式简约。
没有体现作者观点的阐释性文字,而是通过留白与暗示揭示人物的空虚与迷茫、敏感与脆弱。
(答出三条即可,每条2分。
意思对即可)10.BFH11.B12.D13.(1)现在你在我的门下当学生,还没有多少时间,就多次怨恨抱怨。
(“女”“曾未浃时”“憾”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现在我接受夫子的礼仪教化(学问)渐渐加深,再依靠和你们在一起互相探讨而使学问有所长进。
(“被”“寖”“二三子”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示例)相同点:①都强调要靠内在修道;②都认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2012届八校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湖北省八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C(A蓬—篷;B 焕—涣,解.jiè;D靡.mǐ)2. D(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 C(A成分残缺,“等”后加“问题”;B语序不当,“心灵的慰藉”与“生活的便利”位置互换;D搭配不当,“提高”改为“觉醒”或“增强”)4.A(③①⑥⑤范围由大至小,由“世界”而“人间”,然后是“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最后才到大小三十六峰。
②是对前面的小结)5.A(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温顺世故的袭人,忍辱吞声的尤二姐)6.B.(“中”,应该解释为“符合”。
课内《劝学》有“其曲中规”可作参考)7.C.(①句是杨达卿先生对“为善施义”的思想认识,不属于“言行”;④句是“为善施义”所产生的社会效果;⑥是社会名流对杨达卿先生的赞颂,不是“直接”而是“间接”表现其“为善施义”的)8.D.(A“父子夫妇相食”于文无据;B“无偿供给了饥民粮食”不对,应是让饥民种树,再提供粮食,使其有自食其力的感觉。
C《万木图》不是阮德柔绘制的,是他命画工绘制的)9.(1)当时,杨达卿先生家储藏了很多粮食,将打开粮仓救济饥民,(他)指着某座山对饥民喊话说……(“发”“振”“号于众”各1分,句意正确1分)(2)当时的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杨先生的行为很高尚,命令画工绘制了《万木图》并上表(奏报给朝廷)。
(“高”“工/作”“图/表”各1分,句意正确1分)10.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九处停顿,每三处1分)11.(1)孟诗语言平淡,但内涵丰富。
这几句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寻常景象,(2分)描绘出傍晚归来的村人的安闲从容,以及自然界景物的静谧优美,蕴涵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惆怅,渗透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分)(2)结构上:点题,以“重阳”点明题目中的“秋”字;首尾照应,以相约“共醉重阳”与诗歌开头四句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以至登高相望等内容相呼应。
2024届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江和黄河虽然同为中华文化的母亲河,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但从夏商周到西晋末,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长江流域。
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历次兵燹带来大规模北人南迁,而相对安定的长江流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优越的自然条件日益凸显。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皆具水热条件,故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而长江流域拥有更丰沛的水热资源。
但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这一文明初始阶段的气候条件下,中国先民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更适合开发北方黄河流域。
在全新世中期,全球气候变暖,长江、黄河流域较之现在更加温暖湿润。
黄河流域森林密布,受低温和干旱的威胁较轻;而气候炎热潮湿的长江流域则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
这种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在进入青铜时代后仍长期延续,直至铁质农具产生及其后一系列灌溉排水工具的出现、防洪手段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长江流域的水热优势才逐渐彰显。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农业生产重心的转变过程中,近5000年来的中国气候总体向干冷演变,这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趋向脆弱,而长江流域则变得更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开发。
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总体而言,在当时及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长江流域铁农具的推广和兴修水利工程的力度仍不及黄河流域,“火耕水耨”仍是南方水稻耕作的主要方式。
湖北八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湖北八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新高考新题目2009-04-20 09195cc149a20100culq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D(A讣fù 告,B天遂suì人愿,C发轫rèn)2.C(A和—合,事—世;B齐—其,曲—屈 D急—及,至—致)3.A(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
B首首先。
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
指居第一位。
引申为最好的。
C绝断;缕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D比喻达到最好的标准。
)4.B(A项删去“原因是”C项“不仅”与“女儿”互换位置 D项“走高”后加“的态势”)5.C(分号改为逗号)二、(12分,每小题3分)6.A(A据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三句话可概括出;B据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戏曲的市场化道路要使其进入良性的发展,要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不可理解为片面地“将演员和剧团抛向市场,任其生灭”;C“彻底”不对,原文说的是“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的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D据第二段,应是社会的变迁使得戏曲呈现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不能说中国戏曲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让戏曲呈现出这一趋势。
)7.C(中国戏曲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并非“没有剧种走向消亡甚至衰落”,这不符合史实,原文也未提供此信息。
)8.D(D见原文倒数第二段;A“实现了”“完成了”不当,第三段是说中国戏曲“实现着……”,“实现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是戏曲……的目标”;B充分条件不当,第四段说的是“要求中国戏曲在摆脱了传统束缚之后,能够创造山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C“只是传统的”不对,中国戏曲是传统文化,也是当代艺术。
)9.B(A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第一段只是说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B见原文第三段;C“博物馆艺术”并非没有其存在的价值;D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有误。
)三、(9分,每小题3分)10.B(“才”在这里是形容词,有才能,有本领)11.D(①发生在所设想的美好的上古时代。
2014届高三八校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D(A.菲fěi B.嗔chēn C.恓惶xī)2.B(A.流弊C.融洽D.尺牍)3.C(积雪厚重)4.D(A.“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应为“寄托者、助跑者和实现者”。
B.“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作用”。
C.“这一战争”与“如果”互换,在“这”加一个“把”字。
)5.D(表现出哈姆莱特内心矛盾的一面。
)6.B(A.“由表人的语素”不是所有的都由表人的语素;后面列举错误。
C.“从语音特征角度”错;D.“都具有”错。
)7.D(A.“首要选择”错;B.应为“借喻”;C.“完全创新”为“类推”。
)8.C(“不受语言内部因素制约”错,依据“除了有赖于语言发展规律和交际实际需要之外”)9.C(同“讼”,指责)10.B(①做事不循旧例③古代朋友之间的道义⑥冯恩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11.B是冯恩因直言被抓入狱12.翻译:(1)(冯恩)出京慰劳两广总督王守仁,于是带上见面礼拜师成为他的弟子。
(劳、贽、句意各1分)(2)于是削去王时中的官职,而冯恩最终判处死罪。
(褫、论、句意各1分)(3)以前所引用的法律,情与法都不相符,应按奏事不实的法律,让他缴钱赎罪复职,皇帝不同意。
(丽、输赎、句意各1分)13.断句恩上言:人臣进言甚难,明诏令直谏,又诋之为邪徒,安所适从哉?此非陛下意,必左右奸佞欲信其说者阴抵之耳。
今世风日下,以缄默为老成,以謇谔为矫激,已难乎其忠直矣。
译文:冯恩上言说:人臣进言很难,皇上诏书要求直言进谏,又指责他们是奸邪之徒,大臣们依从什么呢?这不是陛下的意思,一定是左右小人想宣扬他们的意见而暗自诋毁。
当今世风日下,都以缄默不言为老成,以正直敢言为偏激,忠诚正直太难了。
14.(1)意象叠加、寓情于景、烘托、视听结合(2分,任答两种),通过落日、断鸿、远路、西风、长笛、高楼六种景物的组合,渲染出一直凄清悠远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迷惘悲凉的感情(2分)。
(2)通过濯足、断鸿等处,抒发了诗人因多年为官,仕途坎坷,万里飘零,而自然生发出对乡土的怀念之情(2分);通过黄粱一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虽然看清官场险恶,希望回归田园,但功业未竟,道义未行,欲退不甘,还是无可奈何地留在官场的矛盾痛苦的心情(2分)。
2024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在关注自我中修炼,于融入时实现价值
不可否认,当代大部分年轻人更关注自我成长,许多人往往会选择与热闹喧嚣隔离,主动去往一个偏僻的角落,修心修身,让自己的思想成熟,让自我茁壮成长。然而,远方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我,更应该主动投入轰轰烈烈的生活,融入社会,怀抱一团热情,克勤克俭,让自己服务社会,让自我实现价值。
二是看到自身价值,学会自我肯定,不因落后就自我否定或者焦虑内耗。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光芒,不要被他人的光环所迷惑,也不要被社会的定义所束缚。每个人的花期不一样,不必焦虑有人比自己提前拥有,找到那个真实的自我,战胜内心的怀疑,以勇气和决心,迈向自我期许的模样。
立意围绕以上两点展开即可。如以下示例:
找到自身价值,看到自身进步
但是,作为个体的人毕竟是集体的一份子,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独立的个体,必须放到社会的熔炉中去淬炼、摔打,才能变得更强大。王阳明就明白这个道理,他龙场所悟之道就包括一点——“在事上磨”。所谓在事上磨,就是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与社会相碰撞,与集体相融合,在碰撞与融合中,把自己这块“真金”,放在火中熔炼,从而矫正认知、提升能力、丰富经验。王阳明正是这样做的,他于龙场悟道后,扫荡江西盗寇,平定宁王之乱,在尘世的喧嚣中,让自己的才干得到提升和验证。
花开各有期,节奏各不同
不要因他人的成功而忽视自己的进步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拥有自己的故事和光芒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道分子是知识的搬运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包装别人的东西,能在不同的语境里进行知识的交换,但无法像真正的知识分子那样进行系统性地开创新知识生产。当ChatGPT变得更智能,知识搬运工的时代将逐渐落幕,知识分子的独有特质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湖北省八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 八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单项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单项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敞蓬车 暴殄天物 咯.血(k ǎ) 追本溯.源(s ù) B .渡难关 焕然冰释 押解.(xi è) 转弯抹.角(m ò) C .文绉绉 漠不关心 愤慨.(k ǎi ) 令人咋.舌(z é) D .协奏曲 开门揖盗 翘.首(qi áo ) 望风披靡.(m 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平易近人....。
欣赏他的文章有时候像在听一位耄耋老人轻声诉说着他曾经历的往事,很多时候思绪也会不由自主地融入他诉说的那些过去的事情。
B .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限购、限贷等系列调控政策,有关专家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使房地产投机者销声匿迹....,住宅将回归居住本性。
C .由湖北艺术家主创的民族舞蹈《追爱》以优美动听的歌声和杂技化的舞蹈动作,完整地演绎了少数民族的婚俗,既风情万种,又妙趣横生....、惊险不断,迷醉了不少观众。
D .NBA 联盟最大的两家广告赞助商计划将赞助NBA 的10亿美金投向NFL 联盟和大学篮球联赛,果真如此,NBA 联盟将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近日,北京市消协对首都各大商场的休闲裤进行随机抽检。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器物与辞赋之间的关系极为亲密。
《文心雕龙·诠赋》谓赋“铺采搞文,体物写志”,赋是“体物”文学的代表,敏锐地反映物质文化。
再者,人们在日常使用的器物上进行辞赋创作,雅趣所至,多有题咏。
皇甫谧《三都赋序》认为赋“文必极美”“辞必尽丽”,器物与辞赋的联姻,是“物之魅”与“文之美”的结缘。
辞赋中的器物与器物上的辞赋共同构成了辞赋与器物之间的关系,其最终表现形式仍是文学作品。
曹丕《典论·论文》曰“诗赋欲丽”,刘熙载《艺概·赋概》曰“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因为赋在修辞上的鲜明优势,与器物相关的作品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追根溯源,敷陈器物材料。
枚乘的《七发》有一节专写音乐,重心落在“琴”上,古人以桐木为琴,选材是制琴的第一步,接着再进入到演奏的阶段。
琴在汉代极受贵族、文人士大夫喜爱,桓谭《新论·琴道篇》说“八音之中,惟丝最密,而琴为之首”;而由蔡邕焦尾琴的典故,既可见选材之难,又可见蔡邕精于琴道。
琴是士人言志的重要器物,嵇康《琴赋》甚至认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他们都重视书写制作乐器的材料的生长环境,至于其他器物题材赋也多如此。
二是曲尽其妙,提升器物品格。
唐代李德裕曾作《画桐华凤扇赋》,序曰:“成都夹岷江,矶岸多植紫桐。
每至春暮,有灵禽五色,来集桐华,以饮朝露。
及华落,则烟飞雨散,不知其所。
往有名工,绩于素扇,以赉稚子,余因作小赋,书于扇上。
”赋以扇为描写对象,而扇上有鸟,全文先写鸟之高洁,既而针对班婕妤《团扇诗》的哀怨,作者认为扇用以消暑,而不去做女性的道具,与班氏哀怨天凉“弃捐箧筒中,恩情中道绝”不同的是,作者说,“虽清秋之已至,常爱玩而忘餐”,扇有了更高的价值,其品格得以升华。
唐时张九龄《白羽扇赋》,以“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作结;元代赵孟頫《纨扇赋》曰“苟行藏之任道,愿俟时乎安之”,都已脱离宫怨,注入沉雄之气,在反复铺排中,烘托、抬升器物的气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八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鄂南高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孝感高中荆州中学命题学校:鄂南高中命题人:胡金辉李慕云审题人:黄志明考试时间:2011年3月24日上午:9:00—11:30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扑棱./棱.角悬揣./挣揣.更.张/更.事踏莎.行/蒙娜丽莎.B.蹉.跌/蹉.跎稽.首/稽.查孱.头/孱.弱披靡./靡.靡之音C. 佝偻./伛偻.连累./累.计服.从/一服.药下乘./千乘.之国D.弄.权/弄.堂投奔./奔.袭给.予/给.力重.听/重.峦叠嶂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不济不记前嫌勉励勉力工作B.工夫喝功夫茶推脱推托责任C.暗然黯然失色时势时事造人D.笼头关水龙头优美景色幽美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凯普莱特叹息道:“这些死的惨象就像惊心动魄....的钟声,警告风烛残年的我,快要不久于人世了。
”B.近来,网上对解救乞讨儿童的事情议论纷纷。
郑渊洁提出要制定法律严禁儿童乞讨,违者严惩;有的主张依靠网络的力量,我莫衷一是....。
C.舒曼在早年似乎是肖邦在音乐上的同道,但人到中年后,终于没能摆脱德奥根深蒂固的交响乐传统的强大吸引力,拼命在言不及义....的交响乐语言漩涡中挣扎。
D.海岸公司表示,新趸船的到位,将使五通码头为虎添翼....,为码头的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不仅使码头的保障能力提升一倍以上,还将为航班的增开奠定坚实基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昨日,武汉市教育局端出新学年“大礼包”。
今年拟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并重点解决儿园入园难,让更多的孩子上公办幼儿园,上好幼儿园。
B.今年春晚,“旭日阳刚”组合的一曲《春光里》让无数人泪流满面。
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建起城市的高楼大厦,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却无法享受同我们一样的平等待遇。
C.在不经意中,把这些美丽的方块宇,把平凡事深含的情感,如岁月般在我们的脑海中流过,也许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D.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就是政府在2011年要完成的核心任务。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王锡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公路是一种外部性十分明显的公共物品,不独本地车辆可以通行无阻。
”B.刚刚坐下,是想来点面条,还是米饭?是吃软食,还是硬点?是中餐,还是西餐?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无需乘客操心,上飞机之前,空姐们已经对很多客人的喜好有所了解。
C.什么是语文呢?目前至少有以下几种说法:“语盲文字说”“语盲文学说”“文化说”言语说“语言说”,众说纷纭,各执一端。
D.适之先生的是紧紧地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6-9题。
给房产政策排排队李杰据说,漳州的市民已经开始怨声载道了,说外地投资者炒高了当地的房价,但是这虚火上升的房市,真不是这些辛辛苦苦存点钱,怕被通胀吃了,又没有其他投资渠道的小投资客的错。
那到底是谁的错?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给去年以来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国十条‛‚国五条‛‚新国八条‛等房产政策来排排队。
首先,这些北漂的福建人是在北京的限购令下转到漳州去投资的。
目前的限购范围是‚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这样的限购范围已经让买房的资金集中到像漳州这样的四线、五线城市了,结果当然是推高这些城市的房价。
这颇有点拉别人下水的嫌疑:既然我们大中城市房价都高了,你们四线、五线城市不准独善其身,要死大家一块死,让高房价的虚火烧得更广阔一些吧!既然如此,是否四线、五线城市也要限购呢?那钱就往农村菜地跑了。
农村也限购?那就请取消房市吧,宣告几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在房地产上的失败,让我们回到计划时代的福利分房,大家均贫富。
限购在政策效乘上,暂时控制了有钱人聚集的北京、上海的房价,实际推高了没钱人聚集的中小城市的房价,这公平吗?近期的房产政策中,这是我最不赞成的一项。
相反地,放开市场,在北京、上海开建像英国海德公园旁边的海德公园一号,或像迪拜的那栋会随风360度转的豪宅,同时保证买房人的隐私、安全,高端的投资客就会转向消费这些高端房产,而不会出现一个富人买了88套低端房产的情况。
所以,中低端房产价格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房产的供给结构被扭曲:安全的豪宅缺失,金主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只能跟穷人们抢房子去了。
房产税政策也有类似的问题。
重庆的房产税就是对豪宅开刀,对豪宅的消费征收高额税收。
富人多交点税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们的收入所得税已经交了。
如果觉得他们交的不够,可以提高所得税率,或者加强征收,减少遗漏税,而不是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重复地为自己的财富交税。
或者鼓励他们向陈光标学习裸捐,到处散钱,这样既能帮助落后群体,又能给富人们应有的声誉。
房产税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税‛这个宇。
去年税务总局决定要在来年给大家有效地减税,藏富于民。
但是今年以来,减税的新闻没看到,充斥眼球的都是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以后估计对卖房的差价也得征收资本利得税了。
我很赞成这种观点:请政府在每增加一项税收的同时,减少另一项税收,即使没有还富于民,至少也得保持总体税负的稳定吧。
我给房产税排队的结果是:也是我不赞成的,但是不像对限购令那样毫无保留地反对。
如果国家能保证收上来的税收能真正用于改善民生,而不是仅仅增加了官员们‚寻租‛的资本,而且不增加总体税负,房产税当然还可以是政策选项之一。
但是要满足这些前提条件尚需时日,而且可能时日不短。
所以,到我们能够保证钱的使用效率的时候再开征房产税吧。
所有房产政策中,让我举起两只大拇指赞扬的就是高首付政策。
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有泡沫,而我们知道泡沫是不好的。
最不好的情况是,房产泡沫延伸到银行体系,让银行的贷款来支持、消化房产的泡沫。
经济危机经常伴随着银行危机,而银行危机很多是由于房地产的泡沫破裂所导致的。
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也是如此。
所以,应该给房地产市场跟银行体系建一个防火墙,而这个防火墙就是高首付:首套房子的首付可以是50%,二套的首付可以是60%,三套以上可以是100%。
当首付达到100%,房产市场基本就不关银行的事了。
有了高首付的保护,银行体系要受到损失必须等到房价大跌50%—60%以上,这在中国下跌也只是让银行刚开始损失而已,离重大损失还早。
因而,只要保证了金融体系的安全。
房产市场的涨涨跌跌都只是牵涉到投资人自己的钱,不关别人的事情,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外部性,国家也不需要干预太多。
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银行贷款给不够资质的买房者,近平辈的首付,让银行承担所有的风险,银行又把这些次贷证券化打包,卖给全社会的投资人,进一步把风险向金融体系以外传播。
而这样风险的产生和传播恰恰可以通过高首付来消除。
另外,让我举一个大拇指的政策是合理的利率和汇率政策。
提高存款利率;让大家存款不被通胀侵蚀,减少大家恐慌性投资的冲动;提高贷款利率,加大房贷的资金成本。
这不仅对压低房价有作用,对全社会的通胀管理也很有好处。
(选自(南方周末》2011.2.24,有删节)6.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反对房产限购政策的原因的一项是A.目前的限购范围,推高了四线、五线城市的房价。
B.四线、五线城市的限购,宣告几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失败。
C.限购的政策效果不如想象中的理想,限购造成了不公平。
D.限购不如放开,调整市场房产的供给结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7.关于房产税政策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对豪宅征收高额税收,客观上是让富人为自己的财富重复交税。
B.今年以来,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资本利得税等税种充斥眼球,并不如税务总局所言有效减税,藏富于民。
C.国家应该保证税收能真正用于改善民生,而不能成为官员们“寻租”的资本。
D.征收房产税至少在眼下是不合时宜的。
8.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漳州房价上升,根本原因并非外地投资者大量涌入当地房市。
B.开发安全的豪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富翁抢购中低端房产的热度。
C.为了帮助落后群体,给富人应有的声誉,政府可以要求富人多捐款。
D.合理的利率有利于全社会的通胀管理,且能有效地抑制房价。
9.请概括说明高首付政策的最大作用。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
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
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于则为君助灯火,可平?‛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斫山一笑臵之。
鼎革后④,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速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
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先生遂以为戒。
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予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平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