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诊断难点病原学诊断的规范化和新技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老年人肺部感染诊断与治疗Ppt【共29张PPT】

有胸痛、气急、咳嗽、咯血者,应与肺栓塞鉴别。
n 呼吸肌肌力下降
胸廓
桶状胸 胸骨、肋骨脱钙、 疏松, 呼吸肌老化
弹性下降 呼吸肌力下降
呼吸效率下降
膈肌
膈肌退行性变 膈收缩幅度下降
肺通气功能下降 (肺活量、深吸气量、最大通气量)
呼吸道
鼻粘膜变薄 腺体萎缩、分泌减少
咽粘膜、淋巴组织萎缩
喉粘膜变薄 喉上皮角化 甲状软骨骨化
鉴别诊断
肺结核
尤其是干酪性肺炎,临床上表现为高热、 咳嗽、乏力及全身中毒症状,X线显示肺部 大片浸润影,易与大叶性肺炎混淆。
但干酪性肺炎全身中毒症状更重,X线 阴影密度高,且不均匀,抗炎治疗无效。 可通过PPD、痰查结核杆菌或痰结核杆菌 培养等,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当两肺满布湿性罗音时,需与左心衰相鉴别。 发生左心衰者一般有相应心脏疾病史,老年 人以冠心病多见,两肺罗音随体位而变化, 往往经利尿治疗有效;
金黄色葡萄球菌 0~7
0~4 支原体
1~13
1
小气道萎陷、闭合
呼气性呼吸困难
通气功能减退
用 力呼气量下降 用力呼气流速减慢 气道阻力升高 闭合气量增高
氧和二氧化碳分压 随年龄而改变
呼 吸 膜 厚 度 增加 有 效 呼 吸 面 积 减少
肺换气功能 下降
肺通气与血流量的 比 值(V/Q) 失 调
功能改变:呼吸调节差,呼吸中枢对低氧 和高碳酸血症反应迟钝,重要临床症状如 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出现延迟,影响老 年人肺炎的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
病原学检查困难
人体喉以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及其分泌物含 有众多的微生物 正常菌群”
----“
包括21属、200种以上,部分细菌浓度甚高 唾液含菌量约为108~109/ml 老年、重症或住院病人上呼吸道细菌定植
n 呼吸肌肌力下降
胸廓
桶状胸 胸骨、肋骨脱钙、 疏松, 呼吸肌老化
弹性下降 呼吸肌力下降
呼吸效率下降
膈肌
膈肌退行性变 膈收缩幅度下降
肺通气功能下降 (肺活量、深吸气量、最大通气量)
呼吸道
鼻粘膜变薄 腺体萎缩、分泌减少
咽粘膜、淋巴组织萎缩
喉粘膜变薄 喉上皮角化 甲状软骨骨化
鉴别诊断
肺结核
尤其是干酪性肺炎,临床上表现为高热、 咳嗽、乏力及全身中毒症状,X线显示肺部 大片浸润影,易与大叶性肺炎混淆。
但干酪性肺炎全身中毒症状更重,X线 阴影密度高,且不均匀,抗炎治疗无效。 可通过PPD、痰查结核杆菌或痰结核杆菌 培养等,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当两肺满布湿性罗音时,需与左心衰相鉴别。 发生左心衰者一般有相应心脏疾病史,老年 人以冠心病多见,两肺罗音随体位而变化, 往往经利尿治疗有效;
金黄色葡萄球菌 0~7
0~4 支原体
1~13
1
小气道萎陷、闭合
呼气性呼吸困难
通气功能减退
用 力呼气量下降 用力呼气流速减慢 气道阻力升高 闭合气量增高
氧和二氧化碳分压 随年龄而改变
呼 吸 膜 厚 度 增加 有 效 呼 吸 面 积 减少
肺换气功能 下降
肺通气与血流量的 比 值(V/Q) 失 调
功能改变:呼吸调节差,呼吸中枢对低氧 和高碳酸血症反应迟钝,重要临床症状如 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出现延迟,影响老 年人肺炎的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
病原学检查困难
人体喉以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及其分泌物含 有众多的微生物 正常菌群”
----“
包括21属、200种以上,部分细菌浓度甚高 唾液含菌量约为108~109/ml 老年、重症或住院病人上呼吸道细菌定植
《肺部感染》PPT课件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掌握 肺部感染的流行情况。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肺 部感染的挑战。
05
肺部感染的案例分析
Chapter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一位65岁男性,长期吸烟,因咳 嗽、咳痰和呼吸困难入院,经检
查确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
病例2
一位3岁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 后持续咳嗽、气促,诊断为腺病
尿等治疗。
呼吸衰竭
对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需保持 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氧疗或机械 通气。
脓胸
对于并发脓胸的患者,需及时引流 脓液,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04
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Chapter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 眼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用 纸巾掩住口鼻,并妥善处理用
过的纸巾。
腺病毒肺炎多发生于儿童,症状包括咳嗽、气促、高热等。解析:腺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 和飞沫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
病例3讨论
吸入性肺炎通常由异物吸入引起,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解析:对于有吞咽 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和观察,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临床经验总结
对于肺部感染患者,应根据其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和治 疗。
进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 等检测,了解感染程度和类型。
诊断标准
01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 、胸痛、呼吸困难等 症状,部分患者可伴 有发热。
0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 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血沉加快,C反应蛋 白升高。
03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或CT显示肺 部炎症性病变,如斑 片状阴影、磨玻璃样 改变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肺 部感染的挑战。
05
肺部感染的案例分析
Chapter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一位65岁男性,长期吸烟,因咳 嗽、咳痰和呼吸困难入院,经检
查确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
病例2
一位3岁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 后持续咳嗽、气促,诊断为腺病
尿等治疗。
呼吸衰竭
对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需保持 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氧疗或机械 通气。
脓胸
对于并发脓胸的患者,需及时引流 脓液,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04
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Chapter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 眼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用 纸巾掩住口鼻,并妥善处理用
过的纸巾。
腺病毒肺炎多发生于儿童,症状包括咳嗽、气促、高热等。解析:腺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 和飞沫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
病例3讨论
吸入性肺炎通常由异物吸入引起,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解析:对于有吞咽 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和观察,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临床经验总结
对于肺部感染患者,应根据其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和治 疗。
进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 等检测,了解感染程度和类型。
诊断标准
01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 、胸痛、呼吸困难等 症状,部分患者可伴 有发热。
0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 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血沉加快,C反应蛋 白升高。
03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或CT显示肺 部炎症性病变,如斑 片状阴影、磨玻璃样 改变等。
肺部感染ppt课件

02 合理饮食
05
肺部感染的临床 研究和新进展
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现状
研究数量与范围
近年来,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研究方法与手段
目前,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主要采用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并结合 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进行深入探讨。
主要研究成果
肺部感染的治疗原则
抗生素使用
针对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确保药 物剂量和疗程足够。
支持治疗
包括补充液体、电解质和营养,以及控 制并发症等。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 进行相应治疗。
肺部感染的治疗药物
抗生素
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如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01
抗真菌药物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肺部感染进行早期诊断 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恶 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肺部感染的康复和护理
01 康复锻炼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的呼吸锻炼和体能 锻炼,增强肺部功能。
03 定期随访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医生随访,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 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肺部康复。
增强营养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提高身体抵抗力,有助 于预防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的控制措施
接种疫苗
针对某些病原体,如肺炎 球菌、流感等,接种疫苗 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降
低肺部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定期洗手、戴口罩、避免 接触病患等措施,可以减 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机
会。
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加强锻炼等,可以改善肺 部健康,提高肺部抵抗力。
05
肺部感染的临床 研究和新进展
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现状
研究数量与范围
近年来,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研究方法与手段
目前,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主要采用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并结合 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进行深入探讨。
主要研究成果
肺部感染的治疗原则
抗生素使用
针对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确保药 物剂量和疗程足够。
支持治疗
包括补充液体、电解质和营养,以及控 制并发症等。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 进行相应治疗。
肺部感染的治疗药物
抗生素
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如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01
抗真菌药物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肺部感染进行早期诊断 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恶 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肺部感染的康复和护理
01 康复锻炼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的呼吸锻炼和体能 锻炼,增强肺部功能。
03 定期随访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医生随访,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 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肺部康复。
增强营养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提高身体抵抗力,有助 于预防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的控制措施
接种疫苗
针对某些病原体,如肺炎 球菌、流感等,接种疫苗 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降
低肺部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定期洗手、戴口罩、避免 接触病患等措施,可以减 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机
会。
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加强锻炼等,可以改善肺 部健康,提高肺部抵抗力。
肺部感染的病原体检查ppt课件

• 有意义:
①合格痰标本培养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 (》+++);
②合格痰标本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 结果一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
③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
• 无意义:
①痰培养有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的细菌 (如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非致 病奈瑟菌、类白喉杆菌等);
②痰培养为多种病原菌ຫໍສະໝຸດ 量(<+++)生 长。
30
60
Time (min)
22
采血部位
• 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
• 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 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消毒后 抽取骨髓培养。
•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 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2020/4/16
23
血液采集
• 收集血液作培养时,须特别小心
• 许多微生物,尤其是葡萄球菌属。 通常存在于皮肤表面或近表层处,易污染。
鲍曼不动杆菌在人体的定植率高于感染发生率
Dijkshoorn L等在Nature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指出:
鲍曼不动杆菌在人体定植比感染更为常见, 在鲍曼不动杆菌易感人群也如此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atur e reviews.2007;5:939-951
www
其他药物联合用药
• 药物剂型及生物利用度(纯品、商品)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7、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 • 涂片镜检是报告所有检见的细菌,
而培养的目的是检出致病菌。 • 一些苛氧菌需在特殊的环境或培养
基上才能生长。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8、取的明显就是脓液标本,为何鉴定报 告为无菌生长? • 我们做的是有氧培养,脓液可能为厌氧 菌感染。 • 可能细菌被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吞噬。
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ppt【132页】

如何判断细菌培养结果
可判断为致病菌的: 痰培养:细菌浓度≥107cfu/ml,或连续分离到相同的细菌,浓度105~106 cfu/ml ,两次以上. 防污染样本毛刷和防污染BAL的标本:细菌浓度≥103cfu/ml . 经纤支镜或人工气道获得的标本:细菌浓度≥105cfu/ml . BAL:细菌浓度≥104cfu/ml
入侵途径:①空气吸入;②血流播散;③邻近感染部位蔓延;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⑤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⑥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
分类
解剖分类 病因分类 患病环境分类
解剖分类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大体病理标本
←
↑
←
右中叶肺炎正侧位片
↓
→
↓
右中叶肺炎CT片肺窗
右中叶肺炎CT片纵隔窗
除外其他肺部疾病- 鉴别诊断
肺结核 肺癌 急性肺脓肿 肺血栓栓塞症 非感染性肺部浸润
评估严重程度
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决定在何处治疗(门诊、入院甚或ICU)和给与何种治疗至关重要!
建议CAP住院治疗的指标
年龄>65岁 存在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10项 ----P17体征异常:6项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7项具备上述情形之一,尤其是两种情形并存时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 22: 99 )
经验性治疗
重症肺炎: 第三代头孢类,联合大环内酯类 ß-内酰胺类╱酶抑制剂,联合大环内酯类 碳青霉烯类 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 可联合新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
重症肺炎
在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支持治疗也很重要: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和营养支持.
治疗后初评价
治疗后48~72小时对病情进行评价 有效: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改善、WBC恢复, X 线病灶吸收一般出现较迟. 维持原治疗方案.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或一度改善复又恶化. 需仔细分析原因, 做必要检查, 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可判断为致病菌的: 痰培养:细菌浓度≥107cfu/ml,或连续分离到相同的细菌,浓度105~106 cfu/ml ,两次以上. 防污染样本毛刷和防污染BAL的标本:细菌浓度≥103cfu/ml . 经纤支镜或人工气道获得的标本:细菌浓度≥105cfu/ml . BAL:细菌浓度≥104cfu/ml
入侵途径:①空气吸入;②血流播散;③邻近感染部位蔓延;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⑤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⑥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
分类
解剖分类 病因分类 患病环境分类
解剖分类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大体病理标本
←
↑
←
右中叶肺炎正侧位片
↓
→
↓
右中叶肺炎CT片肺窗
右中叶肺炎CT片纵隔窗
除外其他肺部疾病- 鉴别诊断
肺结核 肺癌 急性肺脓肿 肺血栓栓塞症 非感染性肺部浸润
评估严重程度
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决定在何处治疗(门诊、入院甚或ICU)和给与何种治疗至关重要!
建议CAP住院治疗的指标
年龄>65岁 存在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10项 ----P17体征异常:6项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7项具备上述情形之一,尤其是两种情形并存时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 22: 99 )
经验性治疗
重症肺炎: 第三代头孢类,联合大环内酯类 ß-内酰胺类╱酶抑制剂,联合大环内酯类 碳青霉烯类 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 可联合新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
重症肺炎
在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支持治疗也很重要: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和营养支持.
治疗后初评价
治疗后48~72小时对病情进行评价 有效: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改善、WBC恢复, X 线病灶吸收一般出现较迟. 维持原治疗方案.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或一度改善复又恶化. 需仔细分析原因, 做必要检查, 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精品医学课件

06
肺部真菌感染的最新研究进 展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
随着对真菌感染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正在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以应对耐药性问 题和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
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 效果。
诊断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诊断技术
传统的诊断方法如痰培养和组织病理学 检查正在被更快速、敏感和特异的分子 诊断技术所取代。
病例三:长期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
总结词
长期住院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容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干 预。
详细描述
患者老年女性,因肺部感染反复住院治疗。近1个月来出现咳嗽、咳痰加重,伴有发热。胸部CT显示双肺纹理增 多、紊乱,可见斑片状阴影。痰培养检出曲霉菌,诊断为肺部曲霉菌感染。治疗上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同 时继续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复查痰培养阴性。
药物副作用
抗真菌药物可能存在一定 的副作用,如肝肾损伤、 胃肠道不适等,需密切监 测并及时处理。
支持性治疗
氧疗
营养支持
对于缺氧严重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 改善缺氧状况。
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 提高免疫力。
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 泌物,防止窒息。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病例二:免疫缺陷患者肺部真菌感染
总结词
免疫缺陷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容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患者青年男性,因高热、咳嗽、气促就诊。既往有HIV感染史,未规律治疗。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 节影和斑片状阴影。血培养检出隐球菌,诊断为隐球菌性肺炎。治疗上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 ,同时继续抗HIV病毒治疗。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复查血培养阴性。
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教案课件

康复指导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肺部感染。
患者教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接触病人、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等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肺部感染
汇报人:XX
29
PART 01
单击编辑章节标题
3
PART 02
肺部感染概述
4
肺部感染的定义
肺部感染是指肺部受到 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真菌等)的感染,导致 肺部炎症和组织损伤。
肺部感染的诊断主要 依赖于临床表现、影 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
查。
肺部感染的症状包括咳 嗽、咳痰、胸痛、呼吸
困难等。
肺部感染的治疗主要 包括抗生素治疗、支 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 CT、MRI等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支气 管内的病变情况
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 肺功能状态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咳嗽、 咳痰、胸痛、呼
吸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X 光片、CT扫描
等
病理学检查: 组织活检、细
胞学检查等
诊断流程:初 步诊断、进一 步检查、确诊
实验室检查:血 常规、痰培养、
气流通等。
增强免疫力,如加强锻 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 避免接触病人、避免
去人多的地方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 治疗肺部感染。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 洗手、戴口罩等
保持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肺部感染性疾病最新医学PPT

2. 精准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精准诊断技术如基因测序、质谱分析等在肺部感染性疾病 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 病原体类型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3. 新型治疗手段的研发与应用
针对肺部感染性疾病,新型治疗手段如免疫疗法、新型抗 生素等不断涌现。这些新型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公共卫生教育对于提高公众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至关重要,应广泛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疾病防控知识。
05
结论
总结肺部感染性疾病最新医学进展的主要内容
诊断技术
抗生素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肺部感染性疾病的 诊断更加精准和快速,如CT、MRI等影像 学技术和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改进。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应用,为肺部感染性 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提高了治愈 率。
供科学依据。
04
人工智能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分析医学影像资料自动识别病 变,辅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 学等研究的深入,肺部感染性疾病的 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疗将取得更大进 展。
精准医疗将利用分子诊断和监测技术, 对肺部感染性疾病进行精确诊断和分 类,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 方案。
传播途径与控制措施
传播途径
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如飞沫、尘埃等。
控制措施
采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风险。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也是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 段。
04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未来展望
医学科技的发展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培养:细菌与真菌 – 普通菌,厌氧菌,结核 菌,真菌
– 定量/半定量培养
• 免疫学方法 – 抗原:尿可溶性抗原, GM,隐球菌 – 抗体:肺吸虫。。。
• 组织病理学 – 结核与其他分枝杆菌 – 真菌(曲霉,隐球菌)
• 分子生物学 – 核酸检测
• 其他
2020/12/1
Dr.HU Bijie
6
胸腔积液能做哪些检查?
Dr.HU Bijie
7
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质量控制
1. 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2. 氧合评估
3. 病原学诊断
– 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4. 抗菌药物时机
– 入院8h/4h/6h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5. 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 重症与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
用“限制”或“特殊”类药 例送检扣3分;仅2例送检扣
类药物的病人,微生物标本
物的住院病历5份,了解用 2分;仅3例送检扣1分。有4
送检率必须达到80%以上。
药前或开始用药后48小时内 例或5例送检,不扣分。
是否采集标本做微生物检验,
包括细菌或真菌培养。
2. 正确掌握血培养指征: 4 到ICU或病区,查找发热伴 符合条件者,没有做血培养,
Dr.HU Bijie
12
两肺弥漫性结节伴空洞
• 男,65岁 • 咳嗽数周 • 无咯血、发热 • 胸部CT示两肺多发
结节伴空洞 • 进一步检查?
2020/12/1
Dr.HU Bijie
13
临床情景
• 某男,46岁,心脏移植术后2月余。高热5天伴 咳嗽入院。CT示两肺炎症,之后应用万古霉素 、泰能、氟康唑等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仍 高热,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 草绿色链球菌+++
– 奈瑟菌
+++
2020/12/1
Dr.HU Bijie
3
The epidemiology of CAP among hospitalized adults
Porath A, Schlaeffer F, Lieberman D. J Infect 1997 Jan;34(1):41-8 ;Thorax 1996 Feb;51(2):179-84
– 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6. 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7. 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8. 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健康辅导
9. 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210020./平12/1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Dr.HU Bijie
8
上海市《感染病原学诊断和耐药性监测》评价指标
1.病原学检测:治疗性应用 4 随机抽过去1周内治疗性使 5例中没有送检扣4分;仅1
4 到微生物室统计7月18日之 当天2次采血培养人数占总
前连续50例血培养数据
体血培养人数的比例:61~
80%,扣1分;41~60%,
扣2分;21~40%,扣3分;
<20%,扣4分
4.对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谱与 耐药性监测资料,应定期总 结、分20析20,/12并/1向医院管理部 门和医护人员公布。
2 过去一年有无对常见感染病 没有病原谱总结反馈、没有
住院病人出现发热>38℃,
考虑感染所致,同时伴有以 下一种情况,应抽血培养: (1)对于留置深静脉导管超过
深静脉留置导管超过48小时 和医院内肺炎,各2例。如 缺少病例,可以从6月份的 出院病例中查找。
每例扣1分。
48小时的患者;(2)医院内
肺炎患者。
3.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怀 疑有血流感染时,应在不同 部位采血,至少2次。
肺部感染诊断难点病原学诊断 的规范化和新技术优秀课件
临床情景
患者男性,44岁,咳嗽、咳痰12天,气急5天痰少稍黄, 发热39.2C,查体两肺湿性罗音;血WBC6500,P73%; 胸片示两肺炎症
• 如何进行病原学检查?
– 痰培养×3次 – 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 痰找抗酸杆菌
• 还有其他检查项目吗?
病例:346。男占53% ,平均年龄 49.3 +/- 19.5(17-94); 方法: 1年。血和胸水pleural fluid培养,特异血清试验确定病原 结果:80.6%找到病原,133(38.4%)为超过1种的病原体
45 %
40 35 30 25 20 15 10
5 148
0
肺链
2020/12/1
• 会诊要求 – 如何选择抗感染药物?
• 病原学检查情况 – 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 痰找抗酸杆菌 – 军团菌抗体检测和军团菌培养
2020/12/1
Dr.HU Bijie
11
右上肺空洞
• 肺脓肿?
– 痰培养 – 厌氧菌培养
• 结核空洞?
– 痰找抗酸杆菌 – 结核菌培养
• 肺真菌感染?
2020/12/1
• 涂片检查
– 对培养阴性者的价值尤为重要
• 普通培养
– 将胸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内送检,可提高检出率。 但可有皮肤非致病菌污染
– 经胸腔留置导管采集的胸水标本,分离的细菌可能 只是定植,应注意鉴别
• 厌氧培养 • 结核菌培养
– 阳性率?
• 抗原检测
– 如流杆b型、肺链、军团菌或隐球菌
2020/12/1
原谱和耐药监测资料进行总 耐药监测资料总结反馈,每
结分析Dr.和HU反B馈ijie。
项扣2分。有总结但过9于简
单,每项扣1分。
改革微生物检验申请单
香港玛丽医院 微生物检验申请单
2020/12/1
Dr.HU Bijie
10
临床情景
• 患者女性,44岁,咳嗽、咳痰12天,气急5天痰少稍 黄,发热39.2C,外院胸片示两肺广泛炎症,以上肺 为多,先后用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治疗 无效。查体两肺湿性罗音。血WBC6500,P7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1
肺支
62 56 35 20 19 21
肺衣 军团菌 病毒 立克次 流杆 其他菌
Dr.HU Bijie
4
如何规范地选择检验项目?
22002200/1/21/21 /1
Dr.HU Bijie
55
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有哪些项目
• 显微镜检查 – 革兰染色 – 湿片检查 – 分枝杆菌检查 – 肺孢子菌检查(BAL) – 肺组织标本
2020/12/1
Dr.HU Bijie
2
临床情景
男性,咳嗽、咳痰加重1周,痰色稍黄,发热38.5C,查体于 右下肺少许湿性罗音,胸片示右下肺炎。痰培养报告如下
• 痰培养报告(1)
– 铜绿假单胞菌
• 痰培养报告(2)
– 铜绿假单胞菌
少量生长
• 痰培养报告(3)
– 无主要致病菌
• 痰培养报告(4)
– 铜绿假单胞菌+
– 定量/半定量培养
• 免疫学方法 – 抗原:尿可溶性抗原, GM,隐球菌 – 抗体:肺吸虫。。。
• 组织病理学 – 结核与其他分枝杆菌 – 真菌(曲霉,隐球菌)
• 分子生物学 – 核酸检测
• 其他
2020/12/1
Dr.HU Bijie
6
胸腔积液能做哪些检查?
Dr.HU Bijie
7
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质量控制
1. 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2. 氧合评估
3. 病原学诊断
– 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4. 抗菌药物时机
– 入院8h/4h/6h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5. 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 重症与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
用“限制”或“特殊”类药 例送检扣3分;仅2例送检扣
类药物的病人,微生物标本
物的住院病历5份,了解用 2分;仅3例送检扣1分。有4
送检率必须达到80%以上。
药前或开始用药后48小时内 例或5例送检,不扣分。
是否采集标本做微生物检验,
包括细菌或真菌培养。
2. 正确掌握血培养指征: 4 到ICU或病区,查找发热伴 符合条件者,没有做血培养,
Dr.HU Bijie
12
两肺弥漫性结节伴空洞
• 男,65岁 • 咳嗽数周 • 无咯血、发热 • 胸部CT示两肺多发
结节伴空洞 • 进一步检查?
2020/12/1
Dr.HU Bijie
13
临床情景
• 某男,46岁,心脏移植术后2月余。高热5天伴 咳嗽入院。CT示两肺炎症,之后应用万古霉素 、泰能、氟康唑等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仍 高热,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 草绿色链球菌+++
– 奈瑟菌
+++
2020/12/1
Dr.HU Bijie
3
The epidemiology of CAP among hospitalized adults
Porath A, Schlaeffer F, Lieberman D. J Infect 1997 Jan;34(1):41-8 ;Thorax 1996 Feb;51(2):179-84
– 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6. 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7. 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8. 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健康辅导
9. 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210020./平12/1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Dr.HU Bijie
8
上海市《感染病原学诊断和耐药性监测》评价指标
1.病原学检测:治疗性应用 4 随机抽过去1周内治疗性使 5例中没有送检扣4分;仅1
4 到微生物室统计7月18日之 当天2次采血培养人数占总
前连续50例血培养数据
体血培养人数的比例:61~
80%,扣1分;41~60%,
扣2分;21~40%,扣3分;
<20%,扣4分
4.对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谱与 耐药性监测资料,应定期总 结、分20析20,/12并/1向医院管理部 门和医护人员公布。
2 过去一年有无对常见感染病 没有病原谱总结反馈、没有
住院病人出现发热>38℃,
考虑感染所致,同时伴有以 下一种情况,应抽血培养: (1)对于留置深静脉导管超过
深静脉留置导管超过48小时 和医院内肺炎,各2例。如 缺少病例,可以从6月份的 出院病例中查找。
每例扣1分。
48小时的患者;(2)医院内
肺炎患者。
3.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怀 疑有血流感染时,应在不同 部位采血,至少2次。
肺部感染诊断难点病原学诊断 的规范化和新技术优秀课件
临床情景
患者男性,44岁,咳嗽、咳痰12天,气急5天痰少稍黄, 发热39.2C,查体两肺湿性罗音;血WBC6500,P73%; 胸片示两肺炎症
• 如何进行病原学检查?
– 痰培养×3次 – 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 痰找抗酸杆菌
• 还有其他检查项目吗?
病例:346。男占53% ,平均年龄 49.3 +/- 19.5(17-94); 方法: 1年。血和胸水pleural fluid培养,特异血清试验确定病原 结果:80.6%找到病原,133(38.4%)为超过1种的病原体
45 %
40 35 30 25 20 15 10
5 148
0
肺链
2020/12/1
• 会诊要求 – 如何选择抗感染药物?
• 病原学检查情况 – 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 痰找抗酸杆菌 – 军团菌抗体检测和军团菌培养
2020/12/1
Dr.HU Bijie
11
右上肺空洞
• 肺脓肿?
– 痰培养 – 厌氧菌培养
• 结核空洞?
– 痰找抗酸杆菌 – 结核菌培养
• 肺真菌感染?
2020/12/1
• 涂片检查
– 对培养阴性者的价值尤为重要
• 普通培养
– 将胸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内送检,可提高检出率。 但可有皮肤非致病菌污染
– 经胸腔留置导管采集的胸水标本,分离的细菌可能 只是定植,应注意鉴别
• 厌氧培养 • 结核菌培养
– 阳性率?
• 抗原检测
– 如流杆b型、肺链、军团菌或隐球菌
2020/12/1
原谱和耐药监测资料进行总 耐药监测资料总结反馈,每
结分析Dr.和HU反B馈ijie。
项扣2分。有总结但过9于简
单,每项扣1分。
改革微生物检验申请单
香港玛丽医院 微生物检验申请单
2020/12/1
Dr.HU Bijie
10
临床情景
• 患者女性,44岁,咳嗽、咳痰12天,气急5天痰少稍 黄,发热39.2C,外院胸片示两肺广泛炎症,以上肺 为多,先后用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治疗 无效。查体两肺湿性罗音。血WBC6500,P7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1
肺支
62 56 35 20 19 21
肺衣 军团菌 病毒 立克次 流杆 其他菌
Dr.HU Bijie
4
如何规范地选择检验项目?
22002200/1/21/21 /1
Dr.HU Bijie
55
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有哪些项目
• 显微镜检查 – 革兰染色 – 湿片检查 – 分枝杆菌检查 – 肺孢子菌检查(BAL) – 肺组织标本
2020/12/1
Dr.HU Bijie
2
临床情景
男性,咳嗽、咳痰加重1周,痰色稍黄,发热38.5C,查体于 右下肺少许湿性罗音,胸片示右下肺炎。痰培养报告如下
• 痰培养报告(1)
– 铜绿假单胞菌
• 痰培养报告(2)
– 铜绿假单胞菌
少量生长
• 痰培养报告(3)
– 无主要致病菌
• 痰培养报告(4)
– 铜绿假单胞菌+